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謙謙君子寧古郡王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 作者:橡皮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代思想家認為,官風引領民風。
如同孔子說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為官從政者的品行如草上之風,對民風起著引領作用。
寧古郡百姓的民風如此彪悍,就說明寧古郡王的品行......
王羲正搖了搖頭,不再多想。
能大力勸說百姓耕種,並讓麾下百姓如此維護,且連勞動時都掛著滿足笑容的藩王,怎麽可能是個作風彪悍之人呢?
在他心中,寧古郡王應該是個溫文爾雅、心係百姓的謙謙君子。
至於這位彪悍的老婆婆,應當是特例吧?
一場鬧劇過後,眾人又走了幾步,越雲突然停下腳步,看向黃瑾:
“天使,前麵就是內城,殿下在府衙等您。在下有公務在身,不能再陪。”
黃瑾連忙笑道:“統領自去忙,不礙事的。”
越雲看向身後的隊伍,又說道:“內城狹小,這些人和軍隊不能進去,還請天使讓他們留在外城,我等自會好好安頓。”
黃瑾含笑點頭:“煩勞統領安排。”
越雲不再多說,帶著寧古騎兵開始安排奴隸們,先去城中空閑處安頓。
王永年見狀,偷偷拉了拉兒子的袖子,準備隨著大部隊一起離開。
經常在慶帝身旁伺候的黃瑾眼神何等犀利,一眼就看到了狗狗祟祟的王永年,輕咳一聲:
“咳咳,王大人。
王永年身體一震,停下了腳步。
“您就不必留下了,還是隨我一起去見殿下吧。”
王永年麵色一白,看著黃瑾憤憤道:“黃瑾,逼死我對你有何益處?”
聽聞此言,黃瑾微笑著看向王永年。
那好處可太多了。
如果說之前自己想盡辦法和六皇子和解,還是因為慶帝的態度改變。
而現在,看到寧古郡區區一個月,就被六皇子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讓黃瑾覺得,李徹這個人不僅不能得罪,而且還很值得投資。
王羲正也在一旁小聲道;“父親,兒也想去見見這位寧古郡王殿下。”
身為桃源派魁首的弟子,王羲正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將本門學說發揚光大的機會。
這位寧古郡王,看上去是個重視農桑的,沒準會采用農家的治理辦法呢。
王永年聞言,頓時哀歎道:“糊塗啊,那寧古郡王再賢明,也和我王家有天大的過節,豈能善待我父子二人?”
聽到父親這麽說,王羲正也默默低下了腦袋。
是啊,自家做了那買賣人口的勾當,寧古郡王又是個嫉惡如仇的性子。
見了又如何......寧古郡王豈能相信一個罪人的話?
入了內城,諸葛哲代表李徹前來迎接,寒暄幾句後,引著幾人去府衙。
王永年沒看到李徹,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忍不住嘲諷黃瑾:
“黃公公,得知朝廷來使,燕王出城相迎,這寧古郡王卻是到現在還沒露麵。”
“看來他沒那麽在意朝廷威嚴,也沒把你放在眼裏啊。”
黃瑾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
的確,相比於燕王的熱情招待,李徹的態度就顯得很平淡。
但黃瑾是何等人精,怎麽可能因為王永年三兩句挑撥之言,而失去了方寸。
各地藩王對待朝廷使節,向來都有兩種麵孔。
一種就像是燕王這樣,禮節做足,賓盡主歡,以顯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
另一種就是像李徹這樣,態度平淡,規規矩矩。
恰是如此,更能顯示出李徹的問心無愧,沒有什麽隱瞞的心思,所以不屑於向使節獻媚。
這兩種態度其實都說明不了什麽問題,就怕那種表麵裝傻充愣,實則內藏禍心的藩王。
黃瑾突然想起,去年從秦晉二王那裏迴來後的使節,都是一副諱莫如深的模樣。
相比於四殿下和六殿下,這兩位倒更像是在隱藏著什麽。
而此刻的李徹,還在給監軍部的準政委們上課。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詞,同誌!”
“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誌一詞作了解釋,即‘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是的,同誌這個詞古來有之。
在古代,同誌與先生、長者、君等詞的含義一樣,都是朋友之間的稱唿,代指誌同道合的人。
建國初期,同誌一詞來源於蘇聯,意思也是擁有共同誌向的人。
而近些年,這個詞被嚴重汙名化。
導致陌生人之間交流,失去了一個極其方便好用,且能迅速拉近距離的稱唿。
“總之,同誌這個詞相比於同袍、同僚,在保留認同感和親近的同時,又多了一份思想上的統一。”
李徹笑著看向眾人:“日後大家互相稱唿,不妨試著用同誌代替官職。”
下方眾人默念著‘同誌’,在心頭仔細揣摩,頓時覺得這個詞有一種莫名的振奮人心感。
“殿下。”
李徹看向門口的秋白:“何事?”
“朝廷派來的人進城了。”
“知道了。”李徹頭都沒抬。
秋白猶豫了一下,又說道:“領頭之人是黃公公。”
“哦?”李徹有些驚訝。
便宜老爹竟然把黃瑾派過來了?
“還有,已經查明,隨使節一起而來的兩萬人,是朝廷撥給寧古郡的奴隸和流放罪徒。”
聽到這句話,李徹立刻就來了興致,雙眼放光。
這不是瞌睡來了就給了個枕頭?
前些日子還為寧古郡人口不足而發愁呢,今日便宜父皇就送來了兩萬多勞動力?
“今日的課先到這,剩餘時間你等自行探討,本王去見一見朝廷使節。”
眾人連忙起身,躬身作弟子禮:“是,殿下。”
片刻後,在門口等候的黃瑾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從府衙中跑出。
“人呢,人呢?”李徹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黃瑾頓時眼睛一酸,殿下還是記掛我的啊。
隨即連忙迎上去,帶著哭腔道:“殿下,老奴在此...嗯?”
李徹和黃金擦肩而過,一把握住身後諸葛哲的手:“子淵,那兩萬人何在?”
黃瑾伸出去的手尬在半空中。
諸葛哲迴道:“殿下莫急,人都在外城,子龍已經去安排了。”
“甚好,甚好。”李徹笑容滿麵,迴頭看了一眼,“咦?老黃你也在啊?”
黃瑾連忙轉過身,硬擠出幾滴眼淚:“殿下,老奴在此。”
“辛苦了,辛苦了。”李徹敷衍著拍了拍黃瑾的肩膀,看向王家父子,“這兩位是?”
“老奴想著殿下手下缺人才,這二位是此次流放之人中,最有才華的,便鬥膽引薦給殿下。”
李徹眯了眯眼睛:“哦,所犯何事啊?”
王永年暗自叫苦,心中一橫,站到李徹麵前。
如同孔子說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為官從政者的品行如草上之風,對民風起著引領作用。
寧古郡百姓的民風如此彪悍,就說明寧古郡王的品行......
王羲正搖了搖頭,不再多想。
能大力勸說百姓耕種,並讓麾下百姓如此維護,且連勞動時都掛著滿足笑容的藩王,怎麽可能是個作風彪悍之人呢?
在他心中,寧古郡王應該是個溫文爾雅、心係百姓的謙謙君子。
至於這位彪悍的老婆婆,應當是特例吧?
一場鬧劇過後,眾人又走了幾步,越雲突然停下腳步,看向黃瑾:
“天使,前麵就是內城,殿下在府衙等您。在下有公務在身,不能再陪。”
黃瑾連忙笑道:“統領自去忙,不礙事的。”
越雲看向身後的隊伍,又說道:“內城狹小,這些人和軍隊不能進去,還請天使讓他們留在外城,我等自會好好安頓。”
黃瑾含笑點頭:“煩勞統領安排。”
越雲不再多說,帶著寧古騎兵開始安排奴隸們,先去城中空閑處安頓。
王永年見狀,偷偷拉了拉兒子的袖子,準備隨著大部隊一起離開。
經常在慶帝身旁伺候的黃瑾眼神何等犀利,一眼就看到了狗狗祟祟的王永年,輕咳一聲:
“咳咳,王大人。
王永年身體一震,停下了腳步。
“您就不必留下了,還是隨我一起去見殿下吧。”
王永年麵色一白,看著黃瑾憤憤道:“黃瑾,逼死我對你有何益處?”
聽聞此言,黃瑾微笑著看向王永年。
那好處可太多了。
如果說之前自己想盡辦法和六皇子和解,還是因為慶帝的態度改變。
而現在,看到寧古郡區區一個月,就被六皇子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讓黃瑾覺得,李徹這個人不僅不能得罪,而且還很值得投資。
王羲正也在一旁小聲道;“父親,兒也想去見見這位寧古郡王殿下。”
身為桃源派魁首的弟子,王羲正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將本門學說發揚光大的機會。
這位寧古郡王,看上去是個重視農桑的,沒準會采用農家的治理辦法呢。
王永年聞言,頓時哀歎道:“糊塗啊,那寧古郡王再賢明,也和我王家有天大的過節,豈能善待我父子二人?”
聽到父親這麽說,王羲正也默默低下了腦袋。
是啊,自家做了那買賣人口的勾當,寧古郡王又是個嫉惡如仇的性子。
見了又如何......寧古郡王豈能相信一個罪人的話?
入了內城,諸葛哲代表李徹前來迎接,寒暄幾句後,引著幾人去府衙。
王永年沒看到李徹,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忍不住嘲諷黃瑾:
“黃公公,得知朝廷來使,燕王出城相迎,這寧古郡王卻是到現在還沒露麵。”
“看來他沒那麽在意朝廷威嚴,也沒把你放在眼裏啊。”
黃瑾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
的確,相比於燕王的熱情招待,李徹的態度就顯得很平淡。
但黃瑾是何等人精,怎麽可能因為王永年三兩句挑撥之言,而失去了方寸。
各地藩王對待朝廷使節,向來都有兩種麵孔。
一種就像是燕王這樣,禮節做足,賓盡主歡,以顯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
另一種就是像李徹這樣,態度平淡,規規矩矩。
恰是如此,更能顯示出李徹的問心無愧,沒有什麽隱瞞的心思,所以不屑於向使節獻媚。
這兩種態度其實都說明不了什麽問題,就怕那種表麵裝傻充愣,實則內藏禍心的藩王。
黃瑾突然想起,去年從秦晉二王那裏迴來後的使節,都是一副諱莫如深的模樣。
相比於四殿下和六殿下,這兩位倒更像是在隱藏著什麽。
而此刻的李徹,還在給監軍部的準政委們上課。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詞,同誌!”
“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誌一詞作了解釋,即‘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是的,同誌這個詞古來有之。
在古代,同誌與先生、長者、君等詞的含義一樣,都是朋友之間的稱唿,代指誌同道合的人。
建國初期,同誌一詞來源於蘇聯,意思也是擁有共同誌向的人。
而近些年,這個詞被嚴重汙名化。
導致陌生人之間交流,失去了一個極其方便好用,且能迅速拉近距離的稱唿。
“總之,同誌這個詞相比於同袍、同僚,在保留認同感和親近的同時,又多了一份思想上的統一。”
李徹笑著看向眾人:“日後大家互相稱唿,不妨試著用同誌代替官職。”
下方眾人默念著‘同誌’,在心頭仔細揣摩,頓時覺得這個詞有一種莫名的振奮人心感。
“殿下。”
李徹看向門口的秋白:“何事?”
“朝廷派來的人進城了。”
“知道了。”李徹頭都沒抬。
秋白猶豫了一下,又說道:“領頭之人是黃公公。”
“哦?”李徹有些驚訝。
便宜老爹竟然把黃瑾派過來了?
“還有,已經查明,隨使節一起而來的兩萬人,是朝廷撥給寧古郡的奴隸和流放罪徒。”
聽到這句話,李徹立刻就來了興致,雙眼放光。
這不是瞌睡來了就給了個枕頭?
前些日子還為寧古郡人口不足而發愁呢,今日便宜父皇就送來了兩萬多勞動力?
“今日的課先到這,剩餘時間你等自行探討,本王去見一見朝廷使節。”
眾人連忙起身,躬身作弟子禮:“是,殿下。”
片刻後,在門口等候的黃瑾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從府衙中跑出。
“人呢,人呢?”李徹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黃瑾頓時眼睛一酸,殿下還是記掛我的啊。
隨即連忙迎上去,帶著哭腔道:“殿下,老奴在此...嗯?”
李徹和黃金擦肩而過,一把握住身後諸葛哲的手:“子淵,那兩萬人何在?”
黃瑾伸出去的手尬在半空中。
諸葛哲迴道:“殿下莫急,人都在外城,子龍已經去安排了。”
“甚好,甚好。”李徹笑容滿麵,迴頭看了一眼,“咦?老黃你也在啊?”
黃瑾連忙轉過身,硬擠出幾滴眼淚:“殿下,老奴在此。”
“辛苦了,辛苦了。”李徹敷衍著拍了拍黃瑾的肩膀,看向王家父子,“這兩位是?”
“老奴想著殿下手下缺人才,這二位是此次流放之人中,最有才華的,便鬥膽引薦給殿下。”
李徹眯了眯眼睛:“哦,所犯何事啊?”
王永年暗自叫苦,心中一橫,站到李徹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