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構想
我隻想當一個安靜的學霸 作者:術小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51章 構想
100年前,任何數學問題都可以對一個感興趣的普通人講解清楚。
今天,有些數學問題甚至難以跟大多數專職數學工作者解釋清楚。
霍奇猜想就是其中之一,它由英國數學家霍奇爵士提出於1950年:
“一個非奇異射影代數簇上的每一個(一定類型的)調和微分形式都是代數閉鏈的上同調類的一個有理組合。”
不管是漢語、英語還是其他語言,一口氣把霍奇猜想完整的念一遍都是件吃力的事情。
誰能理解這個句子中的哪怕一個專業術語,一定可以在班上稱王稱霸。
“我研究數分幾十年,從學生做到燕大數院數分教研室主任,我也曾構想過數學分析方法在霍奇猜想中的作用,然而一直無法實施。為什麽無法實施呢,因為隻懂數分是無法證明霍奇猜想的,甚至連理解霍奇猜想都顯的困難。”魯國珍頗有感觸的說到,完事補充一句:“好在我懂一點代數幾何,理解霍奇猜想對我來說是ok的。”
沈奇說到:“霍奇猜想看上去好高深好無解的樣子,追本溯源,它再怎麽難,也能通過微積分找到規律,最基礎的工具往往可以解決最高深的問題,關鍵是使用工具的人和用法。數學分析就是門基礎的數學工具,微分是千斤頂,積分是扭力扳手,級數是螺絲刀。隻要工具用的好,再皮實的車也能給拆了。”
魯國珍用手指蘸點兒茶水,看似漫無目的在桌麵上勾勒出一個抽象的圖形:“可我們用微積分去定義一個對象,定義的對象都不一定是幾何的。”
沈奇擦掉桌麵上的水痕圖案,問到:“魯主任,霍奇猜想的別稱是什麽?”
魯國珍拍拍腦門:“霍奇猜想,沒有圖形的幾何學。”
沈奇笑道:“是的,換一種思路,我們可以從代數簇上沿著廣義路徑的積分來提出霍奇猜想,如果某些這樣的積分為零,那麽在這個路徑類中存在一條能用多項式方程描述的路徑。”
魯國珍意識到沈奇的思路比較靠譜,他拍著胸脯請纓:“說吧,想讓我做什麽?算上我,我能調動的燕大數分骨幹差不多有七八個。”
“再調動三四個啦,正好湊齊一支足球隊。”
“我就是個教研室主任,你當我是院長?沈奇,你這次搭的班子包含哪些團隊?”
“我在普林斯頓帶的兩個博士生負責代數幾何版塊,晨興數學中心負責拓撲版塊,魯主任你和你的骨幹隊伍負責數學分析版塊。”
“你這張網撒的大啊,沈奇總設計師。”魯國珍看出一些端倪,他接著說到:“沈奇,你在普大帶的兩個博士生,其中一個是中國留學生吧?”
沈奇說到:“對的,我那兩個學生,一個中國人,一個美國人。”
“在你的構想中,中美兩國兩所頂級大學加一所科研機構,分為三個版塊攻克霍奇猜想,最終在你的整合下完成勝利會師。參與這個世紀項目的數學工作者達十幾人,其中美國籍博士生一位,剩下的全是中國人……沈奇,看來你的戰略重心逐步在往國內轉移,我絕對支持你。”魯國珍分析出了沈奇的戰略意圖。
“過渡階段,一步步來吧。”沈奇有他的計劃,他迴國之前想給祖國獻份厚禮,霍奇猜想這個項目是不錯的禮物。
已被攻克的黎曼猜想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是沈奇,當時那個團隊裏有中國人、德國人、瑞典人、以色列人,他們在美國學術力量的強力支持下完成了數學史上的壯舉,徹底證明了黎曼猜想。
現在人們一提起黎曼猜想,最常見的評論是:“一位中國數學天才帶領一支國際聯隊,在美國創造了曆史。”
雖然數學不分國界,但沈奇的心願是帶領一支中國團隊再次創造曆史。
關於新項目霍奇猜想,沈奇和他的普林斯頓團隊一共三人,魯國珍和他的燕大團隊有七八人,吳主任和他的晨興數學中心團隊有五六人。
對於基礎數學研究而言,為了一個課題建立十六七人的專項研究團隊,絕對是豪華陣容大場麵。
在這個豪華陣容中,僅有沈奇的學生拉爾夫一位美國博士生,其餘均是中國數學工作者,這應該算是一支中國團隊。
霍奇猜想是個工作量巨大的項目,立項之前的可研必不可少。
魯國珍、吳主任的兩個小團隊立即開展緊鑼密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編寫完可研報告後他們會向相關部門申請立項,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霍奇猜想這個項目已經開始操作了,另外一組的三個難題,咋整呢?”沈奇迴到酒店,在紙上寫下n-s方程、p對np問題、楊-米方程,然後盯著它們發呆,無計可施。
外界認為七個千禧難題中最難的是霍奇猜想,而沈奇認為最難的是p對np問題,n-s方程和楊-米方程次之。
“物理學等級還是低了點,四個地震預測點算對了兩個,另外兩個至今沒有消息。”沈奇在今年內瘋狂堆積物理學知識,已經堆到瓶頸了,要在物理學上尋求突破,最好能再升一級。
“物理12級升13級的條件之一是在物理教授的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去哪裏找這麽一份工作呢?”
沈奇現在的主職是普大數學教授,兼燕大客座數學教授,再兼晨興數學中心高級數學顧問。
能在數學領域同時擁有三個顯赫的身份,是因為沈奇在數學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沈奇在物理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一篇凝聚態物理論文刊登在prl上,另一篇地震學模型論文刊登在《科學》上。
“我的物理學博士論文《論複雜性》投給prl有一段日子了,不知到了哪個階段?”
沈奇進入prl的投稿係統,查看論文《論複雜性》的審核進度。
prl的投稿係統顯示:已收錄。
係統刷出信息,因宿主在if值為7.872的物理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篇,獎勵393600點學霸積分。
“兩篇prl,一篇《科學》,不知有沒機會掛個物理教授的頭銜?”沈奇離開酒店,徘徊在燕大校園中尋找機會。
(本章完)
100年前,任何數學問題都可以對一個感興趣的普通人講解清楚。
今天,有些數學問題甚至難以跟大多數專職數學工作者解釋清楚。
霍奇猜想就是其中之一,它由英國數學家霍奇爵士提出於1950年:
“一個非奇異射影代數簇上的每一個(一定類型的)調和微分形式都是代數閉鏈的上同調類的一個有理組合。”
不管是漢語、英語還是其他語言,一口氣把霍奇猜想完整的念一遍都是件吃力的事情。
誰能理解這個句子中的哪怕一個專業術語,一定可以在班上稱王稱霸。
“我研究數分幾十年,從學生做到燕大數院數分教研室主任,我也曾構想過數學分析方法在霍奇猜想中的作用,然而一直無法實施。為什麽無法實施呢,因為隻懂數分是無法證明霍奇猜想的,甚至連理解霍奇猜想都顯的困難。”魯國珍頗有感觸的說到,完事補充一句:“好在我懂一點代數幾何,理解霍奇猜想對我來說是ok的。”
沈奇說到:“霍奇猜想看上去好高深好無解的樣子,追本溯源,它再怎麽難,也能通過微積分找到規律,最基礎的工具往往可以解決最高深的問題,關鍵是使用工具的人和用法。數學分析就是門基礎的數學工具,微分是千斤頂,積分是扭力扳手,級數是螺絲刀。隻要工具用的好,再皮實的車也能給拆了。”
魯國珍用手指蘸點兒茶水,看似漫無目的在桌麵上勾勒出一個抽象的圖形:“可我們用微積分去定義一個對象,定義的對象都不一定是幾何的。”
沈奇擦掉桌麵上的水痕圖案,問到:“魯主任,霍奇猜想的別稱是什麽?”
魯國珍拍拍腦門:“霍奇猜想,沒有圖形的幾何學。”
沈奇笑道:“是的,換一種思路,我們可以從代數簇上沿著廣義路徑的積分來提出霍奇猜想,如果某些這樣的積分為零,那麽在這個路徑類中存在一條能用多項式方程描述的路徑。”
魯國珍意識到沈奇的思路比較靠譜,他拍著胸脯請纓:“說吧,想讓我做什麽?算上我,我能調動的燕大數分骨幹差不多有七八個。”
“再調動三四個啦,正好湊齊一支足球隊。”
“我就是個教研室主任,你當我是院長?沈奇,你這次搭的班子包含哪些團隊?”
“我在普林斯頓帶的兩個博士生負責代數幾何版塊,晨興數學中心負責拓撲版塊,魯主任你和你的骨幹隊伍負責數學分析版塊。”
“你這張網撒的大啊,沈奇總設計師。”魯國珍看出一些端倪,他接著說到:“沈奇,你在普大帶的兩個博士生,其中一個是中國留學生吧?”
沈奇說到:“對的,我那兩個學生,一個中國人,一個美國人。”
“在你的構想中,中美兩國兩所頂級大學加一所科研機構,分為三個版塊攻克霍奇猜想,最終在你的整合下完成勝利會師。參與這個世紀項目的數學工作者達十幾人,其中美國籍博士生一位,剩下的全是中國人……沈奇,看來你的戰略重心逐步在往國內轉移,我絕對支持你。”魯國珍分析出了沈奇的戰略意圖。
“過渡階段,一步步來吧。”沈奇有他的計劃,他迴國之前想給祖國獻份厚禮,霍奇猜想這個項目是不錯的禮物。
已被攻克的黎曼猜想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是沈奇,當時那個團隊裏有中國人、德國人、瑞典人、以色列人,他們在美國學術力量的強力支持下完成了數學史上的壯舉,徹底證明了黎曼猜想。
現在人們一提起黎曼猜想,最常見的評論是:“一位中國數學天才帶領一支國際聯隊,在美國創造了曆史。”
雖然數學不分國界,但沈奇的心願是帶領一支中國團隊再次創造曆史。
關於新項目霍奇猜想,沈奇和他的普林斯頓團隊一共三人,魯國珍和他的燕大團隊有七八人,吳主任和他的晨興數學中心團隊有五六人。
對於基礎數學研究而言,為了一個課題建立十六七人的專項研究團隊,絕對是豪華陣容大場麵。
在這個豪華陣容中,僅有沈奇的學生拉爾夫一位美國博士生,其餘均是中國數學工作者,這應該算是一支中國團隊。
霍奇猜想是個工作量巨大的項目,立項之前的可研必不可少。
魯國珍、吳主任的兩個小團隊立即開展緊鑼密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編寫完可研報告後他們會向相關部門申請立項,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霍奇猜想這個項目已經開始操作了,另外一組的三個難題,咋整呢?”沈奇迴到酒店,在紙上寫下n-s方程、p對np問題、楊-米方程,然後盯著它們發呆,無計可施。
外界認為七個千禧難題中最難的是霍奇猜想,而沈奇認為最難的是p對np問題,n-s方程和楊-米方程次之。
“物理學等級還是低了點,四個地震預測點算對了兩個,另外兩個至今沒有消息。”沈奇在今年內瘋狂堆積物理學知識,已經堆到瓶頸了,要在物理學上尋求突破,最好能再升一級。
“物理12級升13級的條件之一是在物理教授的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去哪裏找這麽一份工作呢?”
沈奇現在的主職是普大數學教授,兼燕大客座數學教授,再兼晨興數學中心高級數學顧問。
能在數學領域同時擁有三個顯赫的身份,是因為沈奇在數學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沈奇在物理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一篇凝聚態物理論文刊登在prl上,另一篇地震學模型論文刊登在《科學》上。
“我的物理學博士論文《論複雜性》投給prl有一段日子了,不知到了哪個階段?”
沈奇進入prl的投稿係統,查看論文《論複雜性》的審核進度。
prl的投稿係統顯示:已收錄。
係統刷出信息,因宿主在if值為7.872的物理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篇,獎勵393600點學霸積分。
“兩篇prl,一篇《科學》,不知有沒機會掛個物理教授的頭銜?”沈奇離開酒店,徘徊在燕大校園中尋找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