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


    富蘭克林·羅斯福和亨利·華萊士(全名:亨利·阿加德·華萊士)正在商討目前的局麵。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身體已經十分的不好了,現在誰接任副總統就等於是鐵定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繼任者,下一屆的美國總統。


    “總統,目前日本方麵已經完全封鎖了我們從北太平洋去南太平洋支援新西蘭的海上通道。”亨利·華萊士說道。


    “歐洲方麵,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進展卻十分有限。”


    “根據中情局的消息,我國和英國組成的聯軍在與德軍交戰的過程中,傷亡約160萬,奧斯曼軍隊傷亡約600萬,德軍傷亡約300餘萬。”


    “雙方的差距十分的巨大,幾乎達到了一倍的差額。”


    “如果我們無法取得一場大勝,那麽很可能奧斯曼會在傷亡破千萬時投降,英國也會因為無法承受慘痛的代價而放棄繼續戰爭。”


    “所以我們必須取得一場大勝,給予我們的盟友,士氣的巨大提升。”


    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頷首,可惜的是,這個突破口不是那麽好找的啊!


    整個大西洋壁壘,從挪威一直延伸到了法國與西班牙的交界處。


    維希法國……


    “或許維希法國是一個突破口,隻要消息不被德國人發現,我想法國人的反抗應該不會太過激烈。”


    “或許他們還會熱烈的歡迎我們,畢竟他們可並不是軸心國成員,而大片的國土都是被德國所控製的。”


    “或許政府是政府的考量,可是民間是絕對不會沒有反對聲音的,所以我們可以同維希政府溝通一下,如果實在不行,再考慮武裝登陸。”


    “總統,我願意出使維希法國,為美國帶來一個好消息。”亨利·華萊士說道。


    現在是一個關鍵時刻,他需要隨時迎接挑戰,保障自己的地位與權力。


    富蘭克林·羅斯福也明白他看好的人的處境,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麽出使維希法國,就交給你了。”


    “我會傳令給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讓他從亞平寧戰場,抽出一部分登陸精英部隊,組成混編部隊,出兵100萬(海陸空三軍一共這麽多),做好準備,等待你的好消息。”


    “或許在法國與西班牙交界處的昂代伊海灘,可以打開局麵,一個隻擁有2000萬人口的小國,即使有意見,我相信賠償款,或許可以解決問題。”亨利·華萊士說道。


    意思也十分的明確,那就是如果談判不成功,我們也需要做好強攻的準備,從西班牙一方登陸,然後再從陸上向法國進軍,可以有效的減輕傷亡,至於西班牙方麵的態度,就說看錯了,打錯了,賠點錢了事。


    畢竟一個剛剛經曆過內戰的農業國,2000萬的人口,又能拉出多少軍隊?


    能有比奧斯曼投降更糟糕的可能性麽?


    地中海的三國演義,現在就數西班牙最拉胯了,海陸空三軍,雖然戰鬥力不差,但是數量有限啊!


    而且西班牙雖然是明麵上執行中立政策,可是實際上還是偏向於德國的,所以如果真的要從地中海找找突破口,或許西法邊境,就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我會考慮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答應道。


    如果維希法國接受美軍入境,那麽在南部和西部的夾擊下,法國本土很快就可以光複了。


    法國本土,加上法國的殖民地,最少可以拉出500萬部隊左右,還可以極大的打擊德國的工業產能。


    好處多多,至於壞處就是自由法國了,不過現在的自由法國還是太弱了,沒有他說話的份。


    “既然如此,那麽總統,我就去準備了。”亨利·華萊士說道。


    畢竟去說服維希法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法國為什麽會投降,就是不想作為炮灰和德國正麵剛。


    可是現在局勢又不同了,一但德國真的稱霸世界了,那麽作為與德國和意大利都擁有極大矛盾的法國就再沒有出頭之日了。


    現在英美兩國已經真正的下場參戰了,法國也不用再擔心被當做炮灰,而感到被背叛了。


    所以對於去說服維希法國,亨利·華萊士還是有很大信心的,畢竟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可不是少數領導人,一時半會就可以改變的。


    富蘭克林·羅斯福看著亨利·華萊士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雖然他現在依舊是總統,亨利·華萊士也依舊是副總統,可是他由於身體的原因,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然而,民主黨的高層領導似乎並不希望再來一個像他一樣的人物。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伯特?漢尼根、財務主管埃德溫?保利、秘書喬治?艾倫等人,已經找過他一次了。


    那次會麵並不愉快,他仍然希望亨利·華萊士作為副手,但是在民主黨高層的一致反對下。


    他最終還是妥協了,答應將哈裏·s·杜魯門等人加入副總統提名。


    會麵結束後,羅伯特·漢尼根迫使他寫下了一份書麵聲明,雖然聲明沒有要求亨利·華萊士退出提名,但“萊士聯盟”試圖以此給亨利·華萊士造成他已經放棄了亨利·華萊士的錯覺。


    雖然他十分的信任亨利·華萊士,也希望亨利·華萊士可以作為他的繼任者,所以對於這次亨利·華萊士的選擇,他決定支持。


    這也是他的事業,畢竟美國的每一任總統都有自己的執政理念,而與他富蘭克林·羅斯福最合拍的就是亨利·華萊士了。


    下定決心後,富蘭克林·羅斯福就叫來了科德爾·赫爾傳達道:“傳令給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讓其從亞平寧戰場和北非以及新兵中,抽調出100萬部隊,等待命令,必要時登陸維希法國海岸,南北夾擊德軍的法國防線。”


    “是,總統閣下。”科德爾·赫爾應聲道。


    “我這裏有一份情報,據消息說是日本打算進攻印度,南北夾擊奧斯曼,我們是否需要和奧斯曼通個氣。”


    “先不要,我怕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可能會直接與德國進行和談。”富蘭克林·羅斯福搖了搖頭道。


    “別看奧斯曼好像傷亡十分慘重,但是真正的力量並沒有損失多少,而奧斯曼的國情也不允許他們的根本性力量受損,所以不利的消息,還是少說為妙。”


    “向英國支應一聲,由我國向孟買港派出一支混合艦隊,並邀請奧斯曼也到孟買駐軍,隔絕日本直接襲擊奧斯曼本土的可能性。”


    “至於印度,先看看英國軍隊的表現再說吧。”


    “好的,總統閣下。”科德爾·赫爾點點頭道。


    畢竟印度離美國太遠了,現在美國還需要在南非囤積物資,準備收複澳大利亞等地,所以暫時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精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綠羅也是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扶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扶桑並收藏綠羅也是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