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安史之亂 下
曆史直播:開局創死一位老祖宗 作者:茗顧長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玄宗明白,長安已無險可守,於是他帶著楊貴妃和三千禁衛軍趁著夜色逃離了長安,他們一路奔逃直到馬嵬坡,才稍作停歇。
在這裏,被悲觀和憤怒情緒籠罩的禁軍發生兵變,他們不敢針對唐玄宗,於是隻能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楊國忠被殺,緊接著,他們又要求唐玄宗處死楊貴妃。
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失控,唐玄宗同意將楊貴妃處死,這才將兵變平息了下來。
第二年,太子李亨帶領2000禁軍北上,在靈武登基即位,是為唐肅宗。他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到這裏,唐朝才開始組織有效的平叛反擊力量。
此時,大唐國土淪陷過半,公元757年,因為內部權利之爭,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接管了部隊。
公元757年,唐朝集結了十五萬大軍,一舉殲滅了十萬安史叛軍,收複長安,安史之亂迎來轉機。
同年,唐軍與安史叛軍在睢陽爆發激戰,史稱睢陽保衛戰。睢陽是軍事要地,事關全局。唐軍將領張勳率領7000人的軍隊,擋住了叛軍十萬人的進攻,堅守了城池十個月。困難之時,靠吃人肉維持生存。
公元759年,安慶緒被史思明殺害,不久,史思明在範陽登基稱帝。公元761年,史思明在洛陽城外大敗唐軍,隨後,史思明揮軍挺進長安。然而,還沒等與唐軍交戰,史思明就被其子史朝義殺害。
此時,漢軍內部離心離德,隨後,史朝義在各路唐軍的圍攻之下,一路向北逃竄。
公元763年,史朝義戰敗自殺,至此,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落下了帷幕。安史之亂,雖然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但究其原因,純粹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
不信任自己的忠臣,卻讓一個胡人,對河北軍政大權一手把持,還沒有任何可以約製的人,這不管換成誰,不反才怪。
可能唐玄宗對安祿山本人的估算存在誤差,他過高的估計了安祿山的理智,而安祿山對唐朝實力的判斷也存在了誤差,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起兵造反勝算的幾率。
本來,唐玄宗深諳帝王之術,他有著超凡的用人手段,可能他想的是賦予臣子權利最大限度的利用有能力的人為帝國服務。然而,因為缺乏自知之明的臣子,沒有和他達成共識,頃刻之間局勢失控,落得兩敗俱傷。
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對華夏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安史之亂之後的中央政權,對藩鎮將領的忌憚,刻在了統治者的骨子裏。這使得後世王朝都存在刻意削減或者控製武將權力的行為,都有了一定程度上重文輕武的傾向。它導致了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戰鬥力開始下滑,這不能不說是曆史的遺憾。}
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一開始看到這個視頻標題的時候臉色就不是很好看了,但是雖然臉色不好看歸不好看,李世民還是十分認真的看著天幕的內容的,他要知道一下,他大唐到底是因為什麽原因能一下子從巔峰落入地獄。
所以李世民這次是以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力求把天幕所說的每一個字都銘記於心,不僅如此,他還讓他朝上的大臣們都打起十分的精神來聽這個內容,聽完以後每個人都要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不僅李世民是這個態度,在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皇帝們都是認真的在看,爭取搞明白那敗家子究竟是怎麽敗家的。而安史之亂以後的唐皇們看著天幕說的內容就開始傷感了起來。後唐的人們無一不懷念前唐,無論是什麽身份。
武則天看著天幕的內容,看向了在自己跟前的李隆基,其實一開始,對於李隆基她是另眼相看的,比起其他的人來說,李隆基確實是有著高一等的氣魄,讓她覺得可以傳位。
隻不過在天幕之前說了李隆基搞出來的事情以後,武則天心裏就開始有了一絲猶豫,雖然李隆基的確能力不錯,事情也還沒有發生,但是他的的確確也可以稱得上是大唐的罪人了。女兒太平私底下的小手段她不是不清楚,不過她並沒有阻攔,哪怕是其他的李唐皇室子孫,她也沒有一下子打壓明了的告訴他們李隆基是下一任君王,他要從一堆人裏選出最有能力的那個。
不過相比較起來,李隆基確實是比他們高了一個層次,哪怕是太平也不例外,也是她沒有教導過,不過相比較起來她也是不太屬意把江山交給太平的,她的女兒她清楚,小打小鬧還行,但是她壓不住朝堂上的那群官員。
因此其實心底上她也更加的傾向李隆基,還江山於李唐。李隆基可能也感受到了她最近的搖擺,比原來都更顯得明智成熟了不少,因此武則天更加懷疑這樣一個人怎麽會將大唐拉下來的。
於是在看了這個視頻之後,武則天明白了不少,李隆基啊就是自傲了,覺得自己做的不錯,把大唐推向頂峰開創了盛世了,於是就開始放鬆了。她不覺得能把王朝推向巔峰的人不會不知道自己做的怎麽樣,他就是心鬆了,人一旦有了自傲放鬆的心思,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不然的話大唐怎麽會走向這般地步。
武則天心裏有了想法以後,就開始考慮,比起太平來說,雖然李隆基後期會昏庸,但是他確實是有能力的一個人,能開創盛世就足以見得。
所以,她現在要思考的,就是怎麽樣能加一個保障,保障李隆基哪怕在後期昏庸了,也能約束到他,或者是直接換個皇帝。沒看後世子孫都說了嗎,李隆基要是早死幾年就好了。
就是不知道李隆基的兒子做的怎麽樣,是不是個明君,怎麽說這也是自己一手治理的江山,當然希望能夠一治好了,武則天心裏思考著對策。
在這裏,被悲觀和憤怒情緒籠罩的禁軍發生兵變,他們不敢針對唐玄宗,於是隻能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楊國忠被殺,緊接著,他們又要求唐玄宗處死楊貴妃。
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失控,唐玄宗同意將楊貴妃處死,這才將兵變平息了下來。
第二年,太子李亨帶領2000禁軍北上,在靈武登基即位,是為唐肅宗。他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到這裏,唐朝才開始組織有效的平叛反擊力量。
此時,大唐國土淪陷過半,公元757年,因為內部權利之爭,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接管了部隊。
公元757年,唐朝集結了十五萬大軍,一舉殲滅了十萬安史叛軍,收複長安,安史之亂迎來轉機。
同年,唐軍與安史叛軍在睢陽爆發激戰,史稱睢陽保衛戰。睢陽是軍事要地,事關全局。唐軍將領張勳率領7000人的軍隊,擋住了叛軍十萬人的進攻,堅守了城池十個月。困難之時,靠吃人肉維持生存。
公元759年,安慶緒被史思明殺害,不久,史思明在範陽登基稱帝。公元761年,史思明在洛陽城外大敗唐軍,隨後,史思明揮軍挺進長安。然而,還沒等與唐軍交戰,史思明就被其子史朝義殺害。
此時,漢軍內部離心離德,隨後,史朝義在各路唐軍的圍攻之下,一路向北逃竄。
公元763年,史朝義戰敗自殺,至此,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落下了帷幕。安史之亂,雖然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但究其原因,純粹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
不信任自己的忠臣,卻讓一個胡人,對河北軍政大權一手把持,還沒有任何可以約製的人,這不管換成誰,不反才怪。
可能唐玄宗對安祿山本人的估算存在誤差,他過高的估計了安祿山的理智,而安祿山對唐朝實力的判斷也存在了誤差,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起兵造反勝算的幾率。
本來,唐玄宗深諳帝王之術,他有著超凡的用人手段,可能他想的是賦予臣子權利最大限度的利用有能力的人為帝國服務。然而,因為缺乏自知之明的臣子,沒有和他達成共識,頃刻之間局勢失控,落得兩敗俱傷。
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對華夏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安史之亂之後的中央政權,對藩鎮將領的忌憚,刻在了統治者的骨子裏。這使得後世王朝都存在刻意削減或者控製武將權力的行為,都有了一定程度上重文輕武的傾向。它導致了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戰鬥力開始下滑,這不能不說是曆史的遺憾。}
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一開始看到這個視頻標題的時候臉色就不是很好看了,但是雖然臉色不好看歸不好看,李世民還是十分認真的看著天幕的內容的,他要知道一下,他大唐到底是因為什麽原因能一下子從巔峰落入地獄。
所以李世民這次是以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力求把天幕所說的每一個字都銘記於心,不僅如此,他還讓他朝上的大臣們都打起十分的精神來聽這個內容,聽完以後每個人都要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不僅李世民是這個態度,在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皇帝們都是認真的在看,爭取搞明白那敗家子究竟是怎麽敗家的。而安史之亂以後的唐皇們看著天幕說的內容就開始傷感了起來。後唐的人們無一不懷念前唐,無論是什麽身份。
武則天看著天幕的內容,看向了在自己跟前的李隆基,其實一開始,對於李隆基她是另眼相看的,比起其他的人來說,李隆基確實是有著高一等的氣魄,讓她覺得可以傳位。
隻不過在天幕之前說了李隆基搞出來的事情以後,武則天心裏就開始有了一絲猶豫,雖然李隆基的確能力不錯,事情也還沒有發生,但是他的的確確也可以稱得上是大唐的罪人了。女兒太平私底下的小手段她不是不清楚,不過她並沒有阻攔,哪怕是其他的李唐皇室子孫,她也沒有一下子打壓明了的告訴他們李隆基是下一任君王,他要從一堆人裏選出最有能力的那個。
不過相比較起來,李隆基確實是比他們高了一個層次,哪怕是太平也不例外,也是她沒有教導過,不過相比較起來她也是不太屬意把江山交給太平的,她的女兒她清楚,小打小鬧還行,但是她壓不住朝堂上的那群官員。
因此其實心底上她也更加的傾向李隆基,還江山於李唐。李隆基可能也感受到了她最近的搖擺,比原來都更顯得明智成熟了不少,因此武則天更加懷疑這樣一個人怎麽會將大唐拉下來的。
於是在看了這個視頻之後,武則天明白了不少,李隆基啊就是自傲了,覺得自己做的不錯,把大唐推向頂峰開創了盛世了,於是就開始放鬆了。她不覺得能把王朝推向巔峰的人不會不知道自己做的怎麽樣,他就是心鬆了,人一旦有了自傲放鬆的心思,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不然的話大唐怎麽會走向這般地步。
武則天心裏有了想法以後,就開始考慮,比起太平來說,雖然李隆基後期會昏庸,但是他確實是有能力的一個人,能開創盛世就足以見得。
所以,她現在要思考的,就是怎麽樣能加一個保障,保障李隆基哪怕在後期昏庸了,也能約束到他,或者是直接換個皇帝。沒看後世子孫都說了嗎,李隆基要是早死幾年就好了。
就是不知道李隆基的兒子做的怎麽樣,是不是個明君,怎麽說這也是自己一手治理的江山,當然希望能夠一治好了,武則天心裏思考著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