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態度不一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夏軍吞滅匈奴,攻占河套,並且在北地,大刀闊斧的行革新事宜的消息,很快便被北地各大勢力探知。
首先是北方霸主鮮卑,他們與並州河套近鄰,是最先得到消息與反應的勢力。
中部鮮卑的慕容威,在收到訊息後,隻是感歎李屠夫的膽大妄為形事複雜,便沒了下文。
而陰山北部的鮮卑大人蒲頭,感覺有機可趁,遂派譴步度根,與付羅翰帶八萬鐵騎南下,準備撈點便宜!
薊縣的劉虞,得知夏軍突襲匈奴的消息,亦後知後覺的醒悟過來,弄了半天李屠夫竟然虛晃一槍,行的聲東擊西之策。
明白前因後果之後,幽州便開始調兵遣將,陳重兵於漁陽。
準備趁並州兵力空虛,偷李屠夫老巢,就算不能成功,逼迫對方從河套撤軍,讓匈奴人緩口氣也是好的...
相較於北地的近鄰,稍遠一些的黃巾,與漢庭收到消息時就晚了一些時日。
大漢內部叛亂四起,帝都被圍,但對於李信擅自攻伐河套,吞掠匈奴,是極為震怒的。
帝都皇庭,劉宏麵容枯槁,精氣神幾乎耗盡,但是他仍然強撐著身軀端坐在龍椅上。
他睜著一雙疲憊的眸子,掃視殿中文武百官:“李屠夫前番才占據並州,今又吞並河套,覆滅南匈奴,得軍民百萬眾...”
“其勢愈發難遏,諸位愛卿以為,我等該如何應對...”
聖上發話,大殿內一眾文武大臣,不由縮了縮脖子,不敢出聲!
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匈奴這頭虎狼,乃是大漢養在西北的猛虎...
雖然這頭猛虎,有時候會齜牙咧嘴的反主,但無論如何,對方表麵上的態度是恭敬的...
如今李屠夫倒好,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匈奴人掘根斷種,實在有失天朝上國之氣度,更損大漢朝廷之仁德...
但是就算朝廷有氣,百官有怒,也得憋著,忍著...
因為,大漢目前,真正的敵人,是黃巾,是洛陽城外的三張...
黃巾軍圍困洛陽,帝都外勤王大軍,蹉跎數月不見作為。
漢帝的忍耐也幾乎到了極限,這些時日更是喜怒無常,稍有不渝便要人頭落地!
劉宏聲音發冷,隱著怒氣:“怎麽,都啞巴了,你們一個個平時參奏同僚,攻訐政敵,不是挺有本事的嗎!”
“太尉,汝來說,這北地事物該如何處理!”
楊彪不由歎了口氣,他心下發苦,但還是硬著頭皮上前道:“陛下,李信貴為徹侯,兼征北將軍,並州刺史...”
“乃我大漢臣屬,此番攻略河套,掃滅匈奴,拓地千裏,實為大功一件,為陛下當政之功,當上官封爵以安其心...”
“太尉言之有理,如今之患,當為城外百萬黃巾賊寇,區區李屠夫當以安撫為上!”
“臣等附議!”於此同時,一眾老油條,也出言附和,希望此事能一筆帶過!
隻不過,相對於一眾息事寧人的文武官員,有人卻不希望事件平息。
司空袁逢輕咳一聲,不著痕跡的,向左手邊使了個眼神。
禦史陳庸官立刻會意,出列道:“陛下,臣有異議!”
“嗯,陳愛卿有何高見!”漢帝語氣平靜,使人看不出其中表情!
“陛下,李屠夫與黃巾,皆為亂臣賊子,一丘之貉...”
“此番未經朝廷允許,擅自起兵攻伐河套,至使外邦淩難,民眾失所...”
“其罪在當代,遺禍千古,當誅其九族以敬效尤...”
他聲音不急不緩,將李屠夫看作是,案板上的魚肉,隨意宰割...
作為在官場沉浸數十年的朝堂重臣,陳庸很明白漢帝現在的心情,也能把握對方的心思...
那就是,老劉家可以允許匈奴人稱王,可以允許鮮卑人尊單於...
但,絕對不會允許,李屠夫這名漢人,這個漢人政權,在北方做大,甚至存在...
所以,陳庸敢肯定,皇帝此刻,必然動了殺心,甚至已經想著,如何一勞永逸,將夏軍斬草除根...
“誅九族!”漢帝神色平靜,似乎在品味著,這句話所蘊含的意味。
少頃漢帝目光微轉,在大殿內掃視一圈之後,淡淡道:“那就依陳愛卿之意,九族之內老幼不留...”
“陛下聖明!”陳庸聞言,直接俯身叩首,高唿陛下英明!
唿啦啦,與此同時,一隊禦林軍侍衛走進大殿,不待眾人反應,直接將陳庸拖了出去!
陳庸大驚,想要掙紮:“幹什麽,”
“你們幹什麽,陛下麵前,大殿之上,豈容爾等放肆...”
陳庸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便被士兵提著身子,押出大殿。
常侍張讓,適時上前宣讀道:“奉陛下令,今有陳庸,以下犯上,構陷忠良...”
“欲陷天下百姓於亂,其罪滔天,當誅九族,以儆效尤...”
轟,此言一出,被士兵押著的陳庸,整個人瞬間懵了。
若到現在,還不明白,他這些年的官,就真的白當了。
李屠夫,這名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鐵杆反賊,縱使朝廷掘地三尺,也沒挖掘到有用的信息...
朝廷也就追查到,當初其在潁川郡時,奇裝異服,被當地百姓捕獲,扭送官府,批為野奴...
後來黃巾起義,波賊攻破府衙,被裹挾從賊等信息,根本沒有家世出身,更別說族人...
而漢帝,所謂誅九族,不過是他們自己想想而已...
陛下要誅的,不是李屠夫,而是他這個殿前禦史...
陳庸早該明白,漢帝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好忽悠了...
如今自食惡果,還連累族人宗親,想到九族之內皆喪,陳庸更是慘叫一聲,當場暈厥...
而司空袁逢,則不著痕跡的,擦了擦手心的冷汗。
幸虧他老謀深算,沒有直接跳出來,不然今日死的,可就不是一個禦史那麽簡單了!
這些時日,劉宏在經過一連串的打擊之後,雖然沒有英明神武,劉老三附體。
但也不像以前那樣,好糊弄了,陳庸包藏禍心之舉,漢帝安能不有所明悟。
有道是手握重兵者,不可輕動,不可輕責...
如今,李屠夫不但手握重兵,還占據北方並州,更是吞並了河套,兵威強盛...
這個時候,洛陽城外三張之患,還未解決...
陳庸這貨,竟然還要他再去招惹兵多將廣的李屠夫,包藏禍心,其族可誅...
要知道,當初為了招安李信,朝廷上下,可是花了巨大的代價,才將其請離洛陽。
如今天下未平,漢帝是腦袋被驢踢了,才會去幹那種聰明事。
就算想要找李屠夫的麻煩,那也要等到平定三張,剿滅黃巾逆匪之後,而不是現在!
漢帝明知道其中利弊,那他為何還要召集文武商議呢,這裏隻能說人心險惡。
漢帝另有目的,臣子們同樣心懷不軌,關鍵就看誰能蠢到最後。
顯然,陳庸隻是一個犧牲品,但絕不是最後一個!
劉宏端坐龍禦,俯視著一眾,噤若寒蟬的文武百官。
他神色不變,接著道:“征北將軍,鏟除匈奴,掃除北方胡患,戍邊有功...”
“當晉衛北將軍,督並州河套,兼北地軍事...”
“另賜金銀三百箱,絲綢六千匹,美人八千名,以慰北方,勞苦功高之將士...”
“陛下聖明!”這一次,朝中文武,沒有人在唱反調了。
陛下,已經沒有以前那麽好糊弄了,李屠夫雄踞並州河套二地,領民百萬眾。
又得匈奴虎狼,為麾下爪牙,軍勢日盛。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拉攏,萬不可有所逼迫...
...............
首先是北方霸主鮮卑,他們與並州河套近鄰,是最先得到消息與反應的勢力。
中部鮮卑的慕容威,在收到訊息後,隻是感歎李屠夫的膽大妄為形事複雜,便沒了下文。
而陰山北部的鮮卑大人蒲頭,感覺有機可趁,遂派譴步度根,與付羅翰帶八萬鐵騎南下,準備撈點便宜!
薊縣的劉虞,得知夏軍突襲匈奴的消息,亦後知後覺的醒悟過來,弄了半天李屠夫竟然虛晃一槍,行的聲東擊西之策。
明白前因後果之後,幽州便開始調兵遣將,陳重兵於漁陽。
準備趁並州兵力空虛,偷李屠夫老巢,就算不能成功,逼迫對方從河套撤軍,讓匈奴人緩口氣也是好的...
相較於北地的近鄰,稍遠一些的黃巾,與漢庭收到消息時就晚了一些時日。
大漢內部叛亂四起,帝都被圍,但對於李信擅自攻伐河套,吞掠匈奴,是極為震怒的。
帝都皇庭,劉宏麵容枯槁,精氣神幾乎耗盡,但是他仍然強撐著身軀端坐在龍椅上。
他睜著一雙疲憊的眸子,掃視殿中文武百官:“李屠夫前番才占據並州,今又吞並河套,覆滅南匈奴,得軍民百萬眾...”
“其勢愈發難遏,諸位愛卿以為,我等該如何應對...”
聖上發話,大殿內一眾文武大臣,不由縮了縮脖子,不敢出聲!
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匈奴這頭虎狼,乃是大漢養在西北的猛虎...
雖然這頭猛虎,有時候會齜牙咧嘴的反主,但無論如何,對方表麵上的態度是恭敬的...
如今李屠夫倒好,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匈奴人掘根斷種,實在有失天朝上國之氣度,更損大漢朝廷之仁德...
但是就算朝廷有氣,百官有怒,也得憋著,忍著...
因為,大漢目前,真正的敵人,是黃巾,是洛陽城外的三張...
黃巾軍圍困洛陽,帝都外勤王大軍,蹉跎數月不見作為。
漢帝的忍耐也幾乎到了極限,這些時日更是喜怒無常,稍有不渝便要人頭落地!
劉宏聲音發冷,隱著怒氣:“怎麽,都啞巴了,你們一個個平時參奏同僚,攻訐政敵,不是挺有本事的嗎!”
“太尉,汝來說,這北地事物該如何處理!”
楊彪不由歎了口氣,他心下發苦,但還是硬著頭皮上前道:“陛下,李信貴為徹侯,兼征北將軍,並州刺史...”
“乃我大漢臣屬,此番攻略河套,掃滅匈奴,拓地千裏,實為大功一件,為陛下當政之功,當上官封爵以安其心...”
“太尉言之有理,如今之患,當為城外百萬黃巾賊寇,區區李屠夫當以安撫為上!”
“臣等附議!”於此同時,一眾老油條,也出言附和,希望此事能一筆帶過!
隻不過,相對於一眾息事寧人的文武官員,有人卻不希望事件平息。
司空袁逢輕咳一聲,不著痕跡的,向左手邊使了個眼神。
禦史陳庸官立刻會意,出列道:“陛下,臣有異議!”
“嗯,陳愛卿有何高見!”漢帝語氣平靜,使人看不出其中表情!
“陛下,李屠夫與黃巾,皆為亂臣賊子,一丘之貉...”
“此番未經朝廷允許,擅自起兵攻伐河套,至使外邦淩難,民眾失所...”
“其罪在當代,遺禍千古,當誅其九族以敬效尤...”
他聲音不急不緩,將李屠夫看作是,案板上的魚肉,隨意宰割...
作為在官場沉浸數十年的朝堂重臣,陳庸很明白漢帝現在的心情,也能把握對方的心思...
那就是,老劉家可以允許匈奴人稱王,可以允許鮮卑人尊單於...
但,絕對不會允許,李屠夫這名漢人,這個漢人政權,在北方做大,甚至存在...
所以,陳庸敢肯定,皇帝此刻,必然動了殺心,甚至已經想著,如何一勞永逸,將夏軍斬草除根...
“誅九族!”漢帝神色平靜,似乎在品味著,這句話所蘊含的意味。
少頃漢帝目光微轉,在大殿內掃視一圈之後,淡淡道:“那就依陳愛卿之意,九族之內老幼不留...”
“陛下聖明!”陳庸聞言,直接俯身叩首,高唿陛下英明!
唿啦啦,與此同時,一隊禦林軍侍衛走進大殿,不待眾人反應,直接將陳庸拖了出去!
陳庸大驚,想要掙紮:“幹什麽,”
“你們幹什麽,陛下麵前,大殿之上,豈容爾等放肆...”
陳庸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便被士兵提著身子,押出大殿。
常侍張讓,適時上前宣讀道:“奉陛下令,今有陳庸,以下犯上,構陷忠良...”
“欲陷天下百姓於亂,其罪滔天,當誅九族,以儆效尤...”
轟,此言一出,被士兵押著的陳庸,整個人瞬間懵了。
若到現在,還不明白,他這些年的官,就真的白當了。
李屠夫,這名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鐵杆反賊,縱使朝廷掘地三尺,也沒挖掘到有用的信息...
朝廷也就追查到,當初其在潁川郡時,奇裝異服,被當地百姓捕獲,扭送官府,批為野奴...
後來黃巾起義,波賊攻破府衙,被裹挾從賊等信息,根本沒有家世出身,更別說族人...
而漢帝,所謂誅九族,不過是他們自己想想而已...
陛下要誅的,不是李屠夫,而是他這個殿前禦史...
陳庸早該明白,漢帝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好忽悠了...
如今自食惡果,還連累族人宗親,想到九族之內皆喪,陳庸更是慘叫一聲,當場暈厥...
而司空袁逢,則不著痕跡的,擦了擦手心的冷汗。
幸虧他老謀深算,沒有直接跳出來,不然今日死的,可就不是一個禦史那麽簡單了!
這些時日,劉宏在經過一連串的打擊之後,雖然沒有英明神武,劉老三附體。
但也不像以前那樣,好糊弄了,陳庸包藏禍心之舉,漢帝安能不有所明悟。
有道是手握重兵者,不可輕動,不可輕責...
如今,李屠夫不但手握重兵,還占據北方並州,更是吞並了河套,兵威強盛...
這個時候,洛陽城外三張之患,還未解決...
陳庸這貨,竟然還要他再去招惹兵多將廣的李屠夫,包藏禍心,其族可誅...
要知道,當初為了招安李信,朝廷上下,可是花了巨大的代價,才將其請離洛陽。
如今天下未平,漢帝是腦袋被驢踢了,才會去幹那種聰明事。
就算想要找李屠夫的麻煩,那也要等到平定三張,剿滅黃巾逆匪之後,而不是現在!
漢帝明知道其中利弊,那他為何還要召集文武商議呢,這裏隻能說人心險惡。
漢帝另有目的,臣子們同樣心懷不軌,關鍵就看誰能蠢到最後。
顯然,陳庸隻是一個犧牲品,但絕不是最後一個!
劉宏端坐龍禦,俯視著一眾,噤若寒蟬的文武百官。
他神色不變,接著道:“征北將軍,鏟除匈奴,掃除北方胡患,戍邊有功...”
“當晉衛北將軍,督並州河套,兼北地軍事...”
“另賜金銀三百箱,絲綢六千匹,美人八千名,以慰北方,勞苦功高之將士...”
“陛下聖明!”這一次,朝中文武,沒有人在唱反調了。
陛下,已經沒有以前那麽好糊弄了,李屠夫雄踞並州河套二地,領民百萬眾。
又得匈奴虎狼,為麾下爪牙,軍勢日盛。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拉攏,萬不可有所逼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