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訊俘虜的工作交給解憂部,他們急切的想要知道他們部族的情況。


    古爾麗和另外的兩個戰士,騎著戰馬追出了五裏地,在匈奴人的營地,將那些受傷的戰馬找到,帶迴了營地。


    現在,他們的武器非常多,戰馬數量達到295匹,還獲得了一匹死馬作為糧食。


    另外,這些匈奴人每個人都還有五天的糧食,這意味著他們多出了五百人天的糧食,這讓他們的糧食變得充裕起來。


    可審訊完俘虜的解憂部戰士帶來了不好的消息,山區北麵的烏孫部族已經撤退,北邊匈奴人的主力正在向西追擊烏孫部。


    他們這一百人隻是匈奴人的仆從部隊,他們在北邊山口發現足跡,為了抓奴隸,一路追到了這裏。


    “他們進山也有三天了,並不知道現在外麵的情況。聽他們說,烏孫部這一次戰死了三千多勇士。”,劉行有些憂慮的說道,他很擔心部族的傷亡。


    袁華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你們有沒有地圖?匈奴人有多少人?烏孫部到底有多少人?騎兵一天能走多遠?”


    於是,一群人蹲在草地上,解憂部的戰士開始給他們講解地圖。


    袁華看著這群人在地上鬼畫符,說著大概,也許,估摸的字眼,他一直就在心裏罵娘。


    於是,他拿過一張馬皮,用崔力做的木尺,再拿過一根小木炭,開始慢慢製圖。


    在這些戰士的解說下,一場宏大的戰爭畫麵在袁華的腦海裏展開,五萬匈奴騎兵從東北麵的大湖邊殺來,烏孫部倉促應戰。


    幾十個東邊的烏孫部族,集結起來的三萬烏孫部戰士,在山北的草原地帶試圖封堵匈奴人。


    可他們戰敗,在犧牲三千人後,向著西邊撤退,去匯合更多的族人。


    袁華已經知道他們大約在哪裏了,應該是在後世的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以北的山區。


    他在中亞已經工作了四年,中亞這一帶他已經去過不下二十個城市。


    他指著地圖問劉玉,“騎兵一天能跑多遠?”


    劉玉說道,“平常的騎兵,一人雙馬,一天能跑九十裏!”


    袁華好奇了,他再問,“不平常的呢?”


    劉玉說道,“一人四馬,日行一百五十裏!”


    握草,一百五十裏?這麽變態的嗎?


    於是,袁華將一片小樹葉放在北麵山口的西邊大約三百裏的地方,說道,“匈奴人的主力應該在這裏!”


    沒有人說話,他們確實不知道,不知道中間是否還有戰鬥,也不知道匈奴人是否停止追擊,一切都是未知的!


    袁華再次問阿拉什和劉行,“如果是大月氏和烏孫的騎兵,在主力後麵是什麽部隊?”


    阿拉什說道,“大月氏的後隊是小部族的牧民護衛隊,以及奴隸運輸隊!”


    劉行說道,“仆從部族和奴隸運輸隊!”


    呃。。。看來遊牧民族的套路是一樣的!


    接著,袁華問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如果。。。我是說如果,在草原上烏孫人和匈奴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麽?我的意思是你們如何分辨匈奴人?”


    大家相互看了看,說道,“衣服,我們兩個部族的服裝是不一樣!語言也有不同。”


    袁華眼珠子轉了轉,再次問道,“如果匈奴人穿了你們的服裝,遠遠的你們認得出來嗎?”


    大家思考了一下,搖了搖頭,“認不出來,除非雙方交流!”


    劉玉明白了什麽,她吃驚的問道,“難道。。。你要用那些匈奴人的衣服?”


    袁華笑了,他說道,“你看,匈奴人一定俘虜了很多你們的族人,我們換成匈奴人的衣服,是不是可以救下一些你們的族人?另外,穿這身衣服,我們是不是可以騙過匈奴人,可以試著穿過他們的陣營,去到烏孫部族的集合點?”


    劉玉看著袁華,不由感歎道,“大漢的智慧,我們自愧不如!”


    於是,將袁華的打算告訴所有人,他們的眼睛裏都是佩服和激動,就算沒有救出族人,他們這樣的打扮也能騙過匈奴人的後隊,找到空隙和烏孫大部族匯合。


    袁華站起來說道,“準備一下,清洗和收集匈奴人的衣服,另外每個人都要準備兩套皮甲,裝配上馬鞍和馬鐙,我們要來試一試新的戰術!五天後,我們出山!”


    所有人又不懂了,什麽是馬鞍和馬鐙?什麽是新的戰術?


    崔力帶著人,開始製作馬鞍和馬鐙,現在他們一共有四套,那是一路上他給袁華他們做的。


    現在他還需要再製作一批,給所有人配上。


    袁華帶著幾個人去尋找木頭,唯一要求就是又輕,又直,又長,還要多,越多越好!


    另外,就是找石頭,隻要比一個拳頭大一點,越堅硬越好!


    所有人都納悶,難道要扔石頭?那是最蠻荒部落的戰術!


    但袁華卻笑著說,“等準備好了,我給你們演示!”


    最後,石頭找到一堆,上千個鵝卵石,圓溜溜的,堆在地上老大一堆。


    袁華當著所有人的麵,做了一個繩網,將鵝卵石包進去,又用一根一米二長麻繩連接,一頭和帶孔的木棒連接。


    他讓戰士們搬過來一截枯木,他騎上帶有馬鐙的戰馬,揮舞起石頭流星錘。


    皮鞭練得久了,他縱馬奔馳,一流星錘準確的砸在枯木正中,馬速加上流星錘的動能,枯木居然被砸的粉碎,從中間斷裂開來。


    所有人都看的目瞪口呆,石頭有這麽大的威力?


    他們全都開始製作,然後一個接一個開始測試。


    一個戰士將匈奴人的一個木盾固定在樹上,策馬奔騰,一錘子砸上去,整個盾牌崩裂。


    另一個戰士,拿出刀和流星錘的長度做對比,他發現木棍加上繩子,比刀長的多了,這說明他們隻要拉開一點馬距,就能在戰馬交錯的瞬間砸飛一切。


    他們問,“這武器叫什麽?”


    袁華說,“流星錘!”


    八歲的古塔也從石頭堆裏撿了幾個小點的,給自己做了一個,小家夥居然也能騎著戰馬,揮舞著流星錘,一錘子砸倒茅草靶子。


    女人們也來嚐試,結果她們也能用,隻是還不夠精準,要多加練習而已。


    當然,這裏麵也有經驗,流星錘隻能縱向揮舞,如果橫過來,有可能傷到同伴,於是這個經驗被傳達下去。


    而長杆實在沒有找到,最後一個戰士用一根五米長的手臂粗原木,在兩頭用斧頭劈開十字型,一分為四。每個人再用小刀慢慢削切成圓柱型。


    這工作繁瑣,一個人一天也就隻能搞出一根。


    袁華給這根細木杆裝上匈奴人的鐵矛頭,然後做了一次演示!


    這細木長槍很細,在戰馬跑起來的時候,前端伸出去的槍頭居然還有點晃悠。


    袁華左手持盾,右手的手心處綁有一塊牛皮,掌心是虛握的,膈肌窩夾著長槍的尾部,槍尖伸出馬頭的前方長達三米五。


    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長的長槍,他們都在一旁看著。就看到袁華的長槍隨著馬速,狠狠地紮進覆蓋著皮甲的木塊,槍身“哢嚓”一聲從中間斷開,馬匹錯身而過。


    人們跑上去,看見槍頭紮穿了皮甲,槍頭還刺入木頭至少兩個指節,這威力大的出奇,這要是人體,絕對已經洞穿。


    袁華騎著馬跑迴來,說道,“長槍隻用一次,用來破開敵人對衝的陣型,殺進去就用流星錘!”


    現在,所有人都已經明白,這是一種怎樣的戰法,劉行更是提出來,可以用密集陣列衝鋒,衝進去再錯開身位,用流星錘或者馬刀攻擊。


    一群人開始進行合練,甚至崔力還在中弩的下方安裝了一個木塊,女人也試著在馬上用一隻腳踩著弩機下方的木塊,雙手開弩。


    她們的力氣,開弓射箭的射程太短,會在匈奴士兵的弓箭射程以內,所以幹脆放棄了用弓,轉用中型騎兵弩。


    她們練習著另外一種戰術,背上背著盾牌,一邊騎乘,一邊開弩,然後迴身射擊。


    這些草原上長大的女子人人都會騎馬,有一些女子居然能夠在兩匹馬並行的時候換騎,當然並不多,大多數還是要停下來換馬。


    為了大家迴身射的安全,袁華甚至給一人多配了一塊盾牌,蓋住馬屁股,以免馬匹的屁股中箭,馬匹吃痛,人和馬一起跌倒。


    於是,一支奇怪的騎兵出現了,這一群男男女女,全都是一人雙盾,一部分用弓,一部分用弩,全都有超級長槍,有流星錘。


    整個部隊在山區又待了十天,終於在六月初,收拾好所有行囊,穿戴好匈奴人的衣物,一人五匹戰馬,開始向著北邊的山口,奔行而去。


    小孩子們,被放在馬匹帶著蓋子的背簍裏,她們趴在背簍的邊緣,笑嘻嘻的相互看著,對未來充滿了好奇。


    可所有的大人,則一臉嚴肅,他們不知道外麵到底是什麽情況,這一路可能會有很多戰鬥,可能會有很多人會流血,會犧牲,但這群不願為奴的人們,沒有退路,唯有向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