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成年了,無法控製。這樣的話,等打完京城,葉家必然北上來打他。他打北地邊軍都打不過,再加上葉家,必敗無疑。


    遼王不想象其他兄弟一樣慘死。算一算,他都死了四個兄弟了,他以為燕王也燒死了。眼看夏皇也要死了。當年六兄弟奪嫡,現在隻剩下兩個了,不久就隻剩下他一個了。他想活下去。


    要活下去,要麽向葉家投降,看葉家是否會饒他一命,這種事,遼王一點把握都沒有。換位思考一下,他都不會放過自己啊。


    要麽丟下軍隊,隱姓埋名,混在百姓中苟活下去,他又受不了。


    或許還有一條出路,逃往海外。帶著財寶出去,他起碼可以做一個富家翁。如果帶著軍隊,搞不好能海外稱王。


    遼王急取來地圖查看,他發現自己出國的話,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海路,奔瀛洲,他相信有自己這七萬多百戰之師,足可橫掃明國。隻是打下後,還要看葉家以後會不會隨後打過來。如果葉家造船打過來,隻怕明國也堅持不了多久。


    而且打明國還有一個大問題,運輸七萬多人馬和糧草,他至少需要二百艘大海船。他沒有足夠的船隻運輸他的大軍。


    一條路是山路,進北邊的群山,打下山中拓鮮國。如果打下來,那比明國還保險。拓鮮國盡是崇山峻嶺,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山路崎嶇,大軍難行,葉家不一定願耗巨大力量來打他。夏朝就從來沒想過要打上拓鮮國。


    打拓鮮國更能保長久,現在隻要能保住王位,他不嫌拓鮮國小民窮。問題是,他能不能打下來。夏朝一百多年沒滅了拓鮮國,他這次就打得下來嗎?


    遼王急招來親信商量對策,他怕再晚點,萬一北地邊軍投靠了葉家,他想走都走不了。


    眾將對去明國還是拓鮮國一直爭執不下。


    次日,遼王接到了劉提督響應武安侯的檄文,他心中大驚。忙命一部斷後,他自己帶上主力和家眷,強行向拓鮮國進發。


    劉提督得知消息,命大軍追趕遼王。遼王斷後的一萬人,戰死兩千後,就全體嘩變,殺了將領,投降了劉提督。


    劉提督追得太急。遼王被迫又分兵斷後,又被劉提督吃掉了幾千人。


    劉提督判斷出遼王的方向後,不緊不慢銜尾追殺。迫使遼王不斷分兵斷後。


    最終,遼王遁入拓鮮國群山,部下隻剩下四萬人。


    劉提督望著遼王的背影大笑,命人守在山下,一麵將戰功向武安侯匯報。


    在劉提督看來,遼王此舉無疑是自尋死路。


    事實上,一個月後,遼王戰死。


    武安侯接到劉提督的戰報大喜,他沒想到如此輕易就解決了遼王。當即他給劉提督迴信,允諾將封其為北地總督,其手下各官升一級,令其暫駐北地。


    劉提督將信出示眾將,北地眾將人人歡喜,安心在北地駐防起來。


    此時,葉將軍正率大隊騎兵趕到了京城城下。


    京城城上,夏皇看著城外的大軍,麵如土色。朝廷眾臣的臉色也都不好看。葉家來得太快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京城已沒有援兵了。遼王遠走他國,生死未卜。北地劉提督已投靠武安侯,公開發布檄文了。


    葉將軍率領騎兵在京城前耀武揚威了一番,又命人不停在城下發動宣傳,向城中射入傳單,號召群臣反正。


    當晚,京城發生軍變,以剛勇侯為首的勳貴打入皇宮,捉住了夏皇,然後打開了城門。


    葉將軍大軍進城,接管了京城防務。


    不久,京城傳出消息。夏皇在天牢中自縊了。夏皇的四歲兒子失蹤。夏皇的兩個年幼的弟弟,十歲的七皇子很快病死。五歲的八皇子府宅意外失火而死。


    明眼人都看得出,夏皇的子孫死得太巧了。


    其實都是葉將軍安排的,由文英和武英兩兄弟動手的。武英在天牢裏親自動手,吊死了夏皇。因為夏皇活著太麻煩了,難免有人會打著他的名義作亂。葉家公開審判處死他也很麻煩,會讓人說葉家弑君。最方便的就是讓夏皇自縊了。夏皇的兒子說是失蹤了,其實也是讓武英派人幹掉了。


    文英則是去處理了七皇子和八皇子。


    一個月裏,京城有數十名官員被以依附奸王,謀害先皇的罪名處以滿門抄斬。午門外天天人頭滾滾。葉將軍殺得京城人人膽寒。剩下的文官武將紛紛投降。


    一個月後,武安侯率大軍進京,為此很是感慨,為早已死去的先皇舉行了隆重的祭禮。


    祭禮過後,群臣聯名上書。言:夏朝已無皇族,u看書.uukanhu.om 國祚當終,群臣擁戴武安侯登基即位,以安天下。


    武安侯推讓三迴,慨然依從群臣。選黃道吉日登基,國號為武。


    期間自然有幾個不怕死的文臣在朝中痛罵,有的撞柱而死,有的被武士打死。


    然並卵,武安侯仍然當了皇帝,他很是表揚了一番那幾個臣子的忠烈,厚葬了他們。


    六月八號,武安侯正式登基稱帝。


    是年,改年號為安靖。


    武安侯被稱為武太祖。


    武太祖開始大封群臣,車家軍中高級將領皆得封伯侯。前朝的勳貴除剛勇侯幾人得降爵錄用外,大半被除爵。劉提督得到了北地總督之職。他的大半手下也都升了官,不過被調往他處了。


    葉將軍直接被封為太子,兼任兵部尚書,掌管天下兵馬。葉三叔封為洛城王,封地就在洛城,算是彌補當年他被取消繼承武安侯資格的遺憾。葉三叔在京任宗人府宗令,依舊是管家族的庶務。


    葉權英封權國公,任禁衛軍統領。葉武英封恭侯,任戶部侍郎。葉文英封逍遙侯,任城衛軍統領。


    葉雪英雖不在,被封為長公主。


    葉家七房人搖身一變成了皇室宗親。各房族長都封了個侯爵。其他有功的族人也個個官升三級。


    葉二叔被追封為濟城王。一生作死的葉二叔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含笑九泉,他終於當上王爺了。


    濟城王的王位實際上落到了葉平英身上,把葉平英樂得找不到北。他萬沒想到自己還能當王爺。皇家太廟裏總算有了葉二叔的牌位。這都是皇後在武太祖麵前大哭了一天的功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世界都是NPC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穿風衣的山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穿風衣的山鬼並收藏全世界都是NPC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