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一直信守承諾,從未幹預過他英布的指揮,反而以大王的世代兵家背景向他提供了很多攻城之法,並多次提醒他應該注意的問題,使他終於在戰爭中學習,在戰爭中進步,向真正的領軍之將前進了一大步,他心中是很感激大王的。
可攻城戰打到這個程度,英布已經進退兩難。退兵,他在軍中的威望必定喪失殆盡,也沒有顏麵繼續當這個大將軍。不退兵,就需要增兵,不然拿下霍邑就如夢幻空花。
李左車的王帳內。
“臣參見大王。”
“大將軍免禮,坐吧。”李左車似乎什麽都不知道一樣,依舊和善的笑著。
“大將軍,攻擊是否不太順利?有什麽寡人可為大將軍做的事情?”
“呃……大王,臣未料及秦人的霍邑城如此堅固,臣有罪,輕敵了。”英布必須放低姿態,因為他有求於人。
“這有什麽罪,勝敗,兵家常事,莫說大將軍,就寡人也不知霍邑竟被暴秦防範得如此嚴密。要說我等在兩郡舉事,秦人並不知,否則也不會讓我等輕易得手。秦人事先既無防範,也斷無早就在霍邑部署防範之理。當然,霍邑之兵應多為當初守押刑徒的北疆軍,北疆軍百戰,戰力強也不奇怪,可現在明顯可以看出,霍邑城中至少有四、五萬軍……”
“王上,會不會是原來霍邑就有他國刑徒?”坐在一旁的蒯徹插嘴了,“臣於山東聞,有萬餘齊國刑徒在滎陽西也反了,後向東去了昌邑、鄆邑一帶。”
“齊人?”李左車一挑眉毛,“我等所策動的刑徒中,齊人隻有萬餘。大將軍可知修築宮陵的齊國刑徒有多少嗎?”
英布皺了皺眉頭:“大王,臣估計怎麽也有三、四萬吧。築建宮陵所使刑徒中以關中人數最多,估計有十數萬,其次就是楚地七萬,再次應就是趙和齊,趙地有五萬,齊地怎麽也不應低於四萬。”
“這就是了,”李左車的話有點象自言自語,“若齊人四萬,我等軍中有一萬,客卿所言滎陽反秦一萬,那霍邑中則至少還有兩萬,再加上北疆軍兩萬,就是四萬人。若齊人有五萬,霍邑城中就有五萬人守城…..”
“大王,霍邑守城人多,我方攻城力量就大有不足。”英布一咬牙,終於厚著臉皮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來:“臣請大王再調給臣四萬卒,以形成對秦軍的兵力優勢。現攻城十日,傷亡較重,能戰之士隻有不足七萬,若大王能加入四萬生力軍,也能振奮一下多日攻城不克造成的軍心低落。”
“大將軍,此事孤不能允可。”李左車麵容嚴峻起來:“孤於代地和太原起事,所依仗的就是十四萬對秦仇視並被秦壓迫的刑徒。現在孤將其中的九萬都交與大將軍,所餘不過五萬。大將軍當知在雁門郡有五萬暴秦的北疆騎軍,如果將全部兵力都投入霍邑,焉知秦軍不會由雁門下東南而入?而且,太行以東,趙王武臣雖遣使來議盟,但若其知我國內空虛,又會不會趁機奪滏口陘或井陘而入?”
“那……王上的決斷是?”
“退兵!留兩萬軍駐於靈石和界休,防範秦人由此北上攻伐吾國,其他部曲退迴太原,分兵防守雁門和山東方向。”李左車的話音中帶出了從未有過、不可違抗的威嚴。
“大王,兵源不足可在兩郡中征發百姓,守家衛土,庶民們責無旁貸。這推翻暴秦之事不可就如此放棄。”英布心有不甘,語氣開始不恭起來。
“大將軍可聽說半月前,秦以不下於二十萬之眾,把張楚周文的二十萬伐關中之軍完整的圍殲之事?”蒯徹在一旁又插嘴了。
“此事本將軍有聞,張楚軍良莠不齊,雜湊之眾耳,所以某並沒有太當迴事。”英布不喜歡這個新來的客卿,說不出明確的原因,就是不喜歡,也許是對這種策士的狡黠感到不舒服吧。
蒯徹不理睬英布語中隱含的蔑視和敵意,滿臉帶笑:“大將軍有此自信,大王之福。周文所率,確為從陳郡出後沿途招納者。某聽聞,周文出陳縣時,所率不過兩萬人。這些人的勇力如何姑且不論,大將軍可知周文是如何敗的麽?秦人在寧秦新築一關,然後誘周文攻入函穀關,用新關和函穀關將周文堵在中間而聚殲,潰兵都無處可逃。最關鍵的是,這個新關的位置恰恰位於吾等入關中的要地。”
他站起來走到帳側所掛的地圖邊上下打量了一番,手向潼關的位置一點:“在這裏。當我軍破霍邑向南入關中時,會麵臨新關和臨晉朝邑兩個方向的夾擊。尤其在周文兵敗後,秦人在關中的兵力必有增強。大將軍,就算大王增兵,擊破霍邑後,也隻有不足十萬人可南下,隻要秦人在朝邑與新關屯兵六、七萬,足以使大將軍腹背受敵。”
英布啞了。盯著地圖看了很久,終於站起來向李左車行禮:“大王既有決斷,臣必奉詔。臣立即去安排退兵之事。”
英布雖然一萬個不樂意,可也無法違抗代王的意誌。軍中楚人的傷亡最大,高達兩萬,所以原來的七萬楚人已經變成了五萬。兩萬非楚人的代軍也有近六千的傷亡,隻剩下一萬四千人。
可英布不能以兵變的方式強行挾持代王,無它,那一萬多非楚人之卒現在在調鑒穀方向駐守,控製了糧道,輜重囤糧之所也在其控製之下。如果英布帶著楚人再反代王,那就連飯都沒得吃了。
何況由於攻城不下,傷亡慘重,楚人中對英布也生出了離心之意,自己要是做反的話,能有幾曲相從都是未知數了。
“大將軍這些日子辛苦非常,退兵也非易事,需要防範霍邑趁我等迴兵之時出城追尾而殺,這方麵的事情還是由孤親自來安排吧。”李左車話中帶著撫慰和同情之意,“大將軍可帶一曲先行返迴晉陽休整一下,待孤全師而退後,再商量以後的事情。大將軍勞苦,孤迴兵之後必有賞賜,大將軍可千萬不能因此次未得下霍邑而自責,說起來,也是孤考慮不周,不能怪大將軍。”
李左車話說得好聽,可英布還是聽出了話中所含的意思:你大將軍不通兵事,這擦屁股的事情還是本王這個兵家來處理吧,至於後麵撫慰之語,不過是個情麵話。
“大王,臣鬥膽問一句,此番退兵後,王上可否能在庶民中迅疾征兵,然後再度南進伐秦?若能如此,英布願再為大王征伐。”英布這話等於是在給李左車下通牒了,你要繼續伐秦,我就繼續為你效力,否則……
李左車本身也能算是策士,還有一個策士蒯徹就在一旁,兩人都聽出了英布話中之意,但都裝著沒聽懂:“大將軍,孤王思之,暴秦剛得大勝,聲威正隆,軍心正熾,大將軍也知秦以軍功論爵,殺心一起勢不可擋,所以孤王覺得眼下非是伐秦良機。當下之策,應先穩定國內,將兵分於霍邑、雁門兩線抵禦秦軍,並在代地駐兵防範胡人來犯。沒辦法,這兩郡現在四麵是敵,東部對趙王武臣也需要有所防範。”
“不過大將軍放心,伐秦乃國策,待國內百姓安定,糧秣充沛之時,孤必多征兵卒,並嚴格整訓成為強兵。不管是用一載、二載或三載,孤都不會懈怠。至其時,孤將仍如此番一般,以大將軍全權領軍,討伐暴秦。”李左車就差慷慨激昂了。
一年、兩年甚至三年?英布的心涼了一多半,他一心想要成為推翻暴秦之蓋世神功第一人,可就李左車這份謹慎,到底是真想伐秦,還是因此一戰怕了暴秦?或者,就在兩郡之地為王已經滿足了?守住這份基業就夠了?
英布不再多言,向李左車一禮,大步走出了王帳。
李左車向侍立一旁的羆壯瞟了一眼,羆壯會意,走到帳外,命親兵在王帳周圍三十步警戒。
“先生覺得,大將軍的下一步將會如何?”李左車問道。
“臣隻能猜測幾種情況。大將軍可能對大王暫不伐秦不滿,這樣就可能帶走自己最親信的一曲闖關往山東,脫離大王,這隻要看大將軍退兵時帶走哪一曲就知道了。”
蒯徹滿臉帶笑:“大將軍若有足夠的心計,則會利用王上所說的這一載、二載或三載苦修兵法,並在整訓兵馬時加強自己在軍中的勢力,這一點也不是不可防範的。若王上不想留大將軍於代,可在退兵到界休時,對楚人軍進行整編,王上不是已經在界休北駐兵四萬了嗎?把楚人與程固部和那四萬軍混編。這樣大將軍在晉陽若知此事必怒,又無法破此計,畢竟霍邑之敗損失了兩萬多人,王上要其擔責他亦無言可辨,所以可能會加速其離代。”
“客卿所言與我所想類似。這樣,先生安排人下去,密詔東側各關,若大將軍要出關,不得攔截。”
“喏。”
“召集各部曲所有將領到王帳,安排退兵之事。”
_
密邑,田臧將軍府堂中。
“大王的第二道詔令又來了。假王上一道詔令後上奏說明不可退兵的理由後,大王的這道詔令依舊堅持讓我等返迴陳郡,可是假王還是不想奉詔,說要再上奏進諫大王,留在滎陽吸引秦師。”
田臧已經不是無奈,而是有些憤怒了:“可假王依舊不采納某的建言,不願分兵敖倉西構築抵禦秦軍的營壘,還說以此二十萬人,抱成一團以現有營盤列圓陣,秦人有多少也不能奈我何。”
大堂內隻有一人,李歸,張楚將軍,領五軍。李歸是泗水郡的戍役,在大澤鄉隨陳勝起義。
大堂外,田臧的親衛已經把將軍府整個圍了起來,不會有人突入。
“二十萬?現在全軍也就十八萬,已經被滎陽城內的秦軍擊破了膽,對攻城不但厭倦,而且恐懼。將軍,再這樣下去,關內秦師一至,全軍必潰,吾等皆無葬身地。”
李歸也對吳廣完全喪失了尊重,你不懂兵沒關係,但不知兵卻要把控兵權,尤其在當前這生死關頭還要抓住權力不放,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將軍,”雖然堂上隻有兩人,堂外還有親衛守衛,李歸依然壓低了嗓音:“且不說我軍中,就連紅荊、武蟜等將軍,對假王都頗有微詞,更不用說這幾日傷亡最重的將軍羊圉所領之卒了。”紅荊、武蟜、當木、羊圉都是吳廣軍的將軍,各領數軍。
田臧心中一動:“將軍歸,你說,如果我等聯合抗命,讓假王不再插手軍事,如何?”
李歸瞟了瞟窗戶,聲音更低:“屬將自會領將軍此令,但屬將卻不敢保證紅荊、武蟜軍也奉將軍之令,更不用說羊圉。羊圉雖對假王有所不滿,但將軍當知,羊圉與將軍、假王都出自陽夏,羊圉對假王的忠心還是有的,所以將軍欲使諸將不聽假王軍令,恐羊圉就不會領令。”
“那怎麽辦?”田臧站起來,在大堂上開始轉磨:“某總不能看著剩下這十幾萬兄弟在這裏等死和送死。可如何才能讓諸軍不再奉假王的軍令呢?假王之令隻會讓兄弟們如飛蛾投火一般在滎陽城這堆大火中被燒死。”
他一邊轉著,一邊懊惱的敲著前額,不停地唉聲歎氣。
李歸的眼中閃過一道戾色:“既然大將軍欲奪假王兵權,又想不出妥善的辦法,那不如,”他的手狠狠向下一劈,“來個徹底了斷。”
田臧一個栽歪:“歸,這……大王知道了我們還不是一樣完蛋?況且,其他各將能在一旁袖手放任我們這麽做嗎?”
“不一定。”李歸本是突發之想,但一瞬間就想好了前因後果,神色變得淡定起來:“假王已經兩次不奉大王詔,大王那邊一定也非常氣惱,這是一。當初大王與假王共同舉事,稱王後吳叔封假王,你就不覺得這是大王不得已而為之嗎?周文伐關中,假王攻滎陽,哪一個成功之後功勞最大?單從這一點看,大王對文公就更為親近。”
“如果是假王伐關中而成功,假王若據關中稱王,難保不會翻迴頭來攻伐大王,而攻破滎陽的功勞並不足以撼動大王之位,所以說,大王對假王一開始就有所忌憚了,這是二。假王不奉詔迴兵,有自己的擔心,滎陽未得而傷亡慘重,軍心低落,在這種狀態下迴兵陳郡,假王的威望消失殆盡,隻能寄大王籬下,若大王有所忌憚而尋機殺之,假王也隻能聽憑宰割。”
李歸開始冷笑起來:“所以假王各種不想迴兵,不過是在圖一個僥幸,當關中秦師至時能抗住攻擊,都不用擊敗秦師,抗住,假王就顏麵有光了,軍心也可得複,那時再迴撤,大王一時間也奈何他不得,這是三。”
田臧聽李歸娓娓道來,剛聽到李歸“殺王”策略時的惶恐神色慢慢消失了,目光熾熱起來。
李歸看到田臧的表情變化,趁熱打鐵:“在這種狀態下,我等若將假王之首送迴陳縣,說明緣由並向大王請罪,大王即使真有怪罪也不過就是表麵做給別人看的,心中說不定甚喜。屬將甚至還認為,大王根本不會怪罪我等。假王既死,這裏的十八萬人需要有人率領,這率軍之人非將軍莫屬,所以大王或許還會為了讓將軍安心,給大將軍提職升官。”
“但不管如何給大將軍加官進爵,大將軍的影響力趕不上假王,所以大王會非常安心。最後一點,”李歸一頓:“跟著假王如此胡搞等死,還是把兵權奪下謀一線生機,大將軍還有別的選擇嗎?”
田臧臉色變幻著,眼神也飄忽不定。過了少頃似乎下定了決心:“此計卻非不得已而為之,想大王也不會真的怪罪我等。好吧,你說怎麽幹?”
_
“陛下,滎陽李厲奏報。”陳平一邊把一卷竹簡遞給姚展轉交胡亥,一邊看著自己幾案上的“匯報大綱”,“吳廣軍這幾日對滎陽的攻勢又加強了,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胡亥拿起奏簡看了幾眼:“想必是周文全軍覆沒的消息已由逃亡降卒帶到了滎陽城外,才導致了這樣的變化。各位將軍,你們覺得吳廣此舉說明了什麽?這個吳廣要幹什麽?”
殿上除了陳平,還有太尉馮劫、大將軍章邯、衛尉趙賁、都尉董翳、將軍司馬欣等人,說起來陳平也有護軍都尉的官職,所以在座的都是軍界人士。另外還有兩人不是軍人,而是諜報人員的首領,當然就是姚賈和王敖。上卿府史欒布也列席了會議。
“陛下,”趙賁搶先發言:“想必是吳廣要為周文報仇吧,以此發泄對大秦的憤恨之情。”
“陛下,”馮劫白了趙賁一眼,真是個不長腦子的武夫,“臣認為,吳廣是想加緊攻下滎陽,這樣一敗一勝,就能夠在張楚王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一個多月攻城無果,想這個吳廣已經感到自己地位日下了。”
“姚賈,陳郡是否獲得周文兵敗的消息了?”胡亥問道。
“奏陛下,已經得到了。臣還獲知陳勝向吳廣下詔,要他迅速撤兵迴防陳郡。”
“要是陳勝讓吳廣迴兵,而吳廣卻反而加緊攻城,這事兒就有趣了。”胡亥是知道史書中吳廣被部下在滎陽城外殺了的,可為什麽被殺?就是趁亂奪權嗎?更有意思的是陳勝拿到吳廣的人頭後,反而把那個殺了吳廣的將軍田臧升了官,這又是為什麽?
陳平心中已經有了個想法,剛要開口,眼角餘光發現欒布似乎想說話,就轉過目光去看,欒布此時頗有躍躍欲試的樣子,看看丹陛,又看看幾個大臣,然後又偷偷瞟一眼陳平。陳平心中好笑,索性轉正臉麵對欒布,微笑著點點頭。
“陛下,微臣有奏。”欒布在陳平的鼓勵下終於發聲了。
“欒布,你的想法是什麽?”胡亥也微笑著看欒布。
欒布這下安心了:“陛下,臣覺得,陳勝要吳廣迴兵,吳廣不願迴兵才加緊攻城,吳廣知秦銳若出關東平叛,需要敖倉的輜重糧秣補給,若滎陽被張楚軍攻下,則大將軍就隻能從陝縣補給,勢必影響進軍速度。就算吳廣拿不下滎陽,大將軍要想糧秣無憂,也要先伐吳廣,間接也就減少了陳郡被攻擊的壓力。”
他又看了看將軍們,咽了口唾沫:“大將軍若要快速為滎陽解圍,秦銳隻能乘舟走河水並在石門以東、敖倉以西的狹窄一段登岸。現滎陽周圍都是張楚軍,大將軍是無法從鴻溝登岸的,成皋附近也有登岸之地,可需要越過三十多裏亂林溝壑道路,阻礙大軍行進,也易於被張楚軍燒林火攻。若秦銳從雒陽走陸路去滎陽又太慢,所以吳廣隻要在河水岸這一段紮好營壘就有了與大將軍僵持的可能。現在吳廣趁秦銳未至在加緊攻城,再過幾日就會在敖倉西構築營壘了。”
章邯一想,說得對啊:“陛下,上卿史所言的情形很有發生的可能。”
“那大將軍如何應對?”馮劫來了興致,不過話剛出口就覺得皇帝正在看著他,趕緊行了一個禮:“陛下恕罪,臣失禮了”。
胡亥白了他一眼:“今日召諸位將軍來,是要商討一下秦銳出關的主攻方向和兵力配屬。至於具體戰法,太尉之後可與大將軍去軍謀台試演一番。陳平,你把你的方略提出來讓諸位大將軍參詳一番。”
“嗨。”陳平從容的向皇帝拱拱手,又向在座的將軍們微微一禮:“秦銳出關後的第一戰,臣的方略是三地同時進攻。秦銳二十六萬出函穀關後走南道到宜陽登舟,北路軍十五萬伐滎陽的吳廣軍,中路軍六萬出轘轅先下陽翟,然後直取許縣,聽風閣消息,那裏有張楚軍伍逢的五萬人。”
可攻城戰打到這個程度,英布已經進退兩難。退兵,他在軍中的威望必定喪失殆盡,也沒有顏麵繼續當這個大將軍。不退兵,就需要增兵,不然拿下霍邑就如夢幻空花。
李左車的王帳內。
“臣參見大王。”
“大將軍免禮,坐吧。”李左車似乎什麽都不知道一樣,依舊和善的笑著。
“大將軍,攻擊是否不太順利?有什麽寡人可為大將軍做的事情?”
“呃……大王,臣未料及秦人的霍邑城如此堅固,臣有罪,輕敵了。”英布必須放低姿態,因為他有求於人。
“這有什麽罪,勝敗,兵家常事,莫說大將軍,就寡人也不知霍邑竟被暴秦防範得如此嚴密。要說我等在兩郡舉事,秦人並不知,否則也不會讓我等輕易得手。秦人事先既無防範,也斷無早就在霍邑部署防範之理。當然,霍邑之兵應多為當初守押刑徒的北疆軍,北疆軍百戰,戰力強也不奇怪,可現在明顯可以看出,霍邑城中至少有四、五萬軍……”
“王上,會不會是原來霍邑就有他國刑徒?”坐在一旁的蒯徹插嘴了,“臣於山東聞,有萬餘齊國刑徒在滎陽西也反了,後向東去了昌邑、鄆邑一帶。”
“齊人?”李左車一挑眉毛,“我等所策動的刑徒中,齊人隻有萬餘。大將軍可知修築宮陵的齊國刑徒有多少嗎?”
英布皺了皺眉頭:“大王,臣估計怎麽也有三、四萬吧。築建宮陵所使刑徒中以關中人數最多,估計有十數萬,其次就是楚地七萬,再次應就是趙和齊,趙地有五萬,齊地怎麽也不應低於四萬。”
“這就是了,”李左車的話有點象自言自語,“若齊人四萬,我等軍中有一萬,客卿所言滎陽反秦一萬,那霍邑中則至少還有兩萬,再加上北疆軍兩萬,就是四萬人。若齊人有五萬,霍邑城中就有五萬人守城…..”
“大王,霍邑守城人多,我方攻城力量就大有不足。”英布一咬牙,終於厚著臉皮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來:“臣請大王再調給臣四萬卒,以形成對秦軍的兵力優勢。現攻城十日,傷亡較重,能戰之士隻有不足七萬,若大王能加入四萬生力軍,也能振奮一下多日攻城不克造成的軍心低落。”
“大將軍,此事孤不能允可。”李左車麵容嚴峻起來:“孤於代地和太原起事,所依仗的就是十四萬對秦仇視並被秦壓迫的刑徒。現在孤將其中的九萬都交與大將軍,所餘不過五萬。大將軍當知在雁門郡有五萬暴秦的北疆騎軍,如果將全部兵力都投入霍邑,焉知秦軍不會由雁門下東南而入?而且,太行以東,趙王武臣雖遣使來議盟,但若其知我國內空虛,又會不會趁機奪滏口陘或井陘而入?”
“那……王上的決斷是?”
“退兵!留兩萬軍駐於靈石和界休,防範秦人由此北上攻伐吾國,其他部曲退迴太原,分兵防守雁門和山東方向。”李左車的話音中帶出了從未有過、不可違抗的威嚴。
“大王,兵源不足可在兩郡中征發百姓,守家衛土,庶民們責無旁貸。這推翻暴秦之事不可就如此放棄。”英布心有不甘,語氣開始不恭起來。
“大將軍可聽說半月前,秦以不下於二十萬之眾,把張楚周文的二十萬伐關中之軍完整的圍殲之事?”蒯徹在一旁又插嘴了。
“此事本將軍有聞,張楚軍良莠不齊,雜湊之眾耳,所以某並沒有太當迴事。”英布不喜歡這個新來的客卿,說不出明確的原因,就是不喜歡,也許是對這種策士的狡黠感到不舒服吧。
蒯徹不理睬英布語中隱含的蔑視和敵意,滿臉帶笑:“大將軍有此自信,大王之福。周文所率,確為從陳郡出後沿途招納者。某聽聞,周文出陳縣時,所率不過兩萬人。這些人的勇力如何姑且不論,大將軍可知周文是如何敗的麽?秦人在寧秦新築一關,然後誘周文攻入函穀關,用新關和函穀關將周文堵在中間而聚殲,潰兵都無處可逃。最關鍵的是,這個新關的位置恰恰位於吾等入關中的要地。”
他站起來走到帳側所掛的地圖邊上下打量了一番,手向潼關的位置一點:“在這裏。當我軍破霍邑向南入關中時,會麵臨新關和臨晉朝邑兩個方向的夾擊。尤其在周文兵敗後,秦人在關中的兵力必有增強。大將軍,就算大王增兵,擊破霍邑後,也隻有不足十萬人可南下,隻要秦人在朝邑與新關屯兵六、七萬,足以使大將軍腹背受敵。”
英布啞了。盯著地圖看了很久,終於站起來向李左車行禮:“大王既有決斷,臣必奉詔。臣立即去安排退兵之事。”
英布雖然一萬個不樂意,可也無法違抗代王的意誌。軍中楚人的傷亡最大,高達兩萬,所以原來的七萬楚人已經變成了五萬。兩萬非楚人的代軍也有近六千的傷亡,隻剩下一萬四千人。
可英布不能以兵變的方式強行挾持代王,無它,那一萬多非楚人之卒現在在調鑒穀方向駐守,控製了糧道,輜重囤糧之所也在其控製之下。如果英布帶著楚人再反代王,那就連飯都沒得吃了。
何況由於攻城不下,傷亡慘重,楚人中對英布也生出了離心之意,自己要是做反的話,能有幾曲相從都是未知數了。
“大將軍這些日子辛苦非常,退兵也非易事,需要防範霍邑趁我等迴兵之時出城追尾而殺,這方麵的事情還是由孤親自來安排吧。”李左車話中帶著撫慰和同情之意,“大將軍可帶一曲先行返迴晉陽休整一下,待孤全師而退後,再商量以後的事情。大將軍勞苦,孤迴兵之後必有賞賜,大將軍可千萬不能因此次未得下霍邑而自責,說起來,也是孤考慮不周,不能怪大將軍。”
李左車話說得好聽,可英布還是聽出了話中所含的意思:你大將軍不通兵事,這擦屁股的事情還是本王這個兵家來處理吧,至於後麵撫慰之語,不過是個情麵話。
“大王,臣鬥膽問一句,此番退兵後,王上可否能在庶民中迅疾征兵,然後再度南進伐秦?若能如此,英布願再為大王征伐。”英布這話等於是在給李左車下通牒了,你要繼續伐秦,我就繼續為你效力,否則……
李左車本身也能算是策士,還有一個策士蒯徹就在一旁,兩人都聽出了英布話中之意,但都裝著沒聽懂:“大將軍,孤王思之,暴秦剛得大勝,聲威正隆,軍心正熾,大將軍也知秦以軍功論爵,殺心一起勢不可擋,所以孤王覺得眼下非是伐秦良機。當下之策,應先穩定國內,將兵分於霍邑、雁門兩線抵禦秦軍,並在代地駐兵防範胡人來犯。沒辦法,這兩郡現在四麵是敵,東部對趙王武臣也需要有所防範。”
“不過大將軍放心,伐秦乃國策,待國內百姓安定,糧秣充沛之時,孤必多征兵卒,並嚴格整訓成為強兵。不管是用一載、二載或三載,孤都不會懈怠。至其時,孤將仍如此番一般,以大將軍全權領軍,討伐暴秦。”李左車就差慷慨激昂了。
一年、兩年甚至三年?英布的心涼了一多半,他一心想要成為推翻暴秦之蓋世神功第一人,可就李左車這份謹慎,到底是真想伐秦,還是因此一戰怕了暴秦?或者,就在兩郡之地為王已經滿足了?守住這份基業就夠了?
英布不再多言,向李左車一禮,大步走出了王帳。
李左車向侍立一旁的羆壯瞟了一眼,羆壯會意,走到帳外,命親兵在王帳周圍三十步警戒。
“先生覺得,大將軍的下一步將會如何?”李左車問道。
“臣隻能猜測幾種情況。大將軍可能對大王暫不伐秦不滿,這樣就可能帶走自己最親信的一曲闖關往山東,脫離大王,這隻要看大將軍退兵時帶走哪一曲就知道了。”
蒯徹滿臉帶笑:“大將軍若有足夠的心計,則會利用王上所說的這一載、二載或三載苦修兵法,並在整訓兵馬時加強自己在軍中的勢力,這一點也不是不可防範的。若王上不想留大將軍於代,可在退兵到界休時,對楚人軍進行整編,王上不是已經在界休北駐兵四萬了嗎?把楚人與程固部和那四萬軍混編。這樣大將軍在晉陽若知此事必怒,又無法破此計,畢竟霍邑之敗損失了兩萬多人,王上要其擔責他亦無言可辨,所以可能會加速其離代。”
“客卿所言與我所想類似。這樣,先生安排人下去,密詔東側各關,若大將軍要出關,不得攔截。”
“喏。”
“召集各部曲所有將領到王帳,安排退兵之事。”
_
密邑,田臧將軍府堂中。
“大王的第二道詔令又來了。假王上一道詔令後上奏說明不可退兵的理由後,大王的這道詔令依舊堅持讓我等返迴陳郡,可是假王還是不想奉詔,說要再上奏進諫大王,留在滎陽吸引秦師。”
田臧已經不是無奈,而是有些憤怒了:“可假王依舊不采納某的建言,不願分兵敖倉西構築抵禦秦軍的營壘,還說以此二十萬人,抱成一團以現有營盤列圓陣,秦人有多少也不能奈我何。”
大堂內隻有一人,李歸,張楚將軍,領五軍。李歸是泗水郡的戍役,在大澤鄉隨陳勝起義。
大堂外,田臧的親衛已經把將軍府整個圍了起來,不會有人突入。
“二十萬?現在全軍也就十八萬,已經被滎陽城內的秦軍擊破了膽,對攻城不但厭倦,而且恐懼。將軍,再這樣下去,關內秦師一至,全軍必潰,吾等皆無葬身地。”
李歸也對吳廣完全喪失了尊重,你不懂兵沒關係,但不知兵卻要把控兵權,尤其在當前這生死關頭還要抓住權力不放,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將軍,”雖然堂上隻有兩人,堂外還有親衛守衛,李歸依然壓低了嗓音:“且不說我軍中,就連紅荊、武蟜等將軍,對假王都頗有微詞,更不用說這幾日傷亡最重的將軍羊圉所領之卒了。”紅荊、武蟜、當木、羊圉都是吳廣軍的將軍,各領數軍。
田臧心中一動:“將軍歸,你說,如果我等聯合抗命,讓假王不再插手軍事,如何?”
李歸瞟了瞟窗戶,聲音更低:“屬將自會領將軍此令,但屬將卻不敢保證紅荊、武蟜軍也奉將軍之令,更不用說羊圉。羊圉雖對假王有所不滿,但將軍當知,羊圉與將軍、假王都出自陽夏,羊圉對假王的忠心還是有的,所以將軍欲使諸將不聽假王軍令,恐羊圉就不會領令。”
“那怎麽辦?”田臧站起來,在大堂上開始轉磨:“某總不能看著剩下這十幾萬兄弟在這裏等死和送死。可如何才能讓諸軍不再奉假王的軍令呢?假王之令隻會讓兄弟們如飛蛾投火一般在滎陽城這堆大火中被燒死。”
他一邊轉著,一邊懊惱的敲著前額,不停地唉聲歎氣。
李歸的眼中閃過一道戾色:“既然大將軍欲奪假王兵權,又想不出妥善的辦法,那不如,”他的手狠狠向下一劈,“來個徹底了斷。”
田臧一個栽歪:“歸,這……大王知道了我們還不是一樣完蛋?況且,其他各將能在一旁袖手放任我們這麽做嗎?”
“不一定。”李歸本是突發之想,但一瞬間就想好了前因後果,神色變得淡定起來:“假王已經兩次不奉大王詔,大王那邊一定也非常氣惱,這是一。當初大王與假王共同舉事,稱王後吳叔封假王,你就不覺得這是大王不得已而為之嗎?周文伐關中,假王攻滎陽,哪一個成功之後功勞最大?單從這一點看,大王對文公就更為親近。”
“如果是假王伐關中而成功,假王若據關中稱王,難保不會翻迴頭來攻伐大王,而攻破滎陽的功勞並不足以撼動大王之位,所以說,大王對假王一開始就有所忌憚了,這是二。假王不奉詔迴兵,有自己的擔心,滎陽未得而傷亡慘重,軍心低落,在這種狀態下迴兵陳郡,假王的威望消失殆盡,隻能寄大王籬下,若大王有所忌憚而尋機殺之,假王也隻能聽憑宰割。”
李歸開始冷笑起來:“所以假王各種不想迴兵,不過是在圖一個僥幸,當關中秦師至時能抗住攻擊,都不用擊敗秦師,抗住,假王就顏麵有光了,軍心也可得複,那時再迴撤,大王一時間也奈何他不得,這是三。”
田臧聽李歸娓娓道來,剛聽到李歸“殺王”策略時的惶恐神色慢慢消失了,目光熾熱起來。
李歸看到田臧的表情變化,趁熱打鐵:“在這種狀態下,我等若將假王之首送迴陳縣,說明緣由並向大王請罪,大王即使真有怪罪也不過就是表麵做給別人看的,心中說不定甚喜。屬將甚至還認為,大王根本不會怪罪我等。假王既死,這裏的十八萬人需要有人率領,這率軍之人非將軍莫屬,所以大王或許還會為了讓將軍安心,給大將軍提職升官。”
“但不管如何給大將軍加官進爵,大將軍的影響力趕不上假王,所以大王會非常安心。最後一點,”李歸一頓:“跟著假王如此胡搞等死,還是把兵權奪下謀一線生機,大將軍還有別的選擇嗎?”
田臧臉色變幻著,眼神也飄忽不定。過了少頃似乎下定了決心:“此計卻非不得已而為之,想大王也不會真的怪罪我等。好吧,你說怎麽幹?”
_
“陛下,滎陽李厲奏報。”陳平一邊把一卷竹簡遞給姚展轉交胡亥,一邊看著自己幾案上的“匯報大綱”,“吳廣軍這幾日對滎陽的攻勢又加強了,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胡亥拿起奏簡看了幾眼:“想必是周文全軍覆沒的消息已由逃亡降卒帶到了滎陽城外,才導致了這樣的變化。各位將軍,你們覺得吳廣此舉說明了什麽?這個吳廣要幹什麽?”
殿上除了陳平,還有太尉馮劫、大將軍章邯、衛尉趙賁、都尉董翳、將軍司馬欣等人,說起來陳平也有護軍都尉的官職,所以在座的都是軍界人士。另外還有兩人不是軍人,而是諜報人員的首領,當然就是姚賈和王敖。上卿府史欒布也列席了會議。
“陛下,”趙賁搶先發言:“想必是吳廣要為周文報仇吧,以此發泄對大秦的憤恨之情。”
“陛下,”馮劫白了趙賁一眼,真是個不長腦子的武夫,“臣認為,吳廣是想加緊攻下滎陽,這樣一敗一勝,就能夠在張楚王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一個多月攻城無果,想這個吳廣已經感到自己地位日下了。”
“姚賈,陳郡是否獲得周文兵敗的消息了?”胡亥問道。
“奏陛下,已經得到了。臣還獲知陳勝向吳廣下詔,要他迅速撤兵迴防陳郡。”
“要是陳勝讓吳廣迴兵,而吳廣卻反而加緊攻城,這事兒就有趣了。”胡亥是知道史書中吳廣被部下在滎陽城外殺了的,可為什麽被殺?就是趁亂奪權嗎?更有意思的是陳勝拿到吳廣的人頭後,反而把那個殺了吳廣的將軍田臧升了官,這又是為什麽?
陳平心中已經有了個想法,剛要開口,眼角餘光發現欒布似乎想說話,就轉過目光去看,欒布此時頗有躍躍欲試的樣子,看看丹陛,又看看幾個大臣,然後又偷偷瞟一眼陳平。陳平心中好笑,索性轉正臉麵對欒布,微笑著點點頭。
“陛下,微臣有奏。”欒布在陳平的鼓勵下終於發聲了。
“欒布,你的想法是什麽?”胡亥也微笑著看欒布。
欒布這下安心了:“陛下,臣覺得,陳勝要吳廣迴兵,吳廣不願迴兵才加緊攻城,吳廣知秦銳若出關東平叛,需要敖倉的輜重糧秣補給,若滎陽被張楚軍攻下,則大將軍就隻能從陝縣補給,勢必影響進軍速度。就算吳廣拿不下滎陽,大將軍要想糧秣無憂,也要先伐吳廣,間接也就減少了陳郡被攻擊的壓力。”
他又看了看將軍們,咽了口唾沫:“大將軍若要快速為滎陽解圍,秦銳隻能乘舟走河水並在石門以東、敖倉以西的狹窄一段登岸。現滎陽周圍都是張楚軍,大將軍是無法從鴻溝登岸的,成皋附近也有登岸之地,可需要越過三十多裏亂林溝壑道路,阻礙大軍行進,也易於被張楚軍燒林火攻。若秦銳從雒陽走陸路去滎陽又太慢,所以吳廣隻要在河水岸這一段紮好營壘就有了與大將軍僵持的可能。現在吳廣趁秦銳未至在加緊攻城,再過幾日就會在敖倉西構築營壘了。”
章邯一想,說得對啊:“陛下,上卿史所言的情形很有發生的可能。”
“那大將軍如何應對?”馮劫來了興致,不過話剛出口就覺得皇帝正在看著他,趕緊行了一個禮:“陛下恕罪,臣失禮了”。
胡亥白了他一眼:“今日召諸位將軍來,是要商討一下秦銳出關的主攻方向和兵力配屬。至於具體戰法,太尉之後可與大將軍去軍謀台試演一番。陳平,你把你的方略提出來讓諸位大將軍參詳一番。”
“嗨。”陳平從容的向皇帝拱拱手,又向在座的將軍們微微一禮:“秦銳出關後的第一戰,臣的方略是三地同時進攻。秦銳二十六萬出函穀關後走南道到宜陽登舟,北路軍十五萬伐滎陽的吳廣軍,中路軍六萬出轘轅先下陽翟,然後直取許縣,聽風閣消息,那裏有張楚軍伍逢的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