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陽,日光灼灼,萬裏晴空是一望無際的荒原。


    大地上,野草汲著日光瘋長,一隊隊鮮卑人手持勾鐮將這些野草攔腰斬斷整理,用作牲畜穀料。


    更遠處,一座座白色的鼓堡連綿,結帳連營數十裏。


    中軍帥帳,鮮卑高層匯聚一堂,大單於和連端坐上首,左側是慕容威、軻比能、慕容虎等中部高層。


    右側是浦頭、步度根、扶羅韓、泄歸尼、赫蘭辰、這些部落大人...


    除了東部的魁頭等人還沒到之外,大營內幾乎匯聚了鮮卑三分之二的力量。


    望著下手處的諸部大人,和連心中複雜,這些人都是韋族的中流砥柱,是部族中出類拔萃的人傑,亦是父親留給他的底蘊。


    這些大人原本該輔佐自己,成就一番偉業,但是現在卻演變成了掣肘王庭的阻礙力量。


    這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和連自己也不清楚?


    他隻是想效仿中原皇帝的集權製,更好的發揮部族的力量,難道這也有錯嗎?


    大漢已經向這個時代的人,證明了其製度的優越性,及好處,為何還有人要反對自己。


    韋族之所以落得如今這般下場,都是這群自私自利的頭人貪權導致的。


    想到這裏,和連更加堅定了,效仿中原王朝集權的決心。


    和連目光掃視著表情各異的族中大人,心中有了論斷。


    他便直接開口道:“李屠夫遣使求和,其心昭然若揭,以本單於之意,這使者不見也罷…”


    和連此番集結部眾是為了收權,如今已經初見成效,自然不可能應和。


    與其節外生枝,不如直接斷了各部的念想。


    可惜和連終究做不到一言堂,所以他話音剛落,慕容威便出言反對:“大單於此言差矣!”


    “我等若連使者都不見,怎知李信的條件,若其果有誠意,和談倒也不可!”


    “不錯,我等可先聽聽李屠夫的條件,在做決斷也不遲...”


    “慕容大人說得不錯!”


    步度根亦附和道:“夏軍實力不容小覷,李屠夫麾下各部將領,皆是驍悍雄傑之輩.....”


    “拓跋燾與完顏宗,十萬大軍覆沒,便是最好的警示...”


    “以吾之見,與其在武皋與對方徒耗下去.,不如..”


    隨著有人開口,浦頭夫羅翰等各部大人同樣附言,他們勞師遠來自然是為了有利可圖。


    部眾此番南下,王庭與中東兩部突破長城防線,在邊地劫掠都有所得。


    而西部浦頭,隻能望著橫亙在北方的陰山高脊,唏噓不已!


    其實最早與夏軍有所衝突的,當屬西部浦頭了,李屠夫入主河套之時,他便派步度根帶領大軍南下想要撈點好處。


    可惜遇到了郭藴張遼等雁門諸將,三十萬建設兵團,駐守在高闕雄關。


    浦頭等頭人,費盡心思,損兵折將,卻是吊毛沒撈到。


    此番聽聞大單於舉旗,遂轉變方向,勞師動眾趕到武皋。


    本以為可以有所收獲,但現在僵持的局勢,估計也難了,所以浦頭感覺那使者還是見見的好。


    對於各部大人的表現,和連即使心中不喜,但也知道眾意難違:“既然如此,那便召其使進帳!”


    眾人意見一致,和連還是妥協了,大單於雖然是名義上的首領,但他還做不到中原的集權專製,言出法隨一言九鼎的那一套。


    所以麵對各部統一意見,和利益訴求,他也隻能憋屈。


    各部族的異見,使得和連更加堅定了集權的決心,不收權,心難安。


    和連如今的處境,與漢帝的境遇很相似,隻不過前者麵對的是草原各地的大小部族。


    這些部落大人一個個有兵有地盤,極難對付,而後者所麵對的世家大族也似同小異,其中複雜同樣難言...


    “唿!”風刮入帳,正當和連心中謀劃的同時,一名高瘦的青年文士,在侍衛的帶領下踱步入帳。


    來者身材修長,高瘦得體,一雙小眼微微有神,麵上帶著點陰柔...


    此人正是當初在武皋關上,長篇闊論險些被將領扔下城頭的張既。


    可能是之前經過夏軍眾將煞氣的磨練,張既在麵對鮮卑各部頭人時,已經能夠做到最起碼的鎮靜。


    他先是向上首見禮,然後又向各部大人拱手道:“並州使,張既,見過韋族大單於!”


    “見過諸位大人...”


    張既身形消瘦,但卻昂首挺胸言語間不卑不亢,此番雖是求和,在氣勢上卻不弱半分。


    與此同時和連身邊一名文士低聲耳語,後者輕輕點頭,而後冷然道:“使者所為何來!”


    “為雙方和平來!”


    “哼,和平!”


    和連好似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冷哼一聲道:“李屠夫前番殲我十萬大軍,屠戮族眾,後腳卻來求和...”


    “這就是你們漢人口中,所說的和平...”


    張既不慌不忙道:“兩軍交戰,刀劍無眼,有點死傷在所難免!”


    “大單於久經戰陣,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


    張既頓了頓,不待對方答話,接著又道:“吾此番是帶著誠意而來!”


    “大單於以及各位大人,不妨聽吾一言,在做決斷也不遲...”


    “誠意?”聽此言,帳中頭人皆身形一正,他們等的就是這句話。


    浦頭更是直接出言道:“使者有何誠意,盡管道來,若是李屠夫要求不高,雙方未嚐不能共和平…”


    “浦頭大人所言有理,諸位不妨聽聽使者言...”


    慕容威也出言支持,各部大軍匯聚於武皋關外的這些時日,他對於和連的目的,已經隱隱有所察覺。


    自聚兵以來,王庭部總是借著各種名目插手族中事務,慕容部還好,有他這名大人坐鎮,一時還能維持正常運轉。


    但是其他那些像托立、軒種、奎西、北原等實力稍遜一籌的部族,可就沒有那麽好混了。


    每在武皋關前多待一日,各部族的權利,便會被王庭蠶食幾分。


    所以隻要夏軍的要求不是太過分,哪怕是割點肉放點血,他慕容威也要退兵。


    “不錯,若夏軍條件不算苛刻,吾等退兵也未嚐不可...”


    隨著慕容威和浦頭等大人出言,一些中等部落的頭人,也鼓起勇氣出言附和。


    其實對於和連的一些小動作,何止慕容威有所察覺,這些能當上頭人的有幾個是笨比,他們比慕容威體會的還要深。


    以往在部落裏頭人是一言堂,而在武皋關外大營,族中已經演變成大單於與頭人共權的形勢,甚至和連的權利比他們還大。


    這種情況下,你說各部頭人心中何想,欲意何為。


    田襄的策略還是很有效的,至少在集權這一方麵來說,他真的沒有忽悠和連。


    如今鮮卑各部匯聚在武皋關前,其中軍事調度、任務分配、人員安排、後勤管理、乃至牛羊劃分這些都需要分工配合。


    大單於便在這個過程中,扶持親信,借機吞權,然後一點點培植心腹,在隊伍中,樹立自己的威望。


    大勢之下,像慕容威與浦頭步度根這些大人,或許能憑借自身實力抗衡一二。


    但那些實力稍遜一籌的中等部落,乃至更苦逼的小部落,境遇若何不言而喻...


    所以,不止是夏軍希望退兵,鮮卑人同樣想要各迴各家,做自己的土皇帝…


    要不然,雙方對峙的時間越長,他們這些實力稍遜的頭人,真的會被王庭,一步步吃幹抹淨,侵蝕殆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