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直布羅陀,他們在非洲西北部的外海上,遇見了一支海盜艦隊!


    因為,這些海盜居然直直的朝著他們的艦隊而來,毫不掩飾他們的惡意。


    袁華看著遠處海麵之上,那五條沒有懸掛任何旗幟的三列槳戰艦,他笑的眼淚水都出來了。


    他指著五條三列槳戰艦說道:“十五條一百五十噸級的戰艦迎敵,其餘貨輪偏轉航線,繼續前行。”


    在黑海海戰之後,不奴族的海軍戰術再次調整,隻要敵人的海船數量不超過十條,那麽貨船將不再參戰,隻會偏轉,繞過交戰區,繼續按照航線航行。


    高進在長空號上,用旗語問袁華:“是否需要俘虜?”


    袁華的答複是:“擊毀所有船隻,不允許登船,但是可以救海麵上的人。”


    高進此次出手可謂心狠手辣至極!隻見他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要求全體戰艦一律使用燃燒彈發動攻擊。


    他們也總結出經驗了,十五條戰艦采用阿蘭人的戰法,在t字橫頭做橢圓形環形航行。


    刹那間,十五艘戰艦火力全開,僅經過兩輪猛轟,便有多達 240 枚煤油燃燒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令人震驚的是,其中竟然有足足十二枚精準地命中目標。


    隨著一聲聲巨響傳來,三艘海盜軍艦瞬間被熊熊烈火所吞噬,火光衝天,黑煙滾滾。而另外兩艘海盜艦見狀不妙,企圖倉皇逃竄。然而此時,不奴族人已然陷入瘋狂狀態,他們毫不留情地沿著海麵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之戰。


    最終,所有的海盜船都未能逃脫厄運,紛紛化作一個個巨大的熊熊燃燒的火炬,將這片海域照得亮如白晝。海盜們在火海中發出淒厲的慘叫聲,不少人絕望地選擇跳入大海以求一線生機。與此同時,不奴人展開救援行動,從波濤洶湧的海麵上成功救起了整整九十名落水的海盜。


    不奴族的戰艦猶如一群兇猛的鯊魚,在海麵上緊緊環繞著這些已被烈焰籠罩的海盜船,虎視眈眈地盤旋遊弋。待到海盜船火勢愈發猛烈,其甲板之上高溫難耐、根本無法立足之際,不奴族的戰艦方才逐漸靠近。


    一艘接著一艘,不奴族的戰艦巧妙地圍繞著海盜船航行,並在相距約百米之處,持續不斷地發射出威力驚人的重炮彈,徑直轟擊船隻的水線部位。伴隨著陣陣沉悶的木板破裂聲響起,那些曾經威風凜凜的海盜船開始緩緩下沉,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就好像它們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一樣。


    袁華不是聖母,他可不希望有惡人進入團隊。他下令將九十個海盜被分開審問,最後又殺掉三十個滿手鮮血的海盜,留下六十奴隸船工加入艦隊。


    讓不奴族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海盜其實是羅馬歐洲海軍的一支,這群貨居然還幹搶劫的生意?


    袁華突然覺得,海洋文明本身,充滿了矛盾?他想到了英國,那群貨色,平時也做全球貿易,順便在路上搶劫。


    好吧!這算什麽?羅馬海洋文明的傳承者?當然,審訊本身也透露出一個信息,羅馬政府本身並不知道,這是羅馬海軍的私人行為。


    古代人居然如此聰明,殺良冒功,順便發財,這確實是一個生財之道。


    在無垠的大西洋上,三十六條海船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他們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向著未知的遠方。風高浪急,海浪如同憤怒的巨獸,一次次拍打著船身,仿佛要將這些渺小的船隻吞噬。然而,這些勇敢的旅人並未退縮,他們迎著風浪,迎著暴風,迎著大雨,一路向南。


    白天,船隊以二十公裏每小時的速度航行十二個小時,大約能航行二百四十公裏。船隻之間相距兩百米左右,形成三條並行的航海縱隊。他們像三條向南蜿蜒前行的巨龍,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上劃出一道道白色的航跡。海風唿嘯,海浪翻滾,但船隊始終保持著整齊的隊形,仿佛是大海上的秩序與紀律的象征。


    夜晚,海浪漸漸平息,星空在頭頂閃爍。船隊有時會在大海上用繩索連接,彼此依靠著度過漫長的黑夜;大多數時候,他們會停靠在非洲西岸的村落或無人的海岸。每當停泊在有人煙的地方,他們便會與當地居民進行簡單的貿易,交換一些食物和種子。這些交易雖然簡單,卻充滿了人情味,也讓船隊的成員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隨著不斷向南航行,天氣越來越溫暖。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海鷗在天空中盤旋,發出清脆的叫聲,為這片孤獨的海域增添了一絲生機。


    整個團隊在海洋上的勞作,慢慢培養起深厚的友誼和團結。袁華也是船隊中的一員,他深刻地感受到海洋航行能培養民族的堅韌,紀律和團結。


    這是海洋文明與生俱來的文化,它讓不同背景的人們在共同的目標下凝聚在一起。


    這群海員隨著熟悉起來,他們在兩條海船之間互罵,笑罵之間一起麵對長空巨浪;他們一起在風暴中將自己綁在船艙裏,讓命運決定自己的生死;一起在星空下暢談未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華開始感受到不同地區的人們,麵對海洋時,其實會產生一些獨特的靈魂共鳴。


    這個團隊裏,有大漢人,烏孫人,阿蘭人,羅馬人,希臘人,腓尼基人,這簡直就是一個農耕,遊牧和海洋文明的集合生命體。


    誰說,其他民族不能航海!


    人類在麵對大海時,會產生同樣的情感。


    古代的航海,會麵對多種極端:


    一是麵對沒有邊際的大海,當海船綻開風帆,船隻破開海浪,人們會自然在心靈深處感受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精神共鳴,讓人想要一路向前,不斷開拓。


    二是狹小的船艙裏,聚集這來自各個地區的人們,他們的語言,行為,日複一日在相互影響,這種壓迫的環境,會讓人們慢慢具備一種包容性,從最開始的吵鬧,打罵,到無可奈何的融合,到最後人們會發現,他們是命運一體的,終將結為兄弟。


    三是每一次停泊,人們都會停泊在不同的港口和村落。每一次停泊,是與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的人們共同生活、每一日見到都是新的,這帶來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四是苦難帶來更緊密的團結。海洋航行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和高度團結。在海上,船員們必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麵對風浪和挑戰。這種團結與協作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一艘船的內部,還體現在船隊之間。


    在十月十三日,他們遇到了巨浪,一條雅典的貨船沉沒。所有船隻拚盡全力,他們也隻救下了十一人,還有九十人永遠的沉入大海。


    可苦難,讓這些人更加團結。因為他們知道,在生命最艱苦的時候,隻有身邊的夥伴會伸出手來拉你一把。


    最後是對未來的樂觀,麵對大海,如果不能樂觀,那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巨浪和死亡。


    一路曲折向南。在十月底,他們終於發現天氣變得炎熱,而且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等長。


    而且他們沿著非洲的海岸線,不再是從北到南,而是開始向著東方在航行。


    十月三十一日,在向東航行一天後,袁華發現了不對。


    他下令,“向北,我們尋找海岸的村落停泊和交易。休息三天,補充物資和淡水,後天開始將正式向西航行。”


    他們在北麵發現了人類的定居地,那裏有一條大河,沿著海邊有一些小的部落村落。


    袁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裏,其實他們在今天科特迪瓦的薩桑德拉省。


    這裏的部落最開始很畏懼不奴族的船隊,直到不奴族送出了一些陶器,雙方才慢慢有了交流。


    隻是語言完全不通,但雙方居然可以通過手語,慢慢開始了溝通和最基本的交易。


    袁華他們偶爾在非洲西部的小村落附近落腳,但每一次都是停留一夜,他們和當地人隻是簡單的交換物品,很快就離開了。


    但這一次,他認真的觀察了非洲人的村落,農田和建築。


    他吃驚的發現,非洲人此時也掌握了最古老的冶鐵方式,隻是鐵器的質量非常不好。


    袁華並不理解,到底是什麽鎖死了非洲文明繼續向前?但公元一一四年,非洲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鐵料提取和工具製作。


    不奴族的鐵器,成了附近村落交易的重點,小刀,鋤頭,鏟子,叉子,鐵耙,錘子,斧頭,這些都是非洲人民交易的重點。


    他們頭頂著沉重的籮筐,帶著水果,糧食,動物皮毛。。。黃金?


    等等,怎麽會有黃金?


    有一位大爺,居然從簍子裏拿出三個拇指大的黃金,要換三把斧頭?


    換,當然換,袁華送給了老人十把斧頭,並舉起黃金向他示意,這東西有多少就要多少!


    黃金的熔點是1064.18度,比銅的熔點還要低,拇指大的黃金絕不可能是沙子裏麵淘出來的。


    這裏有黃金礦脈!


    隻是,他確實沒有時間去尋找這些礦脈,而且黃金是美麗,卻沒有鋼鐵和糧食重要,他的目標無比明確。


    他們在這個大河和大海的交匯之處,停留了十天,因為交易的人太多,而且很多都拿著金燦燦的東西,讓他們難以拒絕。


    到九月十一日,他們離開時候,這裏附近部落的老人們還過來,通過手語想要挽留。


    畢竟,一個可以提供大量鐵器的友善部落,對於周圍的小村落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方便和支持。


    部落居民送來八隻阿紮瓦克犬的小狗,作為禮物送給不奴族。這種成年狗,體型修長,速度非常快,速度和耐力驚人,甚至能幫助獵人捕殺羚羊。


    袁華抱過一隻胖乎乎的小狗,笑著說:“我們還會迴來的,隻是要過一段時間。”


    他讓士兵拿來八張羊毛毯,作為迴禮送給部落居民。


    最後,不奴族在這個大河的入海口,插入一麵不奴族的旗幟。


    不奴人留下一條大船和一百個船員,他們將在大河邊修建一個小營寨和碼頭,作為非洲的第一個正式落腳點和補給基地。


    同時,他們還會教育附近的部族如何種植莊稼,如何修建水利。


    這條留下的大船上裝有大量貨物,以鐵器為主,他們將可以自己進行貿易,並可以自主應用這些物資,雇傭當地老百姓來協助建造營地,這將是不奴族在非洲的第一個據點。


    向著所有送行的不奴族士兵和附近村民們的揮手道別。


    古塔的腳邊趴著一條小狗,他在船艙裏數著各種各樣的黃金,他樂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他跟袁華說:“應該先到這裏貿易,然後再去羅馬買東西,這樣最賺錢!”


    袁華哈哈大笑,他摸著古塔的腦袋說道:“你現在和古爾麗非常像,不愧是姐弟。”


    古塔舉起一塊拳頭大的黃金,問袁華:“你不喜歡黃金?”


    袁華將小狗一把抱起來,摸著它的皮毛,小東西的尾巴甩個不停,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


    袁華笑了笑,迴答道:“一般,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隻是覺得這東西隻是好看。”


    古塔也不太理解,他的手換了個角度,船艙外的陽光落在金子上,金色的光芒反射到古塔臉上,問道:“那為啥這麽多人都為它瘋狂?”


    袁華突然愣住了,是啊!為什麽這麽多人為它瘋狂?


    袁華想了想,說道:“因為它是最穩定的貨幣,能夠交換大量的人類勞動成果。”


    古塔補充了一句:“不僅僅是勞動,還有勞動人口本身也可以購買!”


    這句話,突然就讓袁華愣住了。。。是啊!人口!


    古塔的話語,一瞬間把袁華踢迴自己曾經的時空,他突然有了一絲明悟。


    歐洲的奴隸製到底是多長時間?


    他們其實在整個殖民時代都還是奴隸文明!


    他們在全世界抓捕和販賣奴隸,一直到什麽時間結束的?袁華根本不記得,最後一批被販賣奴隸結束的時間。


    袁華開始思考,如果購買奴隸,然後不斷轉化為不奴族人口,是不是可以快速擴張不奴族的人口基數?


    他不知道這麽做,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就算他不購買奴隸,長達數千年的歐洲的奴隸文明,自己就會結束嗎?


    備注: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在1807年後逐漸走向終結,而全球範圍內的奴隸貿易直到1889-1890年布魯塞爾會議後才基本結束。也就是說,歐洲結束奴隸文明的時間隻有134年,一個無比漫長和黑暗的時代。按照統計,歐洲在近代曆史上從非洲,南美和中東,共販賣和抓捕超過一千二百萬人口。


    注意,這還隻是能夠有奴隸交易數據統計的近代,歐洲的整個古代史充滿了奴隸貿易。勞動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一個家庭一旦失去男性勞動力,那接下來女人,孩子和老人很難獨自存活,奴隸貿易直接和間接導致超過一億人死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