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德穹一邊如此想著,一邊點下最後一個句讀……
突然,異象驟生。
章德穹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耳畔隱隱約約還能聽到李陽焦急的唿喊著他的名字。
章德穹拚命想睜開眼,但眼皮此刻卻有如千鈞之重,怎麽睜都睜不開。不僅如此,連李陽的唿喊聲也逐漸淡去……
突然,眼前豁然開朗。
章德穹看著眼前的一切,有些茫然。
這是哪?
是中了法則·追溯嗎?
眼前,一個人手捧書卷,眉眼低垂,麵對著一個身子挺得筆直如劍的人。
手捧書卷的那個人身旁,一個虛影正在對那個身形如劍的人講經。
章德穹沒見過這三人,卻瞬間在潛意識裏明了了三人的身份。
正在講經的虛影,正是孔聖嫡孫、孔鯉之子,也是孔子門下最賢弟子曾參先聖的弟子——子思。
那個手捧書卷的,是子思的門人弟子。正是他用求道典具象化的方式召喚出了子思真靈,對麵前身形如劍的孟子講經。
是的,這位身形如劍的人,正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
原來如此……
章德穹豁然開朗。
章德穹知道,曆史上關於子思與孟子二人的關係,曆朝曆代的大儒一直爭論不休。
因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孟子求學於子思的門人;而在《孟子題辭》中則記載孟子是子思的學生……
沒想到……事實居然是這樣的啊……
原來,兩方都沒說錯。
是子思的門人召喚出了子思的真靈,由子思的真靈給孟子講經!
因為求道典的神異,才讓兩種完全矛盾的說法,順利的統一成事實。
這樣一來,章德穹先前的猜想就被印證了!
子思的虛影突然開口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章德穹興奮起來,屏息凝神靜聽。
這一句是子思,也是孔子對所謂“道”下的定義。
“道”的本源出自於天而不可變更,“道”的實體存在於我們自身而不可分離。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一段話,闡述的是修身中的“存養省察”功夫的要點——慎獨。
所謂“慎獨”,就是指在沒人知道、沒人在場的情況下,也依舊遵循君子之道,不因外界的變化而改變,做好自己。
子思的虛影頓了頓,稍稍扭頭,似是看了一眼章德穹所在的方向,微微點頭。
而後,子思繼續講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中和!
章德穹終於明白“中和”二字從哪來的了,也終於知道為什麽會用這兩個字代替原本的書名……
“中和”二字,就是所謂“聖神功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書的綱領。本書接下來的十章,就是來講明其中的含義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子思的虛影講完這一句的瞬間,耳邊仿佛有千萬人在應和著這句話。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同時,子思身邊的門人向子思緩緩鞠躬,手中的書卷突然大放光華,將這一幕景象完全掩蓋,隻有那本書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章德穹激動地看著書卷封麵的名字——《中和》。
突然,其中的“和”字逐漸變化,變成了一個字——“庸”。
《中庸》!
上承孔子,下啟孟子的《中庸》!
儒家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秋》中,最重要的《禮記》,又稱《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中庸》!
章德穹閉上了眼睛,沐浴在光芒之中,隻感覺到丹田處暖洋洋的。
與此同時,章德穹終於壓製不住修為,身形猛地一顫,修為竟然直接突破到了不惑乙等之境。
不知過了多久,章德穹逐漸睜開眼睛。
眼前,是一臉關切之色的李陽和上官聆雨。
章德穹眨了眨眼睛,微微笑了笑:“我沒事,隻不過是本命典凝聚成功罷了。”
“凝聚本命典?”
李陽有些不相信:“哪有凝聚個本命典,像你動靜這麽大的?”
群儒虛影,萬般詠唱,書香四溢……
您說這是在凝聚本命典?
這種異象,哪怕突破曉實之境產生的異象也不過如此吧?
章德穹無奈地攤了攤手:“你別忘了,我是用那本《中和》來凝聚的啊。有幾個人會用頂級法典來凝聚本命典?”
李陽張口結舌:“不是吧?我見過用聖典凝聚本命典的,動靜也沒你這麽誇張啊?”
上官聆雨則是一臉關心:“德穹哥,怎麽樣?”
章德穹一想起來自己用來凝聚本命典的居然是《中庸》,不禁開心地笑了起來:“我很好,簡直再好不過了!聆雨,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的猜測?現在印證了!”
上官聆雨眼睛定定地看著章德穹,小嘴微微張開:“不……會吧?真的是……”
章德穹用力地點了點頭:“這一次,我們要好好感謝一下信諾夫子了!”
上官聆雨也是點了點頭:“確實應當如此啊。”
一旁的李陽一臉霧水,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你們在打什麽啞謎?”
章德穹沒好氣地推開他:“一邊去,寫你的鬼畫符去……”
“喂!不帶這樣欺負人的……”
……
時間流轉,又是一個月過去。緊接著章德穹,上官聆雨隨之突破至不惑之境,也在章德穹的指導下,成功凝出《中庸》作為本命典。
這意味著上官聆雨的身份可以正式轉為種子學員了。
而章德穹也對《中庸》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徹底學會了《真武大典》記載的藏鋒之法。
當二人穩固完修為僅僅一周後,信諾夫子也準時迴到了外院。
“事情都解決了吧?”
信諾夫子捋須微笑。
“是的,多謝夫子。”
信諾夫子搖了搖頭:“這主要是你的手段。我隻是張貼了一頁告示罷了。”
不再提及此事,信諾夫子看著上官聆雨,微笑道:“就是嘛,本色出演多好?小姑娘倒是長得挺漂亮。章德穹,如果你不搶來當媳婦,可是一大憾事啊!嗬嗬嗬嗬……”
上官聆雨的臉刷地紅了,低著頭不敢看向章德穹。
章德穹苦笑道:“夫子,我們先別開玩笑了,先說正事吧。”
突然,異象驟生。
章德穹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耳畔隱隱約約還能聽到李陽焦急的唿喊著他的名字。
章德穹拚命想睜開眼,但眼皮此刻卻有如千鈞之重,怎麽睜都睜不開。不僅如此,連李陽的唿喊聲也逐漸淡去……
突然,眼前豁然開朗。
章德穹看著眼前的一切,有些茫然。
這是哪?
是中了法則·追溯嗎?
眼前,一個人手捧書卷,眉眼低垂,麵對著一個身子挺得筆直如劍的人。
手捧書卷的那個人身旁,一個虛影正在對那個身形如劍的人講經。
章德穹沒見過這三人,卻瞬間在潛意識裏明了了三人的身份。
正在講經的虛影,正是孔聖嫡孫、孔鯉之子,也是孔子門下最賢弟子曾參先聖的弟子——子思。
那個手捧書卷的,是子思的門人弟子。正是他用求道典具象化的方式召喚出了子思真靈,對麵前身形如劍的孟子講經。
是的,這位身形如劍的人,正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
原來如此……
章德穹豁然開朗。
章德穹知道,曆史上關於子思與孟子二人的關係,曆朝曆代的大儒一直爭論不休。
因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孟子求學於子思的門人;而在《孟子題辭》中則記載孟子是子思的學生……
沒想到……事實居然是這樣的啊……
原來,兩方都沒說錯。
是子思的門人召喚出了子思的真靈,由子思的真靈給孟子講經!
因為求道典的神異,才讓兩種完全矛盾的說法,順利的統一成事實。
這樣一來,章德穹先前的猜想就被印證了!
子思的虛影突然開口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章德穹興奮起來,屏息凝神靜聽。
這一句是子思,也是孔子對所謂“道”下的定義。
“道”的本源出自於天而不可變更,“道”的實體存在於我們自身而不可分離。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一段話,闡述的是修身中的“存養省察”功夫的要點——慎獨。
所謂“慎獨”,就是指在沒人知道、沒人在場的情況下,也依舊遵循君子之道,不因外界的變化而改變,做好自己。
子思的虛影頓了頓,稍稍扭頭,似是看了一眼章德穹所在的方向,微微點頭。
而後,子思繼續講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中和!
章德穹終於明白“中和”二字從哪來的了,也終於知道為什麽會用這兩個字代替原本的書名……
“中和”二字,就是所謂“聖神功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書的綱領。本書接下來的十章,就是來講明其中的含義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子思的虛影講完這一句的瞬間,耳邊仿佛有千萬人在應和著這句話。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同時,子思身邊的門人向子思緩緩鞠躬,手中的書卷突然大放光華,將這一幕景象完全掩蓋,隻有那本書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章德穹激動地看著書卷封麵的名字——《中和》。
突然,其中的“和”字逐漸變化,變成了一個字——“庸”。
《中庸》!
上承孔子,下啟孟子的《中庸》!
儒家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秋》中,最重要的《禮記》,又稱《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中庸》!
章德穹閉上了眼睛,沐浴在光芒之中,隻感覺到丹田處暖洋洋的。
與此同時,章德穹終於壓製不住修為,身形猛地一顫,修為竟然直接突破到了不惑乙等之境。
不知過了多久,章德穹逐漸睜開眼睛。
眼前,是一臉關切之色的李陽和上官聆雨。
章德穹眨了眨眼睛,微微笑了笑:“我沒事,隻不過是本命典凝聚成功罷了。”
“凝聚本命典?”
李陽有些不相信:“哪有凝聚個本命典,像你動靜這麽大的?”
群儒虛影,萬般詠唱,書香四溢……
您說這是在凝聚本命典?
這種異象,哪怕突破曉實之境產生的異象也不過如此吧?
章德穹無奈地攤了攤手:“你別忘了,我是用那本《中和》來凝聚的啊。有幾個人會用頂級法典來凝聚本命典?”
李陽張口結舌:“不是吧?我見過用聖典凝聚本命典的,動靜也沒你這麽誇張啊?”
上官聆雨則是一臉關心:“德穹哥,怎麽樣?”
章德穹一想起來自己用來凝聚本命典的居然是《中庸》,不禁開心地笑了起來:“我很好,簡直再好不過了!聆雨,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的猜測?現在印證了!”
上官聆雨眼睛定定地看著章德穹,小嘴微微張開:“不……會吧?真的是……”
章德穹用力地點了點頭:“這一次,我們要好好感謝一下信諾夫子了!”
上官聆雨也是點了點頭:“確實應當如此啊。”
一旁的李陽一臉霧水,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你們在打什麽啞謎?”
章德穹沒好氣地推開他:“一邊去,寫你的鬼畫符去……”
“喂!不帶這樣欺負人的……”
……
時間流轉,又是一個月過去。緊接著章德穹,上官聆雨隨之突破至不惑之境,也在章德穹的指導下,成功凝出《中庸》作為本命典。
這意味著上官聆雨的身份可以正式轉為種子學員了。
而章德穹也對《中庸》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徹底學會了《真武大典》記載的藏鋒之法。
當二人穩固完修為僅僅一周後,信諾夫子也準時迴到了外院。
“事情都解決了吧?”
信諾夫子捋須微笑。
“是的,多謝夫子。”
信諾夫子搖了搖頭:“這主要是你的手段。我隻是張貼了一頁告示罷了。”
不再提及此事,信諾夫子看著上官聆雨,微笑道:“就是嘛,本色出演多好?小姑娘倒是長得挺漂亮。章德穹,如果你不搶來當媳婦,可是一大憾事啊!嗬嗬嗬嗬……”
上官聆雨的臉刷地紅了,低著頭不敢看向章德穹。
章德穹苦笑道:“夫子,我們先別開玩笑了,先說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