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軍返程,速度很快,疾徐如風,行掠如火。


    然屋漏偏逢連夜雨,大軍行至途中,卻突然傳來又一噩耗。


    “你說什麽?孫雍反了?”


    軍陣中,李信隻感胸口發悶,頭腦一陣陣暈眩!


    “大帥!”典韋眼疾手快,從旁邊扶了一把,才讓他不至於摔落馬背。


    “孫雍反了,徐晃還會遠嗎?”


    李信強自打起精神,死死的盯著眼前傳訊兵:“什麽時候的事?現在情況如何?”


    “前日午時,孫將軍直接帶走雁門一萬多人馬,直奔洛陽去了!”


    “洛陽?不是造反了嗎?他去洛陽幹什麽?”


    李信心中一驚,有些不明白此舉何意,又是個什麽形勢。


    傳訊兵頓了頓,忙道:“孫統領言殺兄之仇,不可不報,大帥不許,他就自己帶兵前往洛陽找曹操張曼成報仇…”


    “何將軍苦勸無果,差我等前來匯報消息,目前雁門關還在我軍手中....”


    “草!”李信氣的馬鞭橫抽:“你釀的的,一口氣把話說完會死嗎?”


    “驚老子全身冷汗!”


    “還好...還好...”


    他心中升起一股僥幸,隻要不是直接造老子的反就好,至少還有緩和操縱的餘地。


    孫雍隻是單純的脫離了隊伍,沒有與自己刀兵相向,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值得慶幸。


    人就是這樣,若是一開始李信聽聞孫雍擅離職守,私自帶兵前往洛陽,肯定會氣的破口大罵,對其口誅筆伐。


    但是此刻,卻因為對孫雍的期望值變低,聽到後麵的消息,反而有一股僥幸餘生的心緒冒了出來。


    不是造反就好!不是造老子的反就好!


    不過孫雍之事也給李信提了個醒,自己麾下新營兵,是真不值得信任。


    若同樣新營出身的徐晃,也心生異樣,暗中與丁原老賊合謀,那離石還需要救援嗎?


    沿途行軍真的安全嗎?如今大軍迴程豈不是自投羅網?


    人心複雜,李信不敢保證徐晃的忠心,更不敢期望對方有甚忠誠。


    之前自己一直在中軍壓著,新營即使有異心,也不敢表露。


    如今一脫離大部隊,各種問題就冒了出來,孫雍叛逃很可能隻是問題爆發的前兆,後麵還有更多的複雜在積蓄。


    自從豫州奪權,北行遇阻,洛陽蹉跎等等事情發生之後,李信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自己的運氣,似乎一直都不好,無論自己作何打算,冥冥中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作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意外阻撓。


    這種情況說不清道不明,但他就是存在,是能切身感受到的,他甚至不敢保證自己人生的路,會不會到此結束。


    “踏踏!”又一名士兵快馬加報:“報,河急西報!”


    “報,大帥,河西急報!”


    “河西危機,昨夜丁原率八萬並州主力軍,越過呂梁山,正在強攻離石城!”


    “離石城危在旦夕,徐晃將軍請兵支援...”


    “什麽!”李信神色一震,心中生疑,接過信函,細細閱讀之後,


    他感覺事情愈發複雜,多種巧合湊在一起,可能就形成了某種必然。


    “砰砰!”傳訊兵說著,以頭搶地道:“大帥,離石城快撐不住了,請救救徐將軍吧!”


    “河西之事,吾自有決斷!”


    李信目睹此景,中疑慮更重,而是閉目沉凝思慮其中關係。


    傳訊兵越是焦急,他越是懷疑,越是不放心。


    畢竟此去不但關乎自己身家性命,還關乎著軍中一眾兄弟的前程,他不得不慎重。


    新營兵平時看著老實,但值此關鍵時期,李信真的不敢將希望,壓在他們的忠誠上。


    因為賊軍在洛陽,都幹了啥,心裏比誰都清楚,也比誰都明白。


    “主公當斷則斷!”


    郭圖適時上前道:“主公,吾觀公明將軍行事竭誠,忠勇有力,非輕易反複之人!”


    “此行應該無甚危險,當早日進軍為上!”


    對於徐晃這員平日不苟言笑,且低調異常將領,郭圖還是很欣賞的。


    至少在軍營管理上,對方能做到井井有條,大帥下達任務也能竭力完成,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


    而且對方平日裏兢兢業業,做事盡職盡責,也沒露出什麽異心,應該可信。


    “嗯!”李信不置可否,然後把目光轉向老狐狸:“文和先生以為,眼下該當如何?”


    “這離石,危機否?”


    原本閉目假寐的老狐狸,緩緩睜開眼睛。


    賈詡掃視著眼色陰晴的某人,心中輕歎一聲,他知道,這戝首多疑的老毛病,又犯了。


    李屠夫口中說著離石危機,但其中多重意思,隻有少數人明白。


    所謂危機,既有徐晃所麵臨的攻城危機,也有大帥的信任危機:即徐晃的新營兵不可信…


    賈詡拱手道:“戰事變幻無常,萬事自有風險!”


    “若大帥信得過徐將軍,便要做到用人不疑,肯定其才能!”


    “此刻當轉道攻伐晉陽,趁其兵力空虛,一戰定並州”


    “若大帥心有疑慮,那麽此去河西更是毫無意義!”


    廢話連篇,沒有提迴師之事,而是左右言他,但道理還是有的。


    若李信信得過徐晃,信得過其中能力,那就轉道攻伐晉陽,行圍魏救趙之舉,或者攻下晉陽,彌補後勤缺陷。


    若信不過或者徐晃有異,則此去離石,更是毫無意義。


    因為沿途不但會有種種兇險與埋伏,到時還要麵臨丁原的八萬並州軍,及徐晃三萬新軍反戈,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


    如此,還不如轉道攻伐晉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總結來說,不管徐晃是否有異,是否會叛亂,當前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去管它。


    而是將目光轉向,不在對方的節奏裏打轉。


    李信手握八萬大軍主力,其中還有兩萬狼騎為憑,更是作為進攻的一方,不能被對方反攻一把,就讓人牽著鼻子走。


    戰爭,要有自己的節奏,而不是疲於應對。


    李信頭腦靈活,所以稍作思考後,便明白利弊。


    他猛然睜眸,果斷下令道:“傳訊雁門,令何成率八千狼騎南下…”


    “再令,定襄韓忠部,沿黃河而下,馳援離石,注意見機行事…”


    “再令,太史慈兩萬狼騎,轉道太原…”


    “全軍轉向,目標晉陽,抄丁原老巢…”


    “轉向!”隨著命令下達,大軍各部人聲鼎沸,在將領的催促下迅速行動,轉向晉陽城。


    賈詡雖然說的有些模糊,但是李信已經聽得明白,此刻迴師實乃下策。


    與其迴師與丁原大軍糾纏,甚至還有徐晃反戈的風險,不如順勢率軍轉道進攻晉陽,圍魏救趙...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