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整軍北上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地蒼茫,河套覆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美稷王庭外,旌旗招展,人馬肅穆,經過三日休整,夏軍決定北上在擊匈奴。
唿唿,北風唿嘯,大軍陣前,李信按劍而立。
他意氣風發,掃過一眾士氣高昂的軍中士兵:“將士們,美稷王庭已破,南郡匈奴,已被蕩平,匈奴三大聚集地,已去其二...”
“匈奴各部,成驚弓之鳥,秋後之蝗...”
“今北進擊胡,徹底打敵人的脊梁,讓他們不敢在覬覦我等安身之土...”
“北擊胡虜,平定河套,在此一戰...”
“北行,擊胡...”
“擊胡...擊胡...”
聲震寰宇,士氣高昂,六萬人同時震刀高喝!
並州苦匈奴久矣,其中忌悶仇恨,往往隻有生活在北域邊疆的人才能體會。
數十代人的仇怨,積累的血與淚,可不是說說而已。
李信這支隊伍裏,除了三萬多名狼騎,和兩萬名新營騎兵之外,餘者皆是從並州招募的本地良民。
這些人的滅胡之心,可以說,比一眾將領還要堅定。
相對於從出生,就籠罩在匈奴人鐵蹄之下的並州百姓,夏軍隻是被三番五次折辱而已,與他們的仇恨值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的。
至於郭藴張遼等人所率領的奴兵,說實話,夏軍上下,還真的沒有幾個正眼相看的。
一群被胡人奴役慣了的家夥,無論走到哪裏,都很少有人能瞧得起。
這就相當於二戰時反抗區的民眾,總是瞧不起占領區人,嘲笑他們沒有反抗與犧牲精神。
唉,五十步笑百步,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啊...
大軍北行,一路無阻,除了留下一萬八千鐵騎,看守美稷王庭。
此番北上騎兵六萬,奴兵三十六萬眾,和兵四十餘萬...
如此陣勢,自然沒有什麽不知死活的家夥,敢於沿途招惹...
...
河套北方,五原郡,原並州郡縣,今匈奴九原城。
此刻府城內,匈奴大單於,於夫羅正與一眾北部頭人商議對敵大事。
在匈奴人的地盤上,李屠夫率軍北上,他們自然收到消息。
而於夫羅倉皇北遁之後,短短三日,便從後套平原和陰山各部,聚集騎兵十萬眾,後續還有更多接到消息的頭人貴族,正在趕來的途中。
若是在給他十日時間,於夫羅有信心將手中兵力翻倍,但敵人似乎不想在與他時間了。
大廳內氣氛凝重,一眾匈奴頭人,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該如何對敵。
實在是李屠夫此番來勢洶洶,四十多萬人的隊伍,幾乎將整個山南,都遮蔽了...
少頃一名頭人耐不住壓抑的氣氛,出列進言:“大單於,如今夏軍挾大勝之威北上,吾等不能坐以待斃!”
“是啊,大單於,是戰是避,您總得說句話呀!”
“大單於,如今河套內地盡陷敵手,我等隻剩山南三郡之地,若此時還不奮力一戰那就真的沒有退路了…”
“如今北部十萬兒郎匯聚於此,縱使敵軍四十萬,無非是一群奴隸組成的烏合之眾,此番必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有人帶頭,眾人不在沉默,紛紛進言求戰!
聞眾人言,於夫羅也從沉思中迴過神來,心下更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哪怕此刻,他聚兵十萬眾,仍然沒有信心和李屠夫決戰...
若隻是單純的郭藴奴兵,縱有百萬眾,他也敢上前碰一碰...
但,奴兵身後,是李屠夫,和他的六萬精騎,這才是真正棘手的地方...
甚至單論戰力,他手中這十萬人馬,正麵交鋒,都未必是對方那三萬狼騎的對手...
但在座一眾頭人,卻並未見識過狼騎的厲害,是以他們並不懼怕戰爭...
有人相互鼓噪道:“大單於,下令戰吧,我等諸夏勇士,不弱於任何人...”
“且那李屠夫,不過是趁我等不備,才僥幸偷襲了美稷王庭...”
“如今,山南各郡匯兵,更多的頭人武裝,皆在來援的路上...”
“唿!”於夫羅心中憂慮,但麵上卻昂揚奮發。
他望著一眾議論紛紛部族頭人,深吸口氣道:“李屠夫侵吾疆土,沿途燒殺搶掠屠我族人,此仇不共戴天!”
“如今不依不饒,又提兵北上,顯然是亡我部族之心不死...”
“吾於夫羅必與其決一死戰,讓李屠夫知道我諸夏不是好惹的,此戰必要其付出血的代價!”
“戰,此戰必須打斷他們的脊梁,讓那些漢人知道,這草原不是他們該來的地方!”
“一群懦弱的南蠻羔羊,也敢對我等動刀...”
......
北行路艱,覆雪難行。
路途難走,夏軍紀律森嚴,在艱難行軍的同時,尚有餘力監督一眾掉隊的奴兵!
對於一群奴兵,夏軍將士可沒有絲毫憐憫之心,稍有懈怠,便會皮鞭督促,不給他們喘息之機。
冰天雪地氣冷難言,在經過三日的長途跋涉之後,大軍渡過黃河進入五原境內北望九原城
匈奴人也知道他們的敵人,不似以往那些標榜仁義的漢軍,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也開始便堅壁清野,想要將族人遠遠遷離。
時間緊迫下,還是有很多沒有來得及遷走的,遭了夏軍荼毒。
於夫羅等人的策略還是有點作用的,夏軍一路行來大小部落寥寥,人煙少了很多。
加上隨身所帶軍糧有限,想要就食於敵,也要能看到人煙才行。
幸好,他們拿下美稷,這座匈奴王庭,掠得物資無數,倒也不必擔心軍糧不足。
九原城外,冰雪漫天,夏軍抵達後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命令各部原地安營紮寨。
四十萬大軍,旌旗招展,人馬攢動,對於夏軍的管理係統,也是一個挑戰!
好在賈詡一路隨行,這名平日裏不苟言笑的五毒謀士,雖然行事陰損,但其才能卻遠勝軍中眾將。
組織調度,安置四十多萬大軍,不說綽綽有餘,但也得心應手!
再加上有軍中將領輔助,在翻上一番,也能管理的過來。
風雪唿嘯,李信與軍中眾將登高博望,觀察著九原城周環境,與地理情況!
“主公,看來匈奴人也不是沒有腦子!”
隨行而來的臧霸也心中感歎:“這城牆前後不過三五日的時間,便被他們修繕完備,此戰有的打了!”
“是啊,邊郡內城,沒想到竟然還能有如此規模....”
雖然對於匈奴的情報早已了然於胸,五原城的地理環境,也在輿圖上有所了解。
但地圖沙盤終究隻是二維多的視覺,哪有此刻親眼視之,來的直觀清晰...
...
美稷王庭外,旌旗招展,人馬肅穆,經過三日休整,夏軍決定北上在擊匈奴。
唿唿,北風唿嘯,大軍陣前,李信按劍而立。
他意氣風發,掃過一眾士氣高昂的軍中士兵:“將士們,美稷王庭已破,南郡匈奴,已被蕩平,匈奴三大聚集地,已去其二...”
“匈奴各部,成驚弓之鳥,秋後之蝗...”
“今北進擊胡,徹底打敵人的脊梁,讓他們不敢在覬覦我等安身之土...”
“北擊胡虜,平定河套,在此一戰...”
“北行,擊胡...”
“擊胡...擊胡...”
聲震寰宇,士氣高昂,六萬人同時震刀高喝!
並州苦匈奴久矣,其中忌悶仇恨,往往隻有生活在北域邊疆的人才能體會。
數十代人的仇怨,積累的血與淚,可不是說說而已。
李信這支隊伍裏,除了三萬多名狼騎,和兩萬名新營騎兵之外,餘者皆是從並州招募的本地良民。
這些人的滅胡之心,可以說,比一眾將領還要堅定。
相對於從出生,就籠罩在匈奴人鐵蹄之下的並州百姓,夏軍隻是被三番五次折辱而已,與他們的仇恨值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的。
至於郭藴張遼等人所率領的奴兵,說實話,夏軍上下,還真的沒有幾個正眼相看的。
一群被胡人奴役慣了的家夥,無論走到哪裏,都很少有人能瞧得起。
這就相當於二戰時反抗區的民眾,總是瞧不起占領區人,嘲笑他們沒有反抗與犧牲精神。
唉,五十步笑百步,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啊...
大軍北行,一路無阻,除了留下一萬八千鐵騎,看守美稷王庭。
此番北上騎兵六萬,奴兵三十六萬眾,和兵四十餘萬...
如此陣勢,自然沒有什麽不知死活的家夥,敢於沿途招惹...
...
河套北方,五原郡,原並州郡縣,今匈奴九原城。
此刻府城內,匈奴大單於,於夫羅正與一眾北部頭人商議對敵大事。
在匈奴人的地盤上,李屠夫率軍北上,他們自然收到消息。
而於夫羅倉皇北遁之後,短短三日,便從後套平原和陰山各部,聚集騎兵十萬眾,後續還有更多接到消息的頭人貴族,正在趕來的途中。
若是在給他十日時間,於夫羅有信心將手中兵力翻倍,但敵人似乎不想在與他時間了。
大廳內氣氛凝重,一眾匈奴頭人,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該如何對敵。
實在是李屠夫此番來勢洶洶,四十多萬人的隊伍,幾乎將整個山南,都遮蔽了...
少頃一名頭人耐不住壓抑的氣氛,出列進言:“大單於,如今夏軍挾大勝之威北上,吾等不能坐以待斃!”
“是啊,大單於,是戰是避,您總得說句話呀!”
“大單於,如今河套內地盡陷敵手,我等隻剩山南三郡之地,若此時還不奮力一戰那就真的沒有退路了…”
“如今北部十萬兒郎匯聚於此,縱使敵軍四十萬,無非是一群奴隸組成的烏合之眾,此番必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有人帶頭,眾人不在沉默,紛紛進言求戰!
聞眾人言,於夫羅也從沉思中迴過神來,心下更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哪怕此刻,他聚兵十萬眾,仍然沒有信心和李屠夫決戰...
若隻是單純的郭藴奴兵,縱有百萬眾,他也敢上前碰一碰...
但,奴兵身後,是李屠夫,和他的六萬精騎,這才是真正棘手的地方...
甚至單論戰力,他手中這十萬人馬,正麵交鋒,都未必是對方那三萬狼騎的對手...
但在座一眾頭人,卻並未見識過狼騎的厲害,是以他們並不懼怕戰爭...
有人相互鼓噪道:“大單於,下令戰吧,我等諸夏勇士,不弱於任何人...”
“且那李屠夫,不過是趁我等不備,才僥幸偷襲了美稷王庭...”
“如今,山南各郡匯兵,更多的頭人武裝,皆在來援的路上...”
“唿!”於夫羅心中憂慮,但麵上卻昂揚奮發。
他望著一眾議論紛紛部族頭人,深吸口氣道:“李屠夫侵吾疆土,沿途燒殺搶掠屠我族人,此仇不共戴天!”
“如今不依不饒,又提兵北上,顯然是亡我部族之心不死...”
“吾於夫羅必與其決一死戰,讓李屠夫知道我諸夏不是好惹的,此戰必要其付出血的代價!”
“戰,此戰必須打斷他們的脊梁,讓那些漢人知道,這草原不是他們該來的地方!”
“一群懦弱的南蠻羔羊,也敢對我等動刀...”
......
北行路艱,覆雪難行。
路途難走,夏軍紀律森嚴,在艱難行軍的同時,尚有餘力監督一眾掉隊的奴兵!
對於一群奴兵,夏軍將士可沒有絲毫憐憫之心,稍有懈怠,便會皮鞭督促,不給他們喘息之機。
冰天雪地氣冷難言,在經過三日的長途跋涉之後,大軍渡過黃河進入五原境內北望九原城
匈奴人也知道他們的敵人,不似以往那些標榜仁義的漢軍,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也開始便堅壁清野,想要將族人遠遠遷離。
時間緊迫下,還是有很多沒有來得及遷走的,遭了夏軍荼毒。
於夫羅等人的策略還是有點作用的,夏軍一路行來大小部落寥寥,人煙少了很多。
加上隨身所帶軍糧有限,想要就食於敵,也要能看到人煙才行。
幸好,他們拿下美稷,這座匈奴王庭,掠得物資無數,倒也不必擔心軍糧不足。
九原城外,冰雪漫天,夏軍抵達後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命令各部原地安營紮寨。
四十萬大軍,旌旗招展,人馬攢動,對於夏軍的管理係統,也是一個挑戰!
好在賈詡一路隨行,這名平日裏不苟言笑的五毒謀士,雖然行事陰損,但其才能卻遠勝軍中眾將。
組織調度,安置四十多萬大軍,不說綽綽有餘,但也得心應手!
再加上有軍中將領輔助,在翻上一番,也能管理的過來。
風雪唿嘯,李信與軍中眾將登高博望,觀察著九原城周環境,與地理情況!
“主公,看來匈奴人也不是沒有腦子!”
隨行而來的臧霸也心中感歎:“這城牆前後不過三五日的時間,便被他們修繕完備,此戰有的打了!”
“是啊,邊郡內城,沒想到竟然還能有如此規模....”
雖然對於匈奴的情報早已了然於胸,五原城的地理環境,也在輿圖上有所了解。
但地圖沙盤終究隻是二維多的視覺,哪有此刻親眼視之,來的直觀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