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到絕境中的柔弱女子,尚且能拿起利刃,頑強爭命。


    而遭遇夏軍,肆意屠戮的匈奴人,自然也激起了血性,與反擊。


    “與他們拚了!”有十一歲的少年,持矛從帳中衝出,對著惡魔騎兵,狠狠的捅了過去!


    哢嚓,橫刀利刃,悠然劃過,染血的頭顱衝天而起!


    “呸,不知死活!”


    噗嗤,斬殺一名頑抗者,士兵沒有絲毫停留,繼續策馬揮刀!


    “啊,族人們,與這群魔鬼拚了!”


    “殺,唯死而已!”


    夏軍的屠戮,震懾了一批懦弱者,同樣也激起了,熱血勇士的頑抗之心。


    一名名匈奴青壯老少,手持短刀與木矛,從帳篷中衝出,然後悍不畏死的衝向敵人。


    “噗嗤哧!”血如湧泉,夏軍兵甲精良組織有序,匈奴人手持利刃悍不畏死。


    往往三五十名勇士的犧牲,便能重創一名夏軍士兵,一時間大地上空充斥著慘烈與悲壯!


    整個城池喊殺聲四起,宛若一座人間鬼域吞噬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夏軍亦有匈奴!


    這一刻,夏軍傷亡陡增,比之正麵戰場還要慘烈,鮮血火焰斷壁殘垣,成為了主題!


    匈奴牧族不似中原,他們中沒有出現過陳勝吳廣似的人物,自然沒有問王侯將相之種的疑惑,也沒有揭竿而起的文化習俗。


    草原與大漠部族的覆滅,往往是來自外部,來自其他族群的入侵與戰爭。


    這一點與中原王朝有很大不同,所以部族中,也不像中原那樣禁止刀兵與弓弩...


    手持利刃,殺心自起,麵對夏軍的屠戮,他們雖然絕望,但也不是沒有反手之力。


    區別隻是匈奴人兵刃不一,各自為戰,而夏軍組織有序,兵甲精良,屠殺的效率更高。


    “這群惡魔,怎能如此,怎敢如此!”正在護送大單於逃命的渠卑,和唿廚泉等人目睹著夏軍暴行。


    他們麵目猙獰,仰天怒吼:“縱容士兵...燒殺屠掠...”


    “他們...根本不配...稱為漢人....”


    “李屠夫...不配為漢人...啊...”


    若是此刻麵對的是鮮卑人,是烏孫人,於夫羅可能不會如此怒極。


    畢竟鮮卑人,燒殺擄掠,已是常態,已成習性。


    但一群南方漢人,一群柔弱的兩腳羊,一群自詡正統的中原,竟然做出人神共憤的罪惡之事,實在是有辱漢人之名聲...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中原人便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君子之道,一些聖儒更是解讀出以德報怨的,神級思想...


    在中原人講求以德報怨,吃虧是福的虛偽思想世道下,漢人給匈奴人的印象大多吃苦耐勞,溫順馴服,打不敢還口,罵不敢還手...


    即使匈奴人百般反複,在北地境內行燒殺擄掠之事,隻要事後他們上表臣服表露忠心,那些講究以德報怨的漢庭官員,大都會原諒他們。


    並且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寬宏胸襟,朝廷有時還會專門賞賜他們,大量的牛羊財物與土地,作為安撫之意。


    此時見到夏軍如此殘暴,渠卑等人才會憤怒不已,往日裏溫順如羊,被他們百般欺辱的中原兩腳羊,陡然反轉,其中滋味不足外人道也...


    “李屠夫,吾於夫羅與你不死不休!”


    滔天的火焰映照出於夫羅狼狽的身影,子民的哀嚎,族人的慘叫,無不讓這位匈奴單於悲痛欲絕!


    唿廚泉悲憤交加,卻不得不建言道:“大單於...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隻要大單於逃出去...到時集合四方部眾...必讓李屠夫血債血償...”


    “吾不甘心呐!”於夫羅目眥盡裂,幾乎溢血。


    美稷王庭,是匈奴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他們祖輩人三百年積攢的家業。


    此刻被夏軍殺燒搶掠,十二代單於,和無數先王的努力,與心血,毀於一旦。


    即使最後他們組織族人,宰了李屠夫,報得大仇...


    但自身,也已經元氣大傷,想要恢複此前之盛,不知要在努力多少年...


    “唿廚泉!”於夫羅眸光嗜血,麵目猙獰,霍然轉身。


    他死死的盯著這名部族右王:“趁夏軍還未分身,汝速去奴隸營,組織隊伍,給那些兩腳羊分發武器...”


    “隻要能擊退夏軍,吾便還他們自由,”


    “大單於,如此重任...”唿廚泉陡聞單於之言,心中一顫。


    於夫羅麵目猙獰,卻好言好語安慰道:“你盡管去做,大營內有奴隸三百萬,這些人多是身強力富的青壯...”


    “哪怕隻武裝十分之一,也能讓李屠夫吃不了兜著走...”


    唿廚泉心驚膽顫,不敢去看那吃人的眼神,隻得硬著頭皮道:“大單於,奴隸懦弱,縱使百萬眾,又如何是夏軍的對手......”


    “我隻問你,你去是不去?”於夫羅語氣森寒,雙目中的殺意幾乎化作實質。


    若不是唿廚泉一夜之間丟了定襄,導致王庭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焉能被敵人突至美稷王庭...


    若舉族之力,堂堂正正一戰,十個李屠夫,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此番戰敗,說到底還是唿廚泉,這名右賢王失職,導致部族陷入被動...


    如今更是被人殺進王庭,眼睜睜看著部族子民,被無情屠戮,數十代人的心血毀於一旦...


    感受著大單於那幾乎吃人的眼神,唿廚泉已經隱隱明白了什麽。


    他不敢在做推脫,隻得道:“大單於放心,吾這就去奴隸大營組織人馬...”


    “此番,縱使戰死,也要讓李屠夫血債血償...”


    說罷,唿廚泉猛然仰頭,打馬欲離!


    “慢著!”於夫羅神色冷厲,緊接著道:“此戰兇險,吾調三百人侍衛,護你周全!”


    “這...謝大單於...愛護之心...”


    唿廚泉心頭發寒,他知道,大單於這是對他不放心。


    擺明了,是要派人監視脅迫他,但形勢卻容不得他有半分拒絕...


    “踏踏!”馬蹄聲遠,待右王一行,打馬遠去!


    於夫羅最後迴望一眼王庭慘狀,痛苦轉身:“走!”


    此戰之敗,已經不可挽迴,他命唿廚泉前去奴隸大營,組織反抗,並未抱多大希望。


    他為的,隻不過是吸引敵軍注意,給李屠夫製造傷亡的同時,掩護自己可以安全逃離。


    李屠夫籌謀日久,其野心非小,為的恐怕就是要將他們這些部族高層一網打盡,然後趁機吞並河套亦或整個諸夏部。


    當初一鳴驚人的冒頓單於,不就是三番五次示弱,然後趁著東胡人麻痹大意之時,一舉攻破其部族王庭,方有諸夏之盛。


    所以為了部族,他們這些高層尤其是於夫羅單於,是萬萬不可被李屠夫所困,更不能被其所擒。


    而此行奴隸大營,沒有誰比唿廚泉,這名匈奴右賢王更合適了...


    部族的三號人物,留在王庭組織人手,其中威望調動性,組織力,與種種作用自然不必言明。


    做錯事情,有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犧牲一個唿廚泉,換取匈奴人再起之機,在於夫羅等一眾高層眼中,這是值得的。


    事實上也確實如於夫羅所料,李信隱忍負重籌劃日久,早已在美稷周圍,部署了大量的明探暗哨。


    隻要發現匈奴高層蹤跡,立刻便會有大量騎兵圍追堵截,不給他們喘息之機...


    隻要能將王庭這些高層一網打盡,匈奴縱使有八百萬眾,也不過是掌中玩物,胯下羔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