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斜橋鎮,真有神龜
閑魚當不成,帶著全家卷到飛 作者:平花一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斜橋鎮!
城牆之上,三個燙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顯示著這座城鎮的與眾不同!
欣賞完這幾個大字,文雯轉頭看向周圍。
斜橋鎮的城門外涇渭分明,分左右兩邊。
此時,犯人們待的地方是城門前左側的一片空地,這片空地,毫無樹蔭遮陽,光禿禿的,還是石子地麵。
但是對於犯人來說,管它什麽地麵,能坐下歇著就是幸福。
何況還是這樣的天氣,冷天曬太陽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從下山走官道開始,犯人們就已經接受,這裏已然入冬的事實。
路上百姓都穿著厚厚的棉衣皮襖,城門口的士兵也穿上了統一配發的冬裝。
反觀他們這些犯人,在一陣風刮來之時,凍得齜牙咧嘴,抱著膀子抖成一團。
文家人還好,囚衣之下多穿了幾層,尚且能抵擋一些寒意。
城門右側,設有專門進鎮的檢查口。
由一支守城士兵隊伍把守著。
此時,檢查口正排著長長的隊伍,有普通村民,亦有乘坐馬車的富貴人家,有販夫走卒,也有書生打扮的學子。
不管何種身份,進鎮都需要盤查。
盤查隊伍在慢慢前進。
隊尾幾個書生打扮的人,貌似在熱烈地討論著什麽?
說到興起時,還手舞足蹈。
文雯正轉著圈看周圍,剛好看到這一幕。
她禁不住心道,反正閑得無聊,聽聽看他們在聊什麽。
“許兄,此地就是你說的斜橋鎮,那個有神龜鎮守的鎮?”
“這,這之前不是叫神歸鎮?什麽時候改名了?”
“沒錯,之前就叫神歸鎮,改了也沒多久。”
“喔,說來聽聽,給我等普及一下。”
“嗨,這不是因為前段時間下大雨,神龜石像鬆動,被大雨衝到了河下遊,幸虧讓一座小橋攔截下來,上頭為了感念那座小橋,就改成了斜橋鎮。”
“這,就這原因?”
“是啊,官府公告就說是這個原因。”
“這我可得記下來,萬一夫子問起來這座城鎮的曆史,我也好加入這一條。”
“李兄說的對,我也要記下來。”
文雯:......
有點無語。
一個城鎮改名的理由這麽隨意,難怪城牆上燙金的三個大字這麽新,這麽耀眼。
鐺!鐺!鐺!
“所有犯人過來排隊,進鎮!”
熟悉的鑼聲響起,瞬間把大家的心思統統拉迴來。
聽到衙役的喊叫聲,犯人們迅速站起身,排隊進鎮。
朱大人的馬車在最前麵,文家人還是在所有犯人的前頭。
此時已是末時末,城裏街道兩邊人滿為患。
前麵開道的衙役高喊著,“讓一讓,讓一讓。”
街道上的人看到大批犯人通過,紛紛退避到路邊,讓開中間的道路。
看著通過的大批犯人,圍觀的百姓肯定少不了議論。
“這就是告示上說的,流放漠北的人,真多啊!”
“唉,你看那個,是不是之前通緝的盜賊?”
“哪個?你確定?”
“不確定,看著像。”
被人指點,被人圍觀,這種情形,對文家人來說,已經習慣。
大批犯人進鎮,走的路線都是提前規定好的。
經過幾個熱鬧街區遊街之後,衙役領著眾人拐進入了一條稍微冷清的街道。
說它稍微冷清,也隻是相對於之前的熱鬧街道而言。
這條街道兩邊都是藥鋪,醫館,從店鋪飄出來的藥香味就能判斷出來。
正當文家人走過第三個店鋪門口時,一個圍觀的藥鋪夥計突然對著隊伍前頭的葉涇川喊道:“葉郎中,你,你,你這是怎麽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葉涇川還在隊伍裏。
朱大人也才想起來,急忙吩咐楊衙役去交涉。
“葉郎中,你可以,可以先行離去的。”
葉涇川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功虧一簣,“無礙,我跟你們到了驛站,再迴也行。”
他順道還跟藥鋪夥計打招唿,“李子,我一會兒就迴店鋪。”
葉涇川說完,眼神忽而轉向一處看了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他的小動作,被文雯無意中捕捉到。
文雯順著舅舅的視線看過去。
隻見人群中有幾人望向他們這邊,其中一對老人嘴裏說著什麽。
文雯會看唇語,她定睛一看,一分析,“靜宜”兩字。
呀,難道這是二叔母的父母,二哥的外祖父外祖母?
記憶中的葉家外祖父和葉家外祖母。
文雯急忙提示身旁的二哥,“二哥,右邊,快看!”
文成斌很是相信文雯,讓他看右邊,他就看右邊,眼睛在一眾人群裏一頓搜索,慢慢轉悠。
“妹妹,看什麽?”
文雯從他的表情沒看出任何異樣。
不過,文雯看到兩位老人看到文成斌時,眼睛一亮。
待他們看到隊伍裏的二叔母時,淚水瞬間滑落,尤其是那位老夫人,泣不成聲。
隊伍在繼續往前走,很快路過了街道的所有店鋪,在街道盡頭拐彎。
拐過彎之後,映入眼前的是一片寬敞的空地。
空地前麵不遠就是斜橋鎮的驛站所在地。
衙役領著大家直直進了驛站後院。
“先在此等候。”
過了一會兒,衙役折返迴來,直接宣布,“大家聽好了,今晚就住這裏,明早寅時初準時出發,不得有誤。斜橋鎮亥時中宵禁,有購買物什的,抓緊時間購買。”
“還有,驛站這裏住店10兩銀子一間房,通鋪1兩銀子一鋪位,柴房10文錢一人,牛棚馬廄免費。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朱大人的料想沒錯,這批流放的人,有錢人太多。
有錢的,想住店的,紛紛擠到衙役跟前登記交錢。
很快,驛站的房間爆滿,供不應求。
不得已,幾個衙役隻能給還想住店的人家推薦,驛站對麵的客棧——朋來客棧。
“對麵客棧一間房50兩,麵積大一點的100兩一間。”
外麵的客棧收費更貴,同時也是衙役們掙外快最多的門路。
文家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和別人爭驛站的房間,大家早就商量過,往後能住店就住店,又不是沒錢,犯不著委屈自家人。
是以,這迴文家肯定是住外麵的客棧。
等衙役跟客棧交涉清楚,確定文家人的房間位置之後,葉涇川才開口,說道:“成劍,你們幾兄弟幫我把板車推到醫館。”
城牆之上,三個燙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顯示著這座城鎮的與眾不同!
欣賞完這幾個大字,文雯轉頭看向周圍。
斜橋鎮的城門外涇渭分明,分左右兩邊。
此時,犯人們待的地方是城門前左側的一片空地,這片空地,毫無樹蔭遮陽,光禿禿的,還是石子地麵。
但是對於犯人來說,管它什麽地麵,能坐下歇著就是幸福。
何況還是這樣的天氣,冷天曬太陽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從下山走官道開始,犯人們就已經接受,這裏已然入冬的事實。
路上百姓都穿著厚厚的棉衣皮襖,城門口的士兵也穿上了統一配發的冬裝。
反觀他們這些犯人,在一陣風刮來之時,凍得齜牙咧嘴,抱著膀子抖成一團。
文家人還好,囚衣之下多穿了幾層,尚且能抵擋一些寒意。
城門右側,設有專門進鎮的檢查口。
由一支守城士兵隊伍把守著。
此時,檢查口正排著長長的隊伍,有普通村民,亦有乘坐馬車的富貴人家,有販夫走卒,也有書生打扮的學子。
不管何種身份,進鎮都需要盤查。
盤查隊伍在慢慢前進。
隊尾幾個書生打扮的人,貌似在熱烈地討論著什麽?
說到興起時,還手舞足蹈。
文雯正轉著圈看周圍,剛好看到這一幕。
她禁不住心道,反正閑得無聊,聽聽看他們在聊什麽。
“許兄,此地就是你說的斜橋鎮,那個有神龜鎮守的鎮?”
“這,這之前不是叫神歸鎮?什麽時候改名了?”
“沒錯,之前就叫神歸鎮,改了也沒多久。”
“喔,說來聽聽,給我等普及一下。”
“嗨,這不是因為前段時間下大雨,神龜石像鬆動,被大雨衝到了河下遊,幸虧讓一座小橋攔截下來,上頭為了感念那座小橋,就改成了斜橋鎮。”
“這,就這原因?”
“是啊,官府公告就說是這個原因。”
“這我可得記下來,萬一夫子問起來這座城鎮的曆史,我也好加入這一條。”
“李兄說的對,我也要記下來。”
文雯:......
有點無語。
一個城鎮改名的理由這麽隨意,難怪城牆上燙金的三個大字這麽新,這麽耀眼。
鐺!鐺!鐺!
“所有犯人過來排隊,進鎮!”
熟悉的鑼聲響起,瞬間把大家的心思統統拉迴來。
聽到衙役的喊叫聲,犯人們迅速站起身,排隊進鎮。
朱大人的馬車在最前麵,文家人還是在所有犯人的前頭。
此時已是末時末,城裏街道兩邊人滿為患。
前麵開道的衙役高喊著,“讓一讓,讓一讓。”
街道上的人看到大批犯人通過,紛紛退避到路邊,讓開中間的道路。
看著通過的大批犯人,圍觀的百姓肯定少不了議論。
“這就是告示上說的,流放漠北的人,真多啊!”
“唉,你看那個,是不是之前通緝的盜賊?”
“哪個?你確定?”
“不確定,看著像。”
被人指點,被人圍觀,這種情形,對文家人來說,已經習慣。
大批犯人進鎮,走的路線都是提前規定好的。
經過幾個熱鬧街區遊街之後,衙役領著眾人拐進入了一條稍微冷清的街道。
說它稍微冷清,也隻是相對於之前的熱鬧街道而言。
這條街道兩邊都是藥鋪,醫館,從店鋪飄出來的藥香味就能判斷出來。
正當文家人走過第三個店鋪門口時,一個圍觀的藥鋪夥計突然對著隊伍前頭的葉涇川喊道:“葉郎中,你,你,你這是怎麽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葉涇川還在隊伍裏。
朱大人也才想起來,急忙吩咐楊衙役去交涉。
“葉郎中,你可以,可以先行離去的。”
葉涇川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功虧一簣,“無礙,我跟你們到了驛站,再迴也行。”
他順道還跟藥鋪夥計打招唿,“李子,我一會兒就迴店鋪。”
葉涇川說完,眼神忽而轉向一處看了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他的小動作,被文雯無意中捕捉到。
文雯順著舅舅的視線看過去。
隻見人群中有幾人望向他們這邊,其中一對老人嘴裏說著什麽。
文雯會看唇語,她定睛一看,一分析,“靜宜”兩字。
呀,難道這是二叔母的父母,二哥的外祖父外祖母?
記憶中的葉家外祖父和葉家外祖母。
文雯急忙提示身旁的二哥,“二哥,右邊,快看!”
文成斌很是相信文雯,讓他看右邊,他就看右邊,眼睛在一眾人群裏一頓搜索,慢慢轉悠。
“妹妹,看什麽?”
文雯從他的表情沒看出任何異樣。
不過,文雯看到兩位老人看到文成斌時,眼睛一亮。
待他們看到隊伍裏的二叔母時,淚水瞬間滑落,尤其是那位老夫人,泣不成聲。
隊伍在繼續往前走,很快路過了街道的所有店鋪,在街道盡頭拐彎。
拐過彎之後,映入眼前的是一片寬敞的空地。
空地前麵不遠就是斜橋鎮的驛站所在地。
衙役領著大家直直進了驛站後院。
“先在此等候。”
過了一會兒,衙役折返迴來,直接宣布,“大家聽好了,今晚就住這裏,明早寅時初準時出發,不得有誤。斜橋鎮亥時中宵禁,有購買物什的,抓緊時間購買。”
“還有,驛站這裏住店10兩銀子一間房,通鋪1兩銀子一鋪位,柴房10文錢一人,牛棚馬廄免費。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朱大人的料想沒錯,這批流放的人,有錢人太多。
有錢的,想住店的,紛紛擠到衙役跟前登記交錢。
很快,驛站的房間爆滿,供不應求。
不得已,幾個衙役隻能給還想住店的人家推薦,驛站對麵的客棧——朋來客棧。
“對麵客棧一間房50兩,麵積大一點的100兩一間。”
外麵的客棧收費更貴,同時也是衙役們掙外快最多的門路。
文家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和別人爭驛站的房間,大家早就商量過,往後能住店就住店,又不是沒錢,犯不著委屈自家人。
是以,這迴文家肯定是住外麵的客棧。
等衙役跟客棧交涉清楚,確定文家人的房間位置之後,葉涇川才開口,說道:“成劍,你們幾兄弟幫我把板車推到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