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城的城牆,修的並不高大約四米左右,從建築的規模就能看出,東漢修建的龜茲城,比西漢修建的烏壘城要矮不少。


    袁華感慨:“誰說曆史就一定是進步的?東漢修的城池居然比不上西漢,看來國力上西漢更強啊!”


    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北枕天山,南臨大漠,西與疏勒接壤,東與焉耆為鄰,相當於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區。


    行走在這座古老而神秘的龜茲城中,袁華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真正地踏上了曆史的漫漫長河之旅。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形形色色的商人們從四麵八方匯聚於此,他們操著不同的語言和口音,展現出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


    這裏有來自中原大地的漢人,他們身著華麗的絲綢服飾,舉止文雅;也有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胡人,他們騎著駿馬,帶著異域的貨物前來交易;還有來自遙遠貴霜帝國的商人,他們帶來了精美的珠寶和香料,散發著迷人的香氣;更有善於經商的粟特人,他們精明能幹,在市場上如魚得水。此外,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商人,他們各自攜帶著獨具特色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


    袁華漫步其中,好奇地打量著這一切。他看到一個漢人商販正在向一群胡人介紹自己手中的精美瓷器,那瓷器質地細膩,上麵繪製著精美的圖案,引得胡人們連連稱讚;不遠處,一個貴霜商人正與一個粟特商人激烈地爭論著某件貨物的價格,雙方各不相讓,互不相讓的模樣甚是有趣;而在街角處,幾個不知名的商人圍坐在一起,品嚐著當地的美食,談笑風生。


    難怪東漢要把這裏作為新的中心,這裏的商業之發達,可比現代時空的小縣城集貿市場!


    這可不是諷刺,就是這種規模和感覺,這就是袁華的真實感受。


    漫步於熙熙攘攘的市集之中,袁華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妙世界。他饒有興致地四處張望著,目光被一群身著絢麗服飾、身姿婀娜的龜茲人所吸引。這些龜茲人身懷絕技,個個都能歌善舞,他們的表演猶如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讓人陶醉其中。


    而樂器,在這裏更是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商品。各種各樣精美的樂器琳琅滿目地陳列在攤位上,有的小巧玲瓏,如琵琶般精致;有的則體型巨大,似鼓一般威風凜凜。每一件樂器似乎都蘊含著獨特的故事和魅力,等待著有緣人將它們帶走。


    隨著夜幕的降臨,市集逐漸變得熱鬧非凡。當袁華他們路過一家店鋪時,突然聽到一陣悠揚動聽的音樂聲傳來。循聲望去,隻見店門口聚集了不少人,正圍攏在一起欣賞精彩的演出。原來是幾位技藝嫻熟的龜茲藝人正在那裏盡情地演奏和舞蹈。


    隻見那舞者輕移蓮步,翩翩起舞,她的動作優美流暢,如同風中搖曳的花朵,令人賞心悅目。而樂手們則手持各種樂器,或彈撥、或吹奏、或敲擊,奏出一曲曲美妙動人的旋律。那歡快的節奏和激昂的音符交織在一起,仿佛能夠穿透人們的心靈,引得圍觀的人群紛紛駐足觀看,並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好起來。


    龜茲的舞女,她們的舞蹈身形柔軟,那動作既有現代維吾爾舞蹈的嫵媚,也有淡淡的印度舞蹈風味,很多動作就像後世敦煌壁畫裏飛天的樣子,確實是一種視覺上美好的享受。


    眾人找到多家客棧,這一百多人的商隊,居然沒有一家客棧可以讓他們全部住下?


    好吧!眾人隻能一分為四,有的住在客棧,有的住在酒樓,有的幹脆出錢住了民宿。。。無語啊!


    袁華準備等以後有錢了,在這裏搞一個大酒店賺點小錢錢。可摸著口袋裏的十枚金幣,他有些氣短。


    所有人都對這個城市的感覺非常好,他們完全沒有見過如此熱鬧的城市,也沒有見過這麽多商人和貨物,一切都是新奇的。


    袁華找到酒樓的胡人老板,向他打聽大漢匠人們的去向。老板叫來夥計,讓夥計帶著他們,去找一個叫徐的匠戶,他說:“徐,是漢人匠戶裏麵的頭人,他應該知道你要找的家人。”


    袁華和崔力,跟著那個年輕的夥計沿著龜茲的小巷穿行。


    說來也怪,袁華站在那些狹窄而蜿蜒的小巷前時,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怔怔地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仿佛這些小巷曾無數次出現在他的夢境之中。


    那青石板鋪就的道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如玉;兩旁古舊的牆壁,爬滿了青苔和蔓藤,宛如一幅古老的畫卷。每一塊磚石、每一道門楣都似乎在向他招手。


    袁華緩緩地邁動腳步,走進其中一條小巷。腳下的石板發出輕微的聲響,仿佛在向他訴說著往昔的點點滴滴。他的目光掃過那些緊閉的門戶和窗欞,熟悉感愈發強烈。


    隨著深入小巷,那種熟悉感愈發強烈起來。他甚至能夠清晰地迴憶起夢中的某些片段: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微風輕拂著臉龐帶來絲絲涼意……這一切讓他不禁懷疑,這裏或許真的就是自己前身的故鄉。


    小巷的深處,有一個打鐵坊,門裏有陣陣打鐵聲傳來。


    店鋪夥計在門口,大聲叫著:“徐,徐,有事情找你!”


    不多時,打鐵聲停下,一個中年壯漢穿著一件單衣,袖口挽起,大汗淋漓的走了過來,站在門口說道:“何事?”


    店鋪夥計指著袁華說道:“這漢人要找母親和妹妹,你知道否?”


    徐大漢看向袁華,一時愣住,他猛地一把抓住袁華的手說道:“娃,你沒死?”


    袁華也愣住了,他問道:“你認得我?”


    大漢又愣了,他反問:“你不記得我了,你打鐵還是我教的!你娘用一筐雞蛋,讓我教你學打鐵。”


    袁華搖搖頭,他真的什麽也想不起來,隻是覺得麵前這人有些親切。


    崔力上前施禮道:“徐大哥,這娃被胡人用錘子敲過頭,以前的事全都忘了。”


    徐姓大漢,牽著袁華的手就往門裏走,一邊走,一邊說:“家裏說話,走,咱家裏說話。”


    崔力給了幾個鐵錢給店小二,然後施禮道:“感謝小哥帶我們找到故人。”


    店小二拿著鐵錢,笑容滿麵的用漢話說道:“找到就好,我先告辭了!”


    於是,雙方告辭,崔力也抬步走入了鐵匠鋪之中。


    這是一個大院子,五間瓦房,兩間住人,一間廚房,一間打鐵鋪,一間倉庫。


    徐家漢子,坐在院子裏的石桌旁,拉著袁華的手,在說些什麽。


    徐勝也是大漢匠戶,他家三代前到的龜茲,世代冶鐵和打鐵,是世世代代的匠戶世家。


    徐匠戶的妻子和兒子也出來了,他們看到袁華也高興的很。


    徐盛問袁華:“娃,這些年你在哪裏?”


    袁華想了想,說道:“匈奴人把我和崔叔賣成了奴隸,我們想跑被打了個半死。後來趁著戰亂就跑了出來,匈奴人一路追殺我們,帶著一群老弱隻能逃,一路逃到了很遠的西麵,在那裏建了一個城,叫山海城。”


    徐盛聽到山海城這三個字的時候,也是一愣,他問道:“你等一等,我去取個物事。”


    說完,徐盛進房間,不久拿著一把剪刀出來,指著剪刀上的一個鋼印說道:“可是這個山海城?”


    袁華以前還真沒注意,他拿過剪刀,真的在上麵看到了一個鋼印,上麵寫著“山海城三”。


    袁華看向崔叔,崔叔笑道:“這確實是我們的鋼印,山海城就印山海城,江海就印江海城,三代表是第三工坊做的。”


    徐盛坐下來,問袁華:“我是從一個胡商那裏買的,你們山海城居然用這麽好的鋼口,來做剪刀?還如此便宜”


    崔力解釋道:“我們有千斤水力鍛機,所以鍛打的百煉鐵,確實好一些。”


    徐盛和他的兒子同時疑惑道:“千斤?水力鍛機?”


    崔力指著袁華說道:“他想的!我們用河水推動水車,用水車和齒輪組舉起鐵錘,然後自動起落,工匠隻要放入鐵料就可以,力量比人大的多!”


    袁華笑了,他用手指沾清水,在石頭桌麵上向徐盛和他兒子介紹水車,這把兩個工匠驚到了!


    “一個鐵錘,居然能有三千斤?一天能起落一萬四千次?”,徐盛倒抽冷氣,這簡直就是神力啊!


    崔力笑著沒說話,袁華可能也不知道。源啟城有一個五千斤的鐵錘,現在應該也開始用了,雙水車帶動,一天起落能到達兩萬次。


    袁華這時問道:“徐叔,我母親和妹妹現在在哪裏?”


    徐勝拍了拍腦袋,說道:“瞧我這記性,你母親在這裏等了你三年,日子過得清苦,兩年前帶著你妹妹迴渭城了,說是去投奔親戚。”


    袁華愣住了,渭城?渭城在哪裏?


    崔力也吃了一驚,他問道:“長安附近的渭城?我聽老一輩說,迴長安有七千四百裏,這要走一年啊!”


    徐盛說道:“他們是跟著商隊走的,有馬車,聽說要走一百八十天才能到渭城。”


    袁華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我父親呢?”


    徐盛歎息道:“你父親在你八歲,你妹妹一歲的時候就走了,原本他也是鐵匠,手藝不錯,可惜死的早。”


    袁華問道:“所以,我是我娘養大的?”


    徐盛點點頭,徐嬸也說道:“你娘幫胡人守店鋪,才養大的你和英子,命苦啊!”


    袁華想了想,站起來對著徐盛作揖道:“師傅,徒兒必須去找娘和妹妹。”


    徐盛站起來,說道:“漢子就當如此。”


    袁華知道這個時代,師傅其實就是給口飯吃的再生父母,他留下五枚金幣,對徐盛說道:“師傅,請收下,這是徒兒的一點心意。”


    徐盛,拿過一枚,然後將另外四枚裝進袁華的口袋,說道:“此去長安七千裏,路上用錢的地方多的去了,身上當多留些。若是下次迴來,有錢就給師傅帶著酒水,我心足矣!”


    徐嬸可不讓他們走,無論如何要留袁華和崔力吃個晚飯。


    於是袁華和門口不奴族的護衛交代了一下,讓他通知大家,今夜不用等他和崔力,讓大家先去吃飯。


    這一夜,崔力和徐盛聊的極為開心。聽到袁華他們的經曆,山海城的種種趣事,各種神奇,以及大匠師製度,這些都讓徐盛對山海城和不奴族心向往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