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細談
手機連大明,開局嚇懵朱元璋 作者:龍大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
腦海中同時浮現出一個名字——
於謙!
二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那個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的國士。
不過,這才剛剛開始,
他們還需要繼續聽下去,才能將孫傳庭和於謙相互對比。
於是,二人都不約而同地,一臉期待地看向趙凡。
崇禎亦是如此。
這時,趙凡繼續說道:
“崇禎八年,即
1635
年,孫傳庭成功複出,任驗封郎中,後遷順天府丞。
當時,農民起義軍烽火四起,明朝局勢危急。
孫傳庭主動請纓,出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當地的農民起義軍。
他在陝西積極整頓軍備,訓練士卒,迅速組建起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不久,他就在周至縣黑水峪與農民起義軍領袖高迎祥展開激戰,最終成功將高迎祥生擒,一戰成名。”
聽到趙凡的這番話,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立即忍不住拍手稱讚。
果然是一個厲害人物!
確實有那麽一絲於謙的影子。
崇禎則陷入了沉思,他似乎記得孫傳庭的這些事情,但又似乎不記得。
唉!
他還是對這位大明朝的忠勇之士關注得太少了。
以至於現在朝中那些大臣隨便說兩句,他就相信了他們的話,覺得孫傳庭是一個無能之將。
趙凡接著道:
“此後,孫傳庭繼續率領軍隊與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作戰。
他采用靈活多變的戰術,多次擊敗起義軍,使得陝西地區的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穩定。
在潼關南原大戰中,孫傳庭精心布置防線,給予李自成起義軍以重創,幾乎使李自成全軍覆沒。”
此一番話說完,
“啪!”
朱元璋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桌麵上,
同時忍不住讚歎道:
“幹得漂亮!此人,是大明朝之國柱!崇禎,你一定要重用此人!
他是解決大明朝如今危機的重要支柱!
此人跟那個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的於謙,有幾分相似!”
一旁的朱棣也是連連點頭。
而崇禎則是一臉懵然。
好嘛!
太祖爺爺,竟然還知道於謙?
咳咳……崇禎若是知道朱元璋早就已經跟於謙見過麵了,非得被嚇暈過去不可。
不過,崇禎此時並沒有過多地糾結於朱元璋知曉於謙一事。
此時此刻,
更讓他震驚的是另一件事——
他根本就不知道孫傳庭竟有如此多的輝煌戰績,更不清楚潼關南原大戰竟是孫傳庭的功勞!
“怎麽不說話,崇禎。”
這時,朱棣將目光落在崇禎身上,出聲問道。
良久之後,
隻見崇禎緩緩抬起頭來,艱難地咽了口唾沫,
聲音中滿是懊悔與痛苦:
“太祖爺爺,我真的不知道孫傳庭有這麽多功績,他的功績,竟然全部都被算在了其他人的身上……”
說完這番話,
崇禎的聲音變得哽咽起來,
眼中更是燃燒著憤怒的火焰。
他對那些貪墨孫傳庭功績的奸臣賊子恨之入骨。
若不是這些人,他又怎麽可能不重視孫傳庭這位忠勇武將!
倘若他能早點重視孫傳庭,說不定大明朝就不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該死!”
朱元璋憤怒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咱就知道,一個被埋沒的忠勇武將,絕對是有無數人在他身上吸血!”
朱棣更是咬牙切齒道:
“崇禎,一定要將這些事情查清,將那些從孫傳庭身上吸血的畜生們斬盡殺絕!”
崇禎立即連連點頭,同時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查清此事,為孫傳庭正名。
見到眾人的反應,趙凡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後,他輕歎一口氣,又接著道:
“然而,孫傳庭的軍事行動並非一帆風順。
明朝朝廷內部黨爭激烈,孫傳庭在作戰過程中常常受到來自朝廷的各種幹擾和掣肘。
一些官員嫉妒他的戰功,不斷在皇帝麵前進讒言,使得孫傳庭的處境愈發艱難。
因為朝廷上不斷有人彈劾,所以崇禎帝對孫傳庭也時常產生懷疑,多次催促他出戰,不顧戰場實際情況。
孫傳庭雖多次上書解釋軍事策略,但往往得不到崇禎帝的理解和支持。”
此一番話說完,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兩人目光之中滿是殺機,他們簡直恨不得現在就親手宰了那些妒忌孫傳庭的人。
“崇禎,這也怪你,孫傳庭的埋沒跟你脫不了幹係,你識人不明!”
朱棣瞪著崇禎,厲聲道。
這一次,
朱元璋並沒有說朱棣什麽,因為他也是這樣想的。
崇禎低著頭,抹了一把眼淚,
隨後緩緩抬頭看向朱元璋和朱棣,道:“太祖爺爺,成祖爺爺,孫兒知錯了,孫兒一定改!”
“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時,趙凡笑著點了點頭,
他掐滅煙頭,隨後繼續道:“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與朝廷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在一些奸臣的陷害下,孫傳庭被崇禎帝下獄。
這一事件使得明朝在陝西的軍事防禦出現重大漏洞,農民起義軍趁機再度崛起。”
眾人唉聲歎氣,麵露不甘之色。
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沉浸在了孫傳庭的事跡當中。
這時,趙凡又繼續道:
“崇禎十五年,也就是
1642
年,李自成再次率領大軍席卷中原,明朝局勢危急。
崇禎帝不得不再次起用孫傳庭,任命他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孫傳庭臨危受命,迅速整軍備戰。
但此時明朝的國力已經極度衰弱,軍隊裝備和給養嚴重不足。”
朱元璋雖然在歎氣,
但在這件事情上也是給崇禎豎了豎大拇指:“嗯,還算不錯,知道再次啟用孫傳庭。”
崇禎低著頭不說話,
他知道,自己的這點功績,相對於埋沒孫傳庭而言,根本就不值一提。
趙凡繼續道:
“盡管麵臨重重困難,孫傳庭仍率部與李自成在河南展開決戰。
在戰鬥中,孫傳庭雖然奮勇作戰,但由於兵力懸殊和軍糧短缺等問題,最終戰敗。
孫傳庭在撤退過程中,不幸戰死沙場,為明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說到這兒,趙凡眼中含著熱淚,
忍不住又道:
“孫傳庭的一生,是充滿悲壯色彩的一生。
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忠誠的報國之心,為明朝的存亡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是在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外部農民起義軍的雙重壓力下,他最終還是未能挽救明朝的頹勢,成為了明朝末年的一位悲劇英雄……
直到二十一世紀,提起孫傳庭這個名字,所有人都會惋惜,替他感到不甘!”
說到最後,趙凡的聲音都哽咽了起來。
朱元璋和朱棣兩個人,眼眶都變得血紅,
什麽叫肱股之臣!
什麽叫國之棟梁!
孫傳庭,就如是!
崇禎更是嚎啕大哭,大聲喊著說他錯了,說他不該埋沒孫傳庭,他不該聽信那些奸臣的讒言……
趙凡長歎,又有些意猶未盡的總結了一番:
“孫傳庭的軍事才能,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勇猛作戰上,更體現在他的戰略眼光和戰術布局上。
他深知農民起義軍的特點和弱點,善於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製定出針對性的作戰計劃。
在與李自成的多次交鋒中,他總是能夠準確地判斷局勢,采取果斷的行動,給起義軍以沉重打擊。
他在陝西地區的治理也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他不僅注重軍事防禦,還關心百姓的生活,積極推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恢複生產,穩定民心。
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深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勇雙全的名將,卻因為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崇禎帝的錯誤決策,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他的戰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大明朝的悲劇。
如果崇禎帝能夠充分信任孫傳庭,給予他足夠的支持和時間,也許大明朝的命運會有所不同。”
講完這一切之後,
趙凡抬頭看向了窗外的天空,在孫傳庭的事跡之中,他仿佛感覺到了當年丞相壯誌未酬,身死五丈原的肝腸寸斷……
估計孫傳庭臨死之前,跟當時的丞相,是一樣的心情吧……
崇禎聽著趙凡的講述,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他終於明白自己錯得有多離譜,竟然將這樣一位忠勇武將視為無能之輩。
朱元璋和朱棣也深深地歎了口氣,為孫傳庭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孫兒知錯了!孫兒一定會吸取教訓,以後不再輕信奸臣之言,重用忠臣良將!”
崇禎悔恨地說道。
朱元璋和朱棣看著崇禎,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見崇禎再次重用孫傳庭!
他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孫傳庭是否能夠跟昔日的於謙一樣,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
腦海中同時浮現出一個名字——
於謙!
二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那個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的國士。
不過,這才剛剛開始,
他們還需要繼續聽下去,才能將孫傳庭和於謙相互對比。
於是,二人都不約而同地,一臉期待地看向趙凡。
崇禎亦是如此。
這時,趙凡繼續說道:
“崇禎八年,即
1635
年,孫傳庭成功複出,任驗封郎中,後遷順天府丞。
當時,農民起義軍烽火四起,明朝局勢危急。
孫傳庭主動請纓,出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當地的農民起義軍。
他在陝西積極整頓軍備,訓練士卒,迅速組建起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不久,他就在周至縣黑水峪與農民起義軍領袖高迎祥展開激戰,最終成功將高迎祥生擒,一戰成名。”
聽到趙凡的這番話,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立即忍不住拍手稱讚。
果然是一個厲害人物!
確實有那麽一絲於謙的影子。
崇禎則陷入了沉思,他似乎記得孫傳庭的這些事情,但又似乎不記得。
唉!
他還是對這位大明朝的忠勇之士關注得太少了。
以至於現在朝中那些大臣隨便說兩句,他就相信了他們的話,覺得孫傳庭是一個無能之將。
趙凡接著道:
“此後,孫傳庭繼續率領軍隊與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作戰。
他采用靈活多變的戰術,多次擊敗起義軍,使得陝西地區的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穩定。
在潼關南原大戰中,孫傳庭精心布置防線,給予李自成起義軍以重創,幾乎使李自成全軍覆沒。”
此一番話說完,
“啪!”
朱元璋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桌麵上,
同時忍不住讚歎道:
“幹得漂亮!此人,是大明朝之國柱!崇禎,你一定要重用此人!
他是解決大明朝如今危機的重要支柱!
此人跟那個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的於謙,有幾分相似!”
一旁的朱棣也是連連點頭。
而崇禎則是一臉懵然。
好嘛!
太祖爺爺,竟然還知道於謙?
咳咳……崇禎若是知道朱元璋早就已經跟於謙見過麵了,非得被嚇暈過去不可。
不過,崇禎此時並沒有過多地糾結於朱元璋知曉於謙一事。
此時此刻,
更讓他震驚的是另一件事——
他根本就不知道孫傳庭竟有如此多的輝煌戰績,更不清楚潼關南原大戰竟是孫傳庭的功勞!
“怎麽不說話,崇禎。”
這時,朱棣將目光落在崇禎身上,出聲問道。
良久之後,
隻見崇禎緩緩抬起頭來,艱難地咽了口唾沫,
聲音中滿是懊悔與痛苦:
“太祖爺爺,我真的不知道孫傳庭有這麽多功績,他的功績,竟然全部都被算在了其他人的身上……”
說完這番話,
崇禎的聲音變得哽咽起來,
眼中更是燃燒著憤怒的火焰。
他對那些貪墨孫傳庭功績的奸臣賊子恨之入骨。
若不是這些人,他又怎麽可能不重視孫傳庭這位忠勇武將!
倘若他能早點重視孫傳庭,說不定大明朝就不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該死!”
朱元璋憤怒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咱就知道,一個被埋沒的忠勇武將,絕對是有無數人在他身上吸血!”
朱棣更是咬牙切齒道:
“崇禎,一定要將這些事情查清,將那些從孫傳庭身上吸血的畜生們斬盡殺絕!”
崇禎立即連連點頭,同時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查清此事,為孫傳庭正名。
見到眾人的反應,趙凡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後,他輕歎一口氣,又接著道:
“然而,孫傳庭的軍事行動並非一帆風順。
明朝朝廷內部黨爭激烈,孫傳庭在作戰過程中常常受到來自朝廷的各種幹擾和掣肘。
一些官員嫉妒他的戰功,不斷在皇帝麵前進讒言,使得孫傳庭的處境愈發艱難。
因為朝廷上不斷有人彈劾,所以崇禎帝對孫傳庭也時常產生懷疑,多次催促他出戰,不顧戰場實際情況。
孫傳庭雖多次上書解釋軍事策略,但往往得不到崇禎帝的理解和支持。”
此一番話說完,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兩人目光之中滿是殺機,他們簡直恨不得現在就親手宰了那些妒忌孫傳庭的人。
“崇禎,這也怪你,孫傳庭的埋沒跟你脫不了幹係,你識人不明!”
朱棣瞪著崇禎,厲聲道。
這一次,
朱元璋並沒有說朱棣什麽,因為他也是這樣想的。
崇禎低著頭,抹了一把眼淚,
隨後緩緩抬頭看向朱元璋和朱棣,道:“太祖爺爺,成祖爺爺,孫兒知錯了,孫兒一定改!”
“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時,趙凡笑著點了點頭,
他掐滅煙頭,隨後繼續道:“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與朝廷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在一些奸臣的陷害下,孫傳庭被崇禎帝下獄。
這一事件使得明朝在陝西的軍事防禦出現重大漏洞,農民起義軍趁機再度崛起。”
眾人唉聲歎氣,麵露不甘之色。
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沉浸在了孫傳庭的事跡當中。
這時,趙凡又繼續道:
“崇禎十五年,也就是
1642
年,李自成再次率領大軍席卷中原,明朝局勢危急。
崇禎帝不得不再次起用孫傳庭,任命他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孫傳庭臨危受命,迅速整軍備戰。
但此時明朝的國力已經極度衰弱,軍隊裝備和給養嚴重不足。”
朱元璋雖然在歎氣,
但在這件事情上也是給崇禎豎了豎大拇指:“嗯,還算不錯,知道再次啟用孫傳庭。”
崇禎低著頭不說話,
他知道,自己的這點功績,相對於埋沒孫傳庭而言,根本就不值一提。
趙凡繼續道:
“盡管麵臨重重困難,孫傳庭仍率部與李自成在河南展開決戰。
在戰鬥中,孫傳庭雖然奮勇作戰,但由於兵力懸殊和軍糧短缺等問題,最終戰敗。
孫傳庭在撤退過程中,不幸戰死沙場,為明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說到這兒,趙凡眼中含著熱淚,
忍不住又道:
“孫傳庭的一生,是充滿悲壯色彩的一生。
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忠誠的報國之心,為明朝的存亡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是在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外部農民起義軍的雙重壓力下,他最終還是未能挽救明朝的頹勢,成為了明朝末年的一位悲劇英雄……
直到二十一世紀,提起孫傳庭這個名字,所有人都會惋惜,替他感到不甘!”
說到最後,趙凡的聲音都哽咽了起來。
朱元璋和朱棣兩個人,眼眶都變得血紅,
什麽叫肱股之臣!
什麽叫國之棟梁!
孫傳庭,就如是!
崇禎更是嚎啕大哭,大聲喊著說他錯了,說他不該埋沒孫傳庭,他不該聽信那些奸臣的讒言……
趙凡長歎,又有些意猶未盡的總結了一番:
“孫傳庭的軍事才能,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勇猛作戰上,更體現在他的戰略眼光和戰術布局上。
他深知農民起義軍的特點和弱點,善於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製定出針對性的作戰計劃。
在與李自成的多次交鋒中,他總是能夠準確地判斷局勢,采取果斷的行動,給起義軍以沉重打擊。
他在陝西地區的治理也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他不僅注重軍事防禦,還關心百姓的生活,積極推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恢複生產,穩定民心。
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深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勇雙全的名將,卻因為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崇禎帝的錯誤決策,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他的戰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大明朝的悲劇。
如果崇禎帝能夠充分信任孫傳庭,給予他足夠的支持和時間,也許大明朝的命運會有所不同。”
講完這一切之後,
趙凡抬頭看向了窗外的天空,在孫傳庭的事跡之中,他仿佛感覺到了當年丞相壯誌未酬,身死五丈原的肝腸寸斷……
估計孫傳庭臨死之前,跟當時的丞相,是一樣的心情吧……
崇禎聽著趙凡的講述,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他終於明白自己錯得有多離譜,竟然將這樣一位忠勇武將視為無能之輩。
朱元璋和朱棣也深深地歎了口氣,為孫傳庭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孫兒知錯了!孫兒一定會吸取教訓,以後不再輕信奸臣之言,重用忠臣良將!”
崇禎悔恨地說道。
朱元璋和朱棣看著崇禎,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見崇禎再次重用孫傳庭!
他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孫傳庭是否能夠跟昔日的於謙一樣,力挽狂瀾,為大明朝續命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