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傻子皇帝之類的除外
曆史直播:開局創死一位老祖宗 作者:茗顧長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一次看到了後世子孫們的評論,那群覺得自己十分美的老祖宗們想要與之比試一番的願望此刻達到了巔峰。
他們就不信了,上下五千年的曆史 ,還能湊不齊個人來跟他比試比試。
於是倉央嘉措就看到了彈幕上不少的人,什麽時期的人都有,都在喊話與他比試比試,看看到底誰美。倉央嘉措本人看到這些彈幕的時候是有些滴了一滴冷汗的。這感覺就跟犯了眾怒一樣,那麽多要比一比的。
不過清朝的人倒是更被勾起了想把倉央嘉措弄來的心思,不光康熙了,就連被天幕順帶著提了一嘴的納蘭性德都十分的好奇這個倉央嘉措,可不得嘛,後世子孫可是說了,提到他們倆其中一個就必然要說另一個,這其中的關聯怎麽能不叫人好奇呢。
葉姝雖然不知道自己刷的視頻會搞出這樣的事情,但是要是知道了樂子人的本質,肯定也是十分的喜聞樂見的,就沒有她不愛看的熱鬧,就沒有她不敢看的熱鬧,老祖宗的熱鬧又怎麽了,要是能叫她近距離觀賞那豈不是更加的好看。
【南唐後主李煜】
{你知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帝王絕命詞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故事嗎?
在群雄割據的五代十國期間,六皇子李煜出生於南唐皇室,天資聰穎的他通曉六經音律,精通詩詞書畫,卻根本無意於權勢的爭鬥。
為脫離皇室的漩渦,他一直都是一個閑散的王爺。寄情於山水詞賦。
那時候的南唐國力雖然比不上盛唐,但是江南富庶安寧,李煜也能夠自在的沉浸在詩酒風流當中。揮灑著屬於少年人的浪漫與驕傲。
然而,歲月流轉,南唐終因內憂外患而步入了危局。建隆二年,李璟駕崩,二十四的李煜即位,在金陵登基。但這並非是他所渴求的,李煜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皇帝,他更加願意在詞句中吟詠內心的憂思。
然而,麵對趙宋步步緊逼的威脅,李煜不得不承擔起南唐的命運,他的生活從此充滿了矛盾與掙紮。
一個江南才子舍不得不成為一個無奈的國君,他在詞句之中流露出來的憂愁和惆悵,正是心底深處的無助與哀傷。
開寶八年,宋軍南下,江南大地煙塵四起,兵戈不其意,李煜眼睜睜的看著江南原本秀麗的山河被烽火吞噬,而自己卻無力守護。
他的臣子主張和談,他卻依然心懷僥幸,想要憑借江南的水土之力來抵抗敵軍。然而,直到宋軍兵臨城下的那一刻,李煜才不得不麵對現實。
城破之日,煙火衝天,兵卒的吆喝和百姓們的哭喊哀嚎交織在了一起,他站在城頭,看著這一座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掌控過的都城陷入了一片的混亂。最終也隻能倉促的向宋朝投降,成為了一個亡國之君。
帶著南唐僅存的王室成員一起踏上了北遷的道路,在汴京,李煜被安置在了寬敞卻冰冷的宮殿當中,表麵上得到了宋廷的優待,實則身陷監視與拘禁之中。
他時常的遙望窗外,想象著江南的碧水青山,想象著自己的故土,想象著曾經的過往,想象著自己曾經一個王爺的生活。
他的眼前浮現出的是南唐都城的煙雨樓台,但是他也清楚的明白,那些早就已經是鏡花水月。他用著詞句抒發這內心無盡的愁苦,夜深人靜之時,一曲曲哀婉的詞章伴隨著昏暗的燭光誕生。
這些字字句句仿佛是他的靈魂借此在黑暗之中哭泣,他寫下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千古絕唱,內心的痛苦如同一江春水,帶著難以承受的重量緩緩湧出。
宋太宗趙光義起初對李煜禮遇有加,但這對這位亡國之君日益哀怨的詞句感到不滿,朝堂之上,不乏有人像宋太宗諫言,生成李煜的詞中多有懷念亡國救國的含義。恐怕會引起人心的不穩。
李煜並不知道自己的哀愁已經成了亡命的禍根,他隻是在此中傾訴了自己哀愁的心緒。太平興國三年七夕,正值生辰的李煜被趙光義賜下毒酒,終年四十二歲。}
視頻播放完了。天幕下的人可算是炸開了鍋。
首先是大唐時期,唐太宗本人這個可以說是一手建立了唐朝的人,七世紀最輕碳基生物,大唐白月光的李世民看著天幕講的內容可以說是頓了一下子。
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什麽李煜這個後人有多麽的悲慘,內心有多麽的絕望,生活有多麽的苦難,實在是,對待太宗皇帝來說,他的大唐亡了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才是頭等的大事。
他都有些理解不了李煜這個後人,明明身為皇室成員,就算是再怎麽愚笨,再怎麽沒有學習過,也該明白家國的含義。
他整天的就知道醉心在那些破詩詞歌賦上麵,他大唐好的詩人已經不少了,他不需要什麽文采斐然的皇帝,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力挽狂瀾,挽大廈之將傾的人。
隔了那麽多年,又從來都沒有相處過,要說有什麽特殊的感情那肯定是假的,李世民在大唐和李煜兩個人當中選擇的話,那肯定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大唐。
雖然心裏不舒服,但是李世民也知道這件事情歸根結底不能怪李煜,大唐又不是像秦朝那樣二世而亡,他大唐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就開始由明轉暗的,所以李世民又一次想要錘爆李隆基的狗頭。
瞧瞧他幹的好事,不然他大唐指不定還能多存活一段時間。李世民看了這麽長時間的天幕也清楚的明白,沒有永世的王朝,王朝的興衰更替仿佛就像是慣例一樣,一個接一個。
不過雖然理智上明白,但是對於自己的王朝當然還是希望他越長越好,這不僅僅是李世民一個人的想法,幾乎所有的皇帝,隻要稍微的有一點腦子都能夠從天幕當中看出來,當然那些傻子皇帝之類的除外。
當然此時的李世民還不知道這個南唐僅僅隻是姓李,實際上跟他沒有什麽關係。甚至這個李姓還是人李煜的祖父後來改的。
他們就不信了,上下五千年的曆史 ,還能湊不齊個人來跟他比試比試。
於是倉央嘉措就看到了彈幕上不少的人,什麽時期的人都有,都在喊話與他比試比試,看看到底誰美。倉央嘉措本人看到這些彈幕的時候是有些滴了一滴冷汗的。這感覺就跟犯了眾怒一樣,那麽多要比一比的。
不過清朝的人倒是更被勾起了想把倉央嘉措弄來的心思,不光康熙了,就連被天幕順帶著提了一嘴的納蘭性德都十分的好奇這個倉央嘉措,可不得嘛,後世子孫可是說了,提到他們倆其中一個就必然要說另一個,這其中的關聯怎麽能不叫人好奇呢。
葉姝雖然不知道自己刷的視頻會搞出這樣的事情,但是要是知道了樂子人的本質,肯定也是十分的喜聞樂見的,就沒有她不愛看的熱鬧,就沒有她不敢看的熱鬧,老祖宗的熱鬧又怎麽了,要是能叫她近距離觀賞那豈不是更加的好看。
【南唐後主李煜】
{你知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帝王絕命詞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故事嗎?
在群雄割據的五代十國期間,六皇子李煜出生於南唐皇室,天資聰穎的他通曉六經音律,精通詩詞書畫,卻根本無意於權勢的爭鬥。
為脫離皇室的漩渦,他一直都是一個閑散的王爺。寄情於山水詞賦。
那時候的南唐國力雖然比不上盛唐,但是江南富庶安寧,李煜也能夠自在的沉浸在詩酒風流當中。揮灑著屬於少年人的浪漫與驕傲。
然而,歲月流轉,南唐終因內憂外患而步入了危局。建隆二年,李璟駕崩,二十四的李煜即位,在金陵登基。但這並非是他所渴求的,李煜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皇帝,他更加願意在詞句中吟詠內心的憂思。
然而,麵對趙宋步步緊逼的威脅,李煜不得不承擔起南唐的命運,他的生活從此充滿了矛盾與掙紮。
一個江南才子舍不得不成為一個無奈的國君,他在詞句之中流露出來的憂愁和惆悵,正是心底深處的無助與哀傷。
開寶八年,宋軍南下,江南大地煙塵四起,兵戈不其意,李煜眼睜睜的看著江南原本秀麗的山河被烽火吞噬,而自己卻無力守護。
他的臣子主張和談,他卻依然心懷僥幸,想要憑借江南的水土之力來抵抗敵軍。然而,直到宋軍兵臨城下的那一刻,李煜才不得不麵對現實。
城破之日,煙火衝天,兵卒的吆喝和百姓們的哭喊哀嚎交織在了一起,他站在城頭,看著這一座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掌控過的都城陷入了一片的混亂。最終也隻能倉促的向宋朝投降,成為了一個亡國之君。
帶著南唐僅存的王室成員一起踏上了北遷的道路,在汴京,李煜被安置在了寬敞卻冰冷的宮殿當中,表麵上得到了宋廷的優待,實則身陷監視與拘禁之中。
他時常的遙望窗外,想象著江南的碧水青山,想象著自己的故土,想象著曾經的過往,想象著自己曾經一個王爺的生活。
他的眼前浮現出的是南唐都城的煙雨樓台,但是他也清楚的明白,那些早就已經是鏡花水月。他用著詞句抒發這內心無盡的愁苦,夜深人靜之時,一曲曲哀婉的詞章伴隨著昏暗的燭光誕生。
這些字字句句仿佛是他的靈魂借此在黑暗之中哭泣,他寫下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千古絕唱,內心的痛苦如同一江春水,帶著難以承受的重量緩緩湧出。
宋太宗趙光義起初對李煜禮遇有加,但這對這位亡國之君日益哀怨的詞句感到不滿,朝堂之上,不乏有人像宋太宗諫言,生成李煜的詞中多有懷念亡國救國的含義。恐怕會引起人心的不穩。
李煜並不知道自己的哀愁已經成了亡命的禍根,他隻是在此中傾訴了自己哀愁的心緒。太平興國三年七夕,正值生辰的李煜被趙光義賜下毒酒,終年四十二歲。}
視頻播放完了。天幕下的人可算是炸開了鍋。
首先是大唐時期,唐太宗本人這個可以說是一手建立了唐朝的人,七世紀最輕碳基生物,大唐白月光的李世民看著天幕講的內容可以說是頓了一下子。
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什麽李煜這個後人有多麽的悲慘,內心有多麽的絕望,生活有多麽的苦難,實在是,對待太宗皇帝來說,他的大唐亡了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才是頭等的大事。
他都有些理解不了李煜這個後人,明明身為皇室成員,就算是再怎麽愚笨,再怎麽沒有學習過,也該明白家國的含義。
他整天的就知道醉心在那些破詩詞歌賦上麵,他大唐好的詩人已經不少了,他不需要什麽文采斐然的皇帝,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力挽狂瀾,挽大廈之將傾的人。
隔了那麽多年,又從來都沒有相處過,要說有什麽特殊的感情那肯定是假的,李世民在大唐和李煜兩個人當中選擇的話,那肯定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大唐。
雖然心裏不舒服,但是李世民也知道這件事情歸根結底不能怪李煜,大唐又不是像秦朝那樣二世而亡,他大唐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就開始由明轉暗的,所以李世民又一次想要錘爆李隆基的狗頭。
瞧瞧他幹的好事,不然他大唐指不定還能多存活一段時間。李世民看了這麽長時間的天幕也清楚的明白,沒有永世的王朝,王朝的興衰更替仿佛就像是慣例一樣,一個接一個。
不過雖然理智上明白,但是對於自己的王朝當然還是希望他越長越好,這不僅僅是李世民一個人的想法,幾乎所有的皇帝,隻要稍微的有一點腦子都能夠從天幕當中看出來,當然那些傻子皇帝之類的除外。
當然此時的李世民還不知道這個南唐僅僅隻是姓李,實際上跟他沒有什麽關係。甚至這個李姓還是人李煜的祖父後來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