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輸得起耗不起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皋關外,天朗氣清,豔陽高照。
蒼穹俯瞰,大地廣闊,陰山東北部,一座古城關前,旌旗招展人頭攢動,狼煙四起喊殺聲烈。
堅硬的泥土地麵上,一隊隊士兵列陣整齊,踏步上陣,刀矛染血利刃猶腥。
盡管身心疲憊不堪,但是在將官的帶領下,他們亦然再次投入戰鬥。
地麵幹裂而粘稠,腳下伏屍累疊殘肢斷臂,前方大寨殘破,木門斷裂兩截。
鮮卑人如潮水般 向營寨深處退去,而夏軍緊隨其後,窮追不舍!
“快,大軍掩殺過去!”
戰場上,身披重甲的徐江不斷的指揮著士兵衝寨掩殺:“讓兄弟們手中的屠刀,告訴這些雜胡,誰才是狼…”
“破寨,給他們放血…”
喊殺聲震天,無數士兵咆哮呐喊:“狼!狼!狼!”
“狼!狼!狼!”
鋒利的屠刀,尖銳的長矛,以及英勇無畏的士兵,鑄就了一場殺戮盛宴,與死亡的旋律。
戰事焦灼,徐晃的南郡軍團,此時也不能置身事外。
此番徐晃軍團北上,除了駐紮在常山和上黨等地的駐軍外,隻帶了三萬人…
此刻與上黨軍團五萬人,輪番交替,不顧傷亡猛攻鮮卑大寨,為的就是想早日將和連趕迴北方。
戰場後方,三十名心腹將領環衛下,露出李信那堅毅的身影。
唿唿,秋風冷冽如刀,刮得人臉頰生疼,但他麵上沒有絲毫變化。
隨著士兵源源不斷湧入大寨,李信轉身看了眼頭上的驕陽:“這是第幾寨了!”
“迴主公,此為第四十八座大寨...”
一直侍立在側的逢紀,小心翼翼的看了眼主公,而後繼續道:“主公,鮮卑人依托大寨節節據守,絲毫沒有與我軍決戰之意...”
“這樣下去,徐晃麾下將士,恐怕會吃不消...”
“而且鮮卑人兵力,高過我軍數倍,如今東部禰加又來抱團,之前戰略恐怕...”
逢紀眼底中閃過一絲隱憂,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夏軍看似勇猛,連破敵軍四十座大寨,但死傷慘重。
從開戰至此,夏軍至少陣亡六千名士兵,這還隻是單純的戰死,不包括王雄梁習等邊軍將士,及輕重傷者...
這雖說攻寨器械齊備,士兵準備充足,甚至鮮卑人的戰損比夏軍還要厲害。
但雙方兵力基數擺在那裏,哪怕是十個鮮卑人,換一個夏軍士兵,對於和連來說也是值得的,絲毫不心疼。
武皋關內夏軍兩部兵團,加上原先的邊卒,合起來不過十萬人...
反觀鮮卑人陣勢,其兵力至少四五十萬眾,甚至更多,再加上東部來援,情況更不妙。
夏軍連日來攻寨不休,軍中士兵死傷萬眾,千長校尉更是戰死十二名,其中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鮮卑同樣死傷不少,單各部斬獲耳目,便有七八萬眾。
但逢紀估計,鮮卑方麵,傷亡至少得有十幾萬。
但他們仍然堅持後退紮寨,節節消磨夏軍銳氣,徒耗下去,結果未知。
“此戰就算三部軍團打光,也要將鮮卑人逼退...”
對於眾人的擔憂,李信焉能不知,隻不過他心堅如鐵,不會因為士兵的傷亡而有所動搖。
他目光幽幽,眺望北方蒼涼:“張角歸天,廣宗城破,冀州戰場,二十萬精銳南下,洛陽三張恐怕也撐不了多久...”
“若三張覆滅,黃巾敗亡,待朝廷整合天下之力,下一個便會拿我等開刀…”
“與其到時兩線作戰,被活活拖死,不如現在忍受些傷亡,將胡人逼退....”
天下局勢瞬息萬變,李信傷得起,敗的起,但拖不起,也耗不起。
拖到黃巾覆滅,耗到朝廷抽出手來,到時局勢如何。
四百年大漢朝,無論是底蘊還是實力,皆非常人可揣測的。
到時大漢集整個中原兵力來攻,夏軍的境遇,會更加艱難...
單單應對一個大漢便已經吃力了,若是再加上一個整體實力不弱於朝廷的草原霸主,南北雙線作戰,誰打誰知道。
夏軍治下地盤很大,從陰山以西連綿至幽州遼東,邊境線縱橫三千裏。
但南北之間卻不過三百裏,空有東西之橫,卻沒有千裏之深。
而且李信底蘊淺薄,地盤雖有,製度雖建,但治下民心不附,世家不服,很難打持久戰。
鮮卑人與朝廷幹仗,被打敗了,直接帶人往大漠一遁,喝些西北風雪也能活...
而李信若是敗了,隻能遁入山林當野人,甚至山大王都當不了。
因為夏軍地處各方勢力中段,往西是複雜無比的祁連山,往東有遼東坐地虎公孫氏。
往北是草原霸主鮮卑人,往南是大漢腹地,若戰敗他能往哪跑。
現在的李信已經不是當初寂寂無名之時了,以前他還可以帶人遠遁邊荒,做土霸王,沒人會在意他...
但現在嗎,就算他跑到倭島扶桑,大漢也能窮追不舍的征服倭寇,然後將他剝皮點天燈。
大漢向來有天下之分,更是內鬥內行,李信這支漢人割據政權跑哪,大漢的軍隊就能滅到哪。
李信若遁入大漠,則鮮卑人遭殃,若是李信帶人跑到歐羅巴,大漢也不介意來個萬裏長征...
不要小看老劉家對待同族人的魄力,哪怕實力不允許,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會想方設法,將李信點燈。
現在的李信已經沒啥選擇,夏軍也沒有退路,自然要拚命,哪怕士兵傷亡慘重,也要繼續進攻,血戰到底...
隻要將鮮卑逼退,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他有信心擋住朝廷的攻伐,甚至將戰線反推到黃河以南…
...
蒼穹俯瞰,大地廣闊,陰山東北部,一座古城關前,旌旗招展人頭攢動,狼煙四起喊殺聲烈。
堅硬的泥土地麵上,一隊隊士兵列陣整齊,踏步上陣,刀矛染血利刃猶腥。
盡管身心疲憊不堪,但是在將官的帶領下,他們亦然再次投入戰鬥。
地麵幹裂而粘稠,腳下伏屍累疊殘肢斷臂,前方大寨殘破,木門斷裂兩截。
鮮卑人如潮水般 向營寨深處退去,而夏軍緊隨其後,窮追不舍!
“快,大軍掩殺過去!”
戰場上,身披重甲的徐江不斷的指揮著士兵衝寨掩殺:“讓兄弟們手中的屠刀,告訴這些雜胡,誰才是狼…”
“破寨,給他們放血…”
喊殺聲震天,無數士兵咆哮呐喊:“狼!狼!狼!”
“狼!狼!狼!”
鋒利的屠刀,尖銳的長矛,以及英勇無畏的士兵,鑄就了一場殺戮盛宴,與死亡的旋律。
戰事焦灼,徐晃的南郡軍團,此時也不能置身事外。
此番徐晃軍團北上,除了駐紮在常山和上黨等地的駐軍外,隻帶了三萬人…
此刻與上黨軍團五萬人,輪番交替,不顧傷亡猛攻鮮卑大寨,為的就是想早日將和連趕迴北方。
戰場後方,三十名心腹將領環衛下,露出李信那堅毅的身影。
唿唿,秋風冷冽如刀,刮得人臉頰生疼,但他麵上沒有絲毫變化。
隨著士兵源源不斷湧入大寨,李信轉身看了眼頭上的驕陽:“這是第幾寨了!”
“迴主公,此為第四十八座大寨...”
一直侍立在側的逢紀,小心翼翼的看了眼主公,而後繼續道:“主公,鮮卑人依托大寨節節據守,絲毫沒有與我軍決戰之意...”
“這樣下去,徐晃麾下將士,恐怕會吃不消...”
“而且鮮卑人兵力,高過我軍數倍,如今東部禰加又來抱團,之前戰略恐怕...”
逢紀眼底中閃過一絲隱憂,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夏軍看似勇猛,連破敵軍四十座大寨,但死傷慘重。
從開戰至此,夏軍至少陣亡六千名士兵,這還隻是單純的戰死,不包括王雄梁習等邊軍將士,及輕重傷者...
這雖說攻寨器械齊備,士兵準備充足,甚至鮮卑人的戰損比夏軍還要厲害。
但雙方兵力基數擺在那裏,哪怕是十個鮮卑人,換一個夏軍士兵,對於和連來說也是值得的,絲毫不心疼。
武皋關內夏軍兩部兵團,加上原先的邊卒,合起來不過十萬人...
反觀鮮卑人陣勢,其兵力至少四五十萬眾,甚至更多,再加上東部來援,情況更不妙。
夏軍連日來攻寨不休,軍中士兵死傷萬眾,千長校尉更是戰死十二名,其中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鮮卑同樣死傷不少,單各部斬獲耳目,便有七八萬眾。
但逢紀估計,鮮卑方麵,傷亡至少得有十幾萬。
但他們仍然堅持後退紮寨,節節消磨夏軍銳氣,徒耗下去,結果未知。
“此戰就算三部軍團打光,也要將鮮卑人逼退...”
對於眾人的擔憂,李信焉能不知,隻不過他心堅如鐵,不會因為士兵的傷亡而有所動搖。
他目光幽幽,眺望北方蒼涼:“張角歸天,廣宗城破,冀州戰場,二十萬精銳南下,洛陽三張恐怕也撐不了多久...”
“若三張覆滅,黃巾敗亡,待朝廷整合天下之力,下一個便會拿我等開刀…”
“與其到時兩線作戰,被活活拖死,不如現在忍受些傷亡,將胡人逼退....”
天下局勢瞬息萬變,李信傷得起,敗的起,但拖不起,也耗不起。
拖到黃巾覆滅,耗到朝廷抽出手來,到時局勢如何。
四百年大漢朝,無論是底蘊還是實力,皆非常人可揣測的。
到時大漢集整個中原兵力來攻,夏軍的境遇,會更加艱難...
單單應對一個大漢便已經吃力了,若是再加上一個整體實力不弱於朝廷的草原霸主,南北雙線作戰,誰打誰知道。
夏軍治下地盤很大,從陰山以西連綿至幽州遼東,邊境線縱橫三千裏。
但南北之間卻不過三百裏,空有東西之橫,卻沒有千裏之深。
而且李信底蘊淺薄,地盤雖有,製度雖建,但治下民心不附,世家不服,很難打持久戰。
鮮卑人與朝廷幹仗,被打敗了,直接帶人往大漠一遁,喝些西北風雪也能活...
而李信若是敗了,隻能遁入山林當野人,甚至山大王都當不了。
因為夏軍地處各方勢力中段,往西是複雜無比的祁連山,往東有遼東坐地虎公孫氏。
往北是草原霸主鮮卑人,往南是大漢腹地,若戰敗他能往哪跑。
現在的李信已經不是當初寂寂無名之時了,以前他還可以帶人遠遁邊荒,做土霸王,沒人會在意他...
但現在嗎,就算他跑到倭島扶桑,大漢也能窮追不舍的征服倭寇,然後將他剝皮點天燈。
大漢向來有天下之分,更是內鬥內行,李信這支漢人割據政權跑哪,大漢的軍隊就能滅到哪。
李信若遁入大漠,則鮮卑人遭殃,若是李信帶人跑到歐羅巴,大漢也不介意來個萬裏長征...
不要小看老劉家對待同族人的魄力,哪怕實力不允許,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會想方設法,將李信點燈。
現在的李信已經沒啥選擇,夏軍也沒有退路,自然要拚命,哪怕士兵傷亡慘重,也要繼續進攻,血戰到底...
隻要將鮮卑逼退,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他有信心擋住朝廷的攻伐,甚至將戰線反推到黃河以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