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劉易斯和瑪麗昂·歌迪亞分別憑借《血色黑金》和《玫瑰人生》贏取影帝、影後桂冠。
外界對丹尼爾·劉易斯的評價非常高,雖然他隻主演了十餘部電影,但幾乎每一部都被稱為經典。人稱“千麵人”、“變色龍”影帝,這位老牌影帝和尼克爾森那混蛋一樣是演什麽是什麽,都是執著於把自己變成角色人物的演員,揣摩角色的方式可謂不瘋魔不成活。
瑪麗昂·歌迪亞是個典型的法國美女,有媒體甚至這樣評價她的美——在好萊塢大染缸裏,她扞衛了最珍貴的審美底限。
這次的《盜夢空間》,將會邀請瑪麗昂·歌迪亞出演影片裏讓楊簡魂牽夢繞的妻子。
除了楊簡這個主角和原版影片裏艾倫·佩姬飾演的那個角色換成了柳亦妃,其他角色都會按照原版來邀請。
《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是今年奧斯卡的兩大熱門影片,各自獲得了八項提名。
在壓軸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宣布結果之前,兩部影片各自獲得兩個獎項打成了平手。
《老無所依》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血色將至》則是摘下了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去年憑借《無間行者》圓夢奧斯卡的老馬丁或許是將好運氣帶給了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則是複製老馬丁去年同時摘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這一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科恩兄弟在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上都是兩人獲提名,因此《老無所依》最終實際上拿到了六座小金人的獎杯,真是賺翻了。
得獎數量僅次於《老無所依》的並非是之前媒體們預測的熱門影片《血色將至》和《贖罪》,而是由麵相苦大仇深的馬特·達蒙領銜主演的《諜影重重3》。
在金球獎上大勝而歸的《贖罪》在柯達劇院卻遭遇滑鐵盧,隻拿到了一個最佳原創配樂獎,和《老無所依》比起來可謂是黯然失色。
《諜影重重3》絕對是本屆奧斯卡“命中率”最高的一部提名影片。它將自己所獲提名的全部獎項一網打盡,包攬了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音頻剪輯三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技術之王”。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本屆奧斯卡的話,那就是大獎眾望所歸小獎爆冷。
不管是《老無所依》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丹尼爾·劉易斯二度加冕影帝,這些奧斯卡上的重量級獎項基本都算得上是眾望所歸,和頒獎禮前大家預測的差不多。
反倒是在影後和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邊角料”獎項的頒獎結果上爆出不少的冷門。
本屆奧斯卡的最大冷門非獲得影後桂冠的瑪麗昂·歌迪亞莫屬。
在頒獎之前,大家都預測凱特·布蘭切特和艾倫·佩姬是本屆的影後熱門,沒想到最終卻是這位在《玫瑰人生》中扮演法國傳奇香頌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的扮演者瑪麗昂·歌莉婭封後。
最佳原創劇本獎也是一個不小的冷門,事前並不被看好的《朱諾》編劇迪亞波羅·柯蒂擊敗了2004年憑借《超人總動員》提名最佳原創劇本的布拉德·伯德等一眾好手。
楊簡在台上給迪亞波羅·柯蒂頒發最佳原創劇本小金人的時候,還暗自懊惱怎麽把這個劇本忘記了,他之前太過於關注小成本恐怖片啦!
要知道《朱諾》的製作成本可是隻有250萬美元,卻是獲得了超過2億美元票房的佳作。
哎呀!可惜可惜。
其他的幾個冷門獎項還包括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德國影片《偽鈔製造者》,獲得最佳視效的《黃金羅盤》。而獲得七項提名的《贖罪》最終隻拿到最佳原創音樂一個獎項,也算的上是爆了一個大冷門。
大熱必死也適合奧斯卡?
《通天塔》:你說呢?
奧斯卡舉辦到第80個年頭,已經不再是一個隻憑票房和資曆說話的戰場。
當然,資曆還是很重要的一環,隻不過是不是有資曆就行了。
隨著獨立電影製片廠的崛起,這種與好萊塢幾大巨頭商業係統既相對又唿應的一種製作電影的模式在好萊塢的地位顯得越發的舉足輕重。
獨立電影雖然並不意味著反好萊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具備的正是傳統好萊塢製作最缺乏的精神:藝術至上、勇於創新、不向商業利益屈服。
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任何一個部電影,都代表著利益,而再怎麽純粹的電影人,早晚也會被利益裹挾。
這是人性。
否則哈維那死胖子就不會運作那麽多部獨立電影到奧斯卡拿獎了。沒有利益的話,以哈維貪婪的程度,怎麽可能給人花那麽大的力氣,他也不是慈善家。
近些年,好萊塢這些巨頭堅持在大片和續集片的泥沼裏日漸沉淪,其實也不能說沉淪,主要是大片和續集片更容易賺錢。當然,虧損也很容易。
可是資本不就是逐利的嗎?一部獨立電影,拿不到獎項的話,想要賺錢就會很難,獨立電影人可能會很純粹,可是像哈維這樣的投資人卻不會那麽單純。
和好萊塢的各大巨頭製片公司比起來,將近6000名奧斯卡評委多少還有一些作為電影相關領域工作者的職業操守,為了免於讓奧斯卡也隨之腐爛下去,他們隻能開始在很不健康的獨立電影圈尋找寶貝。
這也就給了哈維這樣的人極大的操作空間。
頒獎禮結束之後,有媒體就把科恩兄弟的四座小金人,當成是一次獨立電影的革命,他們表示奧斯卡終於向在好萊塢邊緣苦苦掙紮了太長時間的獨立電影人們張開了懷抱。
並且,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不是因為獨立電影人拍了一部商業片。
各大媒體甚至還發出了這樣的拷問:未來,將是屬於獨立電影的時代?
楊簡隻能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等到商業片的演員憑借電影大火,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好萊塢還是巨頭的好萊塢。
好萊塢巨星出演獨立電影是吃慣了肉偶爾吃頓素,你要想讓憑借一部商業大片就能獲得數千萬美元收益的巨星們沉下心去搞藝術,這很難。
起碼沒賺夠之前會很難。
可能隻有那些商業成功到不能再成功了,或者說和係列片綁定得太死產生反噬的巨星們想要轉型了,他們會去嚐試一下獨立電影。
這屆頒獎禮和上一屆頒獎典禮相比還是鬧出了不少笑話,去年除了把《無間道》標注成了小日子的電影讓華夏人很惱火,其他還是很不錯的。
而這一屆的各種細節堪稱粗糙,更表現在整體設計的倉促不堪和現場樂隊與主持的配合脫節等等。
甚至還出現明星串錯場的尷尬局麵。卡梅隆·迪亞茨在念錯“電影攝影技師”這個詞之後還旁若無人地笑道:“噢,我能念對的。”
“技師”這詞,在華夏他可不算什麽好詞啊。
凱瑟琳·希爾在宣布最佳化妝獎的時候竟然忘了詞;更令人驚訝的是,最佳歌曲獎的獲獎者來自捷克的歌手瑪凱塔·艾格洛娃也不幸忘詞,在她還沒能感謝任何人之前,她就窘迫地從台上走下來,幸好主持人斯圖爾特把她拉了迴來,這時她才反應過來,迴到台上重新開始發表她的獲獎感言。
頒獎禮上的各種失誤還不是最尷尬的,而是次日公布的收視率。
外界對丹尼爾·劉易斯的評價非常高,雖然他隻主演了十餘部電影,但幾乎每一部都被稱為經典。人稱“千麵人”、“變色龍”影帝,這位老牌影帝和尼克爾森那混蛋一樣是演什麽是什麽,都是執著於把自己變成角色人物的演員,揣摩角色的方式可謂不瘋魔不成活。
瑪麗昂·歌迪亞是個典型的法國美女,有媒體甚至這樣評價她的美——在好萊塢大染缸裏,她扞衛了最珍貴的審美底限。
這次的《盜夢空間》,將會邀請瑪麗昂·歌迪亞出演影片裏讓楊簡魂牽夢繞的妻子。
除了楊簡這個主角和原版影片裏艾倫·佩姬飾演的那個角色換成了柳亦妃,其他角色都會按照原版來邀請。
《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是今年奧斯卡的兩大熱門影片,各自獲得了八項提名。
在壓軸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宣布結果之前,兩部影片各自獲得兩個獎項打成了平手。
《老無所依》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血色將至》則是摘下了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去年憑借《無間行者》圓夢奧斯卡的老馬丁或許是將好運氣帶給了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則是複製老馬丁去年同時摘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這一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科恩兄弟在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上都是兩人獲提名,因此《老無所依》最終實際上拿到了六座小金人的獎杯,真是賺翻了。
得獎數量僅次於《老無所依》的並非是之前媒體們預測的熱門影片《血色將至》和《贖罪》,而是由麵相苦大仇深的馬特·達蒙領銜主演的《諜影重重3》。
在金球獎上大勝而歸的《贖罪》在柯達劇院卻遭遇滑鐵盧,隻拿到了一個最佳原創配樂獎,和《老無所依》比起來可謂是黯然失色。
《諜影重重3》絕對是本屆奧斯卡“命中率”最高的一部提名影片。它將自己所獲提名的全部獎項一網打盡,包攬了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音頻剪輯三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技術之王”。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本屆奧斯卡的話,那就是大獎眾望所歸小獎爆冷。
不管是《老無所依》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丹尼爾·劉易斯二度加冕影帝,這些奧斯卡上的重量級獎項基本都算得上是眾望所歸,和頒獎禮前大家預測的差不多。
反倒是在影後和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邊角料”獎項的頒獎結果上爆出不少的冷門。
本屆奧斯卡的最大冷門非獲得影後桂冠的瑪麗昂·歌迪亞莫屬。
在頒獎之前,大家都預測凱特·布蘭切特和艾倫·佩姬是本屆的影後熱門,沒想到最終卻是這位在《玫瑰人生》中扮演法國傳奇香頌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的扮演者瑪麗昂·歌莉婭封後。
最佳原創劇本獎也是一個不小的冷門,事前並不被看好的《朱諾》編劇迪亞波羅·柯蒂擊敗了2004年憑借《超人總動員》提名最佳原創劇本的布拉德·伯德等一眾好手。
楊簡在台上給迪亞波羅·柯蒂頒發最佳原創劇本小金人的時候,還暗自懊惱怎麽把這個劇本忘記了,他之前太過於關注小成本恐怖片啦!
要知道《朱諾》的製作成本可是隻有250萬美元,卻是獲得了超過2億美元票房的佳作。
哎呀!可惜可惜。
其他的幾個冷門獎項還包括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德國影片《偽鈔製造者》,獲得最佳視效的《黃金羅盤》。而獲得七項提名的《贖罪》最終隻拿到最佳原創音樂一個獎項,也算的上是爆了一個大冷門。
大熱必死也適合奧斯卡?
《通天塔》:你說呢?
奧斯卡舉辦到第80個年頭,已經不再是一個隻憑票房和資曆說話的戰場。
當然,資曆還是很重要的一環,隻不過是不是有資曆就行了。
隨著獨立電影製片廠的崛起,這種與好萊塢幾大巨頭商業係統既相對又唿應的一種製作電影的模式在好萊塢的地位顯得越發的舉足輕重。
獨立電影雖然並不意味著反好萊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具備的正是傳統好萊塢製作最缺乏的精神:藝術至上、勇於創新、不向商業利益屈服。
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任何一個部電影,都代表著利益,而再怎麽純粹的電影人,早晚也會被利益裹挾。
這是人性。
否則哈維那死胖子就不會運作那麽多部獨立電影到奧斯卡拿獎了。沒有利益的話,以哈維貪婪的程度,怎麽可能給人花那麽大的力氣,他也不是慈善家。
近些年,好萊塢這些巨頭堅持在大片和續集片的泥沼裏日漸沉淪,其實也不能說沉淪,主要是大片和續集片更容易賺錢。當然,虧損也很容易。
可是資本不就是逐利的嗎?一部獨立電影,拿不到獎項的話,想要賺錢就會很難,獨立電影人可能會很純粹,可是像哈維這樣的投資人卻不會那麽單純。
和好萊塢的各大巨頭製片公司比起來,將近6000名奧斯卡評委多少還有一些作為電影相關領域工作者的職業操守,為了免於讓奧斯卡也隨之腐爛下去,他們隻能開始在很不健康的獨立電影圈尋找寶貝。
這也就給了哈維這樣的人極大的操作空間。
頒獎禮結束之後,有媒體就把科恩兄弟的四座小金人,當成是一次獨立電影的革命,他們表示奧斯卡終於向在好萊塢邊緣苦苦掙紮了太長時間的獨立電影人們張開了懷抱。
並且,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不是因為獨立電影人拍了一部商業片。
各大媒體甚至還發出了這樣的拷問:未來,將是屬於獨立電影的時代?
楊簡隻能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等到商業片的演員憑借電影大火,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好萊塢還是巨頭的好萊塢。
好萊塢巨星出演獨立電影是吃慣了肉偶爾吃頓素,你要想讓憑借一部商業大片就能獲得數千萬美元收益的巨星們沉下心去搞藝術,這很難。
起碼沒賺夠之前會很難。
可能隻有那些商業成功到不能再成功了,或者說和係列片綁定得太死產生反噬的巨星們想要轉型了,他們會去嚐試一下獨立電影。
這屆頒獎禮和上一屆頒獎典禮相比還是鬧出了不少笑話,去年除了把《無間道》標注成了小日子的電影讓華夏人很惱火,其他還是很不錯的。
而這一屆的各種細節堪稱粗糙,更表現在整體設計的倉促不堪和現場樂隊與主持的配合脫節等等。
甚至還出現明星串錯場的尷尬局麵。卡梅隆·迪亞茨在念錯“電影攝影技師”這個詞之後還旁若無人地笑道:“噢,我能念對的。”
“技師”這詞,在華夏他可不算什麽好詞啊。
凱瑟琳·希爾在宣布最佳化妝獎的時候竟然忘了詞;更令人驚訝的是,最佳歌曲獎的獲獎者來自捷克的歌手瑪凱塔·艾格洛娃也不幸忘詞,在她還沒能感謝任何人之前,她就窘迫地從台上走下來,幸好主持人斯圖爾特把她拉了迴來,這時她才反應過來,迴到台上重新開始發表她的獲獎感言。
頒獎禮上的各種失誤還不是最尷尬的,而是次日公布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