明致夫子麵露微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一切盡在意料之中。
“布下疊陣再試試。”
疊陣?
章德穹有些犯難。這個技巧他的確在《陣論》上見過,但隻是初步了解,並未深入研究,親身操作也極少,最多隻能自己布置疊陣,無法與他人一同布置疊陣。即使如此,他也隻在當初與信諾夫子試探時用過一次。
倒是上官聆雨,沒有《真武大典》耗費精力與時間,一直在研究何老之前講過的陣法,已有所心得。
同陣相疊,不在話下。
章德穹有些尷尬地看向上官聆雨。
上官聆雨微微一笑,收起小八卦陣,走入章德穹的小八卦陣,在八枚銀幣上疊放自己的八枚銀幣。
當最後一枚銅幣旋轉成功後,二人的小八卦陣光芒大放。
一黑、一白兩條陰陽魚合為太極圖,在二人腳下徐徐旋轉。
八方銀幣之上,有八個虛影浮現,幾不可見。借著月光能勉強認出,那是八道古樸的門。
它們似乎是一個整體,但又似乎缺失了什麽重要的東西一般,使二人的小八卦陣有所缺陷,也有不少破綻。
仁德夫子捂著嘴打了一個嗬欠,走出自己的小木屋,看向九層閣樓頂層的玄妙光芒,臉上露出一絲計謀得逞般的微笑。
九層閣樓旁,有一棵參天古樹,高度幾乎趕上了那九層閣樓。
古樹迎風晃動,綠葉晃動,樹影婆娑。
閣樓上,明致夫子點了點頭:“懂了嗎?這小八卦陣是你們運用陰陽之力的最佳途徑……至少對於現在的你們而言,正是如此。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麽?”
章德穹眼中,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明亮了。這閣樓上的每一條木紋都清晰可見,似乎看過一眼,便能記住這棟閣樓的一切。
空氣中,有無數透明的絲線。這些絲線比頭發絲還細得多,但其中卻蘊含著可以移山填海般的恐怖威能。
這些絲線密密麻麻,無所不在,連自己與上官聆雨,也似是由無數絲線構成。
這些絲線,便是這個世界構成、運轉的法則。
聽到明致夫子的聲音,章德穹不禁望去。
明致夫子身上沒有什麽絲線。他的丹田處,有一塊直徑九寸九分的美玉玉珠。
玉珠中,有莫大的威能,卻完全內蘊,讓人感受不到絲毫威脅。
明致夫子笑了:“這就是陰陽之力注入你的本命術後的效果。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的第一本命術是極為罕見的‘一目了然’吧?”
章德穹點頭道:“正是如此。”
明致夫子擺了擺手:“以後別亂用此術窺探比你高兩個小境界之上的存在。否則,一來對方很容易察覺,二來很容易被對方的修為反噬震傷。還好我已完成修身,修為已收放自如。否則,此時你的眼睛已失去光明。”
章德穹聞言急忙收迴本命術,眼睛恢複正常,歉然一笑:“學生冒昧。但是,如果觀察對手便會受到反噬,此術不是便有些雞肋了嗎?”
明致夫子笑了:“正常觀察、尋找對手破綻自然可以。隻要不去看實力遠超於你的對手丹田內的元力,不去看對手體內經絡中元力的運行軌跡,便不會有什麽問題。感受一下你體內的元力。”
章德穹下意識地內視丹田:“元力沒有什麽變化啊……”
明致夫子無奈:“我是讓你看一下消耗了多少。”
章德穹點了點頭:“比平時用一目了然消耗快了五倍。”
“那如果我說,你方才使用的是出神境之後,一目了然升華之後才能使用的見微知著呢?以你現在的修為,本來用半息就會受到嚴重的反噬,修為甚至會因反噬而倒退。現在,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維持了十息,消耗不過三成。”
明致夫子笑道:“太極之道,陰陽相生,生生不息。你們二人在小八卦陣中修煉,速度會提升數倍。戰鬥時,你們二人的元力會一邊戰鬥一邊迴複。而如果專心迴複元力,速度亦是往常的數倍。生生不息的能力,許多出神入化境強者都無法掌握。因為它直指天地元力,直指天道。隻有一些傳說中的聖級強者才真正將生生不息的特性歸為己有。那些大能,即使在聖位中都是不容小覷的。”
章德穹與上官聆雨對視一眼,目光充滿了驚喜。
章德穹期待地道:“那麽,既然陰陽之力的輔助功能如此強大,想必攻擊能力也不會弱吧?”
明致夫子不禁莞爾,輕輕地捋了捋須:“這是什麽邏輯?為什麽輔助能力強,就一定攻擊能力強?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目前來說,它一點攻擊力都沒有。”
“不是吧!”
章德穹的臉上寫滿了失望。
從本命訣、到小八卦陣、再到本命術,章德穹擁有的能力不是輔助就是防禦。如今得到了陰陽之力,卻仍然沒有一絲攻擊能力。
好在父親從道家那裏搞到了《真武大典》。否則,一點攻擊力都沒有,要生生不息又有何用?做一個烏龜殼嗎?期待對手耗完元力後自覺離去?雖說一旦展開所有防禦與輔助能力,同等級對手完全奈何不了我,但我……也奈何不了他啊……
心中哀歎一聲,章德穹在心中大喊:“果然還是道家好,儒家簡直是坑爹啊……”
還是上官聆雨比較關注實際情況 ,開口問道:“夫子,那麽這種力量有什麽其它能力嗎?比如防禦?”
明致夫子點頭道:“它能大幅增強你們的小八卦陣,使所謂的八卦盾,也就是小八卦陣自帶的陣壁更為牢固。”
明致夫子舉頭望月:“有些東西,你們現在不知道,也沒必要知道。隨著修為的提升,你們自會明白一些東西……這便是我說過的: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山頂的風景,比山腳更為雄奇壯麗。不是嗎?”
今晚的月亮格外亮,萬裏無雲,明天……應當是晴天,正如二人對明天的期望。
明致夫子看向下方的古樹,朗聲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高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儒之一途,無止境也!”
明致夫子緩緩轉身,麵帶微笑,慢慢地走下樓去。
“布下疊陣再試試。”
疊陣?
章德穹有些犯難。這個技巧他的確在《陣論》上見過,但隻是初步了解,並未深入研究,親身操作也極少,最多隻能自己布置疊陣,無法與他人一同布置疊陣。即使如此,他也隻在當初與信諾夫子試探時用過一次。
倒是上官聆雨,沒有《真武大典》耗費精力與時間,一直在研究何老之前講過的陣法,已有所心得。
同陣相疊,不在話下。
章德穹有些尷尬地看向上官聆雨。
上官聆雨微微一笑,收起小八卦陣,走入章德穹的小八卦陣,在八枚銀幣上疊放自己的八枚銀幣。
當最後一枚銅幣旋轉成功後,二人的小八卦陣光芒大放。
一黑、一白兩條陰陽魚合為太極圖,在二人腳下徐徐旋轉。
八方銀幣之上,有八個虛影浮現,幾不可見。借著月光能勉強認出,那是八道古樸的門。
它們似乎是一個整體,但又似乎缺失了什麽重要的東西一般,使二人的小八卦陣有所缺陷,也有不少破綻。
仁德夫子捂著嘴打了一個嗬欠,走出自己的小木屋,看向九層閣樓頂層的玄妙光芒,臉上露出一絲計謀得逞般的微笑。
九層閣樓旁,有一棵參天古樹,高度幾乎趕上了那九層閣樓。
古樹迎風晃動,綠葉晃動,樹影婆娑。
閣樓上,明致夫子點了點頭:“懂了嗎?這小八卦陣是你們運用陰陽之力的最佳途徑……至少對於現在的你們而言,正是如此。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麽?”
章德穹眼中,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明亮了。這閣樓上的每一條木紋都清晰可見,似乎看過一眼,便能記住這棟閣樓的一切。
空氣中,有無數透明的絲線。這些絲線比頭發絲還細得多,但其中卻蘊含著可以移山填海般的恐怖威能。
這些絲線密密麻麻,無所不在,連自己與上官聆雨,也似是由無數絲線構成。
這些絲線,便是這個世界構成、運轉的法則。
聽到明致夫子的聲音,章德穹不禁望去。
明致夫子身上沒有什麽絲線。他的丹田處,有一塊直徑九寸九分的美玉玉珠。
玉珠中,有莫大的威能,卻完全內蘊,讓人感受不到絲毫威脅。
明致夫子笑了:“這就是陰陽之力注入你的本命術後的效果。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的第一本命術是極為罕見的‘一目了然’吧?”
章德穹點頭道:“正是如此。”
明致夫子擺了擺手:“以後別亂用此術窺探比你高兩個小境界之上的存在。否則,一來對方很容易察覺,二來很容易被對方的修為反噬震傷。還好我已完成修身,修為已收放自如。否則,此時你的眼睛已失去光明。”
章德穹聞言急忙收迴本命術,眼睛恢複正常,歉然一笑:“學生冒昧。但是,如果觀察對手便會受到反噬,此術不是便有些雞肋了嗎?”
明致夫子笑了:“正常觀察、尋找對手破綻自然可以。隻要不去看實力遠超於你的對手丹田內的元力,不去看對手體內經絡中元力的運行軌跡,便不會有什麽問題。感受一下你體內的元力。”
章德穹下意識地內視丹田:“元力沒有什麽變化啊……”
明致夫子無奈:“我是讓你看一下消耗了多少。”
章德穹點了點頭:“比平時用一目了然消耗快了五倍。”
“那如果我說,你方才使用的是出神境之後,一目了然升華之後才能使用的見微知著呢?以你現在的修為,本來用半息就會受到嚴重的反噬,修為甚至會因反噬而倒退。現在,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維持了十息,消耗不過三成。”
明致夫子笑道:“太極之道,陰陽相生,生生不息。你們二人在小八卦陣中修煉,速度會提升數倍。戰鬥時,你們二人的元力會一邊戰鬥一邊迴複。而如果專心迴複元力,速度亦是往常的數倍。生生不息的能力,許多出神入化境強者都無法掌握。因為它直指天地元力,直指天道。隻有一些傳說中的聖級強者才真正將生生不息的特性歸為己有。那些大能,即使在聖位中都是不容小覷的。”
章德穹與上官聆雨對視一眼,目光充滿了驚喜。
章德穹期待地道:“那麽,既然陰陽之力的輔助功能如此強大,想必攻擊能力也不會弱吧?”
明致夫子不禁莞爾,輕輕地捋了捋須:“這是什麽邏輯?為什麽輔助能力強,就一定攻擊能力強?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目前來說,它一點攻擊力都沒有。”
“不是吧!”
章德穹的臉上寫滿了失望。
從本命訣、到小八卦陣、再到本命術,章德穹擁有的能力不是輔助就是防禦。如今得到了陰陽之力,卻仍然沒有一絲攻擊能力。
好在父親從道家那裏搞到了《真武大典》。否則,一點攻擊力都沒有,要生生不息又有何用?做一個烏龜殼嗎?期待對手耗完元力後自覺離去?雖說一旦展開所有防禦與輔助能力,同等級對手完全奈何不了我,但我……也奈何不了他啊……
心中哀歎一聲,章德穹在心中大喊:“果然還是道家好,儒家簡直是坑爹啊……”
還是上官聆雨比較關注實際情況 ,開口問道:“夫子,那麽這種力量有什麽其它能力嗎?比如防禦?”
明致夫子點頭道:“它能大幅增強你們的小八卦陣,使所謂的八卦盾,也就是小八卦陣自帶的陣壁更為牢固。”
明致夫子舉頭望月:“有些東西,你們現在不知道,也沒必要知道。隨著修為的提升,你們自會明白一些東西……這便是我說過的: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山頂的風景,比山腳更為雄奇壯麗。不是嗎?”
今晚的月亮格外亮,萬裏無雲,明天……應當是晴天,正如二人對明天的期望。
明致夫子看向下方的古樹,朗聲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高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儒之一途,無止境也!”
明致夫子緩緩轉身,麵帶微笑,慢慢地走下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