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後來呢?後來怎麽樣了?
八零女翻譯官被糙漢醋王寵翻了 作者:步洗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楚瑤每次放假都會去到江家村看望江母和瑩子。
江母在村子裏的小學教了大半輩子的書,江父年輕時是一名基層警察,三十多歲的時候因公犧牲。
江瑩還在念書,品學兼優。一年秋天,江瑩放假迴家都快走到村口了,看見前麵十幾米遠的位置,有一個身形纖細的女生,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這背影瞧著很是眼熟,江瑩試探性地叫出了聲:“瑤姐姐?”
楚瑤聽到聲音轉過頭,待她看清身後的人,嘴角綻開一抹笑容:“瑩子,你怎麽迴來了?”
“學校國慶放了兩天假,我迴來幫我媽收棉花。”江瑩小跑著走近,一邊答。
“瑤姐姐,你怎麽也過來了?”
“剛好休假,我來看看你和嬸子。”
楚瑤想起什麽,問:“這次開學就是高三了是不是?”
江瑩點頭。
楚瑤不禁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還在上初三,轉眼間都快高中畢業了。”
江瑩望著楚瑤手上的大包小包,“我拿一些吧”,說著就從楚瑤手中搶走了大半物品。
兩人一路聊著近況,一直走到了江家門口,一扇老式的雙開木門,一扇合著,一扇敞著。
江母此刻正坐在堂屋的木凳上,眼睛空洞地盯著地麵上的某個點,不知在想些什麽。
門口響起了女孩們的交談聲,江母倏地迴過神來,抬眸向前方望去。
江瑩走在右邊,需要推開木門才能走進去,自然錯過了江母方才落寞的神情,但楚瑤沒有,左邊沒有木門遮擋,她第一時間就看見了江母眉心藏著的忡忡憂慮,以及眨眼間收起情緒,扯出慈和笑意的完整過程。
見此,楚瑤的心間不由得泛起一絲疑慮。
江母笑著起身,張羅道:“怎麽都挑今兒個迴來?”
江瑩嘴貧:“學校食堂太難吃了,想迴來吃兩天。”
東西都放在了桌子上,江瑩馬不停蹄地拉開書包拉鏈,從裏麵拿出一張數學試卷,獻寶似的拿給江母看,“我這次模擬測驗考了118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你以後別再說我偏科,數學不好了。”
楚瑤稱讚道:“數學隻扣兩分,很厲害了,我上學的時候,數學是我學的最爛的一門科目。”
誰知,江母脫口蹦出一句:“她哥哥數學更好,高中的時候經常考滿分,就是英語差了點,她們兄妹倆倒是互補,要是……”話沒說完,江母意識到了什麽霎時止住了話頭。
屋內的三人默契地一同屏息沉默,至少有十幾秒的空檔,堂屋裏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
還是楚瑤重新尋了個話頭:“瑩子,你最近長身體長得快,我給你買了一條新褲子還有一件夾克外套,你迴房間試試合不合身?”
“小瑤,你別老是給我們買東西,我的工資雖然不多,但是足夠我和瑩子兩個人開銷。你一個姑娘家的,年紀輕輕的,要多為自己考慮,錢留著存起來,給自己花。”江母勸道。
“嬸子,我的情況你也了解,我沒什麽親人,你和瑩子就是我的親人,你說這話就見外了,難道說你沒把我當成自家人?”
話已至此,江母無話可說了。
等江瑩迴了自己房間去換褲子,楚瑤剛想開口問些什麽,沒成想江母立即換上了一副神秘莫測的表情,先是抻著脖子打量了幾眼門口有沒有什麽別的人,再就是拉著楚瑤進了自己的房間。
進到房間,楚瑤已有所覺,若有所思地問道:“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江母關好門,轉過身來輕聲答:“我在學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是他寫的,裏麵還有一封是給你的。”
聞言,楚瑤的心髒在胸腔裏劇烈跳動,紊亂而瘋狂,說不清到底是哪種情緒,自那一晚在莊園一別,她已經三年沒收到關於他的半點消息,他身處何處?在幹什麽?是死是活?她都一無所知。
楚瑤再開口時,話裏都帶著顫音:“信……呢?”
……
江母也算是半個知識分子,三年前剛剛得知江錚的事,當時事發太過突然對她的衝擊很大,白紙黑字紅公章,說服力太強,難以接受現實的江母甚至當場暈厥了過去。
可後來細細一想,也算是咂摸出了些可疑之處。就比如自從兒子與家裏斷聯之後,她每個月的工資條裏就多了一項“優秀鄉村教師補貼”的獎金,她一開始以為是政策改革,優化農村教師待遇的措施。
但她後來偶然間才發現幾乎就隻有她的工資條裏有這一項補貼。她當時跑去校長辦公室詢問情況,校長跟她說,每個月有一到兩個獎勵名額,按照上麵製定的規則來評出月度最優秀的一到兩位教師,主要參考教齡、課程量以及教學水平幾個維度,所以每個月都是你合理合規。
江母那時候也沒多想,她確實是這所小學裏教齡最老的教師了,承包了一到六年級全部的語文課,每周的課表滿滿當當。
人一旦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名為懷疑的種子,就會不由自主地去驗證她心中那微弱渺茫的猜想。
後來有一次,江母去到鎮上聽公開課,有意將話題帶到這方麵,在與同地區的其它鄉村小學教師的交談中得知,她們從未聽說過有什麽優秀教師補貼。
再後來,又是一年冬天,除夕夜的前一天,她拉著瑩子在家裏大掃除,翻箱倒櫃間,找到了一個灰撲撲的筆記本,紙張早已泛黃,封麵上的字跡也褪色得難以看出原貌,隻勉強可以辨認得出“錚”字的右半部分。
江母忽地生出一股莫名強烈的直覺,這個本子或許能解答她一直以來的困惑,她迫不及待地翻開筆記本,隨意翻開幾頁,裏麵是江錚瀟灑而不失工整的字跡,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全國各地的警校資料、招生信息、專業設置、招生要求、優勢領域等內容。
江母恍惚中想起,似乎是七、八年前一個夏天的午後,蟬鳴聒噪、暑氣盛人,她一個人正在廚房裏忙活,少年江錚從後麵出現,帶著室外的熱浪和濕淋淋潮氣。
視野裏突然出現一條大鰭魚用草梗勾在食指上,在她眼前晃啊晃,那魚的眼珠子距離她的眼睛也不過兩寸距離,魚腥味猛地鑽進鼻腔,耳邊傳來江錚喜上眉梢的邀功聲:“媽,今晚加餐做魚吃,我剛從水裏撈上來的。”
江母揮了下右手,將麵前那礙事的指頭給拍走了,才扭頭看向身側,溫聲斥責道:“快點把衣服穿上,等會兒你妹妹迴來了,看見你光著個膀子像什麽話。”
江錚套好了上衣,又返迴廚房笑嘻嘻地同她扯皮,扯東扯西間,貌似隨意問了句:“媽,我這次期末考試考得還挺好的,老師說要是一直保持下去,明年高考在填學校的時候選擇空間會很大。”
江母欣慰道:“那是好事啊。”
少年江錚又隨口接了句:“那我報警校怎麽樣?”
江母聽到這話,臉色瞬時沉了下來,手中的菜刀也放了下來,她轉過身看著他,眼神很冷,語氣也很冷:“我不同意!”
江錚見狀,趕忙笑著打哈哈:“我就開個玩笑,男生不都有個警察夢嗎?覺著穿製服賊帥,你別當真,也別生氣。”
後來這事不了了之,江錚高考考得不錯,跟她說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的數學係。
江母努力迴憶才發現自己根本從未見過江錚的錄取通知書。
手上的筆記本翻到扉頁,江母的瞳孔瞬間擴張,上麵貼著一張江父的黑白照片,也是江父烈士墓碑上的照片,旁邊寫著這樣一段話——“精忠報國,男兒擔當,海晏河清,道阻且長,謹遵教誨,向您看齊。”
是十八歲的江錚的遠大誌向和不朽信仰。
是少年人小小的英雄主義。
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獻身過的寶貴事業單薄卻義無反顧的崇敬和追隨。
一件事是巧合,兩件事是巧合,當你有意識去摸索,就會接二連三地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巧合,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麽多巧合嗎?
江母摩挲著照片上的男人,不知何時眼眶已然泛紅,輕聲問出了口:“所以,你兒子是選擇了和你一樣的道路嗎?”
……
兩人都對對方撒了慌。
楚瑤騙了江母,她說江錚在莊園的時候救過她,代價是等她平安出來後,要幫忙照顧好他的母親和妹妹。她杜撰了故事的情節,將那些容易招人懷疑的部分爛在了肚子裏,她不打算告訴任何人。
江母起先並不理解,質疑道:“可你是個軍人!”
楚瑤說:“一碼歸一碼,這是兩碼事,他幹的那些事歸警察管,我管不著,而我欠了你們江家的恩情,就要說到做到。”
可後來,江母發現楚瑤不止一次對著家裏的一本老相冊發呆,說是相冊其實總共也沒幾張照片,江母走過去瞧過幾次——翻到的那一頁無一例外都是江錚的那張照片,也是相冊裏唯一一張彩色照片。
他高中的時候時候學校給拍的,參加籃球聯賽帶領隊伍拿了冠軍,身穿一套大紅色球服,鮮豔張狂,抓人眼球,站在正中間的那個少年個子最高,露出的冷白皮膚與周圍同齡男生對比顯得有些違和,左勾肩、右搭背,笑得沒個正形。
不止如此,有一天村裏的小孩聚在一起玩竹蜻蜓,竹蜻蜓恰好就卡在了江家門口的桂花樹上,小孩們個頭普遍偏矮,根本夠不著,江瑩看見了從屋裏走了出來,出現在他們身後,踮起腳將竹蜻蜓摘了下來,女孩蹲下身,笑意吟吟道:“給,你們的竹蜻蜓。”
誰知,這群小孩卻一下子四散開來,一個個抱頭亂竄、落荒而逃,仿佛看見了什麽洪水猛獸似的,嘴裏嘰嘰喳喳地叫喊著:“她哥哥是人渣”、“敗類”、“媽媽說了,她們家沒一個好人”、“黑心肝”、“喪良心”、“不得好死”,七嘴八舌的難聽詞匯冗雜在一起,清晰得足夠刺耳。
小孩兒一窩蜂地跑遠了,但江瑩還蹲在地上,神色黯然,整個人像是失了生機。
這時楚瑤從屋裏衝了出來,一把奪過江瑩手中那根沒有遞出去的竹蜻蜓,用力扔在了地上,再用腳去踩。
方才,女孩衝出去之前,眼裏一閃而過的痛楚,江母坐在旁邊,看得一清二楚。
江母毫不懷疑自己對那個眼神的理解是否準確,因為在那一刻,如果麵前有一麵鏡子,鏡子裏那個婦人的眼神隻怕是會和她一模一樣。
她篤定地這樣認為,在那一刻她們有著共通的情緒,是不忍、是痛心,是想要維護,是心底竄起一股猛烈的衝動,想要不顧一切地跑出去告訴所有人,就算全天下人都不得好死,他也會長命百歲。
這……不由得讓江母對楚瑤內心的感情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延伸,她真的隻是信守承諾,報答恩情嗎?
她的職業和身份又怎麽會允許自己對一個罪大惡極、上過通緝令的男人有著更深層次的感情呢?
江母其實對楚瑤也有所隱瞞,她沒有將她找到的那個筆記本拿給過任何一個人看,而是藏得好好的,誰也不會找到它。
一個是忠誠的軍人,一個是愛子的母親,除此之外,她們還是互相攙扶熬過漫長歲月隻為等待一個未知結局的同行者,或者說她們更像是一對在逆旅途中相遇的知音,她們相互依偎、取暖、汲取堅持下去的能量。
盡管對方都是值得信任的人;盡管在年複一年的相處中她們都隱隱感知到了對方似乎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執念和期盼,那些隱晦的,無法描述的,旁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情緒,總能在一個又一個不期而遇的瞬間產生共振,像是在說你並不孤單。
但是她們又極為默契地在無聲無息間達成了一個隱秘的共識——越少人知道,他才會更安全。
因而,她們從未就此進行過任何一次溝通,她們甚至於很少在對方麵前提及這個人,她們各自守護著各自的秘密,再心照不宣地去守護一個可能屬於兩人共同的秘密。
然而今天,是這兩個女人三年來第一次靠在一起,談論那個“他”。
楚瑤捏著信封的指節用力到微微泛白,棕黃色的信封上隻寫了寥寥四字——“楚瑤親啟”。
江母在村子裏的小學教了大半輩子的書,江父年輕時是一名基層警察,三十多歲的時候因公犧牲。
江瑩還在念書,品學兼優。一年秋天,江瑩放假迴家都快走到村口了,看見前麵十幾米遠的位置,有一個身形纖細的女生,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這背影瞧著很是眼熟,江瑩試探性地叫出了聲:“瑤姐姐?”
楚瑤聽到聲音轉過頭,待她看清身後的人,嘴角綻開一抹笑容:“瑩子,你怎麽迴來了?”
“學校國慶放了兩天假,我迴來幫我媽收棉花。”江瑩小跑著走近,一邊答。
“瑤姐姐,你怎麽也過來了?”
“剛好休假,我來看看你和嬸子。”
楚瑤想起什麽,問:“這次開學就是高三了是不是?”
江瑩點頭。
楚瑤不禁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還在上初三,轉眼間都快高中畢業了。”
江瑩望著楚瑤手上的大包小包,“我拿一些吧”,說著就從楚瑤手中搶走了大半物品。
兩人一路聊著近況,一直走到了江家門口,一扇老式的雙開木門,一扇合著,一扇敞著。
江母此刻正坐在堂屋的木凳上,眼睛空洞地盯著地麵上的某個點,不知在想些什麽。
門口響起了女孩們的交談聲,江母倏地迴過神來,抬眸向前方望去。
江瑩走在右邊,需要推開木門才能走進去,自然錯過了江母方才落寞的神情,但楚瑤沒有,左邊沒有木門遮擋,她第一時間就看見了江母眉心藏著的忡忡憂慮,以及眨眼間收起情緒,扯出慈和笑意的完整過程。
見此,楚瑤的心間不由得泛起一絲疑慮。
江母笑著起身,張羅道:“怎麽都挑今兒個迴來?”
江瑩嘴貧:“學校食堂太難吃了,想迴來吃兩天。”
東西都放在了桌子上,江瑩馬不停蹄地拉開書包拉鏈,從裏麵拿出一張數學試卷,獻寶似的拿給江母看,“我這次模擬測驗考了118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你以後別再說我偏科,數學不好了。”
楚瑤稱讚道:“數學隻扣兩分,很厲害了,我上學的時候,數學是我學的最爛的一門科目。”
誰知,江母脫口蹦出一句:“她哥哥數學更好,高中的時候經常考滿分,就是英語差了點,她們兄妹倆倒是互補,要是……”話沒說完,江母意識到了什麽霎時止住了話頭。
屋內的三人默契地一同屏息沉默,至少有十幾秒的空檔,堂屋裏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
還是楚瑤重新尋了個話頭:“瑩子,你最近長身體長得快,我給你買了一條新褲子還有一件夾克外套,你迴房間試試合不合身?”
“小瑤,你別老是給我們買東西,我的工資雖然不多,但是足夠我和瑩子兩個人開銷。你一個姑娘家的,年紀輕輕的,要多為自己考慮,錢留著存起來,給自己花。”江母勸道。
“嬸子,我的情況你也了解,我沒什麽親人,你和瑩子就是我的親人,你說這話就見外了,難道說你沒把我當成自家人?”
話已至此,江母無話可說了。
等江瑩迴了自己房間去換褲子,楚瑤剛想開口問些什麽,沒成想江母立即換上了一副神秘莫測的表情,先是抻著脖子打量了幾眼門口有沒有什麽別的人,再就是拉著楚瑤進了自己的房間。
進到房間,楚瑤已有所覺,若有所思地問道:“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江母關好門,轉過身來輕聲答:“我在學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是他寫的,裏麵還有一封是給你的。”
聞言,楚瑤的心髒在胸腔裏劇烈跳動,紊亂而瘋狂,說不清到底是哪種情緒,自那一晚在莊園一別,她已經三年沒收到關於他的半點消息,他身處何處?在幹什麽?是死是活?她都一無所知。
楚瑤再開口時,話裏都帶著顫音:“信……呢?”
……
江母也算是半個知識分子,三年前剛剛得知江錚的事,當時事發太過突然對她的衝擊很大,白紙黑字紅公章,說服力太強,難以接受現實的江母甚至當場暈厥了過去。
可後來細細一想,也算是咂摸出了些可疑之處。就比如自從兒子與家裏斷聯之後,她每個月的工資條裏就多了一項“優秀鄉村教師補貼”的獎金,她一開始以為是政策改革,優化農村教師待遇的措施。
但她後來偶然間才發現幾乎就隻有她的工資條裏有這一項補貼。她當時跑去校長辦公室詢問情況,校長跟她說,每個月有一到兩個獎勵名額,按照上麵製定的規則來評出月度最優秀的一到兩位教師,主要參考教齡、課程量以及教學水平幾個維度,所以每個月都是你合理合規。
江母那時候也沒多想,她確實是這所小學裏教齡最老的教師了,承包了一到六年級全部的語文課,每周的課表滿滿當當。
人一旦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名為懷疑的種子,就會不由自主地去驗證她心中那微弱渺茫的猜想。
後來有一次,江母去到鎮上聽公開課,有意將話題帶到這方麵,在與同地區的其它鄉村小學教師的交談中得知,她們從未聽說過有什麽優秀教師補貼。
再後來,又是一年冬天,除夕夜的前一天,她拉著瑩子在家裏大掃除,翻箱倒櫃間,找到了一個灰撲撲的筆記本,紙張早已泛黃,封麵上的字跡也褪色得難以看出原貌,隻勉強可以辨認得出“錚”字的右半部分。
江母忽地生出一股莫名強烈的直覺,這個本子或許能解答她一直以來的困惑,她迫不及待地翻開筆記本,隨意翻開幾頁,裏麵是江錚瀟灑而不失工整的字跡,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全國各地的警校資料、招生信息、專業設置、招生要求、優勢領域等內容。
江母恍惚中想起,似乎是七、八年前一個夏天的午後,蟬鳴聒噪、暑氣盛人,她一個人正在廚房裏忙活,少年江錚從後麵出現,帶著室外的熱浪和濕淋淋潮氣。
視野裏突然出現一條大鰭魚用草梗勾在食指上,在她眼前晃啊晃,那魚的眼珠子距離她的眼睛也不過兩寸距離,魚腥味猛地鑽進鼻腔,耳邊傳來江錚喜上眉梢的邀功聲:“媽,今晚加餐做魚吃,我剛從水裏撈上來的。”
江母揮了下右手,將麵前那礙事的指頭給拍走了,才扭頭看向身側,溫聲斥責道:“快點把衣服穿上,等會兒你妹妹迴來了,看見你光著個膀子像什麽話。”
江錚套好了上衣,又返迴廚房笑嘻嘻地同她扯皮,扯東扯西間,貌似隨意問了句:“媽,我這次期末考試考得還挺好的,老師說要是一直保持下去,明年高考在填學校的時候選擇空間會很大。”
江母欣慰道:“那是好事啊。”
少年江錚又隨口接了句:“那我報警校怎麽樣?”
江母聽到這話,臉色瞬時沉了下來,手中的菜刀也放了下來,她轉過身看著他,眼神很冷,語氣也很冷:“我不同意!”
江錚見狀,趕忙笑著打哈哈:“我就開個玩笑,男生不都有個警察夢嗎?覺著穿製服賊帥,你別當真,也別生氣。”
後來這事不了了之,江錚高考考得不錯,跟她說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的數學係。
江母努力迴憶才發現自己根本從未見過江錚的錄取通知書。
手上的筆記本翻到扉頁,江母的瞳孔瞬間擴張,上麵貼著一張江父的黑白照片,也是江父烈士墓碑上的照片,旁邊寫著這樣一段話——“精忠報國,男兒擔當,海晏河清,道阻且長,謹遵教誨,向您看齊。”
是十八歲的江錚的遠大誌向和不朽信仰。
是少年人小小的英雄主義。
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獻身過的寶貴事業單薄卻義無反顧的崇敬和追隨。
一件事是巧合,兩件事是巧合,當你有意識去摸索,就會接二連三地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巧合,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麽多巧合嗎?
江母摩挲著照片上的男人,不知何時眼眶已然泛紅,輕聲問出了口:“所以,你兒子是選擇了和你一樣的道路嗎?”
……
兩人都對對方撒了慌。
楚瑤騙了江母,她說江錚在莊園的時候救過她,代價是等她平安出來後,要幫忙照顧好他的母親和妹妹。她杜撰了故事的情節,將那些容易招人懷疑的部分爛在了肚子裏,她不打算告訴任何人。
江母起先並不理解,質疑道:“可你是個軍人!”
楚瑤說:“一碼歸一碼,這是兩碼事,他幹的那些事歸警察管,我管不著,而我欠了你們江家的恩情,就要說到做到。”
可後來,江母發現楚瑤不止一次對著家裏的一本老相冊發呆,說是相冊其實總共也沒幾張照片,江母走過去瞧過幾次——翻到的那一頁無一例外都是江錚的那張照片,也是相冊裏唯一一張彩色照片。
他高中的時候時候學校給拍的,參加籃球聯賽帶領隊伍拿了冠軍,身穿一套大紅色球服,鮮豔張狂,抓人眼球,站在正中間的那個少年個子最高,露出的冷白皮膚與周圍同齡男生對比顯得有些違和,左勾肩、右搭背,笑得沒個正形。
不止如此,有一天村裏的小孩聚在一起玩竹蜻蜓,竹蜻蜓恰好就卡在了江家門口的桂花樹上,小孩們個頭普遍偏矮,根本夠不著,江瑩看見了從屋裏走了出來,出現在他們身後,踮起腳將竹蜻蜓摘了下來,女孩蹲下身,笑意吟吟道:“給,你們的竹蜻蜓。”
誰知,這群小孩卻一下子四散開來,一個個抱頭亂竄、落荒而逃,仿佛看見了什麽洪水猛獸似的,嘴裏嘰嘰喳喳地叫喊著:“她哥哥是人渣”、“敗類”、“媽媽說了,她們家沒一個好人”、“黑心肝”、“喪良心”、“不得好死”,七嘴八舌的難聽詞匯冗雜在一起,清晰得足夠刺耳。
小孩兒一窩蜂地跑遠了,但江瑩還蹲在地上,神色黯然,整個人像是失了生機。
這時楚瑤從屋裏衝了出來,一把奪過江瑩手中那根沒有遞出去的竹蜻蜓,用力扔在了地上,再用腳去踩。
方才,女孩衝出去之前,眼裏一閃而過的痛楚,江母坐在旁邊,看得一清二楚。
江母毫不懷疑自己對那個眼神的理解是否準確,因為在那一刻,如果麵前有一麵鏡子,鏡子裏那個婦人的眼神隻怕是會和她一模一樣。
她篤定地這樣認為,在那一刻她們有著共通的情緒,是不忍、是痛心,是想要維護,是心底竄起一股猛烈的衝動,想要不顧一切地跑出去告訴所有人,就算全天下人都不得好死,他也會長命百歲。
這……不由得讓江母對楚瑤內心的感情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延伸,她真的隻是信守承諾,報答恩情嗎?
她的職業和身份又怎麽會允許自己對一個罪大惡極、上過通緝令的男人有著更深層次的感情呢?
江母其實對楚瑤也有所隱瞞,她沒有將她找到的那個筆記本拿給過任何一個人看,而是藏得好好的,誰也不會找到它。
一個是忠誠的軍人,一個是愛子的母親,除此之外,她們還是互相攙扶熬過漫長歲月隻為等待一個未知結局的同行者,或者說她們更像是一對在逆旅途中相遇的知音,她們相互依偎、取暖、汲取堅持下去的能量。
盡管對方都是值得信任的人;盡管在年複一年的相處中她們都隱隱感知到了對方似乎和自己有著相同的執念和期盼,那些隱晦的,無法描述的,旁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情緒,總能在一個又一個不期而遇的瞬間產生共振,像是在說你並不孤單。
但是她們又極為默契地在無聲無息間達成了一個隱秘的共識——越少人知道,他才會更安全。
因而,她們從未就此進行過任何一次溝通,她們甚至於很少在對方麵前提及這個人,她們各自守護著各自的秘密,再心照不宣地去守護一個可能屬於兩人共同的秘密。
然而今天,是這兩個女人三年來第一次靠在一起,談論那個“他”。
楚瑤捏著信封的指節用力到微微泛白,棕黃色的信封上隻寫了寥寥四字——“楚瑤親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