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匠師台。
胡亥聽司馬昌匯報說,皇帝之前讓匠師台做的那些水車、車床之類已經有了個初步的原型,於是興致勃勃的帶著公卿們前來“參觀”,同時還叫上了曹參。
到了望夷宮一看,和上次皇帝來時相比,宮殿倒沒什麽太大變化,但隻需站在望夷宮主殿的殿台上就能看到,宮外涇水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溜四、五架高高的木製水車在涇水的衝擊下正在旋轉著,水車旁的岸邊則建起了幾幢巨大的木舍,就像現在的工廠車間一樣,裏麵還傳來各式各樣的嘈雜的聲音。
胡亥滿意的點點頭,進殿內坐下,司馬昌先拿了一個很精致的銅質物品給皇帝看:“陛下,這就是匠師們按陛下所指點而製出的遊尺,陛下覺得是否是陛下所想之物?”
胡亥拿在手中仔細看著,這個遊尺和今天的遊標卡尺還是不太一樣,秦代的製作工藝也沒有現代的精密,但大致該有的都有了,包括測量外徑和測量內徑的卡刀分列在兩側,和胡亥當初在黑板上所畫大致相同。
“我怎麽想不重要,”胡亥一邊把遊尺交還給司馬昌一邊說,“重要的是是否合用、好用。”
司馬昌將遊尺遞給旁邊的屬吏:“陛下所想之物必是好用的,此尺可將所製之物精細度提高十倍,因此也大大提高了製物之間的契合度。”
“我所想之物未必都好用,你也不需要這麽奉承。”胡亥瞥了司馬昌一眼,司馬昌有點不好意思的拱拱手,“大秦工匠本就能巧,我所想這些物件,主要是在提高製作物品的效率上能夠提高,大批生產,就達到了我所希望的要求。司馬昌,我看到涇水邊的水車和相連的工舍了,那裏麵現在都有哪些可代替人力的設施?”
“稟陛下,先製了用於磨鋒的機台,一架水車可帶動多台。還有鑽孔的機台。臣曾為主鐵官,對冶鐵還是更為關注,所以也製了由水車驅動的風箱和鍛打台,用於對鐵件進行鍛打。陛下所提的用石炭燒製焦炭也試做過,隻是有些石炭不耐燒製,會炸裂成碎粒……”
“我說過,燒製焦炭的石涅,需要選用點燃時會冒煙的,想必卿沒有太注重這一點。”胡亥隨口答道。
“嗨。陛下一提臣就想起了,是臣疏忽,還望陛下降罪。”
“什麽罪不罪的,那日我說的事情太多,偶爾忘記一兩點也不算什麽。”胡亥沒所謂的搖搖頭,“石涅的品類也很多,發煙和不發煙的,同類當中質量也不同,這還需不斷摸索。對於不發煙,你現下隻需記住開采地點,到冬季時這類石涅可以用於取暖之用。發煙的用於燒製焦炭,也要選燒製出來很純淨,炭塊之間不相互粘連的為上品。”
……
兩個人在這兒談技術問題,其他的公卿聽不懂,不免有點無聊。
胡亥用眼一看,年紀大的像奉常胡毋敬、治粟內史鄭國、宗正贏騰等都有些昏昏欲睡的樣子在強撐,但也注意到曹參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很關注的拉長耳朵在使勁聽。
胡亥心裏笑笑,提高了聲音:“知道我為何想要以石涅燒製的焦炭代替過去冶鐵的木炭嗎?”
這一嗓子讓那些老臣一激靈,連忙打起精神。
“陛下說過,木炭需要砍伐山林,如日後大規模冶鐵,山林會不敷使用。”司馬昌老老實實的迴答著。
“對,山林砍伐了再生長,又要幾載或十幾載的時光,有些大木已生長了數百載乃至千載。”胡亥伸直了腰,嚴肅的用目光掃視群臣,這一下公卿們都精神了,直挺挺的恭聆聖訓。
“所以,我有個想法,將秦律中有關林木方麵的律條獨立出來,設立山林律。製律之前,丞相府先著人在可去的地方,尤其是已經被大量采伐林木的地方做一個查勘,然後我的意思是,由當地人承攬補種,誰補種,林木歸誰。到林木成材時可售賣,當然也要課稅。如果是官用或軍用,也要按價補償。采伐了,必須繼續補種。”
“對於各爵封食邑,也同等辦理,售出木材也要課稅也要補種。”胡亥用一種感慨的口氣說道:“讓我想到這件事情的起因不僅僅是冶金消耗,還有宮室消耗,爭戰消耗。關中遍地黃土,沒有了林木,雨水就會把黃土衝進水道。我是覺得,涇水、渭水,早晚會因此由綠色變為黃色,再把黃泥水匯入河水,以後我們就要把大河改稱黃河了,而且如此下去無須百年,河水必將在下遊決口改道,使百姓遭災,使朝廷耗費救災之資。”
胡亥掃視著眾臣:“也許這水色變化到朕崩位時也不明顯,可我等不能給子孫留下一個這樣的山河,因此越早著手越好。至於不以詔令方式由郡縣出麵征發徭役來做此事,是因為林木生長需要時日,三載五載未必見功,所以要用可激勵百姓自主、或封邑領主自主而為的方式。”
胡亥停了一下:“細節上的事情,比如長到何等狀況可砍枝燒炭做柴薪,長到何等時候可以砍伐掉一些過密的林木,保持其他林木有足夠生長的空間等,我不懂,卿等製律時自尋種樹的能手去商討。當然了,現在山東不靖,山林律可按關中情況製定。一旦山東平靖後,也要在山東之地施行,所以需要考慮不同地域、不同林木的要求,預先做好打算。”
他帶有深意的看了曹參一眼:“不光林木,沼澤之地其實也需立法,根據不同情況規定是否可變沼為田。諸卿或不知,沼澤是淨化水的良地,城中洗衣洗菜之水,導入沼澤就會逐步淨化為可飲之清水,這又涉及到我以前說過對城池居所的改造之事,需要通盤考慮。沼澤除了對水的淨化之功用,還有魚蝦葦草水禽等物可為收獲。所以在大秦人口增長還不至於田地不足產出足夠口糧時,還是不要去打沼澤和林地的主意為佳。”
曹參到鹹陽後,從未參與過有關軍事方麵的朝會(當然作為廷尉史,他也沒那個資格),所見所聞都是皇帝對國計民生方麵的想法,這迴又見識了皇帝在機巧匠作方麵的見識,以及對山林砍伐會造成後果的推斷並從立法上未雨綢繆,同時對自己熟悉並因影響出行而同樣不愛的沼澤地,也有著別樣的見解。
皇帝說的是真是假姑且不論,但有這份心就說明這個皇帝不傻不呆不昏。曹參到目前為止,已經徹底的敬服了這個小小少年皇帝,劉季在他心中,也隻剩下還是朋友而已,他想不出劉季就算當了皇帝,又能比眼前這個皇帝強到哪兒去?
“曹參,去九原的事情是如何安排的?”
皇帝的問話讓曹參收攝了一下心神,“陛下,臣與公子高準備明日啟程往九原郡,並已通過丞相府發出了公文知會郡守平和郡丞季。”
“朕準你們走直道,可以快一些。不過就算走直道,往返也有三千多裏近四千裏,加上商討的時間,又要兩個月了。”胡亥轉頭對馮去疾說:“現在山東不穩,所以現在關中和漢中、巴蜀先使人進行山林砍伐情形的查勘。”
他迴頭對曹參說:“山林沼澤法,因為關乎讓庶民承攬謀利,和相應的租賦收取,與賈律有相近之處,所以也由你這個廷尉史來準備吧。雖然我現在不建宮室就不需要伐大木,可山東戰事將起,木製軍械還是要砍伐的。焦炭冶煉還在摸索,木炭冶煉還是要繼續,所以此律暫時還不急於施行。賈律更急迫,是卿優先要做好的事情。”
曹參深深地一揖:“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好啦,”胡亥敲敲禦案,“由冶鐵又扯到山林沼澤上了。司馬昌,帶我等去看一下你用水車所連接的那些機台?”
司馬昌在胡亥扯立法的時候已經坐迴自己的位置,聽此言趕緊又站了起來,先向皇帝一禮,然後又向各位大臣團團一拱:“陛下,臣為陛下引路。”
胡亥和眾臣先看了水車,基本就是他給畫出的樣子,也就是今天在博物館,南方鄉間也有一些保留的那個樣子,大圓支架裝著水可衝擊的隔板。所不同的是采用了銅質的軸,套著滑動軸承,這樣水力能夠少一些耗費在摩擦上。
胡亥當然知道這種明輪水車的效率很低,用暗輪(類似螺旋槳)的水車才有最高效率,可是暗輪最好是金屬製,而且動力輸出需要采用多個傘齒輪,涉及齒輪鑄造、潤滑、密封等多方麵的麻煩,這會兒還沒有橡膠,所以密封隻能靠油麻繩,所以還是簡單一點好。
看過水車,一行人又進入大木房子看各種水車動力的車床、磨床、鑽床等,但用來拔拉金屬絲的拉絲床還沒有製作,因為匠師們對這玩意兒還是有點不摸門。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加工機床都簡陋的不行不行的,多是用木製,為了承力做的非常粗大,導致匠人操作都很不方便,也都沒用上“絲杠”一類的結構。
胡亥看的一方麵點頭一方麵又搖頭,在看完之後,把越技、宋樞等大匠師召集起來,針對今日所見的各種機台需要優先解決的關鍵問題作了一番指點,比如機台最好是鐵製或銅製,銅鐵不足也可以采用石製,石製雖然麻煩但勝在穩定性更佳,也更易於操作……說的那些匠師們雞啄米一樣連連點頭。
胡亥又把如何在結構中使用齒輪、絲杠等向匠師、司馬昌和張蒼述說了一番,因為針對現成的加工機台、並輔之以黑板描畫(匠師台覺得黑板是個好東西,做了十幾塊,用於匠師之間的討論)來說明,那些匠師馬上就理解了胡亥的意思,紛紛表示立即就進行改製,包括拉絲台也算完全弄懂了。
這些事情說時快、那時遲,前前後後用了兩三個時辰,差不多皇帝也該迴鹹陽了,胡亥又想起一事:“四輪大車之事,進展如何?”
司馬昌趕緊把車師和車習叫了過來。
車師不善言辭,車習寫寫畫畫的把四輪大車製造情況和遇到的一些問題向皇帝做了個匯報。
自從皇帝設立匠師台,為匠師們做好各種生活準備,為匠師們提供年俸,上次駕臨匠師台時表現出的和善、寬容等等,匠師們並不似以前那麽害怕皇帝,而是從心底裏的敬愛,有什麽問題也敢於直接出口詢問,而不是擔心會因此遭罪責。
“陛下所說轉向架和車身用釭鐧連接,匠人們已經做出了大致的樣子。”車習看著皇帝說,“隻是因為轉架上蓋車廂板,比較難於給釭鐧塗膏脂,此處的釭鐧承力很大,不能很好地保持潤滑,行車時間長了慢慢就會轉向不靈。”
胡亥點點頭:“你說的不錯,這可以用兩種方式在必要時應急。”
“其一,”他看向司馬昌,“熔煉青銅時加入一些鉛的成分,可以讓青銅自身有一些潤滑能力,但加多少不影響強度又具較好潤滑,我不知,自己去試。”說完咧嘴一樂。
“其二,”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帶很多大孔的圓環,“把鐧做成這個樣子,那些大孔中填入石墨,或者叫炭精?黑鉛?”
他又看了司馬昌一眼,“石墨有潤滑功效,在鐧孔中可以起到自潤滑的作用。”
車師使勁點了點頭:“如能製出陛下所說的釭鐧,這就解決了。隻是,還有陛下所說的,彈簧……”
他推了推車習,還是讓他來說吧。
“陛下,車師的意思是,要承載數十石載物和大車本身重量,彈簧就比較粗大,可彈簧粗了,人力是無法卷繞的,用水車卷繞,還沒想出如何製作這樣的機台。”
車習有點懊惱,因為彈簧這東西他和車師這種造車匠作不了,還要靠其他匠師。
胡亥也有點撓頭了,粗一些的銅條拉拔是不行的,鑄造也很麻煩,通常都是軋製,再弄個軋製廠出來就鬧得慌了。
他想了想,在黑板上畫了一副板簧:“可以用這樣的形式,把青銅鍛製成板條,用不同長短組合,兩端的卡扣要保證幾個板條間能有一些相對活動空間。司馬昌,爾等就照此去琢磨吧。”
他又對車師說:“我看現在的車輪都是從車廂板出固定軸,裝釭,再在車輪上裝鐧。我認為連在車廂板上的軸易斷,不若在車廂板下麵做一根大軸,正好在廂板和大軸間安裝板條簧,也結實很多,然後再把車輪套在大軸兩端。另外四輪車的車輪也不需要做的太大,一半的輪徑就可以了。”
車師想了想:“匠民會照陛下的意思去做一下看看。”
胡亥溫和的說道:“問題肯定還有很多,板條簧、打孔釭鐧都需要試做,但我有些急了。”
他抬頭對在場的匠師和大臣們說:“大家在關中感受不到,現在山東之地有賊民反秦,所以我上次所說要製的很多東西都是軍用,還望你們能盡快做出。我急,但我也知這些新東西製作不易,所以朕不給你們設期限問罪責,隻是需要再快一點。”
匠師們一聽全跪下了:“陛下放心,匠民們不吃不喝,也要把陛下想要之物造出。”
胡亥微微一笑:“諸位匠師盡心即可,不吃不喝,都餓死了誰來做?首先注重身體,保持好身體才能做出好物件,爾等可是大秦的財富啊。”
匠師們感動的五體投地,都不知說什麽了,不知是誰先帶的頭,瞬間匠師們都梆梆的磕起頭來。
“都起來起來,把頭磕昏了,腦袋不好使,更做不出來了。”胡亥虛抬手臂。
匠師們直起腰,感激的眼淚和被皇帝逗出的笑混雜在一起,那樣子可夠看的。
_
大野澤。
酈食其現在住到了彭越的村中,就在彭越家斜對麵的一個小空場上,彭越叫上幾十兄弟,給酈食其搭建了一個小院。既然是小院,就沒多大,院內隻有一排房,一廳兩室,外加廚房廁所。酈食其又不打魚,買些粟米,村中兄弟送些魚蝦菜蔬,自己本來就會煮個飯什麽的,反正餓不死。隻有酒這東西他缺不了,所以時不時的駕車去昌邑買酒。
他的家眷和酈商的家眷,現在都在酈商軍中,等待皇帝許諾的糧秣兵甲到手,就隨軍一起到大野澤隱居待機。
酈食其剛從昌邑迴來,新買了二十壇酒把他的軺車後麵塞得滿滿的。他也沒迴自己的小院,直接把車趕進彭越家,就和彭越一起喝起酒來。
“先生去昌邑,可有西邊的消息?”彭越剛剛飲盡一碗酒,又給自己滿上。
“皇帝同意了輜重的交接方式。”酈食其開心一笑,“下麵,就看你彭仲的了。按已經商定的方略,這批糧秣輜重要先藏至少半載,大澤潮濕,再把粟米放壞、兵甲鏽蝕,那可就虧大了。”
“先生說笑了,也太看不起越。”彭越假作生氣的斜了酈食其一眼,“商那邊何時動手,何時輜重可到廩丘?”
胡亥聽司馬昌匯報說,皇帝之前讓匠師台做的那些水車、車床之類已經有了個初步的原型,於是興致勃勃的帶著公卿們前來“參觀”,同時還叫上了曹參。
到了望夷宮一看,和上次皇帝來時相比,宮殿倒沒什麽太大變化,但隻需站在望夷宮主殿的殿台上就能看到,宮外涇水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溜四、五架高高的木製水車在涇水的衝擊下正在旋轉著,水車旁的岸邊則建起了幾幢巨大的木舍,就像現在的工廠車間一樣,裏麵還傳來各式各樣的嘈雜的聲音。
胡亥滿意的點點頭,進殿內坐下,司馬昌先拿了一個很精致的銅質物品給皇帝看:“陛下,這就是匠師們按陛下所指點而製出的遊尺,陛下覺得是否是陛下所想之物?”
胡亥拿在手中仔細看著,這個遊尺和今天的遊標卡尺還是不太一樣,秦代的製作工藝也沒有現代的精密,但大致該有的都有了,包括測量外徑和測量內徑的卡刀分列在兩側,和胡亥當初在黑板上所畫大致相同。
“我怎麽想不重要,”胡亥一邊把遊尺交還給司馬昌一邊說,“重要的是是否合用、好用。”
司馬昌將遊尺遞給旁邊的屬吏:“陛下所想之物必是好用的,此尺可將所製之物精細度提高十倍,因此也大大提高了製物之間的契合度。”
“我所想之物未必都好用,你也不需要這麽奉承。”胡亥瞥了司馬昌一眼,司馬昌有點不好意思的拱拱手,“大秦工匠本就能巧,我所想這些物件,主要是在提高製作物品的效率上能夠提高,大批生產,就達到了我所希望的要求。司馬昌,我看到涇水邊的水車和相連的工舍了,那裏麵現在都有哪些可代替人力的設施?”
“稟陛下,先製了用於磨鋒的機台,一架水車可帶動多台。還有鑽孔的機台。臣曾為主鐵官,對冶鐵還是更為關注,所以也製了由水車驅動的風箱和鍛打台,用於對鐵件進行鍛打。陛下所提的用石炭燒製焦炭也試做過,隻是有些石炭不耐燒製,會炸裂成碎粒……”
“我說過,燒製焦炭的石涅,需要選用點燃時會冒煙的,想必卿沒有太注重這一點。”胡亥隨口答道。
“嗨。陛下一提臣就想起了,是臣疏忽,還望陛下降罪。”
“什麽罪不罪的,那日我說的事情太多,偶爾忘記一兩點也不算什麽。”胡亥沒所謂的搖搖頭,“石涅的品類也很多,發煙和不發煙的,同類當中質量也不同,這還需不斷摸索。對於不發煙,你現下隻需記住開采地點,到冬季時這類石涅可以用於取暖之用。發煙的用於燒製焦炭,也要選燒製出來很純淨,炭塊之間不相互粘連的為上品。”
……
兩個人在這兒談技術問題,其他的公卿聽不懂,不免有點無聊。
胡亥用眼一看,年紀大的像奉常胡毋敬、治粟內史鄭國、宗正贏騰等都有些昏昏欲睡的樣子在強撐,但也注意到曹參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很關注的拉長耳朵在使勁聽。
胡亥心裏笑笑,提高了聲音:“知道我為何想要以石涅燒製的焦炭代替過去冶鐵的木炭嗎?”
這一嗓子讓那些老臣一激靈,連忙打起精神。
“陛下說過,木炭需要砍伐山林,如日後大規模冶鐵,山林會不敷使用。”司馬昌老老實實的迴答著。
“對,山林砍伐了再生長,又要幾載或十幾載的時光,有些大木已生長了數百載乃至千載。”胡亥伸直了腰,嚴肅的用目光掃視群臣,這一下公卿們都精神了,直挺挺的恭聆聖訓。
“所以,我有個想法,將秦律中有關林木方麵的律條獨立出來,設立山林律。製律之前,丞相府先著人在可去的地方,尤其是已經被大量采伐林木的地方做一個查勘,然後我的意思是,由當地人承攬補種,誰補種,林木歸誰。到林木成材時可售賣,當然也要課稅。如果是官用或軍用,也要按價補償。采伐了,必須繼續補種。”
“對於各爵封食邑,也同等辦理,售出木材也要課稅也要補種。”胡亥用一種感慨的口氣說道:“讓我想到這件事情的起因不僅僅是冶金消耗,還有宮室消耗,爭戰消耗。關中遍地黃土,沒有了林木,雨水就會把黃土衝進水道。我是覺得,涇水、渭水,早晚會因此由綠色變為黃色,再把黃泥水匯入河水,以後我們就要把大河改稱黃河了,而且如此下去無須百年,河水必將在下遊決口改道,使百姓遭災,使朝廷耗費救災之資。”
胡亥掃視著眾臣:“也許這水色變化到朕崩位時也不明顯,可我等不能給子孫留下一個這樣的山河,因此越早著手越好。至於不以詔令方式由郡縣出麵征發徭役來做此事,是因為林木生長需要時日,三載五載未必見功,所以要用可激勵百姓自主、或封邑領主自主而為的方式。”
胡亥停了一下:“細節上的事情,比如長到何等狀況可砍枝燒炭做柴薪,長到何等時候可以砍伐掉一些過密的林木,保持其他林木有足夠生長的空間等,我不懂,卿等製律時自尋種樹的能手去商討。當然了,現在山東不靖,山林律可按關中情況製定。一旦山東平靖後,也要在山東之地施行,所以需要考慮不同地域、不同林木的要求,預先做好打算。”
他帶有深意的看了曹參一眼:“不光林木,沼澤之地其實也需立法,根據不同情況規定是否可變沼為田。諸卿或不知,沼澤是淨化水的良地,城中洗衣洗菜之水,導入沼澤就會逐步淨化為可飲之清水,這又涉及到我以前說過對城池居所的改造之事,需要通盤考慮。沼澤除了對水的淨化之功用,還有魚蝦葦草水禽等物可為收獲。所以在大秦人口增長還不至於田地不足產出足夠口糧時,還是不要去打沼澤和林地的主意為佳。”
曹參到鹹陽後,從未參與過有關軍事方麵的朝會(當然作為廷尉史,他也沒那個資格),所見所聞都是皇帝對國計民生方麵的想法,這迴又見識了皇帝在機巧匠作方麵的見識,以及對山林砍伐會造成後果的推斷並從立法上未雨綢繆,同時對自己熟悉並因影響出行而同樣不愛的沼澤地,也有著別樣的見解。
皇帝說的是真是假姑且不論,但有這份心就說明這個皇帝不傻不呆不昏。曹參到目前為止,已經徹底的敬服了這個小小少年皇帝,劉季在他心中,也隻剩下還是朋友而已,他想不出劉季就算當了皇帝,又能比眼前這個皇帝強到哪兒去?
“曹參,去九原的事情是如何安排的?”
皇帝的問話讓曹參收攝了一下心神,“陛下,臣與公子高準備明日啟程往九原郡,並已通過丞相府發出了公文知會郡守平和郡丞季。”
“朕準你們走直道,可以快一些。不過就算走直道,往返也有三千多裏近四千裏,加上商討的時間,又要兩個月了。”胡亥轉頭對馮去疾說:“現在山東不穩,所以現在關中和漢中、巴蜀先使人進行山林砍伐情形的查勘。”
他迴頭對曹參說:“山林沼澤法,因為關乎讓庶民承攬謀利,和相應的租賦收取,與賈律有相近之處,所以也由你這個廷尉史來準備吧。雖然我現在不建宮室就不需要伐大木,可山東戰事將起,木製軍械還是要砍伐的。焦炭冶煉還在摸索,木炭冶煉還是要繼續,所以此律暫時還不急於施行。賈律更急迫,是卿優先要做好的事情。”
曹參深深地一揖:“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好啦,”胡亥敲敲禦案,“由冶鐵又扯到山林沼澤上了。司馬昌,帶我等去看一下你用水車所連接的那些機台?”
司馬昌在胡亥扯立法的時候已經坐迴自己的位置,聽此言趕緊又站了起來,先向皇帝一禮,然後又向各位大臣團團一拱:“陛下,臣為陛下引路。”
胡亥和眾臣先看了水車,基本就是他給畫出的樣子,也就是今天在博物館,南方鄉間也有一些保留的那個樣子,大圓支架裝著水可衝擊的隔板。所不同的是采用了銅質的軸,套著滑動軸承,這樣水力能夠少一些耗費在摩擦上。
胡亥當然知道這種明輪水車的效率很低,用暗輪(類似螺旋槳)的水車才有最高效率,可是暗輪最好是金屬製,而且動力輸出需要采用多個傘齒輪,涉及齒輪鑄造、潤滑、密封等多方麵的麻煩,這會兒還沒有橡膠,所以密封隻能靠油麻繩,所以還是簡單一點好。
看過水車,一行人又進入大木房子看各種水車動力的車床、磨床、鑽床等,但用來拔拉金屬絲的拉絲床還沒有製作,因為匠師們對這玩意兒還是有點不摸門。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加工機床都簡陋的不行不行的,多是用木製,為了承力做的非常粗大,導致匠人操作都很不方便,也都沒用上“絲杠”一類的結構。
胡亥看的一方麵點頭一方麵又搖頭,在看完之後,把越技、宋樞等大匠師召集起來,針對今日所見的各種機台需要優先解決的關鍵問題作了一番指點,比如機台最好是鐵製或銅製,銅鐵不足也可以采用石製,石製雖然麻煩但勝在穩定性更佳,也更易於操作……說的那些匠師們雞啄米一樣連連點頭。
胡亥又把如何在結構中使用齒輪、絲杠等向匠師、司馬昌和張蒼述說了一番,因為針對現成的加工機台、並輔之以黑板描畫(匠師台覺得黑板是個好東西,做了十幾塊,用於匠師之間的討論)來說明,那些匠師馬上就理解了胡亥的意思,紛紛表示立即就進行改製,包括拉絲台也算完全弄懂了。
這些事情說時快、那時遲,前前後後用了兩三個時辰,差不多皇帝也該迴鹹陽了,胡亥又想起一事:“四輪大車之事,進展如何?”
司馬昌趕緊把車師和車習叫了過來。
車師不善言辭,車習寫寫畫畫的把四輪大車製造情況和遇到的一些問題向皇帝做了個匯報。
自從皇帝設立匠師台,為匠師們做好各種生活準備,為匠師們提供年俸,上次駕臨匠師台時表現出的和善、寬容等等,匠師們並不似以前那麽害怕皇帝,而是從心底裏的敬愛,有什麽問題也敢於直接出口詢問,而不是擔心會因此遭罪責。
“陛下所說轉向架和車身用釭鐧連接,匠人們已經做出了大致的樣子。”車習看著皇帝說,“隻是因為轉架上蓋車廂板,比較難於給釭鐧塗膏脂,此處的釭鐧承力很大,不能很好地保持潤滑,行車時間長了慢慢就會轉向不靈。”
胡亥點點頭:“你說的不錯,這可以用兩種方式在必要時應急。”
“其一,”他看向司馬昌,“熔煉青銅時加入一些鉛的成分,可以讓青銅自身有一些潤滑能力,但加多少不影響強度又具較好潤滑,我不知,自己去試。”說完咧嘴一樂。
“其二,”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帶很多大孔的圓環,“把鐧做成這個樣子,那些大孔中填入石墨,或者叫炭精?黑鉛?”
他又看了司馬昌一眼,“石墨有潤滑功效,在鐧孔中可以起到自潤滑的作用。”
車師使勁點了點頭:“如能製出陛下所說的釭鐧,這就解決了。隻是,還有陛下所說的,彈簧……”
他推了推車習,還是讓他來說吧。
“陛下,車師的意思是,要承載數十石載物和大車本身重量,彈簧就比較粗大,可彈簧粗了,人力是無法卷繞的,用水車卷繞,還沒想出如何製作這樣的機台。”
車習有點懊惱,因為彈簧這東西他和車師這種造車匠作不了,還要靠其他匠師。
胡亥也有點撓頭了,粗一些的銅條拉拔是不行的,鑄造也很麻煩,通常都是軋製,再弄個軋製廠出來就鬧得慌了。
他想了想,在黑板上畫了一副板簧:“可以用這樣的形式,把青銅鍛製成板條,用不同長短組合,兩端的卡扣要保證幾個板條間能有一些相對活動空間。司馬昌,爾等就照此去琢磨吧。”
他又對車師說:“我看現在的車輪都是從車廂板出固定軸,裝釭,再在車輪上裝鐧。我認為連在車廂板上的軸易斷,不若在車廂板下麵做一根大軸,正好在廂板和大軸間安裝板條簧,也結實很多,然後再把車輪套在大軸兩端。另外四輪車的車輪也不需要做的太大,一半的輪徑就可以了。”
車師想了想:“匠民會照陛下的意思去做一下看看。”
胡亥溫和的說道:“問題肯定還有很多,板條簧、打孔釭鐧都需要試做,但我有些急了。”
他抬頭對在場的匠師和大臣們說:“大家在關中感受不到,現在山東之地有賊民反秦,所以我上次所說要製的很多東西都是軍用,還望你們能盡快做出。我急,但我也知這些新東西製作不易,所以朕不給你們設期限問罪責,隻是需要再快一點。”
匠師們一聽全跪下了:“陛下放心,匠民們不吃不喝,也要把陛下想要之物造出。”
胡亥微微一笑:“諸位匠師盡心即可,不吃不喝,都餓死了誰來做?首先注重身體,保持好身體才能做出好物件,爾等可是大秦的財富啊。”
匠師們感動的五體投地,都不知說什麽了,不知是誰先帶的頭,瞬間匠師們都梆梆的磕起頭來。
“都起來起來,把頭磕昏了,腦袋不好使,更做不出來了。”胡亥虛抬手臂。
匠師們直起腰,感激的眼淚和被皇帝逗出的笑混雜在一起,那樣子可夠看的。
_
大野澤。
酈食其現在住到了彭越的村中,就在彭越家斜對麵的一個小空場上,彭越叫上幾十兄弟,給酈食其搭建了一個小院。既然是小院,就沒多大,院內隻有一排房,一廳兩室,外加廚房廁所。酈食其又不打魚,買些粟米,村中兄弟送些魚蝦菜蔬,自己本來就會煮個飯什麽的,反正餓不死。隻有酒這東西他缺不了,所以時不時的駕車去昌邑買酒。
他的家眷和酈商的家眷,現在都在酈商軍中,等待皇帝許諾的糧秣兵甲到手,就隨軍一起到大野澤隱居待機。
酈食其剛從昌邑迴來,新買了二十壇酒把他的軺車後麵塞得滿滿的。他也沒迴自己的小院,直接把車趕進彭越家,就和彭越一起喝起酒來。
“先生去昌邑,可有西邊的消息?”彭越剛剛飲盡一碗酒,又給自己滿上。
“皇帝同意了輜重的交接方式。”酈食其開心一笑,“下麵,就看你彭仲的了。按已經商定的方略,這批糧秣輜重要先藏至少半載,大澤潮濕,再把粟米放壞、兵甲鏽蝕,那可就虧大了。”
“先生說笑了,也太看不起越。”彭越假作生氣的斜了酈食其一眼,“商那邊何時動手,何時輜重可到廩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