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因位於漁水之陽,而得名。


    古城外,旌旗蔽空人馬嘶鳴,晨輝下六萬人排列著長長的隊伍,緩緩向漁陽城靠近。


    這支隊伍,自然是此前在頭曼城的夏軍,李信在收到幽州主力南下訊息後,便意識到攻掠幽州的機會來了。


    至於鮮卑事宜,則被他押後處理,甚至有意的忽略,乃至遺忘…


    畢竟,趁著朝廷與黃巾混戰的空隙,攻城掠地,搶地盤壯大實力,才是夏軍核心的戰略與目標…


    至於鮮卑方麵,那是以後的事,因為在黃紹等人看來,現在引援為時過早…


    畢竟,大賢良師張角雖然病亡,但黃巾目前主力猶存,想來應該或許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吧…


    所以,李信最終還是將逢紀等人的策略規劃擱置了,轉而帶著大軍,直撲幽州…


    在經過八日的艱苦疾行軍之後,李信等人終於,再次見到了漁陽古城。


    “踏踏!”一名夏軍騎兵,舉著旗幟來到城門前,進行戰前常規交涉。


    他昂著腦袋,然後對著城上眾人高聲喝道:“奉衛北將軍,並州北侯,兼幽州刺史令…”


    “漁陽城內各部人馬,立即開關放行,若不然,大軍破城,以謀反之罪論處......”


    “嗖!”未等他把話說完,一支箭矢直接插入其身前之地!


    白馬將軍公孫瓚收起弓箭,對著城外怒喝道:“滾迴去告訴李屠夫,幽州不是他能撒野的地方…”


    “有我公孫瓚在漁陽一天,李屠夫休想跨進幽州境內一步…”


    “你!”騎手驚怒,梗著腦袋想要理論一二:“衛北將軍乃皇權親表…正統所授,朝廷特許之職…”


    “你們這是,以下犯上,抗命不尊,按律當斬…”


    “我呸!”公孫續怒罵道:“他李屠夫才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少廢話,有膽就來攻城,咱們刀劍之中見真章…”


    麵對敵人的威脅,公孫續絲毫不虛,幽州方麵雖然主力都已南下,但不代表他們對並州沒有防範。


    相反,以白馬將軍為首的一係武將,對夏軍的動向,時刻提防監視…


    當李信帶兵,踏入上穀地界之時,公孫瓚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調集各地留守青壯,和城防兵緊急趕到漁陽據守。


    眼見敵將心堅如鐵,城下的小兵知道厲害,不敢在逞口舌之力。


    灰溜溜的迴到陣中,然後將城內原話一絲不漏的匯報給了主帥。


    “看來公孫瓚,是鐵了心的要給劉虞賣命了!”


    李信抬首,眺望旌旗招展的漁陽城,心下多少有些沉重。


    本以為,動之以情,曉之以大義,能逼迫白馬將軍就範。


    縱使不能,也可以打擊對方士氣,降低士兵的反抗心思。


    畢竟,自己這衛北將軍,兼幽州刺史的名頭,是朝廷和皇權親授,是貨真價實的。


    再加上大勢強壓,若公孫瓚還有點見識,應該知道如何抉擇。


    因為根據之前得到的消息,幽州並不像表麵上那樣鐵板一塊。


    其內文武矛盾,比之張懿時期的並州,更是過之猶不及。


    當初並州的張懿,與丁原隻是職責不同,而幽州的公孫瓚與劉虞,那就不單是職責問題,還有理念問題。


    在對待北方異族的問題上,久居北方的公孫瓚主張的是用鐵與血的殺伐震懾。


    而久居中原的劉虞,則主張懷柔綏靖以恩德感化,以至於兩人矛盾越來越大。


    雖然沒有撕破臉,但也差不多了,要不然劉虞也不會直接將北地精銳抽調南下,獨留公孫瓚等人率領城防兵在北地。


    根據李信的判斷,雙方現在的衝突已經涉及到了某些根本底線。


    比如朝廷詔令,天下滅黃巾者,賞官封侯,乃至以王許之。


    但此次劉虞抽調精銳兵力南下平叛撈功,卻獨獨留公孫瓚在北方挨凍,這換做是誰能沒有怨氣。


    本以為雙方已經撕破了臉皮,但現在看來,公孫瓚對朝廷和幽州還是有些責任心,和忍耐力的。


    想到這裏,李信不由一陣唏噓:“既然冥頑不靈,那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麵!”


    “修械造飯,午時攻城!”


    隨著命令下達,夏軍各部陸陸續續的開始忙碌起來,紮營修械,生火造飯各有其責!


    時間流轉,北風唿嘯,當日上中天,夏軍已經休整完畢,開始了軍團組建之後的第一次進攻!


    “嗚嗚!”嘹亮的號角聲響起,一萬名士兵在將領的催促下,舉盾推車,緩緩向漁陽城逼近。


    “咕嚕嚕!”攻城欗車沉重,足有六丈來高,往往需要四十八名士兵,才能勉強推動!


    後方三千六百名刀盾兵,以及兩千名弓弩手,列著整齊的軍陣,跟隨在一輛輛欗車後方!


    夏軍這次攻略幽州,可不是倉促突襲,而是經過月餘的辛苦準備,才有今日軍勢。


    而夏軍後勤基地,上穀城內,物資糧草堆積如山,更有六萬名新招募的士兵,在緊急的操練磨合,隨時能補充上黨軍團的消耗。


    所以這一次,李信財大氣粗,兵力雄厚,也不搞什麽分兵突襲,而是直接以兵力優勢正麵強攻。


    他要讓公孫瓚這頭白馬將軍,知道這幽州地界上,誰才是大小王。


    “唿唿!”冷冽的勁風,如刀子般劃過公孫瓚的臉龐,眸目深沉,望著城下不斷逼近的敵軍。


    他果斷拔出腰間寶劍,下令道:“弓弩手,準備,放!”


    “嗖嗖!”漫天的箭矢,宛若蝗蟲般,掠過高空,而後紮入敵軍陣中!


    “盾!”夏軍早有準備,隨著一聲令下,軍陣中一排排士兵,瞬間將手中的木盾高高舉起。


    一排排油黃色的銅皮木盾,宛若金光閃閃的魚鱗般,出現在軍陣中,掩護身邊的隊友。


    “叮叮剁剁!”沉悶的擊打聲,震顫在夏軍每一個士兵的耳邊,讓人既緊張又安心。


    緊張的是,箭盾碰撞時的刺鳴聲,讓人心驚肉跳。


    安心的是,夏軍的魚鱗盾,卻能完整的覆蓋整個軍陣,保護陣內士兵生命安全…


    “放,繼續放,不要停!”城樓上,公孫麵色深沉。


    他看著眼前的一幕,並沒有絲毫氣餒,而是下令讓弓箭手不斷放箭打擊…


    “咯吱噶!”隨著六丈的欗車,不斷逼近城牆,夏軍後方的弓箭手也開始有了用武之地。


    一身黑鐵重甲的周倉,於軍陣左側督戰下令:“箭矢還擊,掩護!”


    “嗖嗖!”急弓勁弩,瞬間從夏軍中激射而出,然後狠狠的散落在城頭上!


    “雲梯攻城,殺上去!”


    隨著城牆接近,後方友軍弓箭手的提供掩護,前方的先登兵陡然發起衝鋒。


    他們懷抱盾樁,以最快的速度,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浮橋鋪路。


    後方抬著雲梯的士兵,亦連接有序的踩在浮橋上,並在身後弓箭手的掩護下,以最快的速度靠向漁陽城牆,架梯登城!


    “殺上去,先登者,連升三級,賞千金!”


    “殺啊!”雲梯架牆,一名名士兵順著梯子不斷向上攀登,要爭登城第一功!


    “把他們趕下去,”


    “快上火油檑木,不能讓他們登城!”


    “噗嗤!”滾燙的火油瞬間潑下,幾名正在攀城的士兵哀嚎聲,瞬間化作一團火焰跌落下去。


    撲通掙紮一番後便沒了聲息,幹燥的空氣中隻有嫋嫋的肉香味,飄散開來。


    滾石檑木,乃至於火油金汁,這些都是守城利器。


    城牆上,守軍各部將領,不斷的給麾下士兵下達著各種命令,抵擋敵軍的進攻!


    “弓箭手,掩護!”眼見守城敵軍手段齊出,攻城受阻。


    軍陣中的黃紹劉能等人,隻得命令弓箭手持續不停的彎弓飛箭,為友軍提供火力支持!


    “咻咻!”亂矢穿空,一波波箭雨,仿佛不要錢般,前赴後繼的覆蓋在城頭上。


    使得城上守城的幽州軍,不得不短暫低頭,避開箭雨威脅。


    至於一些沒有眼色,避之不及的倒黴蛋,則瞬間中箭受創,而城下夏軍士兵則趁著這個機會,抓緊登城。


    “大哥,敵軍比以往更難對付了!”


    城樓上,公孫續望著攻城有序的敵軍,眼色不由一陣凝重:“夏軍日漸強悍,這可不是好兆頭!”


    以前的夏軍雖然悍勇,但是絕對沒有現在這樣的組織力,與應變能力!


    “難對付,也要守住!”


    公孫瓚眼眸深沉:“今日人在城在,誰都不許後退!”


    “這幽州,終究還需要我等將士,來守護…”


    數月不見,夏軍真的變了,變得更強了,變得更精銳了。


    刀盾交替,弓弩掩護,雲梯突城,欗車隨後。


    大軍好似是演練過千百遍似的,攻城隊伍,井然有序,交替進攻。


    反觀己方守軍,經過劉虞大規模的抽調之後,軍中精銳盡失,隻剩下一些新征調的的青壯和地方城防軍。


    戰力不增反減,麵對如狼似虎的夏軍,短兵相接下根本不是對手。


    眼前這支軍團,隻不過是李屠夫抽調北地駐軍,新組建的隊伍,真不知道河套的精銳軍團又會變成何等模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