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簡前腳剛飛到洛杉磯,後腳王曼就帶人去了紐約,楊簡總共給了她準備了10億美元。至於出售股份的稅務問題,在美國投資和消費都能抵稅的,所以這筆錢不需要操心稅的事情。
楊簡的心不大,能在接下來這場風暴中跟在華爾街那群資本後麵喝一小口湯就行。
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貪婪投機行為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被無限放大。他們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高杠杆操作來追求短期的高額迴報,這一行為極大地推動了金融危機的發展。
金融危機不但有危險,還有機會,所以也有很多資本在背後推波助瀾。
抵達洛杉磯之後,大家休息了一天。
18號晚上,楊簡和柳亦妃參加了在洛杉磯雪蘭劇院舉行的第35屆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
這屆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各獎項得主完全由“美國廣播公司網站”網絡投票決定勝負。
也就是說專業性相對弱一些,不過得獎的歌手在商業性方麵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事實上全美音樂獎從創立那天開始就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主流音樂的商業指標,更加大眾化。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音樂人更加看重格萊美,因為格萊美專業屬性更足,專業就代表含金量,能在商業上做出成績的歌手誰不想獲得專業的認可?
看看國內媒體對頒獎禮的重視程度就知道了,格萊美獎國內的幾大平台都有視頻直播,而全美音樂獎隻是進行了圖文直播。
全美音樂獎也不像格萊美那樣有各個分類的最佳單曲或者年度歌曲這樣的獎項,分類也不如格萊美那樣細,它的獎項數量一般是在20個左右,有時候會增設一個特別成就獎。
楊簡這次沒有像在格萊美獎上那樣的大殺四方,他隻是拿到了最佳流行或搖滾歌手、最佳流行或搖滾專輯以及最佳國際藝人三個大獎。
其實能在20個獎項中拿到三座獎杯,不比從格萊美上百個獎項中拿到7個獎項差多少。
從楊簡拿到的獎項來看,美國廣播公司沒有在投票數據上做手腳。
美國廣播公司的人要是知道楊簡還懷疑他們,可能都要翻個白眼,高低得找他說說理了。
《we are young》這張專輯北美銷量超過1000萬張,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是去年銷量最好的專輯。
從音樂性來講,那也是沒辦法挑毛病,他們要是黑了楊簡的獎項,公正性一定會受到巨大的質疑,更何況華納唱片也做了工作。
楊簡這次拿獎雖然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大規模報道,可是有了格萊美7奪獎杯的前車之鑒,大家現在都能平常心對待了。
或者說拿三座全美音樂獎獎杯算不上什麽大新聞。
國內最近的輿論大多都在關注《色戒》。
這部電影上映一周之後就被下映,到現在還沒有重新恢複上映。
《色戒》在內地的公映版裏將三場激情戲全部刪減,可是香江和灣省已經上映了,還是未刪減版本,所以通過互聯網等方式,依然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些片段。
因此,相關的討論熱度十分高漲,有人認為這些激情戲過於露骨,尺度太大,有傷風化;但也有人認為,如果隻是以獵奇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場景,無疑是缺乏觀影水準的。
還有人表示,《色戒》講述的是一群愛國青年刺殺大漢奸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是有正當性的,但“人性”幹擾了事件的過程及結果,導致“鋤奸團”的某種“不正確”。
影片中,“鋤奸團”的背景並沒有明確說明。但從原著以及考證資料來看,“鋤奸團”應該是軍統背景。也就是說,不那麽“正確”的“鋤奸團”並非我方人員。
可是從民族大義的角度看,“鋤奸團”尤其是王女士的“不正確”,仍然深深傷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感情。
這也是為什麽天眼嘉禾院線還給《色戒》排了8%的排片量,同時楊簡也沒在公共場合對電影發表什麽意見。
《色戒》的“不正確”加上“三俗”,這部電影不被“追斃”才怪。
或許,出品方一開始就已經想到了這樣的結果,但資本的力量讓出品方還是冒險一搏。而這冒險一搏,讓湯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如果《色戒》沒有公映,湯維不管演了什麽,都沒有正式見“父老鄉親”,是可以豁免的。但影片上映了,她就難逃“罪責”,一如她在戲裏的悲慘下場。
那麽,與湯維對戲的梁超偉為何沒有遭到封殺? 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種可能就是梁超偉是所謂的“表演藝術家”,封殺影響太大;第二種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梁超偉是香江籍,需要團結,可以網開一麵。
導演李桉也是一樣的,隻要他沒有明確的“不正確”,那就需要繼續團結他。
楊簡知道這部電影最終還是會恢複上映,為了《色戒》能上映,上影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如果沒有上影出力,僅僅靠江自強和李桉,電影可能也難上映。
全美頒獎禮結束後的第二天,楊簡去了一趟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萊特曼數碼藝術中心,這裏是工業光魔的總部,《唐山》的特效部分是在這裏製作。
查爾斯·吉布森熱情地接待了楊簡,並帶著楊簡參觀特效製作的各個環節。
簡單參觀過後,一行人來到一間放映室內,大屏幕上不斷播放著《唐山》中地震片段的精彩特效畫麵,逼真得仿佛將那場災難再次重現於眼前。
楊簡一邊看,一邊詢問查爾斯·吉布森其中一些特效的製作流程。技術人員滔滔不絕地給他講解起來,各種專業術語讓楊簡聽起來有些吃力,不過他還是裝作他很懂的樣子時不時的點點頭。
楊簡問過統子,這方麵的技術他能不能氪金,不過破產版的統子是這樣迴複他的:“科學技術無法氪金。”
他就奇怪了,像什麽廚藝、駕駛技術、語言以及“各大門派的武功秘籍”等等都能氪金,科學技術怎麽就不能氪金呢?不想讓他當科學家?
楊簡的心不大,能在接下來這場風暴中跟在華爾街那群資本後麵喝一小口湯就行。
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貪婪投機行為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被無限放大。他們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高杠杆操作來追求短期的高額迴報,這一行為極大地推動了金融危機的發展。
金融危機不但有危險,還有機會,所以也有很多資本在背後推波助瀾。
抵達洛杉磯之後,大家休息了一天。
18號晚上,楊簡和柳亦妃參加了在洛杉磯雪蘭劇院舉行的第35屆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
這屆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各獎項得主完全由“美國廣播公司網站”網絡投票決定勝負。
也就是說專業性相對弱一些,不過得獎的歌手在商業性方麵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事實上全美音樂獎從創立那天開始就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主流音樂的商業指標,更加大眾化。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音樂人更加看重格萊美,因為格萊美專業屬性更足,專業就代表含金量,能在商業上做出成績的歌手誰不想獲得專業的認可?
看看國內媒體對頒獎禮的重視程度就知道了,格萊美獎國內的幾大平台都有視頻直播,而全美音樂獎隻是進行了圖文直播。
全美音樂獎也不像格萊美那樣有各個分類的最佳單曲或者年度歌曲這樣的獎項,分類也不如格萊美那樣細,它的獎項數量一般是在20個左右,有時候會增設一個特別成就獎。
楊簡這次沒有像在格萊美獎上那樣的大殺四方,他隻是拿到了最佳流行或搖滾歌手、最佳流行或搖滾專輯以及最佳國際藝人三個大獎。
其實能在20個獎項中拿到三座獎杯,不比從格萊美上百個獎項中拿到7個獎項差多少。
從楊簡拿到的獎項來看,美國廣播公司沒有在投票數據上做手腳。
美國廣播公司的人要是知道楊簡還懷疑他們,可能都要翻個白眼,高低得找他說說理了。
《we are young》這張專輯北美銷量超過1000萬張,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是去年銷量最好的專輯。
從音樂性來講,那也是沒辦法挑毛病,他們要是黑了楊簡的獎項,公正性一定會受到巨大的質疑,更何況華納唱片也做了工作。
楊簡這次拿獎雖然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大規模報道,可是有了格萊美7奪獎杯的前車之鑒,大家現在都能平常心對待了。
或者說拿三座全美音樂獎獎杯算不上什麽大新聞。
國內最近的輿論大多都在關注《色戒》。
這部電影上映一周之後就被下映,到現在還沒有重新恢複上映。
《色戒》在內地的公映版裏將三場激情戲全部刪減,可是香江和灣省已經上映了,還是未刪減版本,所以通過互聯網等方式,依然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些片段。
因此,相關的討論熱度十分高漲,有人認為這些激情戲過於露骨,尺度太大,有傷風化;但也有人認為,如果隻是以獵奇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場景,無疑是缺乏觀影水準的。
還有人表示,《色戒》講述的是一群愛國青年刺殺大漢奸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是有正當性的,但“人性”幹擾了事件的過程及結果,導致“鋤奸團”的某種“不正確”。
影片中,“鋤奸團”的背景並沒有明確說明。但從原著以及考證資料來看,“鋤奸團”應該是軍統背景。也就是說,不那麽“正確”的“鋤奸團”並非我方人員。
可是從民族大義的角度看,“鋤奸團”尤其是王女士的“不正確”,仍然深深傷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感情。
這也是為什麽天眼嘉禾院線還給《色戒》排了8%的排片量,同時楊簡也沒在公共場合對電影發表什麽意見。
《色戒》的“不正確”加上“三俗”,這部電影不被“追斃”才怪。
或許,出品方一開始就已經想到了這樣的結果,但資本的力量讓出品方還是冒險一搏。而這冒險一搏,讓湯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如果《色戒》沒有公映,湯維不管演了什麽,都沒有正式見“父老鄉親”,是可以豁免的。但影片上映了,她就難逃“罪責”,一如她在戲裏的悲慘下場。
那麽,與湯維對戲的梁超偉為何沒有遭到封殺? 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種可能就是梁超偉是所謂的“表演藝術家”,封殺影響太大;第二種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梁超偉是香江籍,需要團結,可以網開一麵。
導演李桉也是一樣的,隻要他沒有明確的“不正確”,那就需要繼續團結他。
楊簡知道這部電影最終還是會恢複上映,為了《色戒》能上映,上影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如果沒有上影出力,僅僅靠江自強和李桉,電影可能也難上映。
全美頒獎禮結束後的第二天,楊簡去了一趟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萊特曼數碼藝術中心,這裏是工業光魔的總部,《唐山》的特效部分是在這裏製作。
查爾斯·吉布森熱情地接待了楊簡,並帶著楊簡參觀特效製作的各個環節。
簡單參觀過後,一行人來到一間放映室內,大屏幕上不斷播放著《唐山》中地震片段的精彩特效畫麵,逼真得仿佛將那場災難再次重現於眼前。
楊簡一邊看,一邊詢問查爾斯·吉布森其中一些特效的製作流程。技術人員滔滔不絕地給他講解起來,各種專業術語讓楊簡聽起來有些吃力,不過他還是裝作他很懂的樣子時不時的點點頭。
楊簡問過統子,這方麵的技術他能不能氪金,不過破產版的統子是這樣迴複他的:“科學技術無法氪金。”
他就奇怪了,像什麽廚藝、駕駛技術、語言以及“各大門派的武功秘籍”等等都能氪金,科學技術怎麽就不能氪金呢?不想讓他當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