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來換取利益,這並不是徐嘉的獨門秘技。


    早在改革開放時期就有,除了華夏外,阿三那邊也常用這招。


    龐大的人口,就意味著龐大的市場。


    何況華夏日益發展起來,大家夥口袋裏也有點比子,願意往外花了,自然就引來了海外巨鱷們的目光。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已然做到了登峰造極,深挖是很難了,隻能去開拓新的市場。


    顯然華夏就是那個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比起其他行業,影視市場更容易被接納,一個是國內人民對海外文化並不排斥,另一個則是定價相對較低,幾十元的定價,大部分人群能消費得起。


    放在千禧年左右,好萊塢的影片隻要能夠獲得引進資格,那就意味著所向披靡。


    很簡單,國產電影製片成本了不起一千萬還是人民幣,引進的好萊塢電影動輒數千萬美元,因為名額有限的緣故,能得到資格的,還俱都是在美利堅都拚殺出來的電影。


    拿到華夏當時剛發展的電影市場,自然是降維打擊。


    現在就不一樣了,先不說華夏影視行業溢價嚴重,多得是項目組錢不當錢花,甚至投資人的觸手都伸向了海外,就說國產電影也正式成為了華夏市場的主流,海外大片反而經常水土不服。


    嘉行在其中的表現尤為突出,也就引起了好萊塢巨頭們的注意。


    本來在凱文和羅伯特眼裏,徐嘉就是又一個幻想著從亞洲走向全世界的華夏電影人,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近來的舉動,卻讓他們有些捉摸不透徐嘉。


    嘉行始終在深挖華夏本土市場,對海外市場,好像僅僅與華納合作了一部《巨齒鯊》就止步了,對了,還有一部女權主義電影《芭比》,隻是在洽談中。


    美利堅市場勾不出來徐嘉,反而是華夏市場的蓬勃發展令他們眼饞不已。


    這才有了兩人雙雙應下徐嘉的邀請,來到哈維的宴會上。


    聽到徐嘉這一通自賣自誇,凱文和羅伯特還能保持冷靜,倒是一旁的哈維紅了眼睛。


    尼瑪,自己這些年一個勁地騙華夏電影走出去,從中當個中間商賺個差價,沒想到真正的財富居然在華夏電影市場本身。


    這特麽就是買櫝還珠吧。


    “徐,今年1月份的卡普裏好萊塢電影節你看了麽,《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雖然沒有得獎,但也不是沒有希望。”


    哈維一個勁地暗示著自己的作用在其中發揮很大,並且後續還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若沒有他的推薦,《寄生蟲》想入選都難。


    不過他幫助的力度也很小,不然也不會僅僅隻是獲得三項提名了,這讓他腸子都悔青了,本來隻是想給這小子一點點餌料,勾引其上鉤。


    沒想到這條魚不是一般的肥,還被其他獵食者給盯上,早知道多放些餌料了,起碼給其運作個最佳原創劇本,反正卡普裏好萊塢電影節隻是奧斯卡的風向標,實際運作難度沒那麽高。


    “這個好消息,奉俊昊導演已經告訴我了,確實很感謝你的幫忙。”


    徐嘉頓了頓,不經意地道出此行的目的:“可三項提名對電影的幫助不大,我更希望在接下來的柏林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哈維眼角抽動兩下,他就說吧,這魚肥了,餌料太小是鉤不住的。


    倒是凱文和羅伯特眉頭微皺,兩人雖然在好萊塢權勢滔天,可在獎項運作這方麵還真不如哈維。


    或者說,以他們的體量,獨立電影界根本沒有華納和迪十尼的生存空間。


    這也是他們看不透徐嘉的地方之一,明明商業片做得好好的,不追求全球化就算了,怎麽還一頭紮進了電影節這種雞肋上?


    沒錯,在他們看來,電影節真就算是雞肋,哪怕是奧斯卡也頂多算個雞屁股。


    如果在票房十億美元和奧斯卡最佳電影上去做選擇,不,哪怕是票房兩億美元,他們也隻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因為奧斯卡最佳電影能為電影票房帶來最高的漲幅也就幾千萬。


    “這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是?”哈維問道。


    “保羅·範霍文,荷蘭的導演。”徐嘉說道。


    他來之前做過功課,這位導演雖然是荷蘭出身,但投資大多來自美利堅,也更多在美利堅電影圈廝混,以限製級電影著名,料想哈維應該不陌生。


    “《本能》的導演,那我知道了,去年他的作品《她》還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我們兩個算是老朋友了。”


    哈維神色變得輕鬆起來,保羅範霍文在獨立電影圈同樣赫赫有名,兩人有過不少接觸。


    “是麽?我還通過韓三平導演認識了本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之一的王權安導演,若是再加上保羅這個評審團主席的話,做起事來就更穩妥了。”徐嘉又是裝作不經意迴答道。


    三人眼神齊齊一變,對於韓三平這個名字顯然都不陌生。


    他們也恍然大悟,怪不得嘉行一個民營企業能在華夏電影市場順風順水,果然不簡單。


    “電影節這一塊,我們迪十尼並不熟悉,不過在我看來,那隻是失敗者的狂歡,隻有在主流混不下去的人才會聚集於那裏,妄圖搏得迴歸的機會。”


    羅伯特的言語盡管刻薄,可哈維臉皮抽了抽,還是沒有反駁。


    一個是不敢,另一個則是事實確實如此。


    獨立電影界但凡混出頭的人,無不向往著主流電影界,他們有許多人是在主流取得失敗,驅逐出去後,才想要重新積累名譽再擠迴去。


    國內最早的第五代電影人,如老謀子、陳凱哥這些則是沒有辦法。


    當時華夏壓根沒有電影市場可言,就沒有商業電影的出路,當然隻能一頭紮進獨立電影的浪潮中,而這裏也是大多數第三國家電影的歸宿。


    如現在,哪怕國內某個電影再度獲得歐洲三大的獎項,觀眾該不買賬還是不買賬。


    很簡單,商業市場選擇權是在觀眾手裏,他們大多數選擇哪部電影,哪部電影才叫成功,而不是評審團這少數人去抉擇。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娛:開局拿楊老板小金庫搞投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黯並收藏文娛:開局拿楊老板小金庫搞投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