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乾等人明白魏簫為了有機會替父報仇,什麽樣的委屈也能忍受。


    以她現在的身份,比起上次進入望江城必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她的出現,也能讓盧嘯遠看到更多的“利益”。


    隻要他相信北蠻軍現在麵臨的困境,看到此次擊敗他們的機會,所獲得的好處,甚至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軍功”。


    魏大人誓死守城,為國捐軀,其孤女遠赴望江求援。


    而身明大義的盧嘯遠,在北蠻軍勢最鼎盛之時,不畏強敵,毅然出兵……整個大梁的士大夫們會如何吹捧他的義舉?


    他盧嘯遠不僅是護衛大梁北境的功臣,更有機會成為史書所載的“英雄”人物!


    盧嘯遠為人確實令人不齒,自己既不敢與北蠻軍正麵對決,甚至還不欲其他人立下軍功,隻想著縮在自己的望江城內。


    似乎望江城隻要不出意外,他便不會主動招惹北蠻軍。


    但是,一個人的決策,始終是被風險與收益兩方麵影響的。


    隻要讓他看到真正的敵情,北蠻軍的弱點,又看到遠超他之前算計的利益,說動他用兵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薛承乾沉聲道:“魏姑娘,你可知盧嘯遠真的答應了你的請求,那麽在整個士族看來,他便是為你報父仇的大恩人,以後你再不能與他作對,否則便是恩將仇報,再也不能在士族中立足了。”


    魏簫慘然道:“我自然不齒於盧嘯遠的為人,但是以我們現在的處境,豈能顧得許多?隻要我心裏明白,是誰真心想要救援我父,又是誰不斷謀劃擊敗北蠻大軍,為我父報仇,餘者何足道哉?”


    薛承乾的心裏略有些不安。


    其實魏簫剛剛的表態隻是說了她的決心,卻並沒有直言她今後會如何與盧嘯遠共處。


    不過其他兄弟卻是大受振奮。


    他們也想明白了其中利害,魏簫和蘇友方願意代為前往望江城求援,成功的機會高了許多。


    薛承乾也不好再阻止,隻能叮囑蘇友方一路照顧好魏簫的安全,然後謀劃如何用兵。


    他令孫伏山挑選最熟悉本地地形的兄弟,主動出擊。


    他們自然不是要跟北蠻騎兵硬拚,而是吸引對方注意,令北蠻軍誤以為自己是要強行阻止他們鑿冰取水。


    蘇友方僅帶著百餘戰士護著魏簫,這一點人目標很小,借著山勢與樹林的掩護,有極大概率瞞過北蠻軍的探馬。


    若是北蠻軍糧草充足,必定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完全封死東平城至望江城之間的所有通路。


    但是現在,對他們來說,取水之事遠勝過封鎖道路。


    特別是,望江城早先派出的援軍,在得知東平陷落之時,必會立即退兵,如此更會減輕敵軍的警戒心。


    而薛承乾等人,也不會在八姑子山中死等,必須主動地調動敵人。


    東平之戰,給薛承乾的震撼非常巨大。


    他明白,哪怕自己已經算計到極限,又有著係統相助,但是這世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那名北蠻主帥,竟能在自己成功突襲大營後,將計就計,反而借機攻陷了東平城,其應變能力之強,統兵經驗之豐富,遠遠超過自己的預料。


    還有便是他們最後撤退之時,突然殺出來對他們截殺的北蠻女將。


    他們必定早就隱藏於暗處,哪怕大營之中幾乎被他們掀翻,各軍一片混亂之際,她依然能沉得住氣,沒有暴露這支奇兵,隻等他們倉促撤退的瞬間,發起致命一擊。


    假如不是其他北蠻軍太過廢物,沒有及時追上,假如不是羅放帶領騎兵恰好在彼時趕到,薛承乾與眾步兵兄弟,隻怕早已經化為她的刀下亡魂。


    薛承乾不知道,當望江主力大軍殺來的消息傳至北蠻大營,他們將作何應對。


    最好的辦法,便是逼著他們為了北蠻軍的整體安危,主動撤兵。


    對於北蠻大軍而言,他們此次南下所劫掠所得,其重要性並不弱於大軍本身的安危,所以,他們必須要把大軍分為數段,分批撤走。


    北蠻軍主帥身份尊貴,斷無可能親自殿後,身陷險地。


    以此方法,薛承乾便能避免梁軍跟於天承親自統領的敵軍交手,勝算大大增加。


    送走了魏簫與蘇友方之後,薛承乾直接下令,所有兄弟分為三部,分往不同的方向。


    隻要有北蠻軍分散出去,對北境村鎮進行劫掠以補充大軍物資,他們便果斷地殺出來。


    不需要與敵人分個勝負,隻要逼得對方重新集結起來,便可以立即撤退。


    甚至於,最後真的被北蠻軍劫掠得手也無所謂,隻要能起到拖延作用便可。


    十萬大軍聚於一地,其每日的糧草消耗極為驚人。


    而北蠻軍的首領們,還必須考慮預留足夠的糧草以備撤兵之用。


    假如他們未能如願劫掠到足夠支撐大軍的物資,所餘糧草又不夠支撐他們迴到草原,單是因為饑餓與疾病帶來的減員,便非他們能夠承受得了。


    薛承乾之前的疑兵之計,甚至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北蠻軍為了在短時間內劫奪糧草,竟然想集中兵力對南方的援軍發起突襲。


    他們想著隻要能先一步打垮梁軍派來的援兵,便能趁他們潰逃之時,搶奪糧草,卻沒想到,足足三萬大軍飛馳南下,卻是撲了個空。


    “北蠻狗賊急了!現在他們已經沒得選擇,隻能撤兵!”


    薛承乾聽到宋兵等人迴報,不由得激動地雙掌相擊。


    “大軍出擊,雖然未經大戰,但是糧草消耗會進一步增加,縱使於天承用兵如神,也不能憑空變出糧草,更無法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大軍士氣。”


    “孫伏山,你且聯絡過去的好兄弟主動出擊,我不用他們跟北蠻軍交戰,隻要多派兄弟們在北方要道之間露露頭,擺出斷絕其北歸之路的疑兵姿態,便能逼於天承作出選擇。”


    孫伏山的人脈極廣,雖然無法說服部分老朋友直接前來投效,但憑著人情,讓他們派出兄弟作為疑兵,還是可以辦到的。


    薛承乾的判斷絕非輕視於天承。


    相反,正因為於天承精通兵法,所以才會作出“最正確”的選擇。


    假如他死撐著要守住東平,不肯退兵,反而會讓薛承乾看不起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流民到皇帝,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土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土土並收藏從流民到皇帝,朕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