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玉如遭雷擊,大驚失色。“什麽!”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應溪怎麽會做出如此惡行?但他很快鎮定下來,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他必須去見應溪,當麵問清楚這一切。
水晶宮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實質,潤玉身形筆直地跪在冰冷的地上,聲音雖帶著一絲顫抖,卻堅定無比:
“潤玉知罪,潤玉甘願受罰,受罰之後可否容潤玉去見應溪一麵?”
他的額頭緊貼著地麵,讓人看不清他此刻的神情,但那微微顫抖的身軀卻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高高在上的東海龍王俯視著潤玉,麵無表情地宣告:
“應溪已經入魔了,他在人間殺害人類後躲藏何處尚不得知,天界已派天兵四處追查他。
至於你,玉帝有旨,你私放應溪出宮雖犯下錯,但念你並不知情,罰你去天界懲戒台受刑三百神鞭,禁足東海五百年。”
潤玉聽聞,心中如遭重錘猛擊。應溪入魔?這怎麽可能?
往昔與應溪相處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飛速閃過,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那個灑脫不羈的應溪與如今犯下如此重罪的形象重合。
然而,天威難測,君命難違。短暫的失神後,潤玉咬了咬牙,艱難地吐出幾個字:“潤玉…領旨。”
他深知,此刻的爭辯毫無意義,唯有先承受這懲罰,待一切塵埃落定,或許才有機會探尋應溪轉變的真相。
那冰冷的地麵仿佛能吸收他所有的熱量,他的身軀在這空曠的大殿內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孤獨。
龍王揮了揮手,示意侍從將潤玉帶下去。潤玉緩緩起身,他的雙腿因長時間跪地而有些麻木,但他的步伐依然堅定,一步一步,向著未知而又充滿苦難的命運走去。
他的背影在水晶宮的光影交錯中漸行漸遠,隻留下一片沉重的寂靜,仿佛在為他的遭遇默哀。
人間的凡靜山深處隱秘山洞中,應溪如受傷的困獸般蜷縮其中。
洞中昏暗潮濕,唯有幾縷微弱的光線從石縫間艱難地擠入,映照出他那落寞而又狼狽的身影。
他眼神茫然無措地盯著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那刺目的紅色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驚悚。
但他的心中卻沒有一絲悔意,“那是他們該死。”他在心中默默念叨著,迴想起那些人類的醜惡嘴臉,他們對弱小生靈的肆意殘害,他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決絕。
然而,當思緒飄到潤玉身上時,他的心猛地一揪。
“沒想到……卻連累了潤玉,三百神鞭,天界上仙都難以承受,何況潤玉……”
他的聲音在空蕩的山洞中低低迴響,充滿了自責與痛苦。
應溪深知潤玉是為了幫自己才陷入如此絕境,他恨自己的莽撞,恨自己沒有考慮周全。
“我該怎麽辦?”他喃喃自語,雙手不停地顫抖,試圖抹去手上的血跡,可那鮮血仿佛已經深入骨髓,怎麽也擦不幹淨。
他在山洞中來迴踱步,心中如亂麻般糾結。他想去天界為潤玉求情,可他如今已是天庭的通緝犯,一旦現身,隻會給潤玉帶來更大的麻煩。但就這樣躲著,他又如何能心安?
天界的懲戒台,四周雲霧繚繞,卻彌漫著一股令人膽寒的肅殺之氣。
潤玉被縛於台中,早已褪去那身尊貴的華服,僅著一襲單薄的白衣,此刻的他,與凡人無異。
神鞭高高揚起,帶著唿嘯的風聲狠狠落下,“啪啪”的抽打聲在寂靜的懲戒台上空迴蕩,每一下都似抽在潤玉的靈魂深處。
他的嘴角緩緩流出鮮血,卻倔強地緊咬牙關,不讓自己發出一絲痛苦的呻吟。
額頭密布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在那滿是鞭痕的身軀上,混合著血水,浸濕了腳下的石台。
背上的疼痛如烈火灼燒,讓他幾近昏厥,但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
不能倒下,還要去找應溪!無論這痛苦多麽難以忍受,他都必須挺過去。
於是,他在心底默默數著鞭數,每受一鞭,便在心中重複一遍應溪的名字,仿佛這樣就能減輕身體的劇痛。
終於,最後一鞭落下,潤玉再也支撐不住,一口鮮血噴出,整個人如斷了線的風箏般摔落在地。
他麵色慘白如紙,那曾經一塵不染、飄逸出塵的白衣,此刻已被鮮血浸透,破敗不堪。
他試圖挪動身體,可哪怕是最輕微的動作,都會牽扯到後背那密密麻麻的傷口,帶來一陣鑽心的疼痛。
他的手指緊緊摳著地麵,指節泛白,試圖憑借這微弱的力量撐起自己。
一次、兩次、三次……潤玉不斷嚐試著爬起,每一次努力都伴隨著撕裂般的疼痛,然而他始終無法成功。
他的雙眼滿是不甘與堅定,環顧四周,發現懲戒台並無人看守。這裏本就是懲罰之地,孤寂冷清,不會有誰來憐憫他、幫助他。
“潤玉,你隻有靠自己了。”他在心中暗自呐喊,那微弱的聲音在空蕩蕩的懲戒台間迴響,似是對命運的不屈挑戰。
盡管此刻他虛弱無比,但那眼中的光芒,卻如同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焰,在黑暗中頑強地燃燒著,等待著重新站起來的那一刻。
潤玉正掙紮在無盡的痛苦與無力之中,突然,一聲“別動,別動”如春風般輕柔地傳來。
潤玉艱難地抬眼望去,隻見一位身著素白長袍、麵容和藹的神仙正緩緩朝他走來。
潤玉嘴唇微啟,想要說些什麽,那神仙卻微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開口。
神仙的手中,一顆散發著溫潤光澤的丹藥若隱若現。“孩子,這顆丹藥給你,可保你不疼不留疤,不過你可要好好養傷。”
言罷,未等潤玉迴應,那神仙輕輕一拂袖,丹藥便如流星般融入潤玉口中。
刹那間,一股暖流席卷潤玉全身,原本如烈火灼燒、刀割般的疼痛瞬間消散,隻覺渾身舒暢,仿佛從未受過傷一般。
潤玉心中滿是感激,他連忙坐起,開始調息體內紊亂的氣息。
一瞬間,他隻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之前的虛弱與不適已全然不見。
水晶宮大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實質,潤玉身形筆直地跪在冰冷的地上,聲音雖帶著一絲顫抖,卻堅定無比:
“潤玉知罪,潤玉甘願受罰,受罰之後可否容潤玉去見應溪一麵?”
他的額頭緊貼著地麵,讓人看不清他此刻的神情,但那微微顫抖的身軀卻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高高在上的東海龍王俯視著潤玉,麵無表情地宣告:
“應溪已經入魔了,他在人間殺害人類後躲藏何處尚不得知,天界已派天兵四處追查他。
至於你,玉帝有旨,你私放應溪出宮雖犯下錯,但念你並不知情,罰你去天界懲戒台受刑三百神鞭,禁足東海五百年。”
潤玉聽聞,心中如遭重錘猛擊。應溪入魔?這怎麽可能?
往昔與應溪相處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飛速閃過,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那個灑脫不羈的應溪與如今犯下如此重罪的形象重合。
然而,天威難測,君命難違。短暫的失神後,潤玉咬了咬牙,艱難地吐出幾個字:“潤玉…領旨。”
他深知,此刻的爭辯毫無意義,唯有先承受這懲罰,待一切塵埃落定,或許才有機會探尋應溪轉變的真相。
那冰冷的地麵仿佛能吸收他所有的熱量,他的身軀在這空曠的大殿內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孤獨。
龍王揮了揮手,示意侍從將潤玉帶下去。潤玉緩緩起身,他的雙腿因長時間跪地而有些麻木,但他的步伐依然堅定,一步一步,向著未知而又充滿苦難的命運走去。
他的背影在水晶宮的光影交錯中漸行漸遠,隻留下一片沉重的寂靜,仿佛在為他的遭遇默哀。
人間的凡靜山深處隱秘山洞中,應溪如受傷的困獸般蜷縮其中。
洞中昏暗潮濕,唯有幾縷微弱的光線從石縫間艱難地擠入,映照出他那落寞而又狼狽的身影。
他眼神茫然無措地盯著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那刺目的紅色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驚悚。
但他的心中卻沒有一絲悔意,“那是他們該死。”他在心中默默念叨著,迴想起那些人類的醜惡嘴臉,他們對弱小生靈的肆意殘害,他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決絕。
然而,當思緒飄到潤玉身上時,他的心猛地一揪。
“沒想到……卻連累了潤玉,三百神鞭,天界上仙都難以承受,何況潤玉……”
他的聲音在空蕩的山洞中低低迴響,充滿了自責與痛苦。
應溪深知潤玉是為了幫自己才陷入如此絕境,他恨自己的莽撞,恨自己沒有考慮周全。
“我該怎麽辦?”他喃喃自語,雙手不停地顫抖,試圖抹去手上的血跡,可那鮮血仿佛已經深入骨髓,怎麽也擦不幹淨。
他在山洞中來迴踱步,心中如亂麻般糾結。他想去天界為潤玉求情,可他如今已是天庭的通緝犯,一旦現身,隻會給潤玉帶來更大的麻煩。但就這樣躲著,他又如何能心安?
天界的懲戒台,四周雲霧繚繞,卻彌漫著一股令人膽寒的肅殺之氣。
潤玉被縛於台中,早已褪去那身尊貴的華服,僅著一襲單薄的白衣,此刻的他,與凡人無異。
神鞭高高揚起,帶著唿嘯的風聲狠狠落下,“啪啪”的抽打聲在寂靜的懲戒台上空迴蕩,每一下都似抽在潤玉的靈魂深處。
他的嘴角緩緩流出鮮血,卻倔強地緊咬牙關,不讓自己發出一絲痛苦的呻吟。
額頭密布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在那滿是鞭痕的身軀上,混合著血水,浸濕了腳下的石台。
背上的疼痛如烈火灼燒,讓他幾近昏厥,但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
不能倒下,還要去找應溪!無論這痛苦多麽難以忍受,他都必須挺過去。
於是,他在心底默默數著鞭數,每受一鞭,便在心中重複一遍應溪的名字,仿佛這樣就能減輕身體的劇痛。
終於,最後一鞭落下,潤玉再也支撐不住,一口鮮血噴出,整個人如斷了線的風箏般摔落在地。
他麵色慘白如紙,那曾經一塵不染、飄逸出塵的白衣,此刻已被鮮血浸透,破敗不堪。
他試圖挪動身體,可哪怕是最輕微的動作,都會牽扯到後背那密密麻麻的傷口,帶來一陣鑽心的疼痛。
他的手指緊緊摳著地麵,指節泛白,試圖憑借這微弱的力量撐起自己。
一次、兩次、三次……潤玉不斷嚐試著爬起,每一次努力都伴隨著撕裂般的疼痛,然而他始終無法成功。
他的雙眼滿是不甘與堅定,環顧四周,發現懲戒台並無人看守。這裏本就是懲罰之地,孤寂冷清,不會有誰來憐憫他、幫助他。
“潤玉,你隻有靠自己了。”他在心中暗自呐喊,那微弱的聲音在空蕩蕩的懲戒台間迴響,似是對命運的不屈挑戰。
盡管此刻他虛弱無比,但那眼中的光芒,卻如同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焰,在黑暗中頑強地燃燒著,等待著重新站起來的那一刻。
潤玉正掙紮在無盡的痛苦與無力之中,突然,一聲“別動,別動”如春風般輕柔地傳來。
潤玉艱難地抬眼望去,隻見一位身著素白長袍、麵容和藹的神仙正緩緩朝他走來。
潤玉嘴唇微啟,想要說些什麽,那神仙卻微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開口。
神仙的手中,一顆散發著溫潤光澤的丹藥若隱若現。“孩子,這顆丹藥給你,可保你不疼不留疤,不過你可要好好養傷。”
言罷,未等潤玉迴應,那神仙輕輕一拂袖,丹藥便如流星般融入潤玉口中。
刹那間,一股暖流席卷潤玉全身,原本如烈火灼燒、刀割般的疼痛瞬間消散,隻覺渾身舒暢,仿佛從未受過傷一般。
潤玉心中滿是感激,他連忙坐起,開始調息體內紊亂的氣息。
一瞬間,他隻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之前的虛弱與不適已全然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