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現在英國的未來究竟是在何方?溫斯頓·丘吉爾開始認真的思索起來。
既然無論英國怎麽做,美國都會在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重塑規矩。
“既然美國人不給我們活路,那也就不能怨我們了。”
“同奧斯曼人聯係一下,既然他們想要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那就將那塊地區打成廢墟吧。”
“我們得不到的,美國人也休想完整的得到。”溫斯頓·丘吉爾一臉慍怒的說道。
克萊門特·艾德禮無奈道:“我們需要付出什麽?”
“目前奧斯曼海軍在地中海是占據優勢的,如果讓他們遠赴印度洋和太平洋同美國遠洋海軍交戰。”
“我們又需要付出多麽大的代價才能請的動他們呢?”
“將英國艦隊從地中海撤離,對外宣稱是為了對抗德國海軍。”溫斯頓·丘吉爾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道。
“一旦我們撤離,奧斯曼海軍有足夠的實力在一個月內肅清地中海,拿下利比亞地區。”
“有自由法國和美國把守的突尼斯,奧斯曼是不會動手的,畢竟那裏是我們同德國在意大利戰鬥的後勤補給基地。”
“奧斯曼和德國的矛盾可不比我們同美國小,甚至更甚,要不然德國和奧斯曼現在也不會在東歐兩國控製區相互交界的地方,各自都部署了重兵了。”
“現在如果不是德國擔心他一旦滅了奧斯曼,將會造成嚴重的損耗,可能會因為不敵英美兩國聯手。”
“或許他們現在就已經動手了,畢竟奧斯曼可是時時刻刻在威懾著德國的側翼安全啊!”
“而奧斯曼的目標,我們也看的十分清楚了,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塊山清水秀,可以養活眾多人口的肥沃土地。”
“現在,看看奧斯曼占據的那些沒有絲毫價值的爛地,而最適合的地,又在德國的控製之下,又怎麽能沒有其他想法。”
說完後,溫斯頓·丘吉爾悠哉悠哉的抽了口煙。
克萊門特·艾德禮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畢竟如此一來對於英國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一,可以調集更多的軍艦,保衛英格蘭本土。
二,加大美國的損耗,削弱美國的實力,讓雙方的關係迴歸到之前。
三,那就是隻有當敵人之間越鬥越狠的時候,也不會注意到在一旁蟄伏的雄獅。
至於奧斯曼會不會反對,那是不可能的,一旦美國控製住了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那麽下一個目標將直指奧斯曼。
如果奧斯曼人不想兩麵作戰,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遠東和南太平洋那團水攪渾。
所以克萊門特·艾德禮對於溫斯頓·丘吉爾提出的這個計劃雖然還有些疑惑,卻不打算反對。
“首相閣下,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安東尼·艾登這時卻開口勸誡道。
“將位於亞平寧半島的軍隊放在奧斯曼海軍眼皮子底下實在是太冒險了。”
“而萬一因此美國從歐洲撤軍了,我們又該如何辦?”
溫斯頓·抽了一口煙道:“如果美國撤軍了,那麽我們就和奧斯曼全心全意的聯合,兩麵夾擊德國。”
“兩國共同瓜分歐洲和非洲。”
“然後再對抗美國的霸權主義,或者在進攻德國時,就麵對來自美國的夾擊。”
“不過那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拉上日本共同對抗美國,美國的海軍還沒強到可以同時對抗我國的海軍和奧斯曼海軍的聯手。”
“所以既然不管如何都會付出代價,那麽我們也可以拉上美國陪葬。”
在場的眾位內閣成員聽完都愣住了,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溫斯頓·丘吉爾。
無聲的在問: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麽?
在原本的曆史上,英國是快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才發現了自己那可笑的處境。
一直以主導者發號施令的英國竟然淪為了一個兩頭受氣的受氣包。
最終導致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被美國和蘇聯瓜分,最終除了一屁股債以外,什麽都沒有落下。
可是這一次由於奧斯曼的輕狡反複,蘇聯的覆滅,美國的朝秦暮楚,讓一向一根筋的溫斯頓·丘吉爾也轉變了思想。
開始像一個傳統的英國首相一樣,變得圓滑了起來,現在英國和奧斯曼,德國的關係也十分的複雜。
不要以為美國可以抽身而退,到了這個地步,就如同後世擁有核武器一樣,德國,美國,奧斯曼,英國,日本,中華民國。
現在必須是所有國家都是殘廢的狀態,不然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贏了,到最後我自己也沒了。
所以現在的戰場熱度一直在降,就是為了可以抽出足夠的來了來維持平衡。
現在美國因為門羅主義,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後花園,現在列國之中美國已經有那個一騎絕塵的實力了。
列國又怎麽可能沒有防備呢?
現在德國為什麽在被動防禦,就是吸引美國來攻,消耗美國的實力。
不然主動出擊,在沒有強大海軍的情況,打下的地區越多,不一定實力就越強,反而是實力會被進一步分散。
奧斯曼為什麽沒有在班加西一線發起猛烈的進攻?
還不是同樣的裝出一副無力進攻的樣子,好像就是脫光了衣服的小媳婦,對著那個名字叫“美國”的壯漢,在搔首弄姿,喊著:大爺,快來玩呀!
不然在班加西麵對的就不是80來萬奧斯曼軍隊了,是兩百萬的奧斯曼軍隊了,甚至更多。
因為在奧斯曼境內成建製的軍隊還有300餘萬呢。
而現在應該就是美國敏銳的發現了這一情況,開始了新的打算,假意全力幫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及東南亞各地區,以及受到日本侵占時間最久的中華民國。
一旦拿下這些地區,那麽想要推平整個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所以假如說英國不進行阻止,那麽就假戲真做,準備橫推世界。
如果說英國進行了阻止,那麽美國轉頭去幫助英國,如果英國還想要當老大,複興國家的話,就必須賣力,否則英國隻能淪落為一個小國。
畢竟戰爭結束後就是和平時期了,也是反映各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的時候了。
到那個時候,因為國家形象太過惡劣,被多國抵觸的話,那麽你的複興時間就會被拖累,而頂尖的地位就擺在那裏,一旦別人先一步落座了,那麽後來者便永遠隻能站著了。
所以有些事可以做,但是大家明麵上還是都要和和美美的,不過多留幾手總沒錯。
所以英國人時時刻刻都防備著德國跨海,德國人和奧斯曼人在相互對峙,三國相同的是都在不遺餘力的削弱著美國。
至於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自打日本在中華民國境內吃癟之後,就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看得起日本了,因為你海軍再厲害也上不了岸啊!
所以各國都不怎麽關注遠東,這次也隻是涉及到美國人,才又被拉出來討論了。
既然無論英國怎麽做,美國都會在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重塑規矩。
“既然美國人不給我們活路,那也就不能怨我們了。”
“同奧斯曼人聯係一下,既然他們想要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那就將那塊地區打成廢墟吧。”
“我們得不到的,美國人也休想完整的得到。”溫斯頓·丘吉爾一臉慍怒的說道。
克萊門特·艾德禮無奈道:“我們需要付出什麽?”
“目前奧斯曼海軍在地中海是占據優勢的,如果讓他們遠赴印度洋和太平洋同美國遠洋海軍交戰。”
“我們又需要付出多麽大的代價才能請的動他們呢?”
“將英國艦隊從地中海撤離,對外宣稱是為了對抗德國海軍。”溫斯頓·丘吉爾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道。
“一旦我們撤離,奧斯曼海軍有足夠的實力在一個月內肅清地中海,拿下利比亞地區。”
“有自由法國和美國把守的突尼斯,奧斯曼是不會動手的,畢竟那裏是我們同德國在意大利戰鬥的後勤補給基地。”
“奧斯曼和德國的矛盾可不比我們同美國小,甚至更甚,要不然德國和奧斯曼現在也不會在東歐兩國控製區相互交界的地方,各自都部署了重兵了。”
“現在如果不是德國擔心他一旦滅了奧斯曼,將會造成嚴重的損耗,可能會因為不敵英美兩國聯手。”
“或許他們現在就已經動手了,畢竟奧斯曼可是時時刻刻在威懾著德國的側翼安全啊!”
“而奧斯曼的目標,我們也看的十分清楚了,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塊山清水秀,可以養活眾多人口的肥沃土地。”
“現在,看看奧斯曼占據的那些沒有絲毫價值的爛地,而最適合的地,又在德國的控製之下,又怎麽能沒有其他想法。”
說完後,溫斯頓·丘吉爾悠哉悠哉的抽了口煙。
克萊門特·艾德禮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畢竟如此一來對於英國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一,可以調集更多的軍艦,保衛英格蘭本土。
二,加大美國的損耗,削弱美國的實力,讓雙方的關係迴歸到之前。
三,那就是隻有當敵人之間越鬥越狠的時候,也不會注意到在一旁蟄伏的雄獅。
至於奧斯曼會不會反對,那是不可能的,一旦美國控製住了遠東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那麽下一個目標將直指奧斯曼。
如果奧斯曼人不想兩麵作戰,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遠東和南太平洋那團水攪渾。
所以克萊門特·艾德禮對於溫斯頓·丘吉爾提出的這個計劃雖然還有些疑惑,卻不打算反對。
“首相閣下,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安東尼·艾登這時卻開口勸誡道。
“將位於亞平寧半島的軍隊放在奧斯曼海軍眼皮子底下實在是太冒險了。”
“而萬一因此美國從歐洲撤軍了,我們又該如何辦?”
溫斯頓·抽了一口煙道:“如果美國撤軍了,那麽我們就和奧斯曼全心全意的聯合,兩麵夾擊德國。”
“兩國共同瓜分歐洲和非洲。”
“然後再對抗美國的霸權主義,或者在進攻德國時,就麵對來自美國的夾擊。”
“不過那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拉上日本共同對抗美國,美國的海軍還沒強到可以同時對抗我國的海軍和奧斯曼海軍的聯手。”
“所以既然不管如何都會付出代價,那麽我們也可以拉上美國陪葬。”
在場的眾位內閣成員聽完都愣住了,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溫斯頓·丘吉爾。
無聲的在問: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麽?
在原本的曆史上,英國是快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才發現了自己那可笑的處境。
一直以主導者發號施令的英國竟然淪為了一個兩頭受氣的受氣包。
最終導致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被美國和蘇聯瓜分,最終除了一屁股債以外,什麽都沒有落下。
可是這一次由於奧斯曼的輕狡反複,蘇聯的覆滅,美國的朝秦暮楚,讓一向一根筋的溫斯頓·丘吉爾也轉變了思想。
開始像一個傳統的英國首相一樣,變得圓滑了起來,現在英國和奧斯曼,德國的關係也十分的複雜。
不要以為美國可以抽身而退,到了這個地步,就如同後世擁有核武器一樣,德國,美國,奧斯曼,英國,日本,中華民國。
現在必須是所有國家都是殘廢的狀態,不然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贏了,到最後我自己也沒了。
所以現在的戰場熱度一直在降,就是為了可以抽出足夠的來了來維持平衡。
現在美國因為門羅主義,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後花園,現在列國之中美國已經有那個一騎絕塵的實力了。
列國又怎麽可能沒有防備呢?
現在德國為什麽在被動防禦,就是吸引美國來攻,消耗美國的實力。
不然主動出擊,在沒有強大海軍的情況,打下的地區越多,不一定實力就越強,反而是實力會被進一步分散。
奧斯曼為什麽沒有在班加西一線發起猛烈的進攻?
還不是同樣的裝出一副無力進攻的樣子,好像就是脫光了衣服的小媳婦,對著那個名字叫“美國”的壯漢,在搔首弄姿,喊著:大爺,快來玩呀!
不然在班加西麵對的就不是80來萬奧斯曼軍隊了,是兩百萬的奧斯曼軍隊了,甚至更多。
因為在奧斯曼境內成建製的軍隊還有300餘萬呢。
而現在應該就是美國敏銳的發現了這一情況,開始了新的打算,假意全力幫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及東南亞各地區,以及受到日本侵占時間最久的中華民國。
一旦拿下這些地區,那麽想要推平整個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所以假如說英國不進行阻止,那麽就假戲真做,準備橫推世界。
如果說英國進行了阻止,那麽美國轉頭去幫助英國,如果英國還想要當老大,複興國家的話,就必須賣力,否則英國隻能淪落為一個小國。
畢竟戰爭結束後就是和平時期了,也是反映各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的時候了。
到那個時候,因為國家形象太過惡劣,被多國抵觸的話,那麽你的複興時間就會被拖累,而頂尖的地位就擺在那裏,一旦別人先一步落座了,那麽後來者便永遠隻能站著了。
所以有些事可以做,但是大家明麵上還是都要和和美美的,不過多留幾手總沒錯。
所以英國人時時刻刻都防備著德國跨海,德國人和奧斯曼人在相互對峙,三國相同的是都在不遺餘力的削弱著美國。
至於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自打日本在中華民國境內吃癟之後,就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看得起日本了,因為你海軍再厲害也上不了岸啊!
所以各國都不怎麽關注遠東,這次也隻是涉及到美國人,才又被拉出來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