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禑點齊了侍衛和護軍,在隆科多的配合下,大肆搜捕托合齊及其黨羽們。


    這年頭,隻要皇帝想抓人,大軍的突然襲擊之下,即使是手裏有兵的旗主王爺們,也必須束手就擒。


    經過一天的搜捕,托合齊父子、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及都統鄂繕等人,相繼落網。


    在宮裏,不方便動大刑,所以,胤禑把審問地點,放在了步軍統領衙門裏。


    整個抓捕行動,隆科多都很乖,胤禑讓幹啥,他就幹啥,絕不敢偷奸耍滑!


    抓人的時候,這些人的書房,尤為重要。


    按照胤禑的意思,書房裏的每一張紙片,都要裝箱帶走。


    人都抓到手後,也到了用晚膳的時辰。


    為了拍胤禑的馬屁,隆科多特意從醉風樓,叫了一桌上等的席麵。


    胤禑用膳的時候,隆科多就站在旁邊,幫著夾菜添湯。


    “老隆啊,你也跟著累了一整天,坐下陪爺一起用膳。”


    等隆科多表演了全套之後,胤禑招手把隆科多叫到了跟前,硬逼著他一起坐了。


    用罷晚膳,喝茶消食的時候,隆科多小聲說:“十五爺,耿額最寵的一個妾室,是京裏出了名的大美人兒,臉蛋那叫一個水靈,身段兒比蛇還妖嬈,奴才已經替您備好了。”


    胤禑看了眼隆科多,心想,這家夥得勢就猖狂,難怪下場很慘啊!


    托合齊會飲案,一頭連著今上,一頭牽著太子,算是本朝少有的通天大案了。


    康熙讓胤禑先抓後審,明擺著,是想問胤禑,朕和太子,你站哪一邊?


    在大清的頂流天龍人圈子裏,玩個把女人,從來都不叫個事兒。


    真正重要的是,必須有高度敏感性,分得清楚輕重緩急。


    比如說,胤禑把曹佳氏的肚子搞大了,即使被康熙知道了,頂多也就是挨頓罵而已,沒啥大不了的。


    因為,平郡王納爾蘇,被旗主王爺們當槍使,居然站到了今上的對立麵上。


    把今上的敵人之妻,肚子搞大了,即使手段下流了一點,立場卻沒有半點錯!


    再說了,手握兵權的胤禑,不留點醜聞把柄給今上,再隆的盛寵,也總有衰減之時。


    所謂呂端大事不糊塗,指的就是關鍵立場!


    聖意如流水,立場也如流水,今天算是無比正確的事,明天很可能就成了謀逆。


    跟隨聖意,臣下們跟過了頭,或是跟不上,都是有罪!


    比如說,慈禧太後被迫西狩之後,此前大力支持義和拳的那些王公重臣們,都被送給洋人,當作是替罪羊,挨個殺了。


    保太後自己的寶座,和保住心腹大臣的腦袋之間,慈禧太後太知道怎麽選了。


    丟豬保帥,隻要是最高統治者,誰又不會呢?


    一切收拾停當之後,胤禑命人把托合齊,叫到了跟前。


    “奴才托合齊,請十五爺大安!”


    “托合齊,你身為步軍統領,居然在安郡王治喪期間,聚眾飲宴,圖謀不軌,可知罪麽?”胤禑劈頭蓋臉的就扣了個足以掉腦袋的大罪。


    事到如今,托合齊是不是想圖謀不軌,一點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康熙怎麽看這事兒?


    “十五爺,奴才冤枉啊……”托合齊極力想洗白他自己,拚命的辯解,“奴才隻是嘴饞了,想吃點肉,喝點酒罷了……”


    “既是嘴饞了,為何叫了這麽多人,一起嘴饞?”胤禑不動聲色的問到了關鍵部位上。


    是啊,真嘴饞了,自己切幾斤豬頭肉,父子兩個偷偷的喝點小酒,神不知,鬼不覺,天衣無縫。


    畢竟,喪期飲酒吃肉,隻要事後把嘴巴上的油抹幹淨了,並無確鑿的證據。


    若是喪期行房,搞大了女人的肚子,那才是鐵證如山的無法抵賴。


    “這個……”托合齊藏著的小心思,怎敢告訴胤禑呢?


    把二十幾個人叫到一起飲酒作樂,除了掌握實權的得意忘形之外,托合齊多少有些不可告人的邪念。


    見托合齊答不出來,胤禑暫時沒有動刑,而是接著問其餘的人。


    等把二十幾個人,挨個問了一遍之後,根據胤禑掌握的口供,這些人確實沒打算現在就動手。


    但是,這麽多人,聚在一起,替太子打抱不平,保不齊將來會鋌而走險的幫太子玩出玄武門繼位法。


    在大清,公開結黨式的怨懟君父,即使不上綱上線,也是剮刑!


    康熙又不傻,當然知道他們暫時不敢亂來,問題是,就怕將來他們敢亂來。


    胤禑對照著手頭的口供,親筆寫了密折,趁著城門剛開的時機,帶人出了西直門。


    康熙看了二十幾份口供,又看了胤禑的密折,沉吟良久,忽然問胤禑:“都是剮刑?”


    胤禑心裏很好笑,恩隻能出於上,他這個具體辦事的,隻能按照大清律,從重從嚴的擬出建議。


    這個天底下,可沒有臣子施恩的餘地!


    “迴汗阿瑪,以這些人歹毒的心思,即使剮了,猶不解恨!”


    康熙對太子的猜忌之心,可謂是與日俱增,遮都遮不住了!


    胤禑可不敢對東宮的人,有絲毫的手軟傾向!


    對皇帝的敵人手軟,就等於是把自己的腦袋,送入了虎口。


    韓信到處說,恨不聽蒯通之計。


    結果呢,呂後威逼蕭何,讓他把韓信騙進宮裏。


    當時,蕭何別無選擇,他隻要對韓信手軟了,就肯定會被呂後砍死!


    在家族存亡的大事上,出賣一下老朋友而已,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


    對於胤禑的立場如此堅定,康熙顯得很滿意。


    “不能太便宜了托合齊和齊世武。”康熙這麽一暗示,胤禑瞬間秒懂。


    要把這兩個心懷叵測的家夥,慢慢的折磨死。


    胤禑心念一轉,便建議說:“汗阿瑪,這個齊世武尤為可恨,不如將其四肢釘到門板上,慢慢的流盡髒血……”


    這話正中康熙的下懷!


    讒事太子,這絕對是康熙心目中的逆鱗,誰碰誰死!


    “準了!”康熙毫不遲疑的拍了板。


    因為,殺雞給猴看,那隻雞必須死得很慘!


    於是,齊世武被釘到了門板上,哀號了三天左右,才流幹了血。


    托合齊,畢竟是老十二的親舅舅,就把他暫時關在了宗人府裏。


    可憐的托合齊,在飽受了一年多的折磨之後,終於病死在了宗人府裏。


    萬琉哈家,原本以為可以去收個屍。


    誰料,康熙居然下旨說:挫骨揚灰,不許收屍!


    實話說,以康熙喜歡裝寬仁的性子,對齊世武和托合齊,居然下手如此之狠,主要是牽扯到了太子。


    經過了托合齊會飲案後,立場始終站得很穩的胤禑,獲得了康熙的高度讚賞。


    於是,除了賞食郡王雙俸之外,胤禑還獲得了一項意義不凡的差事:總管暢春園大臣。


    和總管內務府大臣不同,總管暢春園大臣,屬於是臨時性的差遣,無品無級。


    但是,康熙一年十二個月內,總有九個月住在暢春園內,這也就意味著,暢春園實質上,變成了大清的真正權力中樞。


    在整個大清,誰還不知道胤禑是最有實權的皇子,絕對不能算是頂級的天龍人。


    早上,胤禑幾乎同時得到了兩個消息,一好一壞。


    好消息是,曹佳氏順利的生了個大胖小子。


    臥床不起的納爾蘇,以為是祖宗嶽托顯靈了,抱病給兒子起了名字,叫作:福彭。


    來給胤禑報信的是,曹佳氏從曹家帶出來的心腹陪房丫頭。


    胤禑肯定知道曹佳氏的意思,十五爺,福彭就是您的種,從今往後,我們娘兒倆,就都指望您的照顧了。


    說起來也挺有趣的,納爾蘇其實很喜歡曹佳氏,幾乎每天都要辛勤的耕耘。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勤奮播種的後果是,顆粒無收。


    反觀胤禑呢,他隻連續騎了曹佳氏五天而已,沒想到,直接中了標,真生了福彭出來。


    至於另一個消息嘛,就很令人悲傷了,弘昀終於沒有熬過命運,不幸夭折了!


    胤禑趕到雍親王府的時候,老四仿佛被人抽了筋似的,整個人軟綿綿的,毫無精氣神!


    老十三歎息著勸道:“四哥,弘昀的氣運不佳,被老天收走了,你就不要太過傷心了!”


    老四好一陣長籲短歎,他就兩個兒子,結果,沒用的弘時依舊活蹦亂跳,深得康熙喜愛的弘昀,卻被老天叫了去。


    真按老四的心裏想法,若是把弘昀換成弘時的話,唉,那就妙極了啊!


    弘時這孩子,之所以很不招老四的待見和喜歡,一是不會讀書,二是和他媽李氏一樣,渾身上下充斥著一股子洗不脫的小家子氣。


    老四的側福晉李氏,無論長相還是身段,都算是頂流水準。


    偏偏,小家子氣的壞毛病,被李氏遺傳給了弘時。


    無論老四怎麽教導,弘時就是不肯改。


    實際上,老四屬於是階段性專情的性子。在年氏尚未進府之前,李氏享受著近乎獨寵的高待遇。


    弘昐、弘昀和弘時,都是李氏所出。


    隨著弘昀的不幸夭折,老四和老八,成了一對難兄難弟,膝下都隻有一根獨苗兒子了!


    胤禑和老十三,正輪番安慰老四的時候,老十四終於舍得露麵了。


    誰料,老十四一見了老四,居然說:“四哥,我有四個兒子,實在太多了,不如過繼一個給你?”


    ps:今天的常規第一更,送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是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司空並收藏家父是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