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攪屎棍的春天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東地,北部霍山。
作為中原重鎮,河東地區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其地理位置優越,立於並州西南部,於秦晉大峽穀中黃河段乾坤灣,治轄極廣。
內有壺口瀑布及龍門地,又因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北部山腳,一支十二萬人的大軍,正在沿著官道慢行。
大軍過境,旌旗蔽空,人馬嘶鳴步騎混合,行進有序。
軍陣中,一名身披鐵甲的魁梧漢子眺望北方,目光幽幽道:“李帥膨脹太快了,若是能撐過這次危機,恐怕這天下,便無人可製矣...”
山下這支隊伍不是別人,正是當初脫離李信部隊,從雁門帶人南下的孫雍部。
與李信一樣,孫雍這個攪屎棍,在洛陽之戰中,成功被朝廷招安洗白...
如今更是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河東太守兼蕩寇將軍,且參與北伐事宜。
對於孫雍的顧慮,副將韓暹,則有些飄飄然。
他迴望身後招展的旌旗,與連綿無盡的大軍,心中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刻。
韓暹心中好奇,打馬上前道:“大哥,李屠夫真有您說的那麽厲害?”
“但俺觀其所作所為,怎麽看都像個弱智一樣?”
李屠夫雖然北上這段時間攻城掠地,逐步壯大,但其一係列的所作所為,根本讓人看不懂。
無論是革新匈奴,還是後麵的燕趙戰略,與北方霸主全麵開戰,亦或者是在大戰的關鍵時期遷徙百萬,乃至現在的兩線作戰…
因為這種事,曆史上根本沒有出現過,這種人物,曆史上也沒有過…
大秦當年強橫無匹,東出的時候,還知道合縱連橫。
高祖當年出漢中,亦知道占有先秦故地,效仿前人經驗,以地理和製度優勢,盟擊霸王…
光武帝劉秀亦知道先取關中,再掃關東的前後順序…
李屠夫倒好,放著近在咫尺的關中不打,反而千裏迢迢的弄了個燕趙戰略,現在好了吧,南北兩線抗壓,能撐幾時…
一旁的胡才亦撇了撇嘴,不屑道:“李屠夫此人北上以來,窮兵黷武,在北方四處樹敵...”
“此前攻伐幽州,撩撥烏桓,強吞匈奴,又招惹到霸主鮮卑人頭上...”
“如今被朝廷七路討伐,南北兩線作戰,以我之見,想挺過去都難,挺屍還有可能...”
朝廷大軍多路並進,加上北部還有鮮卑,從各個方向虎視。
南北霸主,合兵百萬眾,李信縱使有通天之能,也要授首。
楊奉韓漣等人,也出言附和:“胡兄說得對,此次若能在夏軍身上撈些功績,我等說不得可以再向朝廷討些好處...”
“沒錯,以大哥的能力,隻要此次建功,就算不能封王…”
“未嚐不能像李屠夫一樣,討個列侯,或者征北將軍當當...”
“甚至若大哥有意,也能取個皇家公主啥的,沾個貴氣,優化一下血脈出身…”
眾將你言我語,意氣風發,暢享美好未來...
似乎將此次北伐,被當做撈取功名的大好機會。
隻要大哥升官發財,他們這些做兄弟的,同樣也能沾光。
而且孫雍的性子他們也知道,闊綽大方,對兄弟那是沒的說,大哥喝湯他們便能吃肉。
“不可大意!”眾人心有輕視,孫雍卻不會頭腦發熱。
他環顧一圈,低聲告誡道:“此次北伐,我等不是主力,盡量避免與夏軍正麵碰撞...”
“咱們要做的,就是保存實力,在後方打打遊擊...”
“若有機會,可以撈點好處,若沒機會,爾等也莫要強求...”
孫雍這話,是發自真心的,也符合他們在洛陽時期的作風。
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就在戰場外圍訓練士兵,耐心等待…
反正在孫雍看來,朝廷與李屠夫之間的戰爭,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結束的。
相反,兩方曠日持久,消耗下去的可能性更大,不愁沒有撿漏的機會。
至於孫雍為什麽這般肯定,這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判斷。
因為他曾經在夏軍中待過,且跟李屠夫混過一段時間,自然更加深有體會,也更加的的清楚夏軍的底細。
李屠夫此人雖然是賊匪出身,造反起家,但與黃巾反賊,絕不是一路人。
更不是傳統意義上殺官造反的逆匪,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濟貧的反賊。
如今的夏軍,以及治下的河套、並州、幽州、乃至冀州常山,更像是從大漢機構,和版圖裏自行割裂出去的地方政權。
而且這些地方,扯著朝廷大義的虎皮,卻又相對獨立自主。
還在朝廷與黃巾義軍的混戰中,明晃晃暗戳戳的,侵占大漢北方州郡。
甚至這些被李屠夫占領過的地方,其各地的組織調度,官員的行政效率,和民間的動員能力,都遠遠倍於大漢。
哪怕當初李屠夫初入司隸,的洛陽之戰,其對治下的掌控能力,和動員效率,就已經甩了朝廷一大截...
這裏麵就有些恐怖了,洛陽時代李屠夫,實力不濟,底蘊淺薄,尚且能展現出恐怖的征員力,和壓榨效率...
夏軍在北方攻城掠地,經過一年的發展,逐步站穩腳跟,其所能動用的潛力,絕非表麵上那麽簡單...
這就相當於,李屠夫拿著與大漢相同的劇本,運行著與大漢相同的製度,但產生的效能,卻是大漢的好幾倍。
至少在漢帝熹平六年,與鮮卑人的漠南戰役中,大漢便沒有如今夏軍這般恐怖的動員能力,和戰爭潛力。
八年前的大漢沒有,那麽八年後的今天,且經過黃巾起義肆虐後,秩序紊亂殘破不堪的大漢,則更加沒不如了…
如果說丁原等人佩服李屠夫的魄力,韓暹等人對夏軍不屑一顧,對其能力沒有直麵的了解。
那孫雍則不然,他可以很負責的說一句,李屠夫雖然行事暴虐,但其能力強雄,魄力十足,對大局方麵的把控更是無人可比...
是以,若無必要,孫雍還真不願意趟朝廷這北伐渾水,更不想被朝廷當槍使。
他們當初頂著黃巾和勤王大軍的壓力,在洛陽攪風攪雨,攢下如今這點家底,可不容易...
完全沒必要,為了朝廷那點虛無縹緲的王爵許諾,和發起狠來準備拚命的夏軍,相互消耗...
...
作為中原重鎮,河東地區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其地理位置優越,立於並州西南部,於秦晉大峽穀中黃河段乾坤灣,治轄極廣。
內有壺口瀑布及龍門地,又因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北部山腳,一支十二萬人的大軍,正在沿著官道慢行。
大軍過境,旌旗蔽空,人馬嘶鳴步騎混合,行進有序。
軍陣中,一名身披鐵甲的魁梧漢子眺望北方,目光幽幽道:“李帥膨脹太快了,若是能撐過這次危機,恐怕這天下,便無人可製矣...”
山下這支隊伍不是別人,正是當初脫離李信部隊,從雁門帶人南下的孫雍部。
與李信一樣,孫雍這個攪屎棍,在洛陽之戰中,成功被朝廷招安洗白...
如今更是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河東太守兼蕩寇將軍,且參與北伐事宜。
對於孫雍的顧慮,副將韓暹,則有些飄飄然。
他迴望身後招展的旌旗,與連綿無盡的大軍,心中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刻。
韓暹心中好奇,打馬上前道:“大哥,李屠夫真有您說的那麽厲害?”
“但俺觀其所作所為,怎麽看都像個弱智一樣?”
李屠夫雖然北上這段時間攻城掠地,逐步壯大,但其一係列的所作所為,根本讓人看不懂。
無論是革新匈奴,還是後麵的燕趙戰略,與北方霸主全麵開戰,亦或者是在大戰的關鍵時期遷徙百萬,乃至現在的兩線作戰…
因為這種事,曆史上根本沒有出現過,這種人物,曆史上也沒有過…
大秦當年強橫無匹,東出的時候,還知道合縱連橫。
高祖當年出漢中,亦知道占有先秦故地,效仿前人經驗,以地理和製度優勢,盟擊霸王…
光武帝劉秀亦知道先取關中,再掃關東的前後順序…
李屠夫倒好,放著近在咫尺的關中不打,反而千裏迢迢的弄了個燕趙戰略,現在好了吧,南北兩線抗壓,能撐幾時…
一旁的胡才亦撇了撇嘴,不屑道:“李屠夫此人北上以來,窮兵黷武,在北方四處樹敵...”
“此前攻伐幽州,撩撥烏桓,強吞匈奴,又招惹到霸主鮮卑人頭上...”
“如今被朝廷七路討伐,南北兩線作戰,以我之見,想挺過去都難,挺屍還有可能...”
朝廷大軍多路並進,加上北部還有鮮卑,從各個方向虎視。
南北霸主,合兵百萬眾,李信縱使有通天之能,也要授首。
楊奉韓漣等人,也出言附和:“胡兄說得對,此次若能在夏軍身上撈些功績,我等說不得可以再向朝廷討些好處...”
“沒錯,以大哥的能力,隻要此次建功,就算不能封王…”
“未嚐不能像李屠夫一樣,討個列侯,或者征北將軍當當...”
“甚至若大哥有意,也能取個皇家公主啥的,沾個貴氣,優化一下血脈出身…”
眾將你言我語,意氣風發,暢享美好未來...
似乎將此次北伐,被當做撈取功名的大好機會。
隻要大哥升官發財,他們這些做兄弟的,同樣也能沾光。
而且孫雍的性子他們也知道,闊綽大方,對兄弟那是沒的說,大哥喝湯他們便能吃肉。
“不可大意!”眾人心有輕視,孫雍卻不會頭腦發熱。
他環顧一圈,低聲告誡道:“此次北伐,我等不是主力,盡量避免與夏軍正麵碰撞...”
“咱們要做的,就是保存實力,在後方打打遊擊...”
“若有機會,可以撈點好處,若沒機會,爾等也莫要強求...”
孫雍這話,是發自真心的,也符合他們在洛陽時期的作風。
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就在戰場外圍訓練士兵,耐心等待…
反正在孫雍看來,朝廷與李屠夫之間的戰爭,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結束的。
相反,兩方曠日持久,消耗下去的可能性更大,不愁沒有撿漏的機會。
至於孫雍為什麽這般肯定,這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判斷。
因為他曾經在夏軍中待過,且跟李屠夫混過一段時間,自然更加深有體會,也更加的的清楚夏軍的底細。
李屠夫此人雖然是賊匪出身,造反起家,但與黃巾反賊,絕不是一路人。
更不是傳統意義上殺官造反的逆匪,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濟貧的反賊。
如今的夏軍,以及治下的河套、並州、幽州、乃至冀州常山,更像是從大漢機構,和版圖裏自行割裂出去的地方政權。
而且這些地方,扯著朝廷大義的虎皮,卻又相對獨立自主。
還在朝廷與黃巾義軍的混戰中,明晃晃暗戳戳的,侵占大漢北方州郡。
甚至這些被李屠夫占領過的地方,其各地的組織調度,官員的行政效率,和民間的動員能力,都遠遠倍於大漢。
哪怕當初李屠夫初入司隸,的洛陽之戰,其對治下的掌控能力,和動員效率,就已經甩了朝廷一大截...
這裏麵就有些恐怖了,洛陽時代李屠夫,實力不濟,底蘊淺薄,尚且能展現出恐怖的征員力,和壓榨效率...
夏軍在北方攻城掠地,經過一年的發展,逐步站穩腳跟,其所能動用的潛力,絕非表麵上那麽簡單...
這就相當於,李屠夫拿著與大漢相同的劇本,運行著與大漢相同的製度,但產生的效能,卻是大漢的好幾倍。
至少在漢帝熹平六年,與鮮卑人的漠南戰役中,大漢便沒有如今夏軍這般恐怖的動員能力,和戰爭潛力。
八年前的大漢沒有,那麽八年後的今天,且經過黃巾起義肆虐後,秩序紊亂殘破不堪的大漢,則更加沒不如了…
如果說丁原等人佩服李屠夫的魄力,韓暹等人對夏軍不屑一顧,對其能力沒有直麵的了解。
那孫雍則不然,他可以很負責的說一句,李屠夫雖然行事暴虐,但其能力強雄,魄力十足,對大局方麵的把控更是無人可比...
是以,若無必要,孫雍還真不願意趟朝廷這北伐渾水,更不想被朝廷當槍使。
他們當初頂著黃巾和勤王大軍的壓力,在洛陽攪風攪雨,攢下如今這點家底,可不容易...
完全沒必要,為了朝廷那點虛無縹緲的王爵許諾,和發起狠來準備拚命的夏軍,相互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