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年1月25日,全球醫學峰會在瑞士日內瓦盛大啟幕,宛如一顆璀璨的醫學明珠閃耀在世界舞台。作為醫學領域登峰造極的頂級盛會,此次會議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個角落的五千餘名專家學者、處於行業頂端的醫療科技公司代表,以及眾多全球主流媒體紛至遝來。
會議的主旨緊扣未來醫學科技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納米技術那如魔法般的神奇應用、人工智能的超凡智慧以及基因編輯領域的震撼性突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場盛會絕非僅僅是一個展示前沿科技的華麗平台,更是醫學話語權激烈爭奪的硝煙戰場。科技巨頭們猶如威風凜凜的雄獅,學術權威們恰似睿智深沉的雄鷹,在此激情碰撞,為爭奪未來醫療領域的主導地位而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角逐。
就在演講開始前的幾分鍾,張主任和他站在會場後台,兩人安靜地望著舞台上忙碌的布置。張主任手中拿著會議資料,低頭翻閱了一下,又抬起頭來,輕輕拍了拍博凱的肩膀,微笑著說道:“今天這個舞台,本該是我來主講的,但我決定把這個機會留給你。”
博凱愣了一下,連忙說道:“張主任,您是團隊的領頭人,您的經驗和威望……”
張主任打斷了他的話,眼中透出一絲堅定:“博凱,這次納米修複技術的核心突破,是你帶領團隊完成的。你對技術的每一個細節都比我更加了解,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他頓了頓,語氣更加溫和,“我們研究了這麽久,已經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今天是你該站到前麵去,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共同的成果。”
博凱有些猶豫:“但是,我擔心應對這些國際權威和專家,尤其是那些帶著質疑和批判的人,會有很多突發情況。”
張主任笑了笑:“這就是我希望你上台的原因。你不僅是個出色的科學家,更是一個冷靜理智的領導者。我相信你能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他拍了拍博凱的肩膀,聲音裏帶著一絲鼓勵,“去吧,今天,這個舞台屬於你。”
博凱沉默了片刻,目光從舞台掃迴張主任的臉,點了點頭。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背脊,然後堅定地走上了舞台。就在博凱站到演講台前的那一刻,他迴頭看了一眼後台的張主任,看到他對自己點頭示意,眼神中滿是信任。
博凱帶著一份感激與責任,迎向了聚焦在他身上的萬千目光。
博凱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著他背後的巨大屏幕,細致展示著納米修複技術從早期實驗到實際臨床應用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投影中的3d畫麵逼真地再現了納米機器人在人體神經網絡中精準操作的場景,微小的機器人遊走於神經纖維之間,像一位技術嫻熟的外科醫生,修複斷裂的神經通路,並通過自適應算法重新建立連接。
隨著博凱的解說,台下觀眾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3d投影將納米機器人在微觀世界中的複雜操作展示得淋漓盡致,屏幕上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神經信號在修複後的通路上重新傳導的流動。仿佛科技與生命的奧秘在這一瞬間完美交融。
博凱特別講解了王偉的案例:這名曾經陷入植物人狀態的患者,通過納米技術的介入,重建了因重創而幾乎完全喪失功能的外周神經。經過納米機器人的精準修複,神經信號得以重新傳遞,讓他奇跡般地恢複了意識和行動能力。
然而,博凱並未迴避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他進一步解釋道:“在王偉的康複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技術上的複雜問題。由於外周神經重建後,神經信號傳導速度大幅提高,王偉的神經係統一度進入了超敏感狀態,他的痛覺反應被極度放大,甚至導致他在短時間內無法忍受外界刺激。”
博凱在全息屏幕上展示了這一階段的關鍵數據,觀眾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偉在這個階段的神經反應圖。屏幕上顯示出紅色警示信號,標誌著神經反應過度敏感的時刻。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我們的團隊迅速調整了納米機器人的工作模式,利用自適應算法降低了神經傳導的速度,並通過局部調控技術穩定了神經網絡的反應閾值。這個過程不僅展示了納米技術的精準調節能力,也證明了我們團隊在臨床應用中應對複雜情況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
台下的觀眾紛紛點頭,顯然對博凱團隊在複雜病症中的應對能力印象深刻。
“通過這些調整,王偉的神經係統得以穩定,超敏感狀態逐漸消失,康複過程得以繼續。”博凱總結道,屏幕上顯示出王偉在治療前後神經反應圖的對比,康複後的神經傳導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王偉的狀態也隨之穩定下來。
博凱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著他背後的屏幕,細致展示著納米修複技術從早期實驗到實際應用的整個過程。演講開始得非常順利,台下的觀眾們專注地聆聽著他的每一句話。然而,隨著博凱準備進入演講尾聲時,觀眾席中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
“張博士,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話音剛落,所有人都轉頭望向發問者——這一次是歐洲倫理委員會的權威代表,阿爾伯特·菲舍爾教授。他是知名的倫理學家,尤其在生物科技的倫理審查上有著嚴格的標準。
菲舍爾教授冷冷地注視著博凱,隨後繼續發問:“張博士,你們的納米技術,已經不再僅僅是修複受損組織,而是重建神經係統。這項突破性的成果,當然是醫學史上的一大壯舉,但您是否考慮過其中隱藏的倫理問題?這種神經再生的技術一旦失控,會對整個醫學倫理構成巨大的挑戰,甚至可能被用於人體功能的非法增強。你們是否有足夠的控製措施,來確保它不會被濫用?”
菲舍爾的質疑引發了全場的低語,許多人顯然開始擔憂技術的長期倫理風險。
在中國某處奢華的私人影音室內,陳院長和陳明輝並肩坐在柔軟的皮革沙發上,麵前的巨大全息屏幕正播放著瑞士日內瓦醫學峰會的實況。他們的目光緊緊盯著屏幕中博凱的演講,房間內的光線昏暗,隻有屏幕的光芒映在他們的臉上。
陳明輝的嘴角浮現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側身靠近陳院長,語氣諂媚:“陳院長,您看,菲舍爾教授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這次博凱被逼入了倫理的死胡同,他的技術再先進,在倫理問題麵前也是無力的。”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觀察陳院長的表情,試圖從對方的反應中獲得更多的讚許。
陳院長沒有立刻迴應,他的眼神始終盯著屏幕,嘴角勾起一絲淡淡的笑意。緩緩地,他靠迴椅背,雙手交叉在胸前,聲音平靜而冷酷:“不錯,菲舍爾確實按計劃行動了。他挑起的倫理爭議應該讓博凱陷入困境……不過,”陳院長突然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變得銳利,“你就這麽確定博凱會輕易倒下?”
陳明輝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急忙答道:“陳院長,博凱雖然技術了得,但麵對國際倫理委員會,他豈能全身而退?我們可是精心設計了這一套局……”
“先拭目以待吧,馬上就會出結果了,記住,設計得再好,也要看對手是不是完全沒有反應能力。”陳院長打斷了他的話,眼神中透出一絲不信任
陳明輝連忙低頭讚道:“還是陳院長您高瞻遠矚。”
此時,博凱的團隊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趙明軒在後台忙碌地調閱文獻,突然眼睛一亮,立刻將找到的資料分享給博凱:“博凱,我找到了一篇菲舍爾教授2046年發表的文章,他在其中提到控製技術對於微型神經修複的重要性。這正好能用來反駁他現在的說法。”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興奮,仿佛已經找到了關鍵的突破口。
博凱微微一笑,投以信任的目光,淡然迴應:“幹得好,正是我們需要的。”隨後,他立刻把這些信息嵌入自己的迴答中,用菲舍爾教授自己的論點反擊了他當下的質疑。
博凱微微點頭,掃視了一下台下的觀眾,平靜而堅定地迴應道:“菲舍爾教授,您提出的這些倫理問題非常重要。納米技術的確存在潛在的風險,這正是我們高度重視的部分。正如您在2046年發表的文章《神經修複技術的倫理挑戰》中所提到的,控製和規範技術應用是關鍵,而我們已經在每個步驟中都嚴格遵守了國際倫理標準,並建立了多重的控製措施,確保技術不被濫用。”
博凱稍作停頓,繼續道:“在我們的項目中,納米機器人僅用於修複受損的神經組織,有嚴格的編程限製。一旦任務完成,它們將自動降解,絕不會進行任何超出預設功能的增強操作。此外,我們與多個國際倫理和醫療組織緊密合作,確保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現行的法律和倫理準則,尤其是在王偉的手術中,我們隻使用了最小限度的技術介入,完全按照嚴格的醫學規範進行操作,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功能增強或基因修改。”
博凱引用了菲舍爾教授2046年的文章進行反駁時,菲舍爾的神情變得緊張,他推了推眼鏡,眉頭微皺,顯然沒有預料到自己的研究會被用來反擊自己。他的表情有些僵硬,手中的筆在無意識地旋轉,顯示出內心的動搖和不安。盡管如此,他還是保持了學者的嚴肅姿態,聲音稍顯僵硬地說道:“張博士,雖然我的質疑依然存在,但不得不承認,您的解釋確實令人信服。希望貴團隊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與安全性。”
與此同時,娜娜在博凱腦海中悄聲提醒道:“你可以提到安全協議和驗證機製,這會讓他們更加信服。”
博凱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我們為這項技術建立了多層次的安全協議,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受到獨立監測與驗證,所有實驗結果和數據都向第三方公開,歡迎全球醫學界的同行進行審查和驗證。我們願意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同時確保它的安全性與可控性。”
這時,趙明軒在後台繼續翻閱資料,低聲說道:“張博士,你可以提到《國際納米醫學指南》裏的風險管理條款,我們的操作完全符合這個標準。”
博凱補充道:“此外,我們的操作流程完全符合《國際納米醫學指南》中關於高風險技術的所有安全標準。每一步的技術應用都經過了多次驗證和風險評估。”
隨著博凱的詳細解釋,菲舍爾教授的表情有所緩和,周圍的討論聲也逐漸平息下來。菲舍爾教授雖然仍有保留,但不得不承認博凱的迴應有著強大的說服力。他點了點頭,語氣略微緩和:“張博士,雖然我的質疑仍然存在,但您的解釋確實令人信服。希望貴團隊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與安全性。”
全場響起了掌聲,博凱成功化解了這一場危機。與此同時,遠程觀摩的陳院長愣住了,看到場麵逐漸平穩,他的得意笑容瞬間消失,臉色變得陰沉。
“陳明輝,你不是說已經掌控他們的一舉一動了嗎?”陳院長在全息投影前低聲咒罵道,語氣中滿是壓抑的怒火。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扶手,每一次敲擊都帶著無聲的威脅。
陳明輝明顯感到壓力,臉色微微一變,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語氣略顯慌亂:“院長,我已經盡了全力……但他們的防線比我們預期的要嚴密得多。可能是我之前被拘留,那段時間情報鏈斷了……”他說到這裏,聲音越來越小,顯然感受到了陳院長的不滿。
陳院長冷哼一聲,眼神變得更加冷酷:“你以為這些借口能讓我滿意?博凱不簡單,他的團隊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你之前就應該確保掌控他們的每一個動向,而不是現在才發現漏洞。還好,我有後手。”他的目光重新投向屏幕,語氣中帶著徹骨的冷漠,“今天不過是開始,別以為博凱能一直這麽走運。下一步,我們會更加精準地打擊他的每一個軟肋。”
博凱成功化解了菲舍爾教授的質疑,台下的觀眾逐漸安靜下來,許多人對他冷靜的應對和詳細的解釋表示讚許。然而,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仿佛暗流正在湧動。博凱敏銳地察覺到,事情並未結束。
就在他以為局勢已被掌控時,前排幾名國際醫學專家交換了一下眼神,氣氛忽然變得沉重。接下來的一瞬,彼得森教授緩緩起身,目光銳利如鷹。他的出現立刻吸引了全場的注意。
約翰·彼得森,這位歐洲頂尖的納米技術專家,擁有不容忽視的威望與影響力。他不僅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中心的主任,還是在2040年代初期奠定了全球納米醫學應用的奠基者之一,尤其是在外周神經修複領域,彼得森的名字幾乎等同於這個行業的最高標準。每一次他開口發言,都會在醫學界掀起巨大的波瀾。
彼得森教授素來以嚴苛和謹慎著稱,許多科研人員提到他的名字時都帶著一絲敬畏。而此時,他站在台下,身姿挺拔,目光冷靜卻鋒利。他微微一抬手,示意台上的博凱注意,隨後緩步走向麥克風。他的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自信,仿佛已經完全掌控了即將到來的局麵。
博凱心中一沉,他知道,彼得森的質疑絕非普通的反對意見,而是全球納米醫學權威的直接挑戰。
(第20章結束)
會議的主旨緊扣未來醫學科技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納米技術那如魔法般的神奇應用、人工智能的超凡智慧以及基因編輯領域的震撼性突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場盛會絕非僅僅是一個展示前沿科技的華麗平台,更是醫學話語權激烈爭奪的硝煙戰場。科技巨頭們猶如威風凜凜的雄獅,學術權威們恰似睿智深沉的雄鷹,在此激情碰撞,為爭奪未來醫療領域的主導地位而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角逐。
就在演講開始前的幾分鍾,張主任和他站在會場後台,兩人安靜地望著舞台上忙碌的布置。張主任手中拿著會議資料,低頭翻閱了一下,又抬起頭來,輕輕拍了拍博凱的肩膀,微笑著說道:“今天這個舞台,本該是我來主講的,但我決定把這個機會留給你。”
博凱愣了一下,連忙說道:“張主任,您是團隊的領頭人,您的經驗和威望……”
張主任打斷了他的話,眼中透出一絲堅定:“博凱,這次納米修複技術的核心突破,是你帶領團隊完成的。你對技術的每一個細節都比我更加了解,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他頓了頓,語氣更加溫和,“我們研究了這麽久,已經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今天是你該站到前麵去,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共同的成果。”
博凱有些猶豫:“但是,我擔心應對這些國際權威和專家,尤其是那些帶著質疑和批判的人,會有很多突發情況。”
張主任笑了笑:“這就是我希望你上台的原因。你不僅是個出色的科學家,更是一個冷靜理智的領導者。我相信你能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他拍了拍博凱的肩膀,聲音裏帶著一絲鼓勵,“去吧,今天,這個舞台屬於你。”
博凱沉默了片刻,目光從舞台掃迴張主任的臉,點了點頭。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背脊,然後堅定地走上了舞台。就在博凱站到演講台前的那一刻,他迴頭看了一眼後台的張主任,看到他對自己點頭示意,眼神中滿是信任。
博凱帶著一份感激與責任,迎向了聚焦在他身上的萬千目光。
博凱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著他背後的巨大屏幕,細致展示著納米修複技術從早期實驗到實際臨床應用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投影中的3d畫麵逼真地再現了納米機器人在人體神經網絡中精準操作的場景,微小的機器人遊走於神經纖維之間,像一位技術嫻熟的外科醫生,修複斷裂的神經通路,並通過自適應算法重新建立連接。
隨著博凱的解說,台下觀眾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3d投影將納米機器人在微觀世界中的複雜操作展示得淋漓盡致,屏幕上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神經信號在修複後的通路上重新傳導的流動。仿佛科技與生命的奧秘在這一瞬間完美交融。
博凱特別講解了王偉的案例:這名曾經陷入植物人狀態的患者,通過納米技術的介入,重建了因重創而幾乎完全喪失功能的外周神經。經過納米機器人的精準修複,神經信號得以重新傳遞,讓他奇跡般地恢複了意識和行動能力。
然而,博凱並未迴避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他進一步解釋道:“在王偉的康複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技術上的複雜問題。由於外周神經重建後,神經信號傳導速度大幅提高,王偉的神經係統一度進入了超敏感狀態,他的痛覺反應被極度放大,甚至導致他在短時間內無法忍受外界刺激。”
博凱在全息屏幕上展示了這一階段的關鍵數據,觀眾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偉在這個階段的神經反應圖。屏幕上顯示出紅色警示信號,標誌著神經反應過度敏感的時刻。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我們的團隊迅速調整了納米機器人的工作模式,利用自適應算法降低了神經傳導的速度,並通過局部調控技術穩定了神經網絡的反應閾值。這個過程不僅展示了納米技術的精準調節能力,也證明了我們團隊在臨床應用中應對複雜情況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
台下的觀眾紛紛點頭,顯然對博凱團隊在複雜病症中的應對能力印象深刻。
“通過這些調整,王偉的神經係統得以穩定,超敏感狀態逐漸消失,康複過程得以繼續。”博凱總結道,屏幕上顯示出王偉在治療前後神經反應圖的對比,康複後的神經傳導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王偉的狀態也隨之穩定下來。
博凱站在舞台中央,全息投影映射著他背後的屏幕,細致展示著納米修複技術從早期實驗到實際應用的整個過程。演講開始得非常順利,台下的觀眾們專注地聆聽著他的每一句話。然而,隨著博凱準備進入演講尾聲時,觀眾席中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
“張博士,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話音剛落,所有人都轉頭望向發問者——這一次是歐洲倫理委員會的權威代表,阿爾伯特·菲舍爾教授。他是知名的倫理學家,尤其在生物科技的倫理審查上有著嚴格的標準。
菲舍爾教授冷冷地注視著博凱,隨後繼續發問:“張博士,你們的納米技術,已經不再僅僅是修複受損組織,而是重建神經係統。這項突破性的成果,當然是醫學史上的一大壯舉,但您是否考慮過其中隱藏的倫理問題?這種神經再生的技術一旦失控,會對整個醫學倫理構成巨大的挑戰,甚至可能被用於人體功能的非法增強。你們是否有足夠的控製措施,來確保它不會被濫用?”
菲舍爾的質疑引發了全場的低語,許多人顯然開始擔憂技術的長期倫理風險。
在中國某處奢華的私人影音室內,陳院長和陳明輝並肩坐在柔軟的皮革沙發上,麵前的巨大全息屏幕正播放著瑞士日內瓦醫學峰會的實況。他們的目光緊緊盯著屏幕中博凱的演講,房間內的光線昏暗,隻有屏幕的光芒映在他們的臉上。
陳明輝的嘴角浮現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側身靠近陳院長,語氣諂媚:“陳院長,您看,菲舍爾教授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這次博凱被逼入了倫理的死胡同,他的技術再先進,在倫理問題麵前也是無力的。”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觀察陳院長的表情,試圖從對方的反應中獲得更多的讚許。
陳院長沒有立刻迴應,他的眼神始終盯著屏幕,嘴角勾起一絲淡淡的笑意。緩緩地,他靠迴椅背,雙手交叉在胸前,聲音平靜而冷酷:“不錯,菲舍爾確實按計劃行動了。他挑起的倫理爭議應該讓博凱陷入困境……不過,”陳院長突然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變得銳利,“你就這麽確定博凱會輕易倒下?”
陳明輝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急忙答道:“陳院長,博凱雖然技術了得,但麵對國際倫理委員會,他豈能全身而退?我們可是精心設計了這一套局……”
“先拭目以待吧,馬上就會出結果了,記住,設計得再好,也要看對手是不是完全沒有反應能力。”陳院長打斷了他的話,眼神中透出一絲不信任
陳明輝連忙低頭讚道:“還是陳院長您高瞻遠矚。”
此時,博凱的團隊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趙明軒在後台忙碌地調閱文獻,突然眼睛一亮,立刻將找到的資料分享給博凱:“博凱,我找到了一篇菲舍爾教授2046年發表的文章,他在其中提到控製技術對於微型神經修複的重要性。這正好能用來反駁他現在的說法。”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興奮,仿佛已經找到了關鍵的突破口。
博凱微微一笑,投以信任的目光,淡然迴應:“幹得好,正是我們需要的。”隨後,他立刻把這些信息嵌入自己的迴答中,用菲舍爾教授自己的論點反擊了他當下的質疑。
博凱微微點頭,掃視了一下台下的觀眾,平靜而堅定地迴應道:“菲舍爾教授,您提出的這些倫理問題非常重要。納米技術的確存在潛在的風險,這正是我們高度重視的部分。正如您在2046年發表的文章《神經修複技術的倫理挑戰》中所提到的,控製和規範技術應用是關鍵,而我們已經在每個步驟中都嚴格遵守了國際倫理標準,並建立了多重的控製措施,確保技術不被濫用。”
博凱稍作停頓,繼續道:“在我們的項目中,納米機器人僅用於修複受損的神經組織,有嚴格的編程限製。一旦任務完成,它們將自動降解,絕不會進行任何超出預設功能的增強操作。此外,我們與多個國際倫理和醫療組織緊密合作,確保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現行的法律和倫理準則,尤其是在王偉的手術中,我們隻使用了最小限度的技術介入,完全按照嚴格的醫學規範進行操作,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功能增強或基因修改。”
博凱引用了菲舍爾教授2046年的文章進行反駁時,菲舍爾的神情變得緊張,他推了推眼鏡,眉頭微皺,顯然沒有預料到自己的研究會被用來反擊自己。他的表情有些僵硬,手中的筆在無意識地旋轉,顯示出內心的動搖和不安。盡管如此,他還是保持了學者的嚴肅姿態,聲音稍顯僵硬地說道:“張博士,雖然我的質疑依然存在,但不得不承認,您的解釋確實令人信服。希望貴團隊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與安全性。”
與此同時,娜娜在博凱腦海中悄聲提醒道:“你可以提到安全協議和驗證機製,這會讓他們更加信服。”
博凱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我們為這項技術建立了多層次的安全協議,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受到獨立監測與驗證,所有實驗結果和數據都向第三方公開,歡迎全球醫學界的同行進行審查和驗證。我們願意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同時確保它的安全性與可控性。”
這時,趙明軒在後台繼續翻閱資料,低聲說道:“張博士,你可以提到《國際納米醫學指南》裏的風險管理條款,我們的操作完全符合這個標準。”
博凱補充道:“此外,我們的操作流程完全符合《國際納米醫學指南》中關於高風險技術的所有安全標準。每一步的技術應用都經過了多次驗證和風險評估。”
隨著博凱的詳細解釋,菲舍爾教授的表情有所緩和,周圍的討論聲也逐漸平息下來。菲舍爾教授雖然仍有保留,但不得不承認博凱的迴應有著強大的說服力。他點了點頭,語氣略微緩和:“張博士,雖然我的質疑仍然存在,但您的解釋確實令人信服。希望貴團隊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保持高度的透明度與安全性。”
全場響起了掌聲,博凱成功化解了這一場危機。與此同時,遠程觀摩的陳院長愣住了,看到場麵逐漸平穩,他的得意笑容瞬間消失,臉色變得陰沉。
“陳明輝,你不是說已經掌控他們的一舉一動了嗎?”陳院長在全息投影前低聲咒罵道,語氣中滿是壓抑的怒火。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扶手,每一次敲擊都帶著無聲的威脅。
陳明輝明顯感到壓力,臉色微微一變,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語氣略顯慌亂:“院長,我已經盡了全力……但他們的防線比我們預期的要嚴密得多。可能是我之前被拘留,那段時間情報鏈斷了……”他說到這裏,聲音越來越小,顯然感受到了陳院長的不滿。
陳院長冷哼一聲,眼神變得更加冷酷:“你以為這些借口能讓我滿意?博凱不簡單,他的團隊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你之前就應該確保掌控他們的每一個動向,而不是現在才發現漏洞。還好,我有後手。”他的目光重新投向屏幕,語氣中帶著徹骨的冷漠,“今天不過是開始,別以為博凱能一直這麽走運。下一步,我們會更加精準地打擊他的每一個軟肋。”
博凱成功化解了菲舍爾教授的質疑,台下的觀眾逐漸安靜下來,許多人對他冷靜的應對和詳細的解釋表示讚許。然而,空氣中仍然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仿佛暗流正在湧動。博凱敏銳地察覺到,事情並未結束。
就在他以為局勢已被掌控時,前排幾名國際醫學專家交換了一下眼神,氣氛忽然變得沉重。接下來的一瞬,彼得森教授緩緩起身,目光銳利如鷹。他的出現立刻吸引了全場的注意。
約翰·彼得森,這位歐洲頂尖的納米技術專家,擁有不容忽視的威望與影響力。他不僅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中心的主任,還是在2040年代初期奠定了全球納米醫學應用的奠基者之一,尤其是在外周神經修複領域,彼得森的名字幾乎等同於這個行業的最高標準。每一次他開口發言,都會在醫學界掀起巨大的波瀾。
彼得森教授素來以嚴苛和謹慎著稱,許多科研人員提到他的名字時都帶著一絲敬畏。而此時,他站在台下,身姿挺拔,目光冷靜卻鋒利。他微微一抬手,示意台上的博凱注意,隨後緩步走向麥克風。他的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自信,仿佛已經完全掌控了即將到來的局麵。
博凱心中一沉,他知道,彼得森的質疑絕非普通的反對意見,而是全球納米醫學權威的直接挑戰。
(第20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