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倫敦。
在唐寧街10號,又在召開著會議。
溫斯頓·丘吉爾有些疲憊的揉了揉太陽穴,英國的問題太多了。
“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在法國南部進行了登陸,而德國和奧斯曼戰場也由於德軍傷亡慘重而停止了進攻。”安東尼·艾登總結道。
“或許我們可以要求奧斯曼出兵,與我們組成聯合軍,共同應對侵略印度的日本軍隊。”
“如此一來,我國的虛弱,就完全暴露給奧斯曼人了。”克萊門特·艾德禮皺眉否決道。
畢竟不是因為英國的軍隊打不過日本軍隊,而是英國的軍隊大部分都用於鎮壓印度的民族運動了。
如果現在邀請奧斯曼人進入印度,那麽他們還願意退出印度麽?
將那麽大的一塊肥肉送到奧斯曼嘴邊,實在無法讓人相信,奧斯曼會不吃的啊!
“我們或許可以組織在印度的軍隊節節抵抗,然後集中精力,迅速擊潰德國,如此一來日本不過就是秋後的螞蚱而已,蹦躂不了幾天。”克萊門特·艾德禮提議道。
現在放棄部分印度地區,最起碼印度名義上還是屬於英國的,戰後去收複就好了。
總比要分奧斯曼人一杯羹的好,至於美國人,要是讓美國人去,恐怕就不是分一杯羹了,而是要將整個印度給連盆給端走了。
畢竟現在的印度反英的情緒十分高漲,在日本人來之前,還可以強行控製的住,讓其為英國提供金錢,糧食,以及征召軍隊。
可是現在日本的進攻打破了這一平衡,如果英國人抽調軍隊去迎戰日本軍隊,那麽印度的動蕩可能就會徹底摧毀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基礎。
所以現在日本進一步,那麽英國就退一步,最起碼可以保障控製區內的穩定性,繼續為英國所用。
“世界各國都看著呢,我們在印度是絕對不能不戰而敗的。”溫斯頓·丘吉爾輕微搖了搖頭道。
一但英國不戰而敗,那麽奧斯曼就會擔心日本拿下印度之後的動作,而導致奧斯曼在與德國的戰爭中出工不出力。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擊敗德國,那麽對於兩國戰後在世界的地位而言,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也幸好意大利不爭氣,在德國擊敗蘇聯,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在那些國家剛剛動心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時候,意大利就被割裂了。
一個世界排名世界第六的世界強國,就成為了這場戰爭,第二個被滅國的世界級大國。
狠狠的震懾了那些想要趁亂搞事情的國家,維護住了世界上的表麵和平。
但是私底下為德國提供幫助和便利的國家,卻是大大增加了。
而現在因為英美聯軍剛剛在法國南部登陸的消息傳遍全世界的時候,如果英國在印度不戰而敗,那麽英美聯軍在諾曼底和馬賽死亡的那些士兵,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勝利的曙光;
將再次湮滅,那麽這次已經做好戰爭準備的國家,還會繼續蟄伏麽?
所以英國絕對不能不戰而敗,還必須取得勝利。
而現在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駐紮在孟買的聯合艦隊了。
“以保衛海上航線為名,說服美國人和奧斯曼人,出動印度洋聯合艦隊,向東移動,占領安達曼群島,堵住馬六甲海峽,將日本人的艦隊堵在安達曼海。”
“沒有海軍從海上運送物資,日本陸軍想要進攻印度,因為補給的原因,能夠派遣的軍隊必然受限。”
“在藏南地區和東部地區,就和日本軍隊抽調出10萬精銳打上一場,一舉擊垮日本西進的戰略。”
“明白,首相閣下。”克萊門特·艾德禮點點頭應道。
畢竟參考日本軍隊進行的諾門坎戰役,明顯的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主。
一戰給打疼了,的確很有可能,就乖巧聽話了,不再想著什麽拿下了印度,就可以稱霸世界的美夢了。
“那麽關於諾曼底和法國南部以及亞平寧戰線,我們需要有什麽變動麽?”安東尼·艾登突然問道。
一下子在場的內閣成員都沉默了,現在基本上這三處戰場的最高指揮官都是美國人。
英國已經事實上淪為小弟了,而印度對抗日本的戰爭,就是英國最後的臉麵。
的確現在是有三處戰線,英國完全有實力單獨負責一條戰線,可是美國人會放棄已經到手的兵權麽?
但是眾人也明白,這就是最後的機會了,一但長期以往下去,英國的軍隊,就無法獲取足夠的聲望。
從而喪失威懾力,其他國家對於沒有戰績的英國軍隊,唯一的影響將會是:英國軍隊?
那不是那次大戰時期美國的附庸部隊麽?
那裏有什麽屬於英國自己的軍隊啊?
所以如果英國不想出現這種情況,那麽就必須讓英國軍隊單獨露露臉,不然就像上次大戰一樣,明明英國軍隊也和德國在西線,以絕對主力的情況下,硬碰硬血拚戰鬥了兩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可是就有許多人感覺對抗德國的主力是法國人,英國明明沒有出什麽力,怎麽就一蹶不振了呢?
這就是曆史的教訓,所以安東尼·艾登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提出這個問題。
就是在問,我們還要不要拚一把,現在這樣下去,我們注定淪為美國人的小弟。
“去和美國人溝通一下吧,以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缺少兵力為由,讓他們將諾曼底的部隊調往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溫斯頓·丘吉爾還是打算再嚐試一下。
“另外讓我們在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所有部隊,開始分批次撤往本土休整,之後編入諾曼底戰場。”
“這個時間需要在三處戰線匯合在一處一線之前完成,將我們的部隊,歸屬集中在一起。”
“之後在和美國人溝通,建立單獨的英國軍隊集團。”
“明白,首相閣下。”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件事絕對是機密中的機密,出了這個辦公室的門,那麽完整的計劃就不能再出現。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軍隊的換防工作。
在唐寧街10號,又在召開著會議。
溫斯頓·丘吉爾有些疲憊的揉了揉太陽穴,英國的問題太多了。
“現在我們已經成功在法國南部進行了登陸,而德國和奧斯曼戰場也由於德軍傷亡慘重而停止了進攻。”安東尼·艾登總結道。
“或許我們可以要求奧斯曼出兵,與我們組成聯合軍,共同應對侵略印度的日本軍隊。”
“如此一來,我國的虛弱,就完全暴露給奧斯曼人了。”克萊門特·艾德禮皺眉否決道。
畢竟不是因為英國的軍隊打不過日本軍隊,而是英國的軍隊大部分都用於鎮壓印度的民族運動了。
如果現在邀請奧斯曼人進入印度,那麽他們還願意退出印度麽?
將那麽大的一塊肥肉送到奧斯曼嘴邊,實在無法讓人相信,奧斯曼會不吃的啊!
“我們或許可以組織在印度的軍隊節節抵抗,然後集中精力,迅速擊潰德國,如此一來日本不過就是秋後的螞蚱而已,蹦躂不了幾天。”克萊門特·艾德禮提議道。
現在放棄部分印度地區,最起碼印度名義上還是屬於英國的,戰後去收複就好了。
總比要分奧斯曼人一杯羹的好,至於美國人,要是讓美國人去,恐怕就不是分一杯羹了,而是要將整個印度給連盆給端走了。
畢竟現在的印度反英的情緒十分高漲,在日本人來之前,還可以強行控製的住,讓其為英國提供金錢,糧食,以及征召軍隊。
可是現在日本的進攻打破了這一平衡,如果英國人抽調軍隊去迎戰日本軍隊,那麽印度的動蕩可能就會徹底摧毀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基礎。
所以現在日本進一步,那麽英國就退一步,最起碼可以保障控製區內的穩定性,繼續為英國所用。
“世界各國都看著呢,我們在印度是絕對不能不戰而敗的。”溫斯頓·丘吉爾輕微搖了搖頭道。
一但英國不戰而敗,那麽奧斯曼就會擔心日本拿下印度之後的動作,而導致奧斯曼在與德國的戰爭中出工不出力。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擊敗德國,那麽對於兩國戰後在世界的地位而言,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也幸好意大利不爭氣,在德國擊敗蘇聯,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在那些國家剛剛動心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時候,意大利就被割裂了。
一個世界排名世界第六的世界強國,就成為了這場戰爭,第二個被滅國的世界級大國。
狠狠的震懾了那些想要趁亂搞事情的國家,維護住了世界上的表麵和平。
但是私底下為德國提供幫助和便利的國家,卻是大大增加了。
而現在因為英美聯軍剛剛在法國南部登陸的消息傳遍全世界的時候,如果英國在印度不戰而敗,那麽英美聯軍在諾曼底和馬賽死亡的那些士兵,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勝利的曙光;
將再次湮滅,那麽這次已經做好戰爭準備的國家,還會繼續蟄伏麽?
所以英國絕對不能不戰而敗,還必須取得勝利。
而現在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駐紮在孟買的聯合艦隊了。
“以保衛海上航線為名,說服美國人和奧斯曼人,出動印度洋聯合艦隊,向東移動,占領安達曼群島,堵住馬六甲海峽,將日本人的艦隊堵在安達曼海。”
“沒有海軍從海上運送物資,日本陸軍想要進攻印度,因為補給的原因,能夠派遣的軍隊必然受限。”
“在藏南地區和東部地區,就和日本軍隊抽調出10萬精銳打上一場,一舉擊垮日本西進的戰略。”
“明白,首相閣下。”克萊門特·艾德禮點點頭應道。
畢竟參考日本軍隊進行的諾門坎戰役,明顯的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主。
一戰給打疼了,的確很有可能,就乖巧聽話了,不再想著什麽拿下了印度,就可以稱霸世界的美夢了。
“那麽關於諾曼底和法國南部以及亞平寧戰線,我們需要有什麽變動麽?”安東尼·艾登突然問道。
一下子在場的內閣成員都沉默了,現在基本上這三處戰場的最高指揮官都是美國人。
英國已經事實上淪為小弟了,而印度對抗日本的戰爭,就是英國最後的臉麵。
的確現在是有三處戰線,英國完全有實力單獨負責一條戰線,可是美國人會放棄已經到手的兵權麽?
但是眾人也明白,這就是最後的機會了,一但長期以往下去,英國的軍隊,就無法獲取足夠的聲望。
從而喪失威懾力,其他國家對於沒有戰績的英國軍隊,唯一的影響將會是:英國軍隊?
那不是那次大戰時期美國的附庸部隊麽?
那裏有什麽屬於英國自己的軍隊啊?
所以如果英國不想出現這種情況,那麽就必須讓英國軍隊單獨露露臉,不然就像上次大戰一樣,明明英國軍隊也和德國在西線,以絕對主力的情況下,硬碰硬血拚戰鬥了兩年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可是就有許多人感覺對抗德國的主力是法國人,英國明明沒有出什麽力,怎麽就一蹶不振了呢?
這就是曆史的教訓,所以安東尼·艾登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提出這個問題。
就是在問,我們還要不要拚一把,現在這樣下去,我們注定淪為美國人的小弟。
“去和美國人溝通一下吧,以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缺少兵力為由,讓他們將諾曼底的部隊調往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溫斯頓·丘吉爾還是打算再嚐試一下。
“另外讓我們在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所有部隊,開始分批次撤往本土休整,之後編入諾曼底戰場。”
“這個時間需要在三處戰線匯合在一處一線之前完成,將我們的部隊,歸屬集中在一起。”
“之後在和美國人溝通,建立單獨的英國軍隊集團。”
“明白,首相閣下。”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件事絕對是機密中的機密,出了這個辦公室的門,那麽完整的計劃就不能再出現。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軍隊的換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