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美發來消息,兩國以於1944年5月2日,由英美兩國組成的聯軍,在美國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英國上將伯納德·蒙哥馬利的領導下,分別從諾曼底 和墨西拿海峽,聖歐費米亞灣,斯奎拉切灣發起了登陸作戰。”布日古德·蒙爾達恭敬道。
“他們此次合計出動軍力,達到了驚人的800萬。”
“而據我們所獲得的消息,德國在其所修建的大西洋壁壘也部署了超過500萬部隊,在亞平寧半島也部署有300萬部隊。”
“聯軍可能無法取得有效的成果,我們麵臨的壓力不會有絲毫的變化。”
是啊!
阿雷·斯特也默默地歎了口氣,原本想著待價而沽,結果沒想到德國強大到這個地步了。
擁有世界百分之五十的工業產能,直接或間接控製著900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萬的龐大人口。
目前軍隊規模預估已經要達到2600餘萬了。
所以德國不再需要一個左右搖擺不定的奧斯曼了,所以德奧戰爭爆發,英美奧聯合,這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一切就都變了。
而聯軍這邊目前美國也是發了狠,不但在本土瘋狂征兵,還毫無保留的大量提供物資給英國,讓英國去印度抓壯丁。
“我們的情況目前如何了?”阿雷·斯特還是十分好奇自家的情況。
“陛下,目前德軍已經在猛攻海峽防線和高加索防線了。”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道。
“目前我方每日的傷亡不下於8萬人,德軍方麵也不會少於5萬人。”
“其中正規軍因為海峽防線的原因,傷亡也比較慘重。”
阿雷·斯特有些無奈道:“我們是草原上的雄鷹,黑人不絕,我們誓不休戰。”
“人不夠,那就給我繼續抓,他們德國人擁有龐大的部隊,我們就沒有麽?”
“讓正規軍守衛好防線,安排炮灰部隊不間斷式發起衝鋒,哪怕是用人命給我填,也得堅持個半年再說。”
“還有,讓艦隊也動起來,黑海沿岸,亞得裏亞海沿岸,愛琴海沿岸,隻要能打的到的目標,那就一個也別放過。”
“是,陛下,臣下領命。”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應道。
造彈藥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他阿雷·斯特還真就不信了。
而此時的柏林,也正吵的熱火朝天的。
“為什麽到現在奧斯曼還沒有投降?”阿道夫·希特勒質問道。
“當初說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逼迫奧斯曼向我們投降,可是現在已經過了40多天了,為什麽還隻是拿下了他們放棄的希臘和北高加索地區?”
“告訴我,到底什麽時候,奧斯曼才能停止抵抗。”
“元首,奧斯曼軍隊總數目前在1200萬左右,其中有320萬黑人,500萬以阿拉伯人為主,其他各民族為輔的輕步兵,真正核心的奧斯曼軍隊隻有380萬左右的奧斯曼國防軍。”威廉·凱特爾(全名:威廉·鮑德溫·約翰·古斯塔夫·凱特爾)說道。
“而我軍進攻奧斯曼的總軍隊數達到了620萬,其中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組成的軍隊約120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國家出兵120萬,加上我國國防軍380萬。”
“組成了進攻奧斯曼的軍隊,目前我們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奧斯曼連其首都伊斯坦布爾(法定首都)都已經丟了。”
“現在被我們堵住了黑海出海口,使其艦隊被一分為二,並且嚴重打擊了他們國民的自信心。”
“現在可是他們自上次大戰之後,唯一的一次在戰場上損兵失地,所以隻要我們繼續強攻,奧斯曼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英美兩國發起的登陸作戰,現在情況如何了?”阿道夫·希特勒氣的要死,但是也明白咒罵無濟於事。
於是又將目光轉向了法國海岸和意大利南部。
“元首,據前線情報英美兩國在法國諾曼底出動了約餘架飛機,大型軍艦420餘艘,登陸艦及小型軍艦約4200餘艘,運輸船5000餘艘,登陸作戰部隊約300餘萬,進行了登陸作戰,目前由於英美聯軍死戰不退,諾曼底處的防禦工事已經被移平了。”海因茨·古德裏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匯報道。
“但是對英美聯軍造成了至少百萬級的傷亡,目前英美聯軍也隻是占據了一小片海灘。”
“在意大利方向,由於我國沒有及時修建起完善的防禦工事,目前英美聯軍已經再次登陸亞平寧半島了。”
“另外奧斯曼地中海艦隊對於亞得裏亞海沿岸地區進行了大範圍的炮轟,尤其是在威尼斯等地。”
“大有同樣進行武裝登陸的意思,已經陸陸續續在威尼斯扔下了10萬左右的黑人了,不過皆被我國和意大利軍隊所擊潰。”
德國由於海軍無法匹敵英美兩國的原因,整個海岸線都是需要屯兵駐防的,而控製的地盤越大,就意味著需要駐防的地方越多,部隊調動的時間也就越長。
現在德軍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已經完全就是一個笑話了,當你千裏迢迢的集結部隊的時候,那麽大的陣仗和那麽長的時間,誰能不知道啊?
誰知道了還不去做準備啊?
所以現在基本就是德國以一己之力和英美奧三個硬碰硬。
至於說為什麽阿道夫·希特勒要進攻奧斯曼?
一是德國的體製問題,德國拿下蘇聯之後,就一直是小打小鬧,已經囤積了龐大的彈藥庫。
這些東西如果不能反哺德國,那麽對於德國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一但停產,那麽德國的失業人口將會突破數百萬。
那個代價德國承受不起,所以德國必須進行戰爭,來維持國內的正常運行。
而英美兩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憑借著陸軍根本就是毫無辦法,而在亞平寧半島擊退英美聯軍之後。
會有一個空檔期,而奧斯曼在東歐戰場和中亞戰場上的表現實在不怎麽樣,所以德國參謀部就給出了一個結論,一個月時間,足以逼迫奧斯曼投降了。
“他們此次合計出動軍力,達到了驚人的800萬。”
“而據我們所獲得的消息,德國在其所修建的大西洋壁壘也部署了超過500萬部隊,在亞平寧半島也部署有300萬部隊。”
“聯軍可能無法取得有效的成果,我們麵臨的壓力不會有絲毫的變化。”
是啊!
阿雷·斯特也默默地歎了口氣,原本想著待價而沽,結果沒想到德國強大到這個地步了。
擁有世界百分之五十的工業產能,直接或間接控製著900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萬的龐大人口。
目前軍隊規模預估已經要達到2600餘萬了。
所以德國不再需要一個左右搖擺不定的奧斯曼了,所以德奧戰爭爆發,英美奧聯合,這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一切就都變了。
而聯軍這邊目前美國也是發了狠,不但在本土瘋狂征兵,還毫無保留的大量提供物資給英國,讓英國去印度抓壯丁。
“我們的情況目前如何了?”阿雷·斯特還是十分好奇自家的情況。
“陛下,目前德軍已經在猛攻海峽防線和高加索防線了。”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道。
“目前我方每日的傷亡不下於8萬人,德軍方麵也不會少於5萬人。”
“其中正規軍因為海峽防線的原因,傷亡也比較慘重。”
阿雷·斯特有些無奈道:“我們是草原上的雄鷹,黑人不絕,我們誓不休戰。”
“人不夠,那就給我繼續抓,他們德國人擁有龐大的部隊,我們就沒有麽?”
“讓正規軍守衛好防線,安排炮灰部隊不間斷式發起衝鋒,哪怕是用人命給我填,也得堅持個半年再說。”
“還有,讓艦隊也動起來,黑海沿岸,亞得裏亞海沿岸,愛琴海沿岸,隻要能打的到的目標,那就一個也別放過。”
“是,陛下,臣下領命。”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應道。
造彈藥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他阿雷·斯特還真就不信了。
而此時的柏林,也正吵的熱火朝天的。
“為什麽到現在奧斯曼還沒有投降?”阿道夫·希特勒質問道。
“當初說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逼迫奧斯曼向我們投降,可是現在已經過了40多天了,為什麽還隻是拿下了他們放棄的希臘和北高加索地區?”
“告訴我,到底什麽時候,奧斯曼才能停止抵抗。”
“元首,奧斯曼軍隊總數目前在1200萬左右,其中有320萬黑人,500萬以阿拉伯人為主,其他各民族為輔的輕步兵,真正核心的奧斯曼軍隊隻有380萬左右的奧斯曼國防軍。”威廉·凱特爾(全名:威廉·鮑德溫·約翰·古斯塔夫·凱特爾)說道。
“而我軍進攻奧斯曼的總軍隊數達到了620萬,其中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組成的軍隊約120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國家出兵120萬,加上我國國防軍380萬。”
“組成了進攻奧斯曼的軍隊,目前我們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奧斯曼連其首都伊斯坦布爾(法定首都)都已經丟了。”
“現在被我們堵住了黑海出海口,使其艦隊被一分為二,並且嚴重打擊了他們國民的自信心。”
“現在可是他們自上次大戰之後,唯一的一次在戰場上損兵失地,所以隻要我們繼續強攻,奧斯曼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英美兩國發起的登陸作戰,現在情況如何了?”阿道夫·希特勒氣的要死,但是也明白咒罵無濟於事。
於是又將目光轉向了法國海岸和意大利南部。
“元首,據前線情報英美兩國在法國諾曼底出動了約餘架飛機,大型軍艦420餘艘,登陸艦及小型軍艦約4200餘艘,運輸船5000餘艘,登陸作戰部隊約300餘萬,進行了登陸作戰,目前由於英美聯軍死戰不退,諾曼底處的防禦工事已經被移平了。”海因茨·古德裏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匯報道。
“但是對英美聯軍造成了至少百萬級的傷亡,目前英美聯軍也隻是占據了一小片海灘。”
“在意大利方向,由於我國沒有及時修建起完善的防禦工事,目前英美聯軍已經再次登陸亞平寧半島了。”
“另外奧斯曼地中海艦隊對於亞得裏亞海沿岸地區進行了大範圍的炮轟,尤其是在威尼斯等地。”
“大有同樣進行武裝登陸的意思,已經陸陸續續在威尼斯扔下了10萬左右的黑人了,不過皆被我國和意大利軍隊所擊潰。”
德國由於海軍無法匹敵英美兩國的原因,整個海岸線都是需要屯兵駐防的,而控製的地盤越大,就意味著需要駐防的地方越多,部隊調動的時間也就越長。
現在德軍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已經完全就是一個笑話了,當你千裏迢迢的集結部隊的時候,那麽大的陣仗和那麽長的時間,誰能不知道啊?
誰知道了還不去做準備啊?
所以現在基本就是德國以一己之力和英美奧三個硬碰硬。
至於說為什麽阿道夫·希特勒要進攻奧斯曼?
一是德國的體製問題,德國拿下蘇聯之後,就一直是小打小鬧,已經囤積了龐大的彈藥庫。
這些東西如果不能反哺德國,那麽對於德國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一但停產,那麽德國的失業人口將會突破數百萬。
那個代價德國承受不起,所以德國必須進行戰爭,來維持國內的正常運行。
而英美兩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憑借著陸軍根本就是毫無辦法,而在亞平寧半島擊退英美聯軍之後。
會有一個空檔期,而奧斯曼在東歐戰場和中亞戰場上的表現實在不怎麽樣,所以德國參謀部就給出了一個結論,一個月時間,足以逼迫奧斯曼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