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袁華牽著戰馬,隨著龐大的商隊而行,他登上一個山包,遠處一個小城微弱的火光,在冷風中若隱若現。


    哈尼爾策馬經過他的身邊,高興的大喊:“華,那是且末,那是且末啊,再往西南,就是於闐。我們快到家了!”


    袁華看著這家夥策馬奔下小坡,朝著且末一路打馬而去,笑了。


    可下一秒,他才想起來,他的家還在好遠,好遠的地方,那裏背靠大山,麵朝大海。那裏的莊稼也已經快收割了吧,現在,如果登上不奴族的一個山包,那裏應該是漫山遍野金黃的麥穗,它們會隨著風輕輕搖曳,如同金色的海潮起伏,壯闊而美。


    他想家了,想那裏所有的人。


    夜裏,大家還是宿營在且末城外,但哈尼爾帶迴了一些商人,他們在一邊討價還價,最終買去了一些物資。


    哈尼爾笑著對古爾麗說道:“價格還不錯,已經收迴一部分成本了。”


    古爾麗也可以歸還那位於闐老人的一部分錢財了,她長長的唿出一口氣。


    袁華這一夜繼續著長征的故事,所有人都很安靜的聽著,直到可以提問。現在,現場的人很多,商人們也敢提問了,因為袁華知無不言。


    這天夜裏,當故事講完,袁華見到了三位道士!


    對,就是道士!這些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一直變化不大的一群人。


    一位看上去年長一些,長的仙風道骨的老道士走上前來,笑眯眯的說道:“你這故事講的極好!貧道張陵”,然後他轉身指著身後的兩個年輕人說道:“這是我的兩個徒兒,他叫王長,這一個叫趙升。”


    袁華作揖道:“山海城,袁華見過三位道長!”


    袁華對於道士,天生有一種尊敬,在他看來道教非常特別,這群人和儒家佛家都不一樣。


    他們平時都不怎麽起眼,一直自己窩在深山裏,修煉自己的道法,期待飛天。他們很少與人說什麽大道理,也不太追求門徒滿天下,一門心思追求自我的圓滿。


    可隻要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這群人就開始出山了!


    想一想,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袁華隻能說一聲,厲害啊!


    張陵好像對袁華的故事很感興趣,他問道:“小友,我有幾個問題不解,想請你解惑,可也?”


    袁華笑著取過三張牛皮,墊在地上,說道:“道長請坐,小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陵哈哈大笑,說道:“好一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今日已經得了你的道了!”


    他先坐下,又招手讓兩個徒兒也坐下,才端坐問道:“這天下真的可能將土地平均分配嗎?我盡讀群書,也未有一朝如此!”


    袁華知道,如果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確實沒有一個朝代能做到真正的平均地權。


    除非,你能再活一千八百多年。


    所以,袁華隻能說真實的世界,隻能說這個世界真正的古法,他笑著反問:“必須法古?那我們就來講一講真正的古法!”


    張陵想了想,說道:“有趣!”


    王長說:“願聞其詳”。


    趙升說:“人之學識皆有法,可法古,也可法天地”。


    袁華再問,“人之最初,如何活?”


    張陵想了想,說道:“你是說女媧造人之初?”


    袁華點點頭。


    三人陷入思考,這個問題其實他們確實沒有思考過。


    袁華自己說道:“若我們四人,現在可以迴到人之初,會是怎樣的場景?”


    三位道士再次陷入了思考,袁華這問題有點燒腦。


    袁華指著身邊所有的東西問他們:“可有衣服,可有金屬工具,可有金屬武器,可有牛馬,可有莊稼,可有如此多的人口,可有文字,可有皇帝,可有百官,可有地主?”


    眾人皆是困惑,至少他們知道有人之後很久,倉頡才造出文字;知道皇帝是始皇帝發明的;知道金屬工具是後麵才有的,到今日很多地方還在用木頭工具。


    袁華繼續說道:“若我們迴到最初,四人赤身露體,手上毫無工具,沒有任何糧食,就站在這片荒野裏,最先想到的是什麽?”


    張陵說的是:“食物”。


    王趙二人說的是:“安全”。


    袁華點點頭,說道:“你們說的沒錯,先找到食物,然後保證安全”


    然後他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你們其中一人,突然發現了一塊土地上有一些食物。你們是會平均分出去,保證大家都能活,都有力氣,一起麵對野獸,還是占有那片土地一個人吃飽?”


    張陵道:“當然先分出去,要全部吃飽,才能合力對抗野獸。”


    王趙二人也說:“沒有刀斧,一人何以能應對野獸,今日就算有刀斧,一人要對付狼群也極難,更不要說虎豹熊。”


    袁華反問:“這就是人之最初,這就是最早的古法?隻是後麵的王和帝皇都不會讓真正的古法流傳下來!曆史被改的麵目全非了,不這麽改如何做人上之人?”


    張陵等,陷入沉默,他們此時皆在思考,最早的人類究竟是如何麵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最初的法則到底是什麽?


    袁華繼續說道:“我們今日所聽到的,所看到的,所說的,一定就是“真”嗎?若都已經是“真”,你們求的道,又是什麽?莫非是“虛”?”


    王長此時卻說:“既然這世間已經如此,若平均地權,莫不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袁華指了指那些流民,“若不能平均地權,天下的民,日子真的好嗎?”


    他正色問王長,“你願意做沒有土地的人嗎?”


    王長歎息道:“不願!”


    張陵依舊在思考。


    趙升卻說:“有一口吃的,也比亂世要好極多!”


    袁華笑了,他反問:“你們如果這麽認為,那何必修道?與凡塵間苟活一世,不就好了?”


    張陵這下皺起了眉頭,他修道就是為了逆天改命!那這天下的百姓,真不能平均地權,逆他們的天,改他們的命嗎?


    趙升一時語塞,他忽然覺得,袁華這問題確實有些紮心啊。


    袁華並不想打擊這些道士,他站起來拍拍屁股,說道:“我可以告訴你們,社會總會變革,如同周替代商,以禮法替代了巫神;戰國時,百家爭鳴,隻為找一條華夏新的道路;秦以法治國,並吞八荒;漢獨尊儒術,是為了維護皇帝的統治!這片土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一變!終有一天,會有人站出來,將天地平均分配給每戶人家。人人有飯吃,人人可讀書!”


    張陵也站起來,說道:“若平均了地權,那百姓確實可以吃上飯。可人人可識字,人人可讀書怕是不可實現!”


    袁華笑了笑,大喊:“古塔,把所有小屁孩都叫過來!”


    於是,幾十個穿著草披風的小孩唿啦啦的圍過來,嘻嘻哈哈的問袁華,叫我們做什麽?


    袁華問道:“你們今日學了什麽字?”


    孩子們大聲說道:“吃飯了沒有?”


    袁華滿頭黑線,他問:“我問你們今日學了什麽字?”


    孩子們全都小雞啄米,再次大聲喊道:“吃飯了沒有?”


    古塔拉了拉袁華的衣袖,小聲說:“今日,我確實就教他們,吃飯了沒有,這五個字!”


    袁華笑了,他隨著一群小屁孩說道:“把這些字寫下來,給這三位道長看看!”


    一群小屁孩,從草披風裏掏出了一根小木棍,就在地上開始瞎搞。


    可張陵等人的臉色也是變了,這些孩子全部在學字,有些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張陵抬頭,認真的看向袁華,問道:“你莫不是,真的要讓所有人都識字?”


    袁華點頭,微笑的說道:“不應該嗎?”


    張陵一時不知如何迴答。


    王長自言自語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袁華嚴肅的反問:“王道長,你希望自己的徒子徒孫,是可以認得字,可以講道理,可以讀寫道經之人,還是全部都是蒙昧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王長猛地一震,他今日終於明白了,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張陵也笑了,他躬身一禮,這是他第一次向袁華行禮,說道:“今日所聞,收益良多!我等懂一些醫術,若有需要可以派人來通知我等。”


    袁華也施禮道:“道長,這也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也不一定全對,您可以思考,其中利弊!”


    三個道人施禮之後,就迴去了自己的車隊,衣袂飄飄,仙風道骨啊!


    袁華此時還不知道,這位大神究竟何許人也!


    這位就是張道陵,天師道的開創者。


    他這一路西來,是為了解西域風貌,為了解西域的草藥和醫道,也為在人間行走,求通天之道!


    袁華看著他們的背影,輕聲說道:“懂醫術,好啊!”


    他想著,怎麽把這三個人弄去山海城,讓他們開一門醫學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