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董卓贏麻了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恨呐!”董卓第一次,升起了對朝廷,及文武百官的不滿,乃至敵視的心思。
朝廷裏的官老爺,惹事不平事,出此昏招,在李屠夫治下搞民眾騷亂,結果現在導致自己的地盤,率先遭殃。
更可恨的是,朝廷不顧大義,聯絡羌胡勢力,默許對方入境劫掠也就罷了。
如今所謂的西胡聯軍,不但沒能成為平叛助力,反而成了軍事阻力,甚至大扯西涼軍的後腿,給董卓添麻煩...
李儒麵色沉重,出言道:“主公,西胡之亂,必須盡快平滅...”
“若不然,真等其做大,恐怕會難以製衡...”
“甚至,嚴重的話,會危及主公對西涼的統治...”
他麵色憂慮,此次西羌叛亂,把握的時機不可謂不精準,膨脹的速度不可謂不迅疾。
百萬聯軍,可能有些誇張,但以目前狀況來看,十七八萬還是有的...
甚至其背後,若果真有李屠夫的支持,到時恐怕會更麻煩...
因為通過這些時日的交手,他們已經體會到了夏軍兵甲的犀利...
甚至就連楊俊麾下的漳河新兵,裝備的都比他們西涼軍,還要來的奢侈...
夏軍太富了,也太強了,搜刮了整個司州兩都三輔七郡,外加幽州並州,和南匈奴三百年積累的底蘊。
這般恐怖滔天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化作夏軍各部士兵的戰力,簡直不要太能打…
西羌胡種,本就剽悍兇殘,若再獲得夏軍的兵器武備,乃至戰馬的支持...
到時局勢演變如何,李儒已經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砰砰砰!”董卓氣的,猛捶桌案,胡亂發泄一通後,方才道:“涼州叛亂,羌胡暴動,爾等以為,當下局勢,該當如何,我軍又該如何...”
“都說說吧,此番大家暢所欲言,吾不以言論罪...”
雖然現在的董卓,暴躁的想殺人泄憤,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因為在座的,都是西涼骨幹,是他的左膀右臂...
而且涼州的局勢,還需要依靠身邊這些武將來處理...
“主公!”華雄適時出言道:“羌胡叛亂,涼州失火,僅憑本地駐軍,恐怕難以抵擋叛軍大勢...”
“以吾之見,主公當率軍,還師西涼,以保我軍後方安穩...”
“沒錯!”見有人出聲,牛輔亦附和道:“主公,西涼乃我軍大後方,上到統軍將校,下到普通士卒...”
“乃至在座諸位,九族鄉親,父母老幼,皆在涼州...”
“這個時候,若不能及時壓下羌亂,保證後方安穩...”
“恐怕,會軍心浮動,乃至引起士兵嘩變...”
牛輔這話是,有的放矢,因為西涼軍中,不但底層士兵出身西涼。
就連他們這些高層將領,也是西涼出身,父母妻兒皆在西涼...
如今涼州烽火遍地,叛亂四起,可沒有多少安全感...
李傕亦起身道:“主公,撤軍吧,朝廷與李屠夫之間的戰爭,咱們已經盡力了...”
“再待下去,無非是僵持消耗,難有寸功...”
“主公,撤吧”張濟等人,亦跟著附和道:“西涼乃將士們安身立命之所,萬萬不可有失...”
“是啊主公,西涼乃主公起家之地,需要主公迴師主持大局...”
董卓麵色糾結,不願輕易放棄,遂轉向側手道:“文憂,汝素有計略,以汝之見,我等該當如何...”
“是奉朝廷詔令,繼續在這淇水與夏軍死磕,還是迴師西涼,穩定後方...”
“這...”李儒神色為難,他自然知道,主公是不願放棄此次封王壯大的機會。
畢竟前番攻破廣宗,覆滅三張,西涼軍可是出了血力,撈了大功的...
哪怕朝廷以各種理由,分攤功勞,但董卓已依然累升萬戶侯...
此番朝廷詔令,先入並州者為王,甚至為了補償西涼軍的付出。
朝廷又升董卓為並州牧,及戰前大將軍,督理四方,轄製諸路人馬...
在這個過程中,董卓的西涼軍,確確實實得了莫大好處。
甚至因為一步步蠶食各路諸侯武裝,軍事實力,愈發膨脹...
若此番西涼軍能率先攻入並州,功勞積累下,封王之事,幾乎是水道渠成...
哪怕到時候,漢帝和朝廷有心推諉,恐怕也沒有理由了...
但還是那句話,朝廷的畫餅,不是那麽好吃的...
縱使李儒有心反對,但一想想主公的性情,和執拗的性格...
“唉!”他迎著董卓和諸將的目光,歎了口氣道:“主公,朝廷詔令,不得不從...”
“但西涼亂局,也不能不管,西胡叛亂,更不能不平...”
說到這裏,李儒頓了頓道:“吾以為,主公目前戰略不變,依舊率領各路人馬,在淇水與夏軍交戰...”
“同時,再遣一上將,率領主力鐵騎,入涼州平叛....”
“如此,即遵循了朝廷詔令,無抗旨之憂...”
“又能解決涼州叛亂,穩定我軍後方,一舉多得...”
“善,文憂一策解我吾心憂,真乃當世子房也...”
董卓聞言大喜,心情甚慰,即解決了朝廷的責難,又能安撫將士軍心,一策雙全。
如今戰事僵持,董卓是即舍不得朝廷封王的畫餅,也不願意放棄前線戰場上的好處。
因為,現在的西涼軍,可不是單純的逼迫王匡鮑信等一眾地方炮灰,攻城那麽簡單...
東西南北,各方人馬,各地大軍,匯集淇水戰場...
其中物資補給、士兵調度、人員安排,功勳晉升等等,幾乎都要有人統籌...
而董卓憑借著前將軍,和中線總帥的身份,自然可以在這個過程,損公私肥,拉攏將校,安插人手。
乃至那些往日裏,與董卓不對付的地方將領,都能找機會給他們穿穿小鞋,上上強度...
可以說,通過這場戰爭,董卓的西涼軍,正在源源不斷的,從漢庭身上抽血,從諸侯身上榨汁。
然後拿著朝廷給予的糧草、兵器、戰馬、乃至各種弓弩武備、以及吞並諸侯的人馬武裝,不斷壯大西涼軍己身...
這也是,董卓為什麽不願撤軍的原因,朝廷用赤裸裸的利益,將他綁在了北伐戰船上...
而董卓也樂的配合,甚至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替漢帝分憂解難。
用夏軍這個靶子,不斷的消耗,乃至剪除曹操袁紹乃至劉岱這種,尾大不掉的地方武裝...
這幾乎是雙贏的局麵,而董魔王,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贏麻了...
朝廷裏的官老爺,惹事不平事,出此昏招,在李屠夫治下搞民眾騷亂,結果現在導致自己的地盤,率先遭殃。
更可恨的是,朝廷不顧大義,聯絡羌胡勢力,默許對方入境劫掠也就罷了。
如今所謂的西胡聯軍,不但沒能成為平叛助力,反而成了軍事阻力,甚至大扯西涼軍的後腿,給董卓添麻煩...
李儒麵色沉重,出言道:“主公,西胡之亂,必須盡快平滅...”
“若不然,真等其做大,恐怕會難以製衡...”
“甚至,嚴重的話,會危及主公對西涼的統治...”
他麵色憂慮,此次西羌叛亂,把握的時機不可謂不精準,膨脹的速度不可謂不迅疾。
百萬聯軍,可能有些誇張,但以目前狀況來看,十七八萬還是有的...
甚至其背後,若果真有李屠夫的支持,到時恐怕會更麻煩...
因為通過這些時日的交手,他們已經體會到了夏軍兵甲的犀利...
甚至就連楊俊麾下的漳河新兵,裝備的都比他們西涼軍,還要來的奢侈...
夏軍太富了,也太強了,搜刮了整個司州兩都三輔七郡,外加幽州並州,和南匈奴三百年積累的底蘊。
這般恐怖滔天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化作夏軍各部士兵的戰力,簡直不要太能打…
西羌胡種,本就剽悍兇殘,若再獲得夏軍的兵器武備,乃至戰馬的支持...
到時局勢演變如何,李儒已經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砰砰砰!”董卓氣的,猛捶桌案,胡亂發泄一通後,方才道:“涼州叛亂,羌胡暴動,爾等以為,當下局勢,該當如何,我軍又該如何...”
“都說說吧,此番大家暢所欲言,吾不以言論罪...”
雖然現在的董卓,暴躁的想殺人泄憤,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因為在座的,都是西涼骨幹,是他的左膀右臂...
而且涼州的局勢,還需要依靠身邊這些武將來處理...
“主公!”華雄適時出言道:“羌胡叛亂,涼州失火,僅憑本地駐軍,恐怕難以抵擋叛軍大勢...”
“以吾之見,主公當率軍,還師西涼,以保我軍後方安穩...”
“沒錯!”見有人出聲,牛輔亦附和道:“主公,西涼乃我軍大後方,上到統軍將校,下到普通士卒...”
“乃至在座諸位,九族鄉親,父母老幼,皆在涼州...”
“這個時候,若不能及時壓下羌亂,保證後方安穩...”
“恐怕,會軍心浮動,乃至引起士兵嘩變...”
牛輔這話是,有的放矢,因為西涼軍中,不但底層士兵出身西涼。
就連他們這些高層將領,也是西涼出身,父母妻兒皆在西涼...
如今涼州烽火遍地,叛亂四起,可沒有多少安全感...
李傕亦起身道:“主公,撤軍吧,朝廷與李屠夫之間的戰爭,咱們已經盡力了...”
“再待下去,無非是僵持消耗,難有寸功...”
“主公,撤吧”張濟等人,亦跟著附和道:“西涼乃將士們安身立命之所,萬萬不可有失...”
“是啊主公,西涼乃主公起家之地,需要主公迴師主持大局...”
董卓麵色糾結,不願輕易放棄,遂轉向側手道:“文憂,汝素有計略,以汝之見,我等該當如何...”
“是奉朝廷詔令,繼續在這淇水與夏軍死磕,還是迴師西涼,穩定後方...”
“這...”李儒神色為難,他自然知道,主公是不願放棄此次封王壯大的機會。
畢竟前番攻破廣宗,覆滅三張,西涼軍可是出了血力,撈了大功的...
哪怕朝廷以各種理由,分攤功勞,但董卓已依然累升萬戶侯...
此番朝廷詔令,先入並州者為王,甚至為了補償西涼軍的付出。
朝廷又升董卓為並州牧,及戰前大將軍,督理四方,轄製諸路人馬...
在這個過程中,董卓的西涼軍,確確實實得了莫大好處。
甚至因為一步步蠶食各路諸侯武裝,軍事實力,愈發膨脹...
若此番西涼軍能率先攻入並州,功勞積累下,封王之事,幾乎是水道渠成...
哪怕到時候,漢帝和朝廷有心推諉,恐怕也沒有理由了...
但還是那句話,朝廷的畫餅,不是那麽好吃的...
縱使李儒有心反對,但一想想主公的性情,和執拗的性格...
“唉!”他迎著董卓和諸將的目光,歎了口氣道:“主公,朝廷詔令,不得不從...”
“但西涼亂局,也不能不管,西胡叛亂,更不能不平...”
說到這裏,李儒頓了頓道:“吾以為,主公目前戰略不變,依舊率領各路人馬,在淇水與夏軍交戰...”
“同時,再遣一上將,率領主力鐵騎,入涼州平叛....”
“如此,即遵循了朝廷詔令,無抗旨之憂...”
“又能解決涼州叛亂,穩定我軍後方,一舉多得...”
“善,文憂一策解我吾心憂,真乃當世子房也...”
董卓聞言大喜,心情甚慰,即解決了朝廷的責難,又能安撫將士軍心,一策雙全。
如今戰事僵持,董卓是即舍不得朝廷封王的畫餅,也不願意放棄前線戰場上的好處。
因為,現在的西涼軍,可不是單純的逼迫王匡鮑信等一眾地方炮灰,攻城那麽簡單...
東西南北,各方人馬,各地大軍,匯集淇水戰場...
其中物資補給、士兵調度、人員安排,功勳晉升等等,幾乎都要有人統籌...
而董卓憑借著前將軍,和中線總帥的身份,自然可以在這個過程,損公私肥,拉攏將校,安插人手。
乃至那些往日裏,與董卓不對付的地方將領,都能找機會給他們穿穿小鞋,上上強度...
可以說,通過這場戰爭,董卓的西涼軍,正在源源不斷的,從漢庭身上抽血,從諸侯身上榨汁。
然後拿著朝廷給予的糧草、兵器、戰馬、乃至各種弓弩武備、以及吞並諸侯的人馬武裝,不斷壯大西涼軍己身...
這也是,董卓為什麽不願撤軍的原因,朝廷用赤裸裸的利益,將他綁在了北伐戰船上...
而董卓也樂的配合,甚至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替漢帝分憂解難。
用夏軍這個靶子,不斷的消耗,乃至剪除曹操袁紹乃至劉岱這種,尾大不掉的地方武裝...
這幾乎是雙贏的局麵,而董魔王,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