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克裏克·迪爾科夫的話落,埃夫利克·曼弗瑅立刻就反駁道:“巴爾幹有什麽?”
“現在我們擁有了南巴爾幹,已經完全控製了海峽地區,完全沒有必要再向巴爾幹地區投入資源。”
“反而,如果我們能夠拿下印度,那麽整個印度洋都將是我們的。”
“而且印度擁有3個多億的人口,立刻就可以緩解我們的人力資源緊缺問題。”
克裏克·迪爾科夫抓住機會打斷道:“剛剛軍務大臣說了,印度有三個億的人口,我們奧斯曼民族現在才多少人?”
“我們奧斯曼民族現在才4300萬人,而且印度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了。”
“他們的不抵抗,不配合運動已經進行了20多年了,現在各位要明白一個事實。”
“那就是我們的核心地區安納托利亞距離南亞次大陸的距離超過3000公裏,而且需要穿過整個的新奧斯曼高原。”
“憑借我們目前的人口,我們根本就沒有實力去同化他們,最終還是會失去他們。”
“而我們一旦拿下巴爾幹地區,那裏不但離我們的核心區近,而且本身人口也少,我們可以將阿拉伯人遷移過去。”
“利用當地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以第三者的身份更好的治理他們,將他們永遠的留在帝國境內。”
“所以臣下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將目光放在我們可以融合的巴爾幹地區,畢竟我們在巴爾幹400年,還是有一些曆史基礎的。”
“去到南亞次大陸,印度教,佛教等一眾教派,種姓製度等等一大堆的問題,都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根絕的。”
“畢竟他們人太多了,我們如果大開殺戒,那麽很可能會被灰溜溜的趕出來。”
“所以陛下,臣下認為我們應該優先同英國進行談判,如果英國願意同我國和談的話,那麽我們應該就是向更好控製的巴爾幹地區發展。”
“不不不!”埃夫利克·曼弗瑅也不甘示弱道:“總理大臣可能是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英國人不同意呢?”
“不要忘了,英國和美國是盟友,現在德國和蘇聯開戰了,而德國同英國和美國同樣處於戰爭狀態。”
“那麽英美蘇三國就是天然的盟友,總理大臣認為得到美蘇兩國支持的英國,還會同意我國繼續占領埃及和其他前英國勢力範圍呢?”
埃夫利克·曼弗瑅一句話話就問住了克裏克·迪爾科夫。
是啊!
英國人為什麽會同意呢?
雖然按照利益來說,英國同意對於美國,蘇聯,奧斯曼來說都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但是如果英國可以繼續掌控埃及,擁有蘇伊士運河,那麽英國的殖民帝國,一時之間就不會崩潰。
“軍務大臣,話可不是如此說的,不要忘了美國人,他們現在想要的不就是從英國手中拿下世界霸權麽?”
“埃及和蘇伊士運河控製在我們手中,對美國的影響可並沒有依舊掌控在英國手中對美國的影響大。”
“英國建立的殖民體係不崩潰,美國又怎麽取代英國?”
“相信美國不會再想像巴黎和會時一樣,自己提議倡導建立了國聯,卻被英法兩國踢出了國聯。”
“費心費力,最後落得一場空,所以我相信,隻要我們同美國進行溝通,他們不會想要多餘付出數百萬傷亡的。”
克裏克·迪爾科夫講述完後看向了阿雷·斯特,而阿雷·斯特則是將目光投向了埃夫利克·曼弗瑅。
看著他一臉不服氣的表情,阿雷·斯特也想知道他還有沒有什麽想法。
“總理大臣所言甚是有理,不過卻都是建立在對方按照我們預想的發展軌跡進行的一種猜想而已。”
“就如同我們認為德蘇之間目前不應該開戰一樣,可是他們現在已經開戰了。”
“我們軍方認為,隻有自己親手擊敗的敵人,才是按照我們的預想可以隨意揉捏的。”
“所以臣下認為,我們依舊應當武力先占據這些地區,然後才有足夠的資本去談判。”
“畢竟在談判桌上拿不到的,隻有在戰場上才能拿到。”
兩人的言詞越來越犀利了,很快雙方管轄的各個部門也開始加入了進來,馬上便吵成了一團。
隨著時間的流逝,聲音也是越來越大,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四個小時過去了,他們依舊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
阿雷·斯特用力的在長桌上,拍了拍手,眾人聽見響動,紛紛看了一眼,然後才各自整理衣服,發型,又重新坐迴了座位。
阿雷·斯特目光一寸一寸的掃過眾人的臉,最終才唿出了一口氣。
整個宴會廳的氣氛才不像剛剛阿雷·斯特拍桌子時的壓抑。
“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過我們不能一味的去靠判斷別人的想法,而忽略了對自己最大的利益。”阿雷·斯特緩緩開口說道。
“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的,並且現在蘇德才剛剛開戰,誰勝誰負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雷·斯特說到這裏也是十分的好奇,多休整改革一年的蘇軍,和不缺能源物資又瘋狂生產一年的德國,他們現在到底是誰更強一些。
“並且研究核武器的也不止我們一家,德國,美國皆有研究,所以我們還需要考慮到,誰會先造出來可以用以實戰的核武器。”
“就美國需要稱霸世界的理想來說,一個強大的奧斯曼是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的,所以不要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別的國家身上。”
“當然,做出每一個決定時,我們都應該充分考慮到各國的反應,以及應對。”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度,所以我們此次就做好武力逼迫和外交施壓的兩手準備。”
“而最好的時機就是蘇聯潰敗,所以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秘密支援德國。”
“在我國與蘇聯的邊境搞搞軍演,牽製一下蘇聯的軍隊,給予德軍一些情報上和物資上的支援。”
“讓他們在與蘇軍的戰場上,一路長虹,直撲莫斯科。”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就可以感受到壓力了,麵對我們的發難,相信他們會很願意與我們進行談判的。”
“至於戰爭結束後,三國秋後算賬,諸位也不用擔憂,隻要我國的核武試驗和導彈試驗成功,那麽我國將無懼列國針對。”
畢竟奧斯曼什麽都不缺,又怎麽會被威脅呢?
封鎖也好,製裁也罷,奧斯曼都和其餘諸國不是一個體係的,根本影響不到,就如同1933年的金融危機一樣,對奧斯曼毫無影響。
聽完阿雷·斯特的話後,雖然知道這麽做,肯定會得罪英美蘇三國,但是說的好像不這麽做就沒有得罪一樣。
於是所有的奧斯曼帝國高官,立刻全票通過了阿雷·斯特陛下的方案道:“是,陛下,臣等領命。”
“那就去行動吧,奧斯曼的未來就在我們的手中了。”阿雷·斯特的話語,宣告了這次會議的結束。
“臣等恭送陛下。”眾位奧斯曼高官立刻恭敬行禮道。
阿雷·斯特便起身離開了宴會廳,前往書房處理後續而去……
其餘眾人在阿雷·斯特離開後,又再度開始忙碌起來,開會的,聯絡的,沒有一個閑人。
“現在我們擁有了南巴爾幹,已經完全控製了海峽地區,完全沒有必要再向巴爾幹地區投入資源。”
“反而,如果我們能夠拿下印度,那麽整個印度洋都將是我們的。”
“而且印度擁有3個多億的人口,立刻就可以緩解我們的人力資源緊缺問題。”
克裏克·迪爾科夫抓住機會打斷道:“剛剛軍務大臣說了,印度有三個億的人口,我們奧斯曼民族現在才多少人?”
“我們奧斯曼民族現在才4300萬人,而且印度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了。”
“他們的不抵抗,不配合運動已經進行了20多年了,現在各位要明白一個事實。”
“那就是我們的核心地區安納托利亞距離南亞次大陸的距離超過3000公裏,而且需要穿過整個的新奧斯曼高原。”
“憑借我們目前的人口,我們根本就沒有實力去同化他們,最終還是會失去他們。”
“而我們一旦拿下巴爾幹地區,那裏不但離我們的核心區近,而且本身人口也少,我們可以將阿拉伯人遷移過去。”
“利用當地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以第三者的身份更好的治理他們,將他們永遠的留在帝國境內。”
“所以臣下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將目光放在我們可以融合的巴爾幹地區,畢竟我們在巴爾幹400年,還是有一些曆史基礎的。”
“去到南亞次大陸,印度教,佛教等一眾教派,種姓製度等等一大堆的問題,都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根絕的。”
“畢竟他們人太多了,我們如果大開殺戒,那麽很可能會被灰溜溜的趕出來。”
“所以陛下,臣下認為我們應該優先同英國進行談判,如果英國願意同我國和談的話,那麽我們應該就是向更好控製的巴爾幹地區發展。”
“不不不!”埃夫利克·曼弗瑅也不甘示弱道:“總理大臣可能是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英國人不同意呢?”
“不要忘了,英國和美國是盟友,現在德國和蘇聯開戰了,而德國同英國和美國同樣處於戰爭狀態。”
“那麽英美蘇三國就是天然的盟友,總理大臣認為得到美蘇兩國支持的英國,還會同意我國繼續占領埃及和其他前英國勢力範圍呢?”
埃夫利克·曼弗瑅一句話話就問住了克裏克·迪爾科夫。
是啊!
英國人為什麽會同意呢?
雖然按照利益來說,英國同意對於美國,蘇聯,奧斯曼來說都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但是如果英國可以繼續掌控埃及,擁有蘇伊士運河,那麽英國的殖民帝國,一時之間就不會崩潰。
“軍務大臣,話可不是如此說的,不要忘了美國人,他們現在想要的不就是從英國手中拿下世界霸權麽?”
“埃及和蘇伊士運河控製在我們手中,對美國的影響可並沒有依舊掌控在英國手中對美國的影響大。”
“英國建立的殖民體係不崩潰,美國又怎麽取代英國?”
“相信美國不會再想像巴黎和會時一樣,自己提議倡導建立了國聯,卻被英法兩國踢出了國聯。”
“費心費力,最後落得一場空,所以我相信,隻要我們同美國進行溝通,他們不會想要多餘付出數百萬傷亡的。”
克裏克·迪爾科夫講述完後看向了阿雷·斯特,而阿雷·斯特則是將目光投向了埃夫利克·曼弗瑅。
看著他一臉不服氣的表情,阿雷·斯特也想知道他還有沒有什麽想法。
“總理大臣所言甚是有理,不過卻都是建立在對方按照我們預想的發展軌跡進行的一種猜想而已。”
“就如同我們認為德蘇之間目前不應該開戰一樣,可是他們現在已經開戰了。”
“我們軍方認為,隻有自己親手擊敗的敵人,才是按照我們的預想可以隨意揉捏的。”
“所以臣下認為,我們依舊應當武力先占據這些地區,然後才有足夠的資本去談判。”
“畢竟在談判桌上拿不到的,隻有在戰場上才能拿到。”
兩人的言詞越來越犀利了,很快雙方管轄的各個部門也開始加入了進來,馬上便吵成了一團。
隨著時間的流逝,聲音也是越來越大,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四個小時過去了,他們依舊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
阿雷·斯特用力的在長桌上,拍了拍手,眾人聽見響動,紛紛看了一眼,然後才各自整理衣服,發型,又重新坐迴了座位。
阿雷·斯特目光一寸一寸的掃過眾人的臉,最終才唿出了一口氣。
整個宴會廳的氣氛才不像剛剛阿雷·斯特拍桌子時的壓抑。
“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過我們不能一味的去靠判斷別人的想法,而忽略了對自己最大的利益。”阿雷·斯特緩緩開口說道。
“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的,並且現在蘇德才剛剛開戰,誰勝誰負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雷·斯特說到這裏也是十分的好奇,多休整改革一年的蘇軍,和不缺能源物資又瘋狂生產一年的德國,他們現在到底是誰更強一些。
“並且研究核武器的也不止我們一家,德國,美國皆有研究,所以我們還需要考慮到,誰會先造出來可以用以實戰的核武器。”
“就美國需要稱霸世界的理想來說,一個強大的奧斯曼是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的,所以不要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別的國家身上。”
“當然,做出每一個決定時,我們都應該充分考慮到各國的反應,以及應對。”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度,所以我們此次就做好武力逼迫和外交施壓的兩手準備。”
“而最好的時機就是蘇聯潰敗,所以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秘密支援德國。”
“在我國與蘇聯的邊境搞搞軍演,牽製一下蘇聯的軍隊,給予德軍一些情報上和物資上的支援。”
“讓他們在與蘇軍的戰場上,一路長虹,直撲莫斯科。”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就可以感受到壓力了,麵對我們的發難,相信他們會很願意與我們進行談判的。”
“至於戰爭結束後,三國秋後算賬,諸位也不用擔憂,隻要我國的核武試驗和導彈試驗成功,那麽我國將無懼列國針對。”
畢竟奧斯曼什麽都不缺,又怎麽會被威脅呢?
封鎖也好,製裁也罷,奧斯曼都和其餘諸國不是一個體係的,根本影響不到,就如同1933年的金融危機一樣,對奧斯曼毫無影響。
聽完阿雷·斯特的話後,雖然知道這麽做,肯定會得罪英美蘇三國,但是說的好像不這麽做就沒有得罪一樣。
於是所有的奧斯曼帝國高官,立刻全票通過了阿雷·斯特陛下的方案道:“是,陛下,臣等領命。”
“那就去行動吧,奧斯曼的未來就在我們的手中了。”阿雷·斯特的話語,宣告了這次會議的結束。
“臣等恭送陛下。”眾位奧斯曼高官立刻恭敬行禮道。
阿雷·斯特便起身離開了宴會廳,前往書房處理後續而去……
其餘眾人在阿雷·斯特離開後,又再度開始忙碌起來,開會的,聯絡的,沒有一個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