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英鬱悶了,留個人住下,一天被人問了三次,煩死人有木有?
“表叔上門來,我做小輩的,自然要好好接待。我不知道楊家另有安排。”
“住就住了,問問他什麽時候進宮,我有幾年沒見他了。”老太太見雪英沒什麽異狀,一時不知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哦,等我迴去派人問問。”雪英輕描淡寫的說。
老太太聽了,鬆了口氣。既然這麽坦然的說派人問,而不是自己問,那說明兩人沒啥私情。幸好沒鬧出啥醜聞來。不過轉念一想,老太太又不高興了,我侄兒也不錯啊?世家出身,我的娘家人,長得不錯又有才,你就這麽看不上眼?
雪英看老太太的臉變來變去,感覺很無力,這老太太到底想做什麽啊?
“你好好招待他,別讓他餓著病著。”
“好的,祖母!”
“你知道考生要準備什麽嗎?”
雪英汗了,她搖頭。
“找人問問,幫他準備妥當些。”
“好的。”
“到時,你送他去考場,他那人指不定又出什麽事。”
“哦,好吧!”雪英心想:到時我派一百人押他去。
老太太又叮囑了一會,雪英聽得想死一死。
老太太對這侄兒真是關心備至。
“我早叫他出來當官,他偏要去考,真是不聽話。”老太太又進入了抱怨模式。
雪英聽得又想死一死。
老太太見她這樣不耐煩聽楊恆的事,又高興又不高興,偏拖著她又講了許多楊恆的事。
雪英一個小時後,終於麵色灰敗的出了宮。老太太,太能說了。
對話框都救不了她。
雪英現在輕易不用對話框了,主要是原身嬌小姐的對話,有時會很坑人。
象剛才老太太問話,換原身的話,老太太分分鍾要氣得吐血。
一迴府,雪英先讓人去給楊恆傳達了皇後的問話。然後派長史準備楊恆在考場要用的東西。
這種事哪用她親自去辦啊,隻要吩咐下去,有的是懂的人啊。
進考場這天,雪英咬牙親自帶了二十名侍衛,押送楊恆進了考場。
楊恆一點不覺得是被押送,反而心情好得不得了。他都有點受寵若驚了,他壓根沒想到雪英會親自送他。
考場前無數人暗暗打量楊恆,猜他到底是誰,什麽來頭,居然是長公主親自送來。
楊恆平安進了考場,雪英鬆了口氣,總算把這瘟神送進去了。
到了下午,武太祖又找她了。
到了禦書房,武太祖問:“聽說楊恆住在你那?”
“嗯,今天送他進了考場。”
“你覺得楊恆擔任什麽官職好?”
“問我?”雪英驚奇的問。
“你說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楊恆適合的官職有兩種,一是翰林院編修,他書讀得可以,讓他編書能做好。二是當禦史,禦史要不怕得罪人,楊恆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
“你這看法很有趣,為什麽不能委派他去做些實權官?”
“就他?做實權官,首先要和人交流溝通,其次要會和人協作。他那脾氣做不了,太冷太傲。”
“他不是有才嗎?”
“讀書好不等於有才,讀書跟做官完全是兩碼事。”
“你這麽說,那科舉有什麽用?”
“科舉確實沒啥用,那都是前朝皇帝想出來蒙讀書人的,然後讀書人互相蒙。”
“這話怎麽說?”
“讀了書的人就有想法,對事情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和想法,不一定是皇帝想要的。那怎麽辦?考試,通過考試就能當官,這樣讀書人當然就會蜂擁而來考試。考試就要考固定的幾本書,然後天下讀書人全都去鑽這幾本書,其他的書就全忘了。為了考中,他們不敢再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最容易煽動民心的讀書人就被皇帝用一個科舉一網打盡了。科舉就是起這種作用。考不考得中,跟有沒有才,能不能當好官,完全沒關係。”雪英長篇大論了一通。
武太祖聽了,恍如突然發現新世界一般。連連點頭,喃喃道:“原來如此!”
“祖父,你現在是皇帝,看事情要從皇帝的角度出發。你不再是將軍,也不是讀書人,不是商人,不是其他任何人。”
“對!雪兒,你說得很對。”武太祖認真的說。
“科舉隻能是一個參考,實權官職,主要看的是辦事能力和協作能力。一字不識的人很可能能當個好官,飽學之士很可能卻是個糊塗官。當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武力也不是學識品德,而是知人善任,會作出最有利最合適最實際可行的判斷。u看書 .uuknshu ”
“不錯,不錯!”
“你看,開國皇帝經常有出身低微,沒讀過書的,結果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而後世子孫,卻因相信讀書人的話,跟著讀書人學,越學越傻,結果國家越來越差,最後被人取代。這就是分不清皇帝與讀書人的區別的下場。”
“有道理,有道理。”
“百無一用是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
“那科舉還要不要搞?”
“當然要搞,現在我們是當皇帝的人啊。隻是要注意點用的方式方法。”
“請講!”
“祖父!我講得口渴。”
“上茶!快點!”老頭高聲喊太監來倒茶。等倒好茶,他又把太監趕出去了。
雪英喝了茶,繼續說:“象科舉前三名,通常都是讀傻了的書呆子。這種人扔去編書,或者扔到禮部,國子監這樣沒什麽用的位置上養起來就是了。真正會幹事的,通常在二十名以後。”
“為什麽這樣說?”
“隻有一心苦讀,把前人說的話一字不忘,才能考到前二十。這種人大部分都讀傻了,不會變想法了,沒有用了,當不好官了。而二十名以後的,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正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觀點不合聖人之言,成績才不會好。這種人才會懂得變通,才會願改。”
“嗯,有道理。”
“再象考試題目,可以出一些實際當中會遇到的問題,讓考生去寫。比如遇到旱災怎麽辦這樣的試題,就可以看出考生有沒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選出來的就不會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
“好辦法。”
“表叔上門來,我做小輩的,自然要好好接待。我不知道楊家另有安排。”
“住就住了,問問他什麽時候進宮,我有幾年沒見他了。”老太太見雪英沒什麽異狀,一時不知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哦,等我迴去派人問問。”雪英輕描淡寫的說。
老太太聽了,鬆了口氣。既然這麽坦然的說派人問,而不是自己問,那說明兩人沒啥私情。幸好沒鬧出啥醜聞來。不過轉念一想,老太太又不高興了,我侄兒也不錯啊?世家出身,我的娘家人,長得不錯又有才,你就這麽看不上眼?
雪英看老太太的臉變來變去,感覺很無力,這老太太到底想做什麽啊?
“你好好招待他,別讓他餓著病著。”
“好的,祖母!”
“你知道考生要準備什麽嗎?”
雪英汗了,她搖頭。
“找人問問,幫他準備妥當些。”
“好的。”
“到時,你送他去考場,他那人指不定又出什麽事。”
“哦,好吧!”雪英心想:到時我派一百人押他去。
老太太又叮囑了一會,雪英聽得想死一死。
老太太對這侄兒真是關心備至。
“我早叫他出來當官,他偏要去考,真是不聽話。”老太太又進入了抱怨模式。
雪英聽得又想死一死。
老太太見她這樣不耐煩聽楊恆的事,又高興又不高興,偏拖著她又講了許多楊恆的事。
雪英一個小時後,終於麵色灰敗的出了宮。老太太,太能說了。
對話框都救不了她。
雪英現在輕易不用對話框了,主要是原身嬌小姐的對話,有時會很坑人。
象剛才老太太問話,換原身的話,老太太分分鍾要氣得吐血。
一迴府,雪英先讓人去給楊恆傳達了皇後的問話。然後派長史準備楊恆在考場要用的東西。
這種事哪用她親自去辦啊,隻要吩咐下去,有的是懂的人啊。
進考場這天,雪英咬牙親自帶了二十名侍衛,押送楊恆進了考場。
楊恆一點不覺得是被押送,反而心情好得不得了。他都有點受寵若驚了,他壓根沒想到雪英會親自送他。
考場前無數人暗暗打量楊恆,猜他到底是誰,什麽來頭,居然是長公主親自送來。
楊恆平安進了考場,雪英鬆了口氣,總算把這瘟神送進去了。
到了下午,武太祖又找她了。
到了禦書房,武太祖問:“聽說楊恆住在你那?”
“嗯,今天送他進了考場。”
“你覺得楊恆擔任什麽官職好?”
“問我?”雪英驚奇的問。
“你說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楊恆適合的官職有兩種,一是翰林院編修,他書讀得可以,讓他編書能做好。二是當禦史,禦史要不怕得罪人,楊恆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
“你這看法很有趣,為什麽不能委派他去做些實權官?”
“就他?做實權官,首先要和人交流溝通,其次要會和人協作。他那脾氣做不了,太冷太傲。”
“他不是有才嗎?”
“讀書好不等於有才,讀書跟做官完全是兩碼事。”
“你這麽說,那科舉有什麽用?”
“科舉確實沒啥用,那都是前朝皇帝想出來蒙讀書人的,然後讀書人互相蒙。”
“這話怎麽說?”
“讀了書的人就有想法,對事情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和想法,不一定是皇帝想要的。那怎麽辦?考試,通過考試就能當官,這樣讀書人當然就會蜂擁而來考試。考試就要考固定的幾本書,然後天下讀書人全都去鑽這幾本書,其他的書就全忘了。為了考中,他們不敢再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最容易煽動民心的讀書人就被皇帝用一個科舉一網打盡了。科舉就是起這種作用。考不考得中,跟有沒有才,能不能當好官,完全沒關係。”雪英長篇大論了一通。
武太祖聽了,恍如突然發現新世界一般。連連點頭,喃喃道:“原來如此!”
“祖父,你現在是皇帝,看事情要從皇帝的角度出發。你不再是將軍,也不是讀書人,不是商人,不是其他任何人。”
“對!雪兒,你說得很對。”武太祖認真的說。
“科舉隻能是一個參考,實權官職,主要看的是辦事能力和協作能力。一字不識的人很可能能當個好官,飽學之士很可能卻是個糊塗官。當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武力也不是學識品德,而是知人善任,會作出最有利最合適最實際可行的判斷。u看書 .uuknshu ”
“不錯,不錯!”
“你看,開國皇帝經常有出身低微,沒讀過書的,結果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而後世子孫,卻因相信讀書人的話,跟著讀書人學,越學越傻,結果國家越來越差,最後被人取代。這就是分不清皇帝與讀書人的區別的下場。”
“有道理,有道理。”
“百無一用是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
“那科舉還要不要搞?”
“當然要搞,現在我們是當皇帝的人啊。隻是要注意點用的方式方法。”
“請講!”
“祖父!我講得口渴。”
“上茶!快點!”老頭高聲喊太監來倒茶。等倒好茶,他又把太監趕出去了。
雪英喝了茶,繼續說:“象科舉前三名,通常都是讀傻了的書呆子。這種人扔去編書,或者扔到禮部,國子監這樣沒什麽用的位置上養起來就是了。真正會幹事的,通常在二十名以後。”
“為什麽這樣說?”
“隻有一心苦讀,把前人說的話一字不忘,才能考到前二十。這種人大部分都讀傻了,不會變想法了,沒有用了,當不好官了。而二十名以後的,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正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觀點不合聖人之言,成績才不會好。這種人才會懂得變通,才會願改。”
“嗯,有道理。”
“再象考試題目,可以出一些實際當中會遇到的問題,讓考生去寫。比如遇到旱災怎麽辦這樣的試題,就可以看出考生有沒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選出來的就不會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
“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