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天撤迴了一個名為土地兼並的魔咒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 作者:橡皮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何定義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人?
李徹覺得生物書上的一張圖,就總結得很好。
一個猿進化成直立猿,再逐漸挺直腰板,變成一個正常行走的人。
人的誕生,便是動物站起來的過程,能站立在太陽下的生物就是人。
國歌的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或許台下的百姓們此刻聽不懂,沒關係,總有所有人都懂的那一天。
隻有當一個國家的所有子民都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不仰任何人鼻息。
這樣的民族才有資格,屹立在世界之巔。
演講結束後,便是耕耤禮。
儀式中,李徹帶領群臣去耕一片田。
李徹身為藩王,則需要親自扶犁耕地,象征性地犁出幾道溝壑。
實際上並不會真正意義上參與耕種,但這個行為卻有很大的象征意義。
在所有百姓的注視下,表示自己也參加春耕了,借此調動百姓們的積極性。
但李徹覺得,這個儀式多少有點多餘了。
百姓們積極性完全不用調動,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樣子,恨不得一腳把老牛踢到一旁,自己套上犁耕個十畝地。
耕耤禮結束後,王府的官員盡出,開始給各家登記參與勞動的人口情況,並劃分開荒的區域和麵積。
一共開了幾十個辦事口,每個後麵都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
官員頭也不抬地問麵前的漢子:“姓名?”
“於二蛋。”
“家裏幾口人?”
“俺想想啊,俺爹、俺娘、俺媳婦......三口!”
官員皺眉地看向他:“你不是人啊?”
“啊!”漢子恍然大悟,“那四口!”
“你爹,你娘多大歲數了,還能種地嗎?”
“還能啊,俺爹娘身體好著呢。”漢子拍了拍胸口,“而且俺有的是力氣,大人您多給俺家分些地。”
“就一百畝吧,分俺一百畝就差不多了。”
官員笑罵道:“再有力氣,你一個人能種一百畝?去去去,別搗亂!”
在最早的井田製下,一戶人倒是可以耕種大約100畝土地,但那是粗耕法,種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照料的作物。
春秋戰國以後,土地關係還不緊張,農戶經營規模大概為50到60畝。
再往後,著人口增長超過耕地麵積增加的速度,人地關係開始緊張,人均耕地迅速下降。
到了大慶,農戶絕大多數耕種麵積都在25畝以下。
但理論上講,東北的土地全是荒地,李徹能分給大家的耕地麵積是無限的。
所以在劃分開荒耕地的麵積時,就需要記錄官員酌情發放了。
“這樣吧,先給你們家分三十畝的開荒範圍。”
漢子有些不滿意,但又礙於對當官的畏懼之心,猶猶豫豫不敢開口。
“行了,不少了。”官員無奈道,“你家就你一個壯丁,待日後生了娃,添丁增口後,我再給你發地。”
“這......好吧。”漢子點了點頭。
官員奮筆疾書,將一道公文寫好後,推到漢子麵前:
“我且和你說好,殿下有命令,寧古郡內一切田地所有權歸寧古郡王府所有。你們開荒多少土地,便擁有多少土地的永久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可以傳給下一代,但私下裏禁止土地買賣。”
漢子撓了撓頭,不明所以:“意思是,俺們是給殿下種地,都成了殿下的佃戶?”
“笨,地還是你們的,隻是名義上歸殿下而已。”官員解釋道,“殿下也不向你們收租,更不要你們種出來的糧食。”
“之所以如此,是以殿下的名義保護你們的田地,免得被大戶人家把你們家地買走。”
漢子點了點頭:“俺信得過殿下,殿下救了俺爹的命。就算給殿下種地,俺也沒二話。”
說罷,便伸出手指摁在印泥上,隨即在公文上摁下了手印。
李徹和錢斌二人在高台上,正好能聽見那位漢子和官員的對話。
錢斌迴過神來,看向李徹,小心道:“殿下已經給百姓們發了地,為何一定要把名義歸到王府上?”
“若是被有心之人知道,豈不是落了個吞並百姓田地的口實?”
李徹迴道:“我記得我之前說過,自古以來的大一統王朝,壽命都未有超越百年的。”
錢斌嚴肅地點了點頭:“是,您說,這是王朝宿命周期論。”
“錢師覺得,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情呢?”
錢斌想了想,迴道:“王朝存續時間越久,國家內積存的弊病就越多,百姓活不下去,自會揭竿而起。”
李徹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對,也不對。”
“依我看來,大慶這片土地的百姓是最可愛的,但凡他們能活下去,就絕不會造反。”
“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不在百姓,而在於土地兼並。”
“官員、世家、勳貴從活不下去的百姓手中買走土地,又雇傭他們幫自己家幹活。導致富人手中田地越來越多,而窮人卻分不到田地,隻能等死。”
“當貧富差距失衡到懸崖邊緣時,大部分百姓看不到生存的希望,隻能推翻現有的秩序,死中求生。”
錢斌沉默著,沒有說話。
事實上,古代官員每個人都知道‘土地兼並’的危害,可每個人都不會提出要徹底解決它。
因為官員就是既得利益者,他們誰家中沒有些許良田,就連錢斌自己老家都有良田幾百畝。
李徹似笑非笑地看向他:“錢師,大慶的事情我不管,也管不著。但我的郡國內,萬萬不可出現土地兼並的事情,這是原則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
在關外建國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不必受規則的限製。
關內那套潛規則對李徹無用,在關外東北,誰拳頭硬誰就是規則製定者。
如此好的機會,李徹當然要試著將‘土地兼並’這個困擾了封建皇帝幾千年的毒瘤徹底解決。
禁止土地買賣,土地國有化,便是解決之道。
你們不是喜歡搶人家的地嗎?不是仗著自己勢力大,就要當地主嗎?
那麽好......在東北這個地界,有誰比我李徹勢力還大?
土地全是我的,誰也他媽別想搶了!
李徹嘴角帶著淺笑,抬頭看向天空。
晴天,萬裏無雲。
這一刻,老天爺撤迴了一個名為‘土地兼並’的魔咒。
李徹覺得生物書上的一張圖,就總結得很好。
一個猿進化成直立猿,再逐漸挺直腰板,變成一個正常行走的人。
人的誕生,便是動物站起來的過程,能站立在太陽下的生物就是人。
國歌的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或許台下的百姓們此刻聽不懂,沒關係,總有所有人都懂的那一天。
隻有當一個國家的所有子民都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不仰任何人鼻息。
這樣的民族才有資格,屹立在世界之巔。
演講結束後,便是耕耤禮。
儀式中,李徹帶領群臣去耕一片田。
李徹身為藩王,則需要親自扶犁耕地,象征性地犁出幾道溝壑。
實際上並不會真正意義上參與耕種,但這個行為卻有很大的象征意義。
在所有百姓的注視下,表示自己也參加春耕了,借此調動百姓們的積極性。
但李徹覺得,這個儀式多少有點多餘了。
百姓們積極性完全不用調動,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樣子,恨不得一腳把老牛踢到一旁,自己套上犁耕個十畝地。
耕耤禮結束後,王府的官員盡出,開始給各家登記參與勞動的人口情況,並劃分開荒的區域和麵積。
一共開了幾十個辦事口,每個後麵都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
官員頭也不抬地問麵前的漢子:“姓名?”
“於二蛋。”
“家裏幾口人?”
“俺想想啊,俺爹、俺娘、俺媳婦......三口!”
官員皺眉地看向他:“你不是人啊?”
“啊!”漢子恍然大悟,“那四口!”
“你爹,你娘多大歲數了,還能種地嗎?”
“還能啊,俺爹娘身體好著呢。”漢子拍了拍胸口,“而且俺有的是力氣,大人您多給俺家分些地。”
“就一百畝吧,分俺一百畝就差不多了。”
官員笑罵道:“再有力氣,你一個人能種一百畝?去去去,別搗亂!”
在最早的井田製下,一戶人倒是可以耕種大約100畝土地,但那是粗耕法,種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照料的作物。
春秋戰國以後,土地關係還不緊張,農戶經營規模大概為50到60畝。
再往後,著人口增長超過耕地麵積增加的速度,人地關係開始緊張,人均耕地迅速下降。
到了大慶,農戶絕大多數耕種麵積都在25畝以下。
但理論上講,東北的土地全是荒地,李徹能分給大家的耕地麵積是無限的。
所以在劃分開荒耕地的麵積時,就需要記錄官員酌情發放了。
“這樣吧,先給你們家分三十畝的開荒範圍。”
漢子有些不滿意,但又礙於對當官的畏懼之心,猶猶豫豫不敢開口。
“行了,不少了。”官員無奈道,“你家就你一個壯丁,待日後生了娃,添丁增口後,我再給你發地。”
“這......好吧。”漢子點了點頭。
官員奮筆疾書,將一道公文寫好後,推到漢子麵前:
“我且和你說好,殿下有命令,寧古郡內一切田地所有權歸寧古郡王府所有。你們開荒多少土地,便擁有多少土地的永久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可以傳給下一代,但私下裏禁止土地買賣。”
漢子撓了撓頭,不明所以:“意思是,俺們是給殿下種地,都成了殿下的佃戶?”
“笨,地還是你們的,隻是名義上歸殿下而已。”官員解釋道,“殿下也不向你們收租,更不要你們種出來的糧食。”
“之所以如此,是以殿下的名義保護你們的田地,免得被大戶人家把你們家地買走。”
漢子點了點頭:“俺信得過殿下,殿下救了俺爹的命。就算給殿下種地,俺也沒二話。”
說罷,便伸出手指摁在印泥上,隨即在公文上摁下了手印。
李徹和錢斌二人在高台上,正好能聽見那位漢子和官員的對話。
錢斌迴過神來,看向李徹,小心道:“殿下已經給百姓們發了地,為何一定要把名義歸到王府上?”
“若是被有心之人知道,豈不是落了個吞並百姓田地的口實?”
李徹迴道:“我記得我之前說過,自古以來的大一統王朝,壽命都未有超越百年的。”
錢斌嚴肅地點了點頭:“是,您說,這是王朝宿命周期論。”
“錢師覺得,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情呢?”
錢斌想了想,迴道:“王朝存續時間越久,國家內積存的弊病就越多,百姓活不下去,自會揭竿而起。”
李徹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對,也不對。”
“依我看來,大慶這片土地的百姓是最可愛的,但凡他們能活下去,就絕不會造反。”
“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不在百姓,而在於土地兼並。”
“官員、世家、勳貴從活不下去的百姓手中買走土地,又雇傭他們幫自己家幹活。導致富人手中田地越來越多,而窮人卻分不到田地,隻能等死。”
“當貧富差距失衡到懸崖邊緣時,大部分百姓看不到生存的希望,隻能推翻現有的秩序,死中求生。”
錢斌沉默著,沒有說話。
事實上,古代官員每個人都知道‘土地兼並’的危害,可每個人都不會提出要徹底解決它。
因為官員就是既得利益者,他們誰家中沒有些許良田,就連錢斌自己老家都有良田幾百畝。
李徹似笑非笑地看向他:“錢師,大慶的事情我不管,也管不著。但我的郡國內,萬萬不可出現土地兼並的事情,這是原則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
在關外建國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不必受規則的限製。
關內那套潛規則對李徹無用,在關外東北,誰拳頭硬誰就是規則製定者。
如此好的機會,李徹當然要試著將‘土地兼並’這個困擾了封建皇帝幾千年的毒瘤徹底解決。
禁止土地買賣,土地國有化,便是解決之道。
你們不是喜歡搶人家的地嗎?不是仗著自己勢力大,就要當地主嗎?
那麽好......在東北這個地界,有誰比我李徹勢力還大?
土地全是我的,誰也他媽別想搶了!
李徹嘴角帶著淺笑,抬頭看向天空。
晴天,萬裏無雲。
這一刻,老天爺撤迴了一個名為‘土地兼並’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