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總理大臣於昨日晚上溺斃了,據說是因為洗澡時突然暈厥,未被及時發現。”布日古德·蒙爾達恭敬匯報道。
不過內心深處卻覺得便宜克裏克·迪爾科夫了,就這麽輕易的死了。
阿雷·斯特聞言輕輕頷首,然後開口說道:“你去吊唁一下,然後通知一下貴族院,加封克裏克·迪爾科夫為帝國子爵。”
“是,陛下。”布日古德·蒙爾達恭敬道。
看著布日古德·蒙爾達轉身離去的背影,阿雷·斯特內心深處也有些迷茫。
克裏克·迪爾科夫罪不至死,可是他的勢力擴張的太快了,從隻能安靜聽講,領命辦事,到提出自己的見解,直至現在想要讓他改變自己的想法。
或許他是忠誠的,可是他有能力對皇權進行牽製,這就是他的罪。
而想要讓他收迴成命,隻是一個引子罷了。
至於為什麽布日古德·蒙爾達也犯錯了,為什麽沒有處理,隻是不輕不重的敲打了一下。
那是因為自己人和外人的區別啊!
死士皆是接受過洗腦,並且無兒無女的暗子,他們隻能依靠阿雷·斯特,一旦阿雷·斯特去逝後,等待他們的就是交出權利,然後養老,等待再次啟用(基本不可能)。
如果他們一批中有一人叛變,未有人發現,讓其對帝國造成了損失,那麽那一批全部賜死。
所以同一批的基本上都是在互相監視,雖然布日古德·蒙爾達跟隨在阿雷·斯特身邊,但是其他人也有直接聯係阿雷·斯特的渠道。
所以當初是在知道布日古德·蒙爾達沒有背叛,隻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放了他一馬。
但是克裏克·迪爾科夫就是因為他現在已經有了那份實力,和他有沒有那個心沒有任何的關係。
既然克裏克·迪爾科夫下台了,那就要有新人上台,於是阿雷·斯特開口道:“來人。”
“陛下。”古科拉·諾爾茲恭敬行禮道。
“你去宣薩利赫·阿米爾前來,我有要事與他商議。”阿雷·斯特看著眼前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親信微笑道。
“是,陛下。”古科拉·諾爾茲依舊是恭敬的行完禮,才離開了書房。
而阿雷·斯特也開始處理起了其他的事務,國內各個地方的差異,以及可以同化的地區,那裏可以納入直接統治。
那裏可以間接統治,那裏可以成立附屬國,阿雷·斯特一份份的查看著下麵人送上來的文件。
看著當地的情況調查匯報,風土人情,礦產資源,民族信仰,語言文化,戰略地位,地緣政治等各個方麵都需要綜合考慮。
“咚咚咚!”
“進。”聽見敲門聲,阿雷·斯特才發現,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
薩利赫·阿米爾推開門走了進來,恭敬行禮道:“陛下。”
阿雷·斯特輕輕頷首,然後直接開門見山道:“克裏克·迪爾科夫不幸逝世了。”
“不知你有沒有聽說?”
這麽大的事,隻要在安卡拉有一定實力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就是阿雷·斯特陛下的考驗。
薩利赫·阿米爾立刻恭敬道:“陛下,臣下的確有所耳聞。”
“陛下念在克裏克·迪爾科夫辛勞當年,故予以他在家中修養。”
“可是卻不曾想,他竟如此禦下無法,竟自溺亡於家中,實在是上不得台麵。”
阿雷·斯特點點頭,對於薩利赫·阿米爾的迴答十分的滿意。
一番話,既說明了他有一定的根基,但是卻是忠心耿耿效忠於阿雷·斯特的。
又暗示了克裏克·迪爾科夫的下場是他咎由自取的,他絕對不會向克裏克·迪爾科夫一樣,不知進退。
阿雷·斯特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他隻會竭盡全力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很好,現在總理大臣之位空懸,我欲提拔你為新任總理大臣。”阿雷·斯特笑著說道。
“你可以勝任此職位麽?”阿雷·斯特目光灼灼的盯著薩利赫·阿米爾。
“奧斯曼帝國是屬於陛下的,一切都當以陛下的意誌為衡量標準。”薩利赫·阿米爾恭敬道。
能不能勝任不重要,隻有阿雷·斯特陛下您,才有資格決定奧斯曼帝國的一切,因為奧斯曼帝國就是阿雷·斯特陛下您的。
我能不能勝任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您忠心耿耿的心,如果阿雷·斯特陛下認為我可以勝任,那麽我就可以勝任,如果阿雷·斯特陛下有了更合適的人選,那麽我時刻也可以退下來。
絕對不會因為我的問題讓阿雷·斯特陛下難辦。
薩利赫·阿米爾相信,他的這個迴答一定可以讓阿雷·斯特陛下滿意。
“哈哈哈!”
薩利赫·阿米爾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阿雷·斯特,隻見阿雷·斯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說的好啊!”阿雷·斯特笑道。
“後日進行選舉,記得出席,我的總理大臣。”
“臣下領命,謝過陛下提拔之恩。。”薩利赫·阿米爾恭敬行禮道。
“下去吧,我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阿雷·斯特恢複了平常的淡然。
“臣下告退。”薩利赫·阿米爾恭敬行完禮,便離開了書房,離開了奧斯曼的權力核心。
英格蘭,倫敦。
溫斯頓·丘吉爾氣憤的扔掉了手中的文件,十分的惱火。
“該死的德國佬,遲早有一天要炸死他們所有人。”
一旁的安東尼·艾登,見此情況便蹲下身,撿起了散落一地的文件。
將其放在辦公桌上,才開口道:“此事恐怕不是單憑德國一家就可以完成的。”
一句話,就吸引了溫斯頓·丘吉爾的注意力,看向安東尼·艾登,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據安德魯·坎寧安(全名: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所說,他們曾打撈過沉船,發現船裏是空的。”安東尼·艾登講述道。
“所以這些事很有可能是美國給予我們的警告。”
“一旦違反盟約對我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們不能違約。”
“而這也就注定了我們受限於美國,不知道美國是什麽打算,但是他們想要控製我們,已經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事了。”
“是啊,我們的所有物資都依靠著海洋的運輸,而各處的殖民地,接連被奧斯曼,日本,意大利所攻擊,侵占。”克萊門特·艾德禮附和道。
“現在能夠供給給我們的資源實在是有限。”
“現在雖然奧斯曼同意給我們供給石油及其他物資,但是現在地中海無法通航,需要繞路好望角。”
“而德國的潛艇,在大西洋上無處不在,對我們的商船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目前奧斯曼是不肯自己出力將物資送到英格蘭的。”
“畢竟他們的目的本身就是希望我們可以拖住德國,而不是現在就讓他們同德國為敵。”
“或許是德國得知了這一消息,然後想以此同美國和談,然後美國又利用德國向我國施壓。”
不過內心深處卻覺得便宜克裏克·迪爾科夫了,就這麽輕易的死了。
阿雷·斯特聞言輕輕頷首,然後開口說道:“你去吊唁一下,然後通知一下貴族院,加封克裏克·迪爾科夫為帝國子爵。”
“是,陛下。”布日古德·蒙爾達恭敬道。
看著布日古德·蒙爾達轉身離去的背影,阿雷·斯特內心深處也有些迷茫。
克裏克·迪爾科夫罪不至死,可是他的勢力擴張的太快了,從隻能安靜聽講,領命辦事,到提出自己的見解,直至現在想要讓他改變自己的想法。
或許他是忠誠的,可是他有能力對皇權進行牽製,這就是他的罪。
而想要讓他收迴成命,隻是一個引子罷了。
至於為什麽布日古德·蒙爾達也犯錯了,為什麽沒有處理,隻是不輕不重的敲打了一下。
那是因為自己人和外人的區別啊!
死士皆是接受過洗腦,並且無兒無女的暗子,他們隻能依靠阿雷·斯特,一旦阿雷·斯特去逝後,等待他們的就是交出權利,然後養老,等待再次啟用(基本不可能)。
如果他們一批中有一人叛變,未有人發現,讓其對帝國造成了損失,那麽那一批全部賜死。
所以同一批的基本上都是在互相監視,雖然布日古德·蒙爾達跟隨在阿雷·斯特身邊,但是其他人也有直接聯係阿雷·斯特的渠道。
所以當初是在知道布日古德·蒙爾達沒有背叛,隻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放了他一馬。
但是克裏克·迪爾科夫就是因為他現在已經有了那份實力,和他有沒有那個心沒有任何的關係。
既然克裏克·迪爾科夫下台了,那就要有新人上台,於是阿雷·斯特開口道:“來人。”
“陛下。”古科拉·諾爾茲恭敬行禮道。
“你去宣薩利赫·阿米爾前來,我有要事與他商議。”阿雷·斯特看著眼前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親信微笑道。
“是,陛下。”古科拉·諾爾茲依舊是恭敬的行完禮,才離開了書房。
而阿雷·斯特也開始處理起了其他的事務,國內各個地方的差異,以及可以同化的地區,那裏可以納入直接統治。
那裏可以間接統治,那裏可以成立附屬國,阿雷·斯特一份份的查看著下麵人送上來的文件。
看著當地的情況調查匯報,風土人情,礦產資源,民族信仰,語言文化,戰略地位,地緣政治等各個方麵都需要綜合考慮。
“咚咚咚!”
“進。”聽見敲門聲,阿雷·斯特才發現,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
薩利赫·阿米爾推開門走了進來,恭敬行禮道:“陛下。”
阿雷·斯特輕輕頷首,然後直接開門見山道:“克裏克·迪爾科夫不幸逝世了。”
“不知你有沒有聽說?”
這麽大的事,隻要在安卡拉有一定實力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就是阿雷·斯特陛下的考驗。
薩利赫·阿米爾立刻恭敬道:“陛下,臣下的確有所耳聞。”
“陛下念在克裏克·迪爾科夫辛勞當年,故予以他在家中修養。”
“可是卻不曾想,他竟如此禦下無法,竟自溺亡於家中,實在是上不得台麵。”
阿雷·斯特點點頭,對於薩利赫·阿米爾的迴答十分的滿意。
一番話,既說明了他有一定的根基,但是卻是忠心耿耿效忠於阿雷·斯特的。
又暗示了克裏克·迪爾科夫的下場是他咎由自取的,他絕對不會向克裏克·迪爾科夫一樣,不知進退。
阿雷·斯特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他隻會竭盡全力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很好,現在總理大臣之位空懸,我欲提拔你為新任總理大臣。”阿雷·斯特笑著說道。
“你可以勝任此職位麽?”阿雷·斯特目光灼灼的盯著薩利赫·阿米爾。
“奧斯曼帝國是屬於陛下的,一切都當以陛下的意誌為衡量標準。”薩利赫·阿米爾恭敬道。
能不能勝任不重要,隻有阿雷·斯特陛下您,才有資格決定奧斯曼帝國的一切,因為奧斯曼帝國就是阿雷·斯特陛下您的。
我能不能勝任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您忠心耿耿的心,如果阿雷·斯特陛下認為我可以勝任,那麽我就可以勝任,如果阿雷·斯特陛下有了更合適的人選,那麽我時刻也可以退下來。
絕對不會因為我的問題讓阿雷·斯特陛下難辦。
薩利赫·阿米爾相信,他的這個迴答一定可以讓阿雷·斯特陛下滿意。
“哈哈哈!”
薩利赫·阿米爾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阿雷·斯特,隻見阿雷·斯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說的好啊!”阿雷·斯特笑道。
“後日進行選舉,記得出席,我的總理大臣。”
“臣下領命,謝過陛下提拔之恩。。”薩利赫·阿米爾恭敬行禮道。
“下去吧,我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阿雷·斯特恢複了平常的淡然。
“臣下告退。”薩利赫·阿米爾恭敬行完禮,便離開了書房,離開了奧斯曼的權力核心。
英格蘭,倫敦。
溫斯頓·丘吉爾氣憤的扔掉了手中的文件,十分的惱火。
“該死的德國佬,遲早有一天要炸死他們所有人。”
一旁的安東尼·艾登,見此情況便蹲下身,撿起了散落一地的文件。
將其放在辦公桌上,才開口道:“此事恐怕不是單憑德國一家就可以完成的。”
一句話,就吸引了溫斯頓·丘吉爾的注意力,看向安東尼·艾登,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據安德魯·坎寧安(全名: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所說,他們曾打撈過沉船,發現船裏是空的。”安東尼·艾登講述道。
“所以這些事很有可能是美國給予我們的警告。”
“一旦違反盟約對我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們不能違約。”
“而這也就注定了我們受限於美國,不知道美國是什麽打算,但是他們想要控製我們,已經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事了。”
“是啊,我們的所有物資都依靠著海洋的運輸,而各處的殖民地,接連被奧斯曼,日本,意大利所攻擊,侵占。”克萊門特·艾德禮附和道。
“現在能夠供給給我們的資源實在是有限。”
“現在雖然奧斯曼同意給我們供給石油及其他物資,但是現在地中海無法通航,需要繞路好望角。”
“而德國的潛艇,在大西洋上無處不在,對我們的商船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目前奧斯曼是不肯自己出力將物資送到英格蘭的。”
“畢竟他們的目的本身就是希望我們可以拖住德國,而不是現在就讓他們同德國為敵。”
“或許是德國得知了這一消息,然後想以此同美國和談,然後美國又利用德國向我國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