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滿意的用手指叩擊眼前陸賈的幾案:“嗯,這個盡管放心,一旦你和陳平計議停當,我馬上撥出資財並下達詔令,當不致拖了卿的後腿。隻是你不得休息又要長途奔波,此一番怕要有九到十個月才能迴返……”
“陛下體恤臣子,臣萬分感念。”陸賈淡然一笑,“臣向在各處遊曆,習慣於此。如能為陛下再增加十萬雄兵,則至少可保關中百姓安寧,且能更快還山東百姓平靜。戰亂,總是百姓之災。臣隻是希望,陛下能確實變革秦律,減輕百姓徭役,無為而治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
“有你,有陳平,有即將到達的曹參,你們三人均是安期翁所看好之人,均希望天下無為而治。我這裏還有李由,是知律法還知山東百姓疾苦之人。另外還有叔孫通,我希望他為我尋才迴來後,能在啟民智等方麵做一些事情。如果你們能夠再多召集一些不以複六國為念、真心望百姓得安的士子來輔佐於我,則你們所希望的天下安樂,並不很遠。至於我,我喜歡享樂,喜歡醇酒美女,喜歡百戲俳優,即可無為,何樂而不為?”胡亥哈哈大笑起來。
“陛下……”陸賈有點不知說什麽好了。
“放心,我有爾等相輔,朕即便是做昏君,也於天下百姓無害。既然無為,當然也不會再用強征徭役的方法為我建宮。百姓豐足,租賦充盈,我有財帛,自有不擾民的修建方式。現在說此太早,待天下承平時,自會將我的想法告知爾等。”胡亥信誓旦旦的保證。
_
陸賈離開後,還沒等胡亥喘口氣,姚展就拿出一個密函放到胡亥的案頭:“陛下,此乃博士通的密奏,剛剛三百裏郵驛送到的。”
胡亥打開密函,裏麵有兩份竹簡。拿出來都草草的看了一遍後,立即對姚展說:“召典客見駕。”
然後又重新仔細的一份一份的看了起來。良久,他放下竹簡,兩眼望著殿頂,手指習慣性的又敲起幾案。
姚賈很快就到了,胡亥讓姚展把密奏交給姚賈去看。姚賈看過後對胡亥一拱手:“博士通此行第一功,臣賀喜陛下。”
胡亥擺擺手:“酈食其的想法不錯,與我的想法一致,隻是彭越是否願助大秦尚未可知。當然了,合叔孫通和酈食其兩大名嘴……兩大說客之力,再加上我可許之以王爵,相信彭越也不難歸心。我現在想的是另一個問題,鹹陽到昌邑大野澤超過一千八百裏,即便快傳建成,從雒陽到大野澤也有九百裏,如何能夠保證往來消息得到快速的通傳,好讓那邊的行動符合我等的利益。”
“目下雖然讓快傳鋪至敖倉,但在亂局中,敖倉的地位並不穩固,我等可能在必要時還要放棄敖倉,所以,我想讓卿建立一個消息傳遞網,卿在山東耳目迴傳消息也需要這樣一張傳遞網。麻煩在於,戰亂一起,各地稱王,如果用人行走傳遞,容易被發覺。我的想法是仿造快傳的夜間消息傳遞方式,通過燈號進行,可此法也有許多弊端,不知卿可有何良策?”胡亥帶著期待看著姚賈。
姚賈笑了:“恕臣無狀,陛下的想法太單一了。消息傳遞之事,臣也有一些考慮,比如利用商賈,在商賈所開設各地店鋪之間傳遞,並不會引人注目。利用商賈是相對平穩時的方式,在各方亂戰時,則可利用流民的身份。陛下所說快傳的夜間燈號方式也是一法,隻要不是就在自家屋頂,也不會很容易的被人抓住。白日裏在有林地之處甚至還可使用鼓號,就像陛下對秦銳所言的那般。”
“嗬嗬,姚賈啊,你說的對,我還真的是鑽了牛角尖。既然這事已經交與你和王敖,那我就不亂摻和了,你們去想方法。彭越、酈食其這條線尤其與尋常耳目不同,需要格外注重不可泄密。”胡亥很讚賞的看著姚賈。
“陛下放心,此事臣必定盡力做的周全。”姚賈拱了拱手,“隻是陛下不要太心急,且容臣數月時間。”
“我知道,這事兒急不得。怪我,想到的太遲。”胡亥歎了口氣。
“陛下已經很英明,臣能為陛下和大秦效力,深感榮耀。”
“好啦,別奉承我。”胡亥白了姚賈一眼,“你稍待,我有一份詔令要給王敖,你替我帶過去。”
他扯過一張帛絹寫了幾行字,讓姚展去用璽,並拿過一枚西歸閣專用符信來。
姚展把詔令和符信裝入一個布袋,係上口,在胡亥的示意下直接交給姚賈。胡亥說:“這個詔令是要王敖調六人,我在甲衛中再選六人,一起去百越。我已找到一個說客,陸賈,不知你聽說過此人沒有?”
姚賈想了一下:“有耳聞,楚人,口才甚佳。陛下想從百越調迴秦軍?臣能想到在當下情勢下,確有難度。不過,這就不是臣的責權了。”
胡亥瞪了瞪眼:“怎麽不是?百越之地也在山東,百越三郡,你有沒有以前留下能用的耳目?”
他頓了一下:“我突然覺得,這也是你聽風閣的一個機會,你可以借助此事把耳目鋪過去。”
姚賈不卑不亢的直麵胡亥的瞪視:“想必陸賈會很快就前往百越,否則陛下也不會此時就調用西歸閣銳士。耳目鋪至百越也在臣的規劃中,但幾日內臣也無法立即就有合適的人選,臣招募的人還需要訓練一段時日,陛下似乎又心急了。”
胡亥一聽就泄了氣:“好啦好啦,這方麵的事情我也不懂,就依你的日程去安排好了。對了,你向王敖傳詔後,另外擬詔,說我同意酈食其和叔孫通的想法,然後再加入一些你認為必要的內容,讓人遞上來我看,我無疑問即可用璽,以六百裏加急密送昌邑,叔孫通奏章中不是說在那裏等朕的迴複嗎?”
姚賈嘴角微微一彎:“那麽臣先告退,替陛下向王敖傳詔。”
“且慢。”胡亥想了想又說:“我還給彭越準備了一份大禮,山西築關刑徒中有五萬齊地人,我隻給李左車留一萬,剩下四萬看彭越的想法,如果確實願意效忠大秦,就送給他。當然不白送,他需要上效忠奏章,並且要以妻子質鹹陽,至於如何掩人耳目我自有辦法,要彭越先表明態度。這些內容你擬詔的時候也寫進去,讓叔孫通隨機而變。”
“臣領詔。”姚賈施禮告退。
姚賈一邊向殿外走一邊心裏偷笑:現在的小皇帝還真是一個很好的主上,明白事理,不胡亂強壓臣子做事,事情交辦了,就不再過問細節。不過小皇帝時不時的那種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還真是好可愛。皇帝可愛?呃,確實是可愛。
這一天過的,胡亥很開心,解決了一個一直懸著的問題。雖然陸賈去百越並沒有十成的把握能弄迴來十幾萬老秦人,但若依他和陳平的計謀,至少能弄迴三、四萬人。俗語說,蒼蠅雖小也是肉,三、四萬老秦,那可就不能說是蒼蠅了,怎麽也是一頭小牛。
待公子嬰安排好安期生和陸賈迴來複命時,已過了晚食的時間,吃飽喝足的胡亥又與公子嬰把陸賈去百越的一係列相關事項仔細討論和安排了一番。看著公子嬰離去的背影,他的心情從沒有過的舒暢。
在他計劃的各種事情上,眼下就隻有曹參這塊硬骨頭還沒歸位。不過他已經想好了,不管曹參是不是願意真心效力,他都要把這位曹大爺先放下去磨磨。
在他的記憶裏,史書中的曹參是一個執行者,很好的執行者且文武全才。但要在朝堂這樣事務繁多還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方,一個小縣吏的資曆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從王敖、陳平、陸賈乃至李左車投效自己的過程看,胡亥相信曹大爺在熟悉朝堂事務的過程中慢慢就會接觸到他針對當下情勢而做的各種準備,因而也就會最終投效於大秦。
一個放鬆且開心的皇帝,飽暖自然開始思……永巷府現在根據皇帝的要求,每日都提交適齡宮人的,嗯,生理期。襄姬的小麻煩還要持續幾天,而竹簡上記錄的,現在就在丹陛一側當值的大美女海紅,生理期昨日剛過,似乎時間比較合適……
於是,當晚,海紅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妃子,第二天早上被冊封美人。美中不足的是這是海紅的初次,胡亥要是個正牌兒的秦代帝王自然不會顧忌什麽,自己爽了第一,沒準還有破處的快感。但咱們這個胡亥身體中裝著一個冒牌的靈魂,非常的憐香惜玉,所以雖然海紅對皇帝的溫柔憐惜自然是心中感念,可胡亥就沒有那種和襄姬一起胡天胡地的瘋爽感受了。不過咱能忍,第二天晚上麽……胡亥很憧憬。
本來皇帝應該有六名常侍宮人,三班輪換當值,每班兩人,立於丹陛之後打扇。胡亥原有貼身侍婢四人,登基後不願意用不熟悉的宮人,所以一直都沒加,這樣他的侍女相對較累,兩班替。好在胡亥玩樂為上,除了剛登基時勵精圖治了一陣子,多數時候都不用這麽正式,所以芙蕖、菡萏她們打扇的機會也很少,通常就是一人站班。前些天放超齡宮人出宮還家,他的貼身侍女放走了一個,現在剩下的三個中又被冊封了一個成了後宮主子,等於就隻有芙蕖和菡萏兩個了,所以燕媼覺得必須補充。
這不,胡亥一到大殿,她就帶著十二名年輕宮女站到了胡亥麵前。這十二人是她在相貌、身段、做事等方麵權衡的結果,帶來的目的是讓皇帝從中選出六個皇帝瞧著最順眼的。至於她那倆寶貝閨女,她堅信她們一定會成為皇妃,與其現在補四人,到時候再補二人,還不如一次性解決。
要是以現代人的目光看,環肥燕瘦都不合適。環肥那是唐代的審美,現在要有這麽個胖女人站在眼前,不喜歡的胖女的男人估摸著會渾身發麻。燕瘦是漢代的審美比較接近秦代,隻是太骨感,看著悅目,抱著就硌人了。所以現代人講究有肉有手感,看著豐腴而不豐滿。
不過冒牌胡亥的眼光是啥就不知道了,因為他根本沒選,直接說:“育母你留下六個就行了,我沒任何意見。”
他倒是對內侍軍的事情更關注一些,問燕媼和韓談談過此事沒有,進展如何。
燕媼對胡亥說留下六個已經很滿意,說明自己的兩個女兒已經進入胡亥的“待寵”範疇,所以也沒矯情,直接點了六個留下,讓正在當值的芙蕖帶她們去說明教授做貼身站班宮女的禮儀、要做的事情等等。
然後她大致向胡亥匯報了內侍軍的組建進程,比如今天就召集那批高達一萬四千餘人的“閑散”內侍臨時各級領導開會,把自願從軍的精神先貫徹下去等等。
燕媼這邊正說著,殿外內侍進殿通報:“陳平殿前候駕”。
胡亥點頭示意讓他進來,然後繼續又問燕媼內侍劍手和宮女劍手的事情。
陳平長袖飄飄的大步走到丹陛前向胡亥行禮,然後看到燕媼在一旁,眼睛一亮,又向燕媼行禮:“平見過育母。”
燕媼連忙低頭還禮,同時眼皮向上一抬,飛快的掠了陳大帥哥一眼,正好撞上帥哥眼中一縷明亮的火花,心中顫動了一下,連忙收攝心神,轉向皇帝繼續匯報。
待燕媼匯報完畢,胡亥懶洋洋的說:“陳平,我正在與育母商談的一件事,你也幫幫育母。我封閉鹹陽和關內、山東各地離宮與行宮,有兩萬多內侍無事可做,我想把這些內侍中年齡十五到五十的,由他們自願,組建一支內侍軍,替代目前仍拱衛鹹陽的衛尉,騰出八千衛尉另作他用。育母對軍伍之事不甚了解,所以你和育母共同來做這件事情吧。”
陳平一聽大喜,這不正是和風韻熟女接觸的大好機會嗎?立即拱手答應下來。
胡亥把陳平和燕媼都有一絲欣喜在臉上閃過的表情看在眼裏,心中琢磨,要把他倆弄成一對,那陳平就完完全全成了死黨。
不過從現在看,陳平已經是死黨了,有沒有必要錦上添花?再弄成畫蛇添足咋辦?心裏嘀咕著,不過嘴上卻說著另一個事情:“客卿此來,可是說明軍謀台已經準備好進行函穀關的泥盤推演了?”
“正是,陛下。臣是來告知陛下,臣已經與尉劫商議好了,今日就準備開始進行一次推演,正好秦銳將軍司馬欣為輜重事昨日迴到鹹陽,同迴的還有公叔起和楊熊,臣與尉劫商請衛尉趙賁也參與,客卿陸賈後日起行,今日也願抽出一日加入一方。公子將閭和公子驂與太尉一起為評判。臣啟陛下,可願往觀?”
“好啊,既然今天軍謀台首次推演,我必須要去助陣一觀。那內侍軍的事情,你跟育母待今日推演後自行去談,我就要一個結果,盡快成軍。你和育母談好後,再看用哪一軍來進行訓練,內侍軍的訓練地點就在上林苑裏麵找個地方吧。”胡亥從丹陛上站了起來向下走,今天當值的內侍名叫禽卑,是一個剛剛被燕媼選調過來的十四、五歲小寺人,趕緊出去招唿人備輦。
來到六英宮,主殿內一個巨大的沙盤放在中央,已經做好的有內史郡、三川郡兩個郡的地形山川,周邊的幾個郡,如隴西、上郡、雲中、九原、雁門、河東、上黨、太原、漢中、巴郡、南陽,都做好了木底托,可以拚合在一起,隻是沙盤製作沒這麽快,所以表麵上放置著牛皮地圖。
圍繞著巨沙盤有一圈木台,就像現代體育館的看台一樣。原來的丹陛已經拆掉,換成了一個比周邊看台高出兩尺的大看台,顯然是給皇帝準備的。看台都不是固定的可以移動。
今天因為主要是攻打函穀關的模擬兵演,所以殿中央隻有內史郡和三川郡的沙盤。
“諸卿,”胡亥並沒去坐那個高台,而是隨隨便便的在一個看台上一蹲,“原來你們打算怎麽耍這場百戲?”
殿內的軍人們都見過胡亥那種玩笑的態度,所以一起哄笑,陳平和陸賈還有將閭兩公子尚有點不適應,隻是咧了咧嘴。
太尉馮劫笑著對皇帝一拱手:“陛下,臣與客卿平商議的,就是讓中郎長史欣為守方,由廷尉由為攻方。守方從三川郡就開始節節防守,所以長史欣與公叔起和楊熊一起做為守方,並借來了陛下的左中郎將王翳和右中郎將上官甲。廷尉由則與衛尉賁一道進攻。兵力上守方七萬,攻方二十萬,至於戰力……就不可公布了。”
胡亥有點驚異,看著陳平說:“你不參與進來玩玩?”
陳平笑著說:“臣想先看看大秦將軍的防守戰略,廷尉由說對山東兵民的狀態比較清楚,願任攻方,臣就先做旁觀者。”
胡亥搖搖頭:“這樣不好玩,不好玩。”他站了起來:“朕來給列位卿家出題吧。”
大家一起施禮:“願聽陛下驅策。”
“陛下體恤臣子,臣萬分感念。”陸賈淡然一笑,“臣向在各處遊曆,習慣於此。如能為陛下再增加十萬雄兵,則至少可保關中百姓安寧,且能更快還山東百姓平靜。戰亂,總是百姓之災。臣隻是希望,陛下能確實變革秦律,減輕百姓徭役,無為而治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
“有你,有陳平,有即將到達的曹參,你們三人均是安期翁所看好之人,均希望天下無為而治。我這裏還有李由,是知律法還知山東百姓疾苦之人。另外還有叔孫通,我希望他為我尋才迴來後,能在啟民智等方麵做一些事情。如果你們能夠再多召集一些不以複六國為念、真心望百姓得安的士子來輔佐於我,則你們所希望的天下安樂,並不很遠。至於我,我喜歡享樂,喜歡醇酒美女,喜歡百戲俳優,即可無為,何樂而不為?”胡亥哈哈大笑起來。
“陛下……”陸賈有點不知說什麽好了。
“放心,我有爾等相輔,朕即便是做昏君,也於天下百姓無害。既然無為,當然也不會再用強征徭役的方法為我建宮。百姓豐足,租賦充盈,我有財帛,自有不擾民的修建方式。現在說此太早,待天下承平時,自會將我的想法告知爾等。”胡亥信誓旦旦的保證。
_
陸賈離開後,還沒等胡亥喘口氣,姚展就拿出一個密函放到胡亥的案頭:“陛下,此乃博士通的密奏,剛剛三百裏郵驛送到的。”
胡亥打開密函,裏麵有兩份竹簡。拿出來都草草的看了一遍後,立即對姚展說:“召典客見駕。”
然後又重新仔細的一份一份的看了起來。良久,他放下竹簡,兩眼望著殿頂,手指習慣性的又敲起幾案。
姚賈很快就到了,胡亥讓姚展把密奏交給姚賈去看。姚賈看過後對胡亥一拱手:“博士通此行第一功,臣賀喜陛下。”
胡亥擺擺手:“酈食其的想法不錯,與我的想法一致,隻是彭越是否願助大秦尚未可知。當然了,合叔孫通和酈食其兩大名嘴……兩大說客之力,再加上我可許之以王爵,相信彭越也不難歸心。我現在想的是另一個問題,鹹陽到昌邑大野澤超過一千八百裏,即便快傳建成,從雒陽到大野澤也有九百裏,如何能夠保證往來消息得到快速的通傳,好讓那邊的行動符合我等的利益。”
“目下雖然讓快傳鋪至敖倉,但在亂局中,敖倉的地位並不穩固,我等可能在必要時還要放棄敖倉,所以,我想讓卿建立一個消息傳遞網,卿在山東耳目迴傳消息也需要這樣一張傳遞網。麻煩在於,戰亂一起,各地稱王,如果用人行走傳遞,容易被發覺。我的想法是仿造快傳的夜間消息傳遞方式,通過燈號進行,可此法也有許多弊端,不知卿可有何良策?”胡亥帶著期待看著姚賈。
姚賈笑了:“恕臣無狀,陛下的想法太單一了。消息傳遞之事,臣也有一些考慮,比如利用商賈,在商賈所開設各地店鋪之間傳遞,並不會引人注目。利用商賈是相對平穩時的方式,在各方亂戰時,則可利用流民的身份。陛下所說快傳的夜間燈號方式也是一法,隻要不是就在自家屋頂,也不會很容易的被人抓住。白日裏在有林地之處甚至還可使用鼓號,就像陛下對秦銳所言的那般。”
“嗬嗬,姚賈啊,你說的對,我還真的是鑽了牛角尖。既然這事已經交與你和王敖,那我就不亂摻和了,你們去想方法。彭越、酈食其這條線尤其與尋常耳目不同,需要格外注重不可泄密。”胡亥很讚賞的看著姚賈。
“陛下放心,此事臣必定盡力做的周全。”姚賈拱了拱手,“隻是陛下不要太心急,且容臣數月時間。”
“我知道,這事兒急不得。怪我,想到的太遲。”胡亥歎了口氣。
“陛下已經很英明,臣能為陛下和大秦效力,深感榮耀。”
“好啦,別奉承我。”胡亥白了姚賈一眼,“你稍待,我有一份詔令要給王敖,你替我帶過去。”
他扯過一張帛絹寫了幾行字,讓姚展去用璽,並拿過一枚西歸閣專用符信來。
姚展把詔令和符信裝入一個布袋,係上口,在胡亥的示意下直接交給姚賈。胡亥說:“這個詔令是要王敖調六人,我在甲衛中再選六人,一起去百越。我已找到一個說客,陸賈,不知你聽說過此人沒有?”
姚賈想了一下:“有耳聞,楚人,口才甚佳。陛下想從百越調迴秦軍?臣能想到在當下情勢下,確有難度。不過,這就不是臣的責權了。”
胡亥瞪了瞪眼:“怎麽不是?百越之地也在山東,百越三郡,你有沒有以前留下能用的耳目?”
他頓了一下:“我突然覺得,這也是你聽風閣的一個機會,你可以借助此事把耳目鋪過去。”
姚賈不卑不亢的直麵胡亥的瞪視:“想必陸賈會很快就前往百越,否則陛下也不會此時就調用西歸閣銳士。耳目鋪至百越也在臣的規劃中,但幾日內臣也無法立即就有合適的人選,臣招募的人還需要訓練一段時日,陛下似乎又心急了。”
胡亥一聽就泄了氣:“好啦好啦,這方麵的事情我也不懂,就依你的日程去安排好了。對了,你向王敖傳詔後,另外擬詔,說我同意酈食其和叔孫通的想法,然後再加入一些你認為必要的內容,讓人遞上來我看,我無疑問即可用璽,以六百裏加急密送昌邑,叔孫通奏章中不是說在那裏等朕的迴複嗎?”
姚賈嘴角微微一彎:“那麽臣先告退,替陛下向王敖傳詔。”
“且慢。”胡亥想了想又說:“我還給彭越準備了一份大禮,山西築關刑徒中有五萬齊地人,我隻給李左車留一萬,剩下四萬看彭越的想法,如果確實願意效忠大秦,就送給他。當然不白送,他需要上效忠奏章,並且要以妻子質鹹陽,至於如何掩人耳目我自有辦法,要彭越先表明態度。這些內容你擬詔的時候也寫進去,讓叔孫通隨機而變。”
“臣領詔。”姚賈施禮告退。
姚賈一邊向殿外走一邊心裏偷笑:現在的小皇帝還真是一個很好的主上,明白事理,不胡亂強壓臣子做事,事情交辦了,就不再過問細節。不過小皇帝時不時的那種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還真是好可愛。皇帝可愛?呃,確實是可愛。
這一天過的,胡亥很開心,解決了一個一直懸著的問題。雖然陸賈去百越並沒有十成的把握能弄迴來十幾萬老秦人,但若依他和陳平的計謀,至少能弄迴三、四萬人。俗語說,蒼蠅雖小也是肉,三、四萬老秦,那可就不能說是蒼蠅了,怎麽也是一頭小牛。
待公子嬰安排好安期生和陸賈迴來複命時,已過了晚食的時間,吃飽喝足的胡亥又與公子嬰把陸賈去百越的一係列相關事項仔細討論和安排了一番。看著公子嬰離去的背影,他的心情從沒有過的舒暢。
在他計劃的各種事情上,眼下就隻有曹參這塊硬骨頭還沒歸位。不過他已經想好了,不管曹參是不是願意真心效力,他都要把這位曹大爺先放下去磨磨。
在他的記憶裏,史書中的曹參是一個執行者,很好的執行者且文武全才。但要在朝堂這樣事務繁多還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方,一個小縣吏的資曆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從王敖、陳平、陸賈乃至李左車投效自己的過程看,胡亥相信曹大爺在熟悉朝堂事務的過程中慢慢就會接觸到他針對當下情勢而做的各種準備,因而也就會最終投效於大秦。
一個放鬆且開心的皇帝,飽暖自然開始思……永巷府現在根據皇帝的要求,每日都提交適齡宮人的,嗯,生理期。襄姬的小麻煩還要持續幾天,而竹簡上記錄的,現在就在丹陛一側當值的大美女海紅,生理期昨日剛過,似乎時間比較合適……
於是,當晚,海紅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妃子,第二天早上被冊封美人。美中不足的是這是海紅的初次,胡亥要是個正牌兒的秦代帝王自然不會顧忌什麽,自己爽了第一,沒準還有破處的快感。但咱們這個胡亥身體中裝著一個冒牌的靈魂,非常的憐香惜玉,所以雖然海紅對皇帝的溫柔憐惜自然是心中感念,可胡亥就沒有那種和襄姬一起胡天胡地的瘋爽感受了。不過咱能忍,第二天晚上麽……胡亥很憧憬。
本來皇帝應該有六名常侍宮人,三班輪換當值,每班兩人,立於丹陛之後打扇。胡亥原有貼身侍婢四人,登基後不願意用不熟悉的宮人,所以一直都沒加,這樣他的侍女相對較累,兩班替。好在胡亥玩樂為上,除了剛登基時勵精圖治了一陣子,多數時候都不用這麽正式,所以芙蕖、菡萏她們打扇的機會也很少,通常就是一人站班。前些天放超齡宮人出宮還家,他的貼身侍女放走了一個,現在剩下的三個中又被冊封了一個成了後宮主子,等於就隻有芙蕖和菡萏兩個了,所以燕媼覺得必須補充。
這不,胡亥一到大殿,她就帶著十二名年輕宮女站到了胡亥麵前。這十二人是她在相貌、身段、做事等方麵權衡的結果,帶來的目的是讓皇帝從中選出六個皇帝瞧著最順眼的。至於她那倆寶貝閨女,她堅信她們一定會成為皇妃,與其現在補四人,到時候再補二人,還不如一次性解決。
要是以現代人的目光看,環肥燕瘦都不合適。環肥那是唐代的審美,現在要有這麽個胖女人站在眼前,不喜歡的胖女的男人估摸著會渾身發麻。燕瘦是漢代的審美比較接近秦代,隻是太骨感,看著悅目,抱著就硌人了。所以現代人講究有肉有手感,看著豐腴而不豐滿。
不過冒牌胡亥的眼光是啥就不知道了,因為他根本沒選,直接說:“育母你留下六個就行了,我沒任何意見。”
他倒是對內侍軍的事情更關注一些,問燕媼和韓談談過此事沒有,進展如何。
燕媼對胡亥說留下六個已經很滿意,說明自己的兩個女兒已經進入胡亥的“待寵”範疇,所以也沒矯情,直接點了六個留下,讓正在當值的芙蕖帶她們去說明教授做貼身站班宮女的禮儀、要做的事情等等。
然後她大致向胡亥匯報了內侍軍的組建進程,比如今天就召集那批高達一萬四千餘人的“閑散”內侍臨時各級領導開會,把自願從軍的精神先貫徹下去等等。
燕媼這邊正說著,殿外內侍進殿通報:“陳平殿前候駕”。
胡亥點頭示意讓他進來,然後繼續又問燕媼內侍劍手和宮女劍手的事情。
陳平長袖飄飄的大步走到丹陛前向胡亥行禮,然後看到燕媼在一旁,眼睛一亮,又向燕媼行禮:“平見過育母。”
燕媼連忙低頭還禮,同時眼皮向上一抬,飛快的掠了陳大帥哥一眼,正好撞上帥哥眼中一縷明亮的火花,心中顫動了一下,連忙收攝心神,轉向皇帝繼續匯報。
待燕媼匯報完畢,胡亥懶洋洋的說:“陳平,我正在與育母商談的一件事,你也幫幫育母。我封閉鹹陽和關內、山東各地離宮與行宮,有兩萬多內侍無事可做,我想把這些內侍中年齡十五到五十的,由他們自願,組建一支內侍軍,替代目前仍拱衛鹹陽的衛尉,騰出八千衛尉另作他用。育母對軍伍之事不甚了解,所以你和育母共同來做這件事情吧。”
陳平一聽大喜,這不正是和風韻熟女接觸的大好機會嗎?立即拱手答應下來。
胡亥把陳平和燕媼都有一絲欣喜在臉上閃過的表情看在眼裏,心中琢磨,要把他倆弄成一對,那陳平就完完全全成了死黨。
不過從現在看,陳平已經是死黨了,有沒有必要錦上添花?再弄成畫蛇添足咋辦?心裏嘀咕著,不過嘴上卻說著另一個事情:“客卿此來,可是說明軍謀台已經準備好進行函穀關的泥盤推演了?”
“正是,陛下。臣是來告知陛下,臣已經與尉劫商議好了,今日就準備開始進行一次推演,正好秦銳將軍司馬欣為輜重事昨日迴到鹹陽,同迴的還有公叔起和楊熊,臣與尉劫商請衛尉趙賁也參與,客卿陸賈後日起行,今日也願抽出一日加入一方。公子將閭和公子驂與太尉一起為評判。臣啟陛下,可願往觀?”
“好啊,既然今天軍謀台首次推演,我必須要去助陣一觀。那內侍軍的事情,你跟育母待今日推演後自行去談,我就要一個結果,盡快成軍。你和育母談好後,再看用哪一軍來進行訓練,內侍軍的訓練地點就在上林苑裏麵找個地方吧。”胡亥從丹陛上站了起來向下走,今天當值的內侍名叫禽卑,是一個剛剛被燕媼選調過來的十四、五歲小寺人,趕緊出去招唿人備輦。
來到六英宮,主殿內一個巨大的沙盤放在中央,已經做好的有內史郡、三川郡兩個郡的地形山川,周邊的幾個郡,如隴西、上郡、雲中、九原、雁門、河東、上黨、太原、漢中、巴郡、南陽,都做好了木底托,可以拚合在一起,隻是沙盤製作沒這麽快,所以表麵上放置著牛皮地圖。
圍繞著巨沙盤有一圈木台,就像現代體育館的看台一樣。原來的丹陛已經拆掉,換成了一個比周邊看台高出兩尺的大看台,顯然是給皇帝準備的。看台都不是固定的可以移動。
今天因為主要是攻打函穀關的模擬兵演,所以殿中央隻有內史郡和三川郡的沙盤。
“諸卿,”胡亥並沒去坐那個高台,而是隨隨便便的在一個看台上一蹲,“原來你們打算怎麽耍這場百戲?”
殿內的軍人們都見過胡亥那種玩笑的態度,所以一起哄笑,陳平和陸賈還有將閭兩公子尚有點不適應,隻是咧了咧嘴。
太尉馮劫笑著對皇帝一拱手:“陛下,臣與客卿平商議的,就是讓中郎長史欣為守方,由廷尉由為攻方。守方從三川郡就開始節節防守,所以長史欣與公叔起和楊熊一起做為守方,並借來了陛下的左中郎將王翳和右中郎將上官甲。廷尉由則與衛尉賁一道進攻。兵力上守方七萬,攻方二十萬,至於戰力……就不可公布了。”
胡亥有點驚異,看著陳平說:“你不參與進來玩玩?”
陳平笑著說:“臣想先看看大秦將軍的防守戰略,廷尉由說對山東兵民的狀態比較清楚,願任攻方,臣就先做旁觀者。”
胡亥搖搖頭:“這樣不好玩,不好玩。”他站了起來:“朕來給列位卿家出題吧。”
大家一起施禮:“願聽陛下驅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