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雨停了。
可車陣裏全是屍體和血水,連土壤都變成紅黑色。
劉行重傷,他的左腿被羅馬短劍刺穿,流了很多血,整個人都陷入了昏迷。
五千不奴族士兵最後活下來的,不到兩千人,人人帶傷,連乞力的左臂也被短劍砍傷。
如果不是高進和青羊帶著一千騎兵直接衝進羅馬人的軍營,逼得羅馬軍營為了保護主將而吹響撤軍號角,這兩千人也不一定能活下來。
同樣,衝入羅馬軍營的一千騎兵,同樣也損失慘重,迴來的不到五百人。
兩路人馬最後合在一起,也隻有兩千四百多人。
但羅馬人一樣沒有吃到好果子,七千羅馬重步兵,迴去的不到兩千人,六千騎兵也戰死了超過兩千。
不奴人的武器太過強悍,斧頭,流星錘,長槍和棹刀,基本上都是重型武器,挨上任何東西在身體上落實了,不死也殘廢。
特別是棹刀,這一玩意落下,舉盾都擋不住,手臂都要立刻廢掉。
乞力纏著繃帶,大馬金刀的坐在營地中央,對著兩千五百人開始下達了新的命令:
“第一,老子不走,不打下這個羅馬人的營寨,老子絕不走!
第二,所有的傷兵,全部由大車運迴去,派一百士兵隨行保護。
第三,立刻飛鴿和快馬通報山海城,我們需要四千人的增援。”
現在羅馬還有六千人,而他們還有兩千四百人,卻連夜修複車陣,絕不後撤。
為了防止羅馬人再次狗急跳牆,淩晨時分,乞力讓青羊領著一千騎兵牽著馬步行兩裏地,然後清晨時從後方騎行而來,讓羅馬人認為不奴族新的援兵抵達了。
兩方再次僵持了兩天,羅馬軍團長每天都能看到清晨時,不奴族總有一千人左右的部隊抵達。
隨著對麵人數的不斷增加,羅馬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連士兵層麵都有希望撤離迴北邊山口的聲音。
第三天,真正的一千不奴援軍在中午抵達,但因為清晨青羊又操作了一次。在羅馬人看來,這一天不奴人又補充了兩千士兵。
而此時,車陣已經推進到了羅馬軍營之外五百米的位置。
乞力把進攻時間確定在第四天下午,他希望還能得到一波真正的援軍。
第二天中午,第二批千人隊確實抵達了車陣,內外都是一片歡唿。
這一刻羅馬人的距離劣勢,體現的淋漓盡致,羅馬現在亞美尼亞附近原本隻有四個軍團。
一個威脅山海城的南麵城牆。
兩個駐守在高加索山脈北麵的兩個營寨,再加上一個進攻軍團。
現在進攻軍團已經被團滅,連軍旗都被不奴族繳獲。
高加索的北麵,今天隻有兩個羅馬軍團,分別駐守在兩個營寨之中。
作為凸前的營寨,傷亡已經過半,同時,後麵營寨裏麵的羅馬軍團主官,今日已經迴信明確表示不會向前再派出援軍,並且要求他們也放棄前麵的營寨迴撤到山口的位置。
對麵營地裏的羅馬軍團長還在猶豫是否放棄營地的時候,六十架投石機開始了拋石攻擊。
這一次,乞力不在乎繳獲,他要報仇,為三千五百位戰死的不奴人報仇。
隻見他麵色凝重地站在高處,眼神淩厲地注視著遠處的羅馬軍營。隨著他一聲令下,無數燃燒彈被點燃並迅速投向了敵人的營地。這些燃燒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熾熱的弧線,宛如一顆顆墜落的火流星,帶著無盡的毀滅力量。
它們密集如雨點般砸落在羅馬人的軍營之中,瞬間引發了熊熊大火。火勢迅猛蔓延開來,整個軍營頓時陷入一片火海。原本平靜的營地此刻變成了地獄一般的景象,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而此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異常,前兩日持續的高溫早已將空氣中的水汽蒸發殆盡。這使得燃燒彈所引發的烈火得以毫無阻礙地肆虐燃燒,仿佛要將一切都吞噬殆盡。那烈烈燃燒的火焰與高懸天空中的烈日相互唿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膽寒的畫麵。
每投擲兩個小時,乞力就下令前進百米,重新列陣,重新將火雨投入羅馬人的軍營。
羅馬人的弩炮也能發射到四百五十米的距離!然而,一百五十米的差距,這短短的距離卻宛如一道深不見底的文明鴻溝,無情地橫亙在羅馬人麵前,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
就在此時,一種前所未見的炮坦步相結合的戰術橫空出世,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羅馬人的頭上,將他們打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這種精妙絕倫的戰術組合讓羅馬軍隊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麵,毫無還手之力。
眼見局勢不利,羅馬方麵匆忙決定在營地內集結士兵,企圖從右側營寨大門突圍而出,並對不奴族那嚴整有序的車陣發起猛烈攻擊,以期扭轉戰局。可惜事與願違,正當這些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部隊準備衝鋒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投石雨從天而降,密密麻麻的石塊如同暴雨般傾盆而下,瞬間將這支隊伍籠罩其中。刹那間,哀嚎聲、慘叫聲此起彼伏,無數士兵紛紛倒在血泊之中,傷亡極其慘重。麵對如此慘烈的狀況,羅馬人不得不緊急解除集合狀態,各自抱頭鼠竄,隻求能盡快逃離這片死亡之地,迴到安全的家中。
而那位領軍的羅馬將領,在這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當機立斷地舍棄了所有寶貴的物資,率領著他手下殘存的全體羅馬士兵,不顧一切地朝著後方的城寨狂奔而去。他們的腳步踉蹌而慌亂,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唯恐稍作停留便會被兇猛追擊而來的不奴人趕上,從而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悲慘下場。
最後,居然順利逃入下一個軍事營寨。
另外,不奴族向裏海周邊的海岸,不斷探索的船隻,開始偵察裏海周邊的船舶製造工廠和碼頭。
現在海麵上到處都是揚起的潔白風帆,不奴人的戰船和貨船都非常好,它們性能非常不錯,就是太貴!
現在的不奴族隻生產兩種船隻,一種是擁有船員三十人,載重量一百五十噸排水量的輕型快運帆船。
另一種是擁有船員六十人,三百噸級別排水量的大型運輸船。
所有船舶的都采用鋼鐵和木頭混合使用,龍骨和框架部分采用鋼鐵結構,而其餘部分多采用木頭。
不奴族的船舶製造非常特點:
船體的橫向結構由緊密的肋骨和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櫓維持,如廣船,結構堅固,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續航能力。
兩側有護板,船艙為水密隔艙結構,底尖利於破浪,吃水深,穩定性好,安全舒適。
風帆采用軟帆,這些船就像是東西方結合的產物,船體擁有東方船舶的堅固性,而風帆的利用部分采用了歐洲人的軟風帆。
現在每條船都有兩台三射重弩機,能夠發射弩箭和燃燒弩矢,射程四百五十米。
每條海船之上的水兵都有特殊的甲胄,浸油藤甲,對就是孟獲他們用的藤甲。
藤甲擁有不錯的防禦同時,還能漂浮在水麵之上,是海軍在對比過所有甲胄以後立刻就選上了這種新的甲胄。
六月十一日,二十條不奴人的海軍的船隻,進攻了貴霜人的海港,他們始終保持遠距離,一直在用重弩射擊貴霜人的小船。而貴霜的小船也用重弩和弓箭攻擊不奴人的船隻。
廣袤無垠的海麵上,兩國海軍的船隻縱橫交錯、穿梭往來,彼此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漫天飛舞的箭矢如雨點般密集地劃過天空,讓人目不暇接。由於雙方激戰正酣,船支相互碰撞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出陣陣沉悶而又震耳欲聾的巨響。
其中,不奴人的大船憑借其巨大的體型和堅固的構造,常常能夠輕易地將貴霜人的小船壓入水下。然而,貴霜人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他們迅速組織起幾條戰船,形成包圍圈,緊緊圍住不奴族的海船,並以敏捷的身手登上敵船。刹那間,雙方在狹窄的甲板上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近身肉搏。
戰鬥異常激烈,刀光劍影閃爍不停,喊殺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最終貴霜人成功奪取了不奴族的船隻。然而,那些堅守到最後的不奴族海軍戰士們寧死不屈,毅然決然地執行了與艦同沉、絕不投降的命令。他們在艙室內點燃油料,熊熊大火瞬間升騰而起,將整個艙室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
此時,周圍其他未被攻陷的不奴族水兵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戰友身陷絕境,不禁熱淚盈眶。但他們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而是強忍著悲痛,紛紛拉滿弓弦,將一支支帶著烈焰的箭矢射向那條已經被攻陷並燃起熊熊大火的不奴戰船。
放眼望去,海麵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一艘艘燃燒的船隻宛如一座座漂浮的火山,不斷向外噴吐著炙熱的火焰;四處散落著破碎的船板,隨著海浪起伏飄蕩;還有那燃燒殆盡的殘骸,或沉入海底,或繼續在海麵上隨波逐流。原本平靜蔚藍的海麵此刻已變成了一片修羅地獄,充滿了死亡與毀滅的氣息。
雨停了。
可車陣裏全是屍體和血水,連土壤都變成紅黑色。
劉行重傷,他的左腿被羅馬短劍刺穿,流了很多血,整個人都陷入了昏迷。
五千不奴族士兵最後活下來的,不到兩千人,人人帶傷,連乞力的左臂也被短劍砍傷。
如果不是高進和青羊帶著一千騎兵直接衝進羅馬人的軍營,逼得羅馬軍營為了保護主將而吹響撤軍號角,這兩千人也不一定能活下來。
同樣,衝入羅馬軍營的一千騎兵,同樣也損失慘重,迴來的不到五百人。
兩路人馬最後合在一起,也隻有兩千四百多人。
但羅馬人一樣沒有吃到好果子,七千羅馬重步兵,迴去的不到兩千人,六千騎兵也戰死了超過兩千。
不奴人的武器太過強悍,斧頭,流星錘,長槍和棹刀,基本上都是重型武器,挨上任何東西在身體上落實了,不死也殘廢。
特別是棹刀,這一玩意落下,舉盾都擋不住,手臂都要立刻廢掉。
乞力纏著繃帶,大馬金刀的坐在營地中央,對著兩千五百人開始下達了新的命令:
“第一,老子不走,不打下這個羅馬人的營寨,老子絕不走!
第二,所有的傷兵,全部由大車運迴去,派一百士兵隨行保護。
第三,立刻飛鴿和快馬通報山海城,我們需要四千人的增援。”
現在羅馬還有六千人,而他們還有兩千四百人,卻連夜修複車陣,絕不後撤。
為了防止羅馬人再次狗急跳牆,淩晨時分,乞力讓青羊領著一千騎兵牽著馬步行兩裏地,然後清晨時從後方騎行而來,讓羅馬人認為不奴族新的援兵抵達了。
兩方再次僵持了兩天,羅馬軍團長每天都能看到清晨時,不奴族總有一千人左右的部隊抵達。
隨著對麵人數的不斷增加,羅馬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連士兵層麵都有希望撤離迴北邊山口的聲音。
第三天,真正的一千不奴援軍在中午抵達,但因為清晨青羊又操作了一次。在羅馬人看來,這一天不奴人又補充了兩千士兵。
而此時,車陣已經推進到了羅馬軍營之外五百米的位置。
乞力把進攻時間確定在第四天下午,他希望還能得到一波真正的援軍。
第二天中午,第二批千人隊確實抵達了車陣,內外都是一片歡唿。
這一刻羅馬人的距離劣勢,體現的淋漓盡致,羅馬現在亞美尼亞附近原本隻有四個軍團。
一個威脅山海城的南麵城牆。
兩個駐守在高加索山脈北麵的兩個營寨,再加上一個進攻軍團。
現在進攻軍團已經被團滅,連軍旗都被不奴族繳獲。
高加索的北麵,今天隻有兩個羅馬軍團,分別駐守在兩個營寨之中。
作為凸前的營寨,傷亡已經過半,同時,後麵營寨裏麵的羅馬軍團主官,今日已經迴信明確表示不會向前再派出援軍,並且要求他們也放棄前麵的營寨迴撤到山口的位置。
對麵營地裏的羅馬軍團長還在猶豫是否放棄營地的時候,六十架投石機開始了拋石攻擊。
這一次,乞力不在乎繳獲,他要報仇,為三千五百位戰死的不奴人報仇。
隻見他麵色凝重地站在高處,眼神淩厲地注視著遠處的羅馬軍營。隨著他一聲令下,無數燃燒彈被點燃並迅速投向了敵人的營地。這些燃燒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熾熱的弧線,宛如一顆顆墜落的火流星,帶著無盡的毀滅力量。
它們密集如雨點般砸落在羅馬人的軍營之中,瞬間引發了熊熊大火。火勢迅猛蔓延開來,整個軍營頓時陷入一片火海。原本平靜的營地此刻變成了地獄一般的景象,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而此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異常,前兩日持續的高溫早已將空氣中的水汽蒸發殆盡。這使得燃燒彈所引發的烈火得以毫無阻礙地肆虐燃燒,仿佛要將一切都吞噬殆盡。那烈烈燃燒的火焰與高懸天空中的烈日相互唿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膽寒的畫麵。
每投擲兩個小時,乞力就下令前進百米,重新列陣,重新將火雨投入羅馬人的軍營。
羅馬人的弩炮也能發射到四百五十米的距離!然而,一百五十米的差距,這短短的距離卻宛如一道深不見底的文明鴻溝,無情地橫亙在羅馬人麵前,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
就在此時,一種前所未見的炮坦步相結合的戰術橫空出世,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羅馬人的頭上,將他們打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這種精妙絕倫的戰術組合讓羅馬軍隊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麵,毫無還手之力。
眼見局勢不利,羅馬方麵匆忙決定在營地內集結士兵,企圖從右側營寨大門突圍而出,並對不奴族那嚴整有序的車陣發起猛烈攻擊,以期扭轉戰局。可惜事與願違,正當這些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部隊準備衝鋒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投石雨從天而降,密密麻麻的石塊如同暴雨般傾盆而下,瞬間將這支隊伍籠罩其中。刹那間,哀嚎聲、慘叫聲此起彼伏,無數士兵紛紛倒在血泊之中,傷亡極其慘重。麵對如此慘烈的狀況,羅馬人不得不緊急解除集合狀態,各自抱頭鼠竄,隻求能盡快逃離這片死亡之地,迴到安全的家中。
而那位領軍的羅馬將領,在這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當機立斷地舍棄了所有寶貴的物資,率領著他手下殘存的全體羅馬士兵,不顧一切地朝著後方的城寨狂奔而去。他們的腳步踉蹌而慌亂,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唯恐稍作停留便會被兇猛追擊而來的不奴人趕上,從而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悲慘下場。
最後,居然順利逃入下一個軍事營寨。
另外,不奴族向裏海周邊的海岸,不斷探索的船隻,開始偵察裏海周邊的船舶製造工廠和碼頭。
現在海麵上到處都是揚起的潔白風帆,不奴人的戰船和貨船都非常好,它們性能非常不錯,就是太貴!
現在的不奴族隻生產兩種船隻,一種是擁有船員三十人,載重量一百五十噸排水量的輕型快運帆船。
另一種是擁有船員六十人,三百噸級別排水量的大型運輸船。
所有船舶的都采用鋼鐵和木頭混合使用,龍骨和框架部分采用鋼鐵結構,而其餘部分多采用木頭。
不奴族的船舶製造非常特點:
船體的橫向結構由緊密的肋骨和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櫓維持,如廣船,結構堅固,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續航能力。
兩側有護板,船艙為水密隔艙結構,底尖利於破浪,吃水深,穩定性好,安全舒適。
風帆采用軟帆,這些船就像是東西方結合的產物,船體擁有東方船舶的堅固性,而風帆的利用部分采用了歐洲人的軟風帆。
現在每條船都有兩台三射重弩機,能夠發射弩箭和燃燒弩矢,射程四百五十米。
每條海船之上的水兵都有特殊的甲胄,浸油藤甲,對就是孟獲他們用的藤甲。
藤甲擁有不錯的防禦同時,還能漂浮在水麵之上,是海軍在對比過所有甲胄以後立刻就選上了這種新的甲胄。
六月十一日,二十條不奴人的海軍的船隻,進攻了貴霜人的海港,他們始終保持遠距離,一直在用重弩射擊貴霜人的小船。而貴霜的小船也用重弩和弓箭攻擊不奴人的船隻。
廣袤無垠的海麵上,兩國海軍的船隻縱橫交錯、穿梭往來,彼此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漫天飛舞的箭矢如雨點般密集地劃過天空,讓人目不暇接。由於雙方激戰正酣,船支相互碰撞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出陣陣沉悶而又震耳欲聾的巨響。
其中,不奴人的大船憑借其巨大的體型和堅固的構造,常常能夠輕易地將貴霜人的小船壓入水下。然而,貴霜人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他們迅速組織起幾條戰船,形成包圍圈,緊緊圍住不奴族的海船,並以敏捷的身手登上敵船。刹那間,雙方在狹窄的甲板上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近身肉搏。
戰鬥異常激烈,刀光劍影閃爍不停,喊殺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最終貴霜人成功奪取了不奴族的船隻。然而,那些堅守到最後的不奴族海軍戰士們寧死不屈,毅然決然地執行了與艦同沉、絕不投降的命令。他們在艙室內點燃油料,熊熊大火瞬間升騰而起,將整個艙室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
此時,周圍其他未被攻陷的不奴族水兵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戰友身陷絕境,不禁熱淚盈眶。但他們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而是強忍著悲痛,紛紛拉滿弓弦,將一支支帶著烈焰的箭矢射向那條已經被攻陷並燃起熊熊大火的不奴戰船。
放眼望去,海麵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一艘艘燃燒的船隻宛如一座座漂浮的火山,不斷向外噴吐著炙熱的火焰;四處散落著破碎的船板,隨著海浪起伏飄蕩;還有那燃燒殆盡的殘骸,或沉入海底,或繼續在海麵上隨波逐流。原本平靜蔚藍的海麵此刻已變成了一片修羅地獄,充滿了死亡與毀滅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