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班群,英語老師發出消息:“推薦大家去看《華國合夥人》,成東青學英語的經曆很有參考意義,隻要單詞量夠大,什麽都能學好。”


    某培訓機構老師對學生們眨眨眼睛:“知道我為什麽口語好嗎,因為我大學談了好多外國對象,就是為了學英語。”


    某家長鼓勵孩子考研:“一戰考不上,咱就考二戰,二戰考不上,咱就三戰,成東青不也是第三次才考上燕京大學的嗎?”


    某美國留學生接到媽媽電話:“兒啊,過得不好就迴來,可別在餐館洗盤子啊。”


    某同學跟自己的朋友吹噓:“來,就這本單詞冊,隨便抽,抽到哪個我背哪個。”


    朋友翻開他的英語書,隻見上麵寫著——


    外科醫生:surgeon,蛇精,外科醫生把他整成蛇精臉了。


    流產:abortion,我不生,這個孩子我不生。


    碳:carbon,car奔,汽車跑起來的時候會排放二氧化碳。


    ……


    類似的場景發生在全國各地。


    學生們或被老師推薦、或被家長逼迫、或被同學感染,紛紛走進影院,觀看起了《華國合夥人》。


    漸漸的,學生群體中沒看過《華國合夥人》的倒是少數了。


    甚至於那些不愛看電影的學生們為了融入群體,也自發地買票去看《華國合夥人》。


    一時間,《華國合夥人》的票房穩穩領跑,一個星期便來到了5億大關。


    與此同時,其他的電影還停留在2、3億。


    數據好看,可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卻不太妙。


    除了所謂的“最水春節檔”的頭銜外,“前半部好看,後半部一般”“本質爽劇沒有深刻內涵”的評價屢見不鮮。


    更有媒體直接喊話嬴佳,問她是不是已經江郎才盡。


    嬴佳一路走來,收到的讚譽很多,詆毀也很多,隻不過那時她作品數據好,堵住了別人的嘴。


    此時恰逢病後第一部電影評價不甚好,什麽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


    《兄妹仨》的何問導演是最先出來批評的。


    @何問:[有粉絲給我投稿,說“現在的工作把她折磨得快瘋了,她喜歡的是烘培,而不是什麽當教師。之前一直沒有勇氣辭職,但春節看完一部電影後,決定追求夢想,辭去了教師的工作,開一家麵包店,問我有什麽看法。”


    我的看法是,你把工作辭了就等著後悔一輩子吧。


    創業風險極大,一萬個創業的人裏也許一個成功的都沒有,沒有資源和人脈就想成功?白日做夢。


    電影裏把創業拍得太兒戲,太簡單了,好似一個普通人靠努力就能功成名就,不知道騙了太多不諳世事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觀眾和這位投稿人一樣,心甘情願做創業領域的炮灰。


    普通人,就做好你的普通人安穩一生就夠了,別想有的沒的。


    風險和成功是留給所謂的精英們的,這些所謂的精英,無不是有雄厚的背景和知識積累。


    像成東青這樣的小鎮做題家,一輩子能夠考上重點大學就已經很難得了,想達到電影中的高度,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經常說,影視劇少造夢,造的多了,觀眾真的跟著學,這些因果都要落在導演本人身上的。


    有幾個人是電影主角?]


    @誰都不認識我:[有道理,我妹妹看完電影之後也開始跟著背牛津英語詞典了,我服了,初中生不好好學習光背詞典能考好嗎?]


    @燉鵝:[普通人創業隻有死路一條。]


    @烤冷麵大王:[電影把一切都描繪得太美好了,要我說,在現實裏,估計隻有孟曉駿這樣的精英能成功,而成東青根本考不上大學,王陽早就被學校開除了。]


    [……]


    有人開了口子,後麵的人迅速跟上,一時間,各大網站上全是吐槽電影價值觀的帖子。


    標題一個賽一個得驚悚。


    [我為什麽討厭嬴佳?讓年輕人沉迷在“愛情”與“成功”的幻想中,看不見現實的苦難。]


    [華國電影的棺材板,國產浪漫在於意淫美國不如我?]


    [營銷的神,細數嬴佳將“爽劇”營銷成“絕世好劇”的千層套路。]


    [有一種討厭的人被所有人發現的爽感。]


    [……]


    國內形勢嚴峻,《華國合夥人》在海外的情形也不容樂觀。


    有《電鋸驚魂》和《功夫》的打底,嬴佳的電影不愁發行商,在談國內發行權的時候一並將海外發行權賣出去了。


    隻可惜,海外觀眾對《華國合夥人》並不買賬。


    誠然,草根逆襲的故事在哪裏都受歡迎,寫得好的甚至被奉為名著流傳千古。


    但《華國合夥人》顯然還夠不上這點。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電影本身的背景。


    東亞和歐洲地區還好說,作為電影“反派”的美國,市麵上所有的影評雜誌和官方網站都給予了不友好的評價。


    爛番茄新鮮度22%,爆米花指數33%,成績差到難以想象。


    翻遍評論,大部分都在吐槽電影裏的刻板印象,美國是最講究平等的國家,不會歧視亞裔。


    《美國娛樂周刊》更是名言:the winner試圖用一部電影來表現美國的種族歧視,殊不知,她這樣的表現才是種族歧視。


    在美國,種族歧視是紅線話題,一旦被扣上這樣的帽子,投資人、電影發行方甚至演員都不會再考慮這位導演。


    一時間,嬴佳在美國的風評差到了極點。


    就連伊森·莫頓都打電話來問嬴佳,“嬴導,您拍攝電影的時候,真的是那麽想的嗎?”


    嬴佳沒什麽反應。


    她從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便已經想到了如今的結果,如今並不意外,心平氣和地對伊森·莫頓道:“伊森,那隻是一部電影,就和你們拍的得所有關於亞裔的電影一樣,由故事和衝突構建起來的電影罷了。”


    掛了電話,嬴佳繼續翻看著手中的報告。


    這是一份盧米埃爾影業2053年2月份的財務報告。


    顯示了本月的收入是1.8個億。


    嬴佳心中奇怪。


    電影剛上映一周,票房還沒有結算,過年期間,他們公司除了常規的周邊業務之外並沒有開展其他的項目,正在籌備的電視劇也處於拍攝階段。


    哪裏來的進項?


    嬴佳往後翻了一頁財務報告。


    上麵赫然顯示。


    營收來源:順德教育、夢成留學諮詢、樂樂英語學校、周末瘋狂英語……


    嬴佳:?


    她抬起頭,語氣困惑,問坐在自己對麵的淩麗。


    “我們公司還進軍了教育領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句票房不看好我賺成世界首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寫書賺飯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寫書賺飯錢並收藏你一句票房不看好我賺成世界首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