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平仔細把皇帝的交待在心裏捋了一遍,然後跪行拜禮:“臣奉詔。那麽,臣先告退。”
“召平,還有一事。”胡亥叫住他,“九原引牧,應收草原稅,不過可變通,如頭三年免稅。九原引商,商稅不可免。九原農耕,一律按田畝收賦。九原民稀,徭役不可輕發。這些事,我還要與公卿商議。這樣吧,你先與李季談,然後仍迴殿中來。”
召平離開後,胡亥問張蒼:“新馬具製作的如何了?”
張蒼迴奏:“從大將軍邯接到陛下詔令至今,隻有八、九日。工匠認為,馬蹄鐵需要根據馬掌尺寸製作幾個號型,馬鐙簡單一些,也易於製作。陛下要求的那種馬鞍,工匠們先用了兩、三日試做改進,所以,到昨日,馬蹄鐵有三個號型,每個號型打製了一千,馬鐙也製作了三千對,馬鞍則隻有八百個。”
胡亥對王離說:“馬蹄鐵釘到馬掌上很快,你如果今日就離開鹹陽,可都帶走,在路上休息的時候就可分批釘上。馬鐙和馬鞍也都給你帶走。朕的郎中軍也缺馬鞍,上次與你親兵對決時那些馬鞍都是臨時湊合的。不過郎中軍就在鹹陽,也沒那麽緊迫,就都給你了。”
王離拱手道:“臣代邊軍深謝陛下厚待。這些東西,臣可以迴九原之後,再讓軍內的工匠比照樣子自行製作一些。”
胡亥頜首:“鹹陽匠營還會繼續打造,主要裝備你的北疆軍和章邯的秦銳軍。雁門郡的五萬騎兵我認為暫時尚無戰事,所以你那邊優先裝備防範匈奴的騎軍。我也沒有更多需要囑咐你的了,朕希望你這次迴來參加兵圖推演和親衛對決後所感受到的一些事情,能對你有所幫助和警示。”
王離半跪行了一個軍禮:“陛下放心,人外有人,臣會謹記教訓。”
胡亥衝王離一笑:“那我就安心了。九原、雲中、雁門一線,朕就交給卿了。”
王離和涉間再行一禮,轉身退出。張蒼也起身施禮暫退,出殿交代給王離的馬具裝備事宜。
胡亥目送著王離等人離去,直到殿門關閉,才收迴目光,對馮去疾說:“丞相剛剛大朝會上所說租賦一事朕大略聽清了,卿可否將現行租賦中的一些問題與我簡要說說?”
馮去疾迴奏道:“田租稿稅尚未出現大的問題,近幾年未有大的天災,所以糧秣還算充足。同樣口賦也因田土收成尚好也未受太多影響。隻是雜賦……自先皇帝起,馳道、六國戍邊長城接續一體、鹹陽宮室和各地離宮和行宮築建、先皇帝陵寢築建等,及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兵戍與徭役征發甚多,百姓壓力劇增。以三賦比較,雜賦勝於口賦,口賦則勝於田租。”
“那麽,”胡亥問道,“雜賦所占民力,又有幾何?”
“大致算來,每夫年服役兩月。”
“各郡均是如此嗎?”胡亥又問。
頓弱拱手說道:“關中黔首多有授田,田租口賦尚不至難,雜賦也多征於山東,關中壓力也不算大。山東則反之,田地多有富戶兼並,貧者少田或無田,或因力役無法耕作而棄田。所以,山東地確實有亂的可能。現陛下停宮建可減雜賦。但田畝兼並致使貧者無田,田租口賦並不稍減,所以山東仍危。”
“我知道了。”胡亥心情有點沉重,這是從秦始皇窮兵黷武和驕奢淫逸就坐下的病,越病越重,積重難返。現在開始治病,已然來不及了。所以,著急也沒用。一方麵慢慢想辦法,另一方麵,山東反叛,互爭,最後鎮壓,也可以達到“不破不立”。
胡亥站在丹陛上半晌沒有作聲,公卿們也都看著小皇帝不說話。
思考良久,胡亥基本拿定了主意。現在就改革賦稅,先不說自己沒那兩把刷子,變亂在即,也不是時機。等曹參等人到鹹陽,讓他們去和這幫大佬打擂台吧,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處理,自己隻要拿一個方向就行了。當下……先做個試點。
“從稅賦上看,應有一番變革。”胡亥開口了:“隻是剛才相去疾也說了,從先皇帝起就已有竭民所有的征兆,當然朕前半載所為更加重了這種危局。”
反正前半年是真身胡亥+趙高傀儡幹的壞事兒,雖然算到自己頭上但也沒有什麽良心負擔,自責一下也沒啥大不了。
“朕有一議,諸卿可予考慮。此議就是先在九原郡發展商賈貿易,並恢複按田畝計收田租。按田畝收租,鼓勵商賈,會帶來的弊病是黎民脫田而熱衷商事,這也無妨。有田百畝以上者按田畝計收田租和口賦,一夫之田不足百畝者,一方麵按百畝收田租加口賦,再以其幫傭商賈的收入加收所得稅。”
所得稅?公卿都有些發愣,這又是什麽賦稅?
胡亥接著解釋道:“農耕者,收入皆由田得,除口賦外,田租即其所得應繳賦稅。非農者,所得來自幫傭商賈及匠人的傭金,或者自己手工匠作的產品出售。所得稅,就是其棄田幫傭或為手工所得的稅賦。田租為十稅一,所得稅可高於一成,以示農耕仍為國之重。但亦不可過高,畢竟商事於國的好處,其實不下於農耕。”
他重新坐下:“我以為,所得取賦不宜多於一成半。另外,為防止查賦得難度大,以及取賦造成幫傭者收入下降,所得稅由商賈代繳,其所雇幫傭的傭金中扣除。手工者自銷可由市租取賦,銷與商賈時由商賈代繳。市租,我不知道是定額收取還是按銷量收取,我的意思完全按銷量收取,也規定一個比例,比如半成,購銷二十錢稅一錢。至於口賦……暫且不變。此項先在九原郡施行,看看效果。”
公卿們雖然對這個所得稅不甚了了,也擔心真的會使人放棄農耕,不過九原郡現隻有民三萬戶,皇帝既然說隻在九原郡試行,那就試行吧。
“至於九原商稅,我認為也要鼓勵商賈。商賈前往采購六畜,不收市租,六畜從九原入關中不收關津稅。但如果商賈所購六畜要出關中,則關津稅要加重。如有商賈願意在九原郡銷糧,且糧購自山東,則市租、關津全免,入關中的各關關津稅均免,此法可大減徭役輸糧的開銷。”
“為防商賈以銷往九原為由入關,又銷往關中他郡,可在九原銷糧後再返還關津稅。”胡亥笑笑,“商賈的力量,諸卿莫要小覷。商稅的收取,不但是國之收入,還是調節關中所需物資的方式。商賈逐利,稅重則利薄,所以以稅調節,就是控製商賈的良法。善用商賈之力,百姓徭役重的難題,也可解決至少一半。”
公卿們有點意動,下麵開始出現竊竊私語的聲音。
“我今日召集諸卿,就是想談這些事情。”胡亥開始總結發言了:“在九原郡,鼓勵商賈,以商稅調節貨物進出;農耕者按畝計租,非農者征收所得稅。我的大致意思就是如此。具體方法,諸卿與九原郡守商討一個細法,然後試行。”
“召平,”胡亥看到召平正在進殿,就叫了一聲:“你與李季商談的如何?”
召平連忙快步走到丹陛前施禮:“臣與李季相談甚歡,臣以為李季可任郡丞一職,專事商賈管理。”
“如此甚好。”胡亥點點頭,“我剛剛提出了一些在九原郡試行的賦稅方略,你和李季一同與公卿下去商議吧。看來你不能與大將軍一起北返了,不妨多待幾日,確定九原試行新租賦法後再迴。”
公卿們一起起身,還未及施禮,胡亥又說:“卿等議出的結果,盡快書簡奏報我知。我還是那句話,山東變亂在即,時間不等人。既然試行,不怕出紕漏,朕也不會因此責怪諸卿。另外,大朝會上朕允了租賦統一,但不許減宮中用度,隻是遮人耳目。宮中用度,可比照現下兩者合一後宮用所占比例,減一成撥付尚宮府。朕既然裁減宮室用度,此部分所減費用也要讓一些出來嘛。”
公卿們一聽皇帝終於把所裁減的宮中支費調整到國庫,連忙全體行大禮,歌功頌德一番。
胡亥笑眯眯的聽了一番馬p,揮揮手讓他們退下了。
召平及三公九卿,除了郎中令外,都出殿而去。其中廷尉李由,看胡亥的目光中帶有強烈的感激。家中三兄弟,自己主文、仲弟主武,隻有這個最小的叔弟,因為熱衷商賈而不得入仕。現在皇帝顯然是有興商賈的意願,九原不過是個開始,而小叔弟在年過四十以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仕途春天。老父如果知道這個消息,一定會很高興吧。
姚賈和頓弱是知道皇帝還要在宮室供奉中拿出支撐三閣的費用,而且三閣這類情報類機構,費用開支實際上是很龐大的,所以兩人對自己所負責的情報方麵事項就更加用心,並會努力減少費用支出,姚賈還想著需要盡快把這個事情告知一下王敖。
三公九卿中,對皇帝賦稅思路也有有所警惕的人,這個人就是宗正贏騰。
宗正,不僅僅是掌皇族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處置皇族宗室犯罪,宗正也是皇族宗室的代表,基本可算贏姓宗族的族長。
秦自商鞅時代起,采用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庶民也能獲爵,相反王室宗族如果沒有取得戰功獲爵或者其他貢獻,則不能隻因是王族便可在朝堂任職,也沒有因為是王族即可得到爵位的可能。
不過雖然在做官方麵沒有了特權,但王族還是擁有很多田地的,秦國君主不會徹底到連王族家產都剝奪的份上,否則這位君主直接就會被王族做掉了。
到嬴政稱皇帝,王族變成了皇族宗室,政治地位依然如舊不見起色,多靠承繼的田畝生活。
由於始皇帝三十一年開始不按實際擁有田畝繳納田賦,宗室一些人已經開始暗地裏做一些手腳,吸納一些擁有土地的農人自願賣田並同時成為佃農。宗室佃農不繳田賦戶賦,征發兵役也排在較後的梯次,因此生活相對穩定。
從前麵的官府的田租口賦算,一戶如果按五口兩夫(兩個勞動力),年收成三百石,繳田租三十石,戶賦六百六十錢折粟二十二石,等於每戶每年不算徭役的賦稅為五十二石,剩餘二百五十石糧,按每夫日口糧五斤、其他人口糧三斤計算,每年口糧不到六十石,吃飽無憂,剩下一百九十石糧可換五千七百半兩錢,合現今元,生活本還是可以不錯的。但這是豐年的光景,且是田中勞力不缺的情況。
如果年景一般百畝產糧隻有一百石,田租同步減少,但戶賦是不變的,於是家中餘錢就隻有三千錢。加上征發兵役、徭役平均占去兩個月,並不分農閑農忙,田地勞力就會出現嚴重不足,於是實際田產還會下降。
史書中的秦二世時趙高當政,政務更為混亂,始皇陵、阿房宮建設征發勞役數量巨大,這就是使農戶的生活變得朝不保夕。
但如果田地賣給宗室貴戚,自身成為宗室貴戚的佃農,宗室貴戚收取三成田租,即使按百畝百石的收成,有兩夫的佃農家庭可餘一百四十石餘糧,除去口糧還有八十石,雖然餘糧可換錢數不如自耕農,但因宗室貴戚的保護傘,多數情況下沒有徭役的壓力,那日子要好過多了。過去的大地主並不都是我們曾經聽到過的那類欺男霸女不給活路,那類可算惡霸。為了吸引更多人“自願”獻地,為了宗族的長久之計,都會善待家中的佃農。
這樣一來,土地就開始有向宗室貴戚流動的情況,秦朝以後的各朝各代則是土地流向不斷強大的世族門閥,從而形成土地兼並。秦宗室是因為宗室身份不需納賦以及非特別情況無需徭役,其他朝代的世族門閥則是因為族人為官形成文官集團,都會保護這種兼並。“人頭稅”的實施,是為了鼓勵農耕,副作用就是兼並,兼並到一定程度後,國家賦稅就會不斷減少。
胡亥想要在九原郡重新按田畝計賦,就是想起清朝時以雍正皇帝的強勢,實行攤丁入畝都阻力重重,所以想現在就先遏製這種傾向。
這個時代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是商賈沒有地位,不得穿綢帛衣物,不得入仕為官,但在稅賦上對商賈偏又很寬鬆。胡亥要興商賈,提高他們的地位,但也要加強商稅,增強國庫收入。
一手田畝計賦,一手商稅收入,這位胡亥同學做的是在關中既不增加徭役、還能增加賦稅收入的美夢。
而從宗室角度上,始皇帝三十一年開始實施人頭稅,在始皇帝的強勢統治下,宗室兼並土地量很少,且關中授田已有多少代,庶民土地意識還是很強的,關中徭役征發也不嚴重,所以兼並並不明顯,始皇帝對宗室的這種作為也視若未見。
到了秦二世登基,這種兼並勢頭才開始慢慢有加強之勢,原因就是二世皇帝不懂政務,趙高也不懂政務,懂政務的李斯又是人頭稅的支持者。
現在在本故事中,二世皇帝要在九原郡試行重新按田畝征賦,這必定會對一些皇族宗室成員造成壓力,做為宗正,贏騰不能不警惕皇帝的下一步動作。
_
公卿朝議結束,公子嬰留下,是為了告訴胡亥一個他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出宮的暗道,建好了。
胡亥建這條暗道,官麵上的目的是可以讓一些招攬來而又不便入宮的“賢士”,比如彭越這樣的盜匪、比如一些可能不直接放在朝堂上使用的策士,在公子嬰的燕宮府邸秘密私會皇帝。私下的目的,則是胡亥可以用這個暗道出宮逛街,“體察民情”。
更隱秘的目的,“出宮泡秦朝的妞”,這可是完全不能說出來的了。
眼下,這個暗道建成,胡亥可以通過暗道去見李左車,而不用浩浩蕩蕩的帶近衛走宮門,減少了許多被人看見、大臣勸諫的麻煩,也不致暴露胡亥想要收服李左車的意圖。
聽到公子嬰說暗道已成,胡亥立即叫菡萏更衣,換了一身尋常的士子裝,去冠包幘,細麻深衣足履。帶上二十甲衛,乘上坐輦,就跟著公子嬰走向暗道方向。
公子嬰所建的暗道也是動了心思的。宮中一側的開口,在靠近鹹陽宮牆附近的一個小殿院落內。隻是這一院落平時並不常用,尤其在胡亥封閉不用宮室的情況下,更少有人來。
不過這一來,一幫甲衛簇擁著胡亥向這個方向走來,也就顯得有些突兀。雖然沒人敢問什麽,可途中偶爾也會遠遠地看到一些宮人,用詫異的目光瞄向這個方向。
胡亥看到這種情況不由得也皺了下眉頭:“公孫桑,你迴來後跟曹穿說一聲,你們宿衛的宮內臨時歇息場所,以後改到這裏。另外從這裏到主殿之間,讓吳子水的銳衛作為練兵場所。”
“召平,還有一事。”胡亥叫住他,“九原引牧,應收草原稅,不過可變通,如頭三年免稅。九原引商,商稅不可免。九原農耕,一律按田畝收賦。九原民稀,徭役不可輕發。這些事,我還要與公卿商議。這樣吧,你先與李季談,然後仍迴殿中來。”
召平離開後,胡亥問張蒼:“新馬具製作的如何了?”
張蒼迴奏:“從大將軍邯接到陛下詔令至今,隻有八、九日。工匠認為,馬蹄鐵需要根據馬掌尺寸製作幾個號型,馬鐙簡單一些,也易於製作。陛下要求的那種馬鞍,工匠們先用了兩、三日試做改進,所以,到昨日,馬蹄鐵有三個號型,每個號型打製了一千,馬鐙也製作了三千對,馬鞍則隻有八百個。”
胡亥對王離說:“馬蹄鐵釘到馬掌上很快,你如果今日就離開鹹陽,可都帶走,在路上休息的時候就可分批釘上。馬鐙和馬鞍也都給你帶走。朕的郎中軍也缺馬鞍,上次與你親兵對決時那些馬鞍都是臨時湊合的。不過郎中軍就在鹹陽,也沒那麽緊迫,就都給你了。”
王離拱手道:“臣代邊軍深謝陛下厚待。這些東西,臣可以迴九原之後,再讓軍內的工匠比照樣子自行製作一些。”
胡亥頜首:“鹹陽匠營還會繼續打造,主要裝備你的北疆軍和章邯的秦銳軍。雁門郡的五萬騎兵我認為暫時尚無戰事,所以你那邊優先裝備防範匈奴的騎軍。我也沒有更多需要囑咐你的了,朕希望你這次迴來參加兵圖推演和親衛對決後所感受到的一些事情,能對你有所幫助和警示。”
王離半跪行了一個軍禮:“陛下放心,人外有人,臣會謹記教訓。”
胡亥衝王離一笑:“那我就安心了。九原、雲中、雁門一線,朕就交給卿了。”
王離和涉間再行一禮,轉身退出。張蒼也起身施禮暫退,出殿交代給王離的馬具裝備事宜。
胡亥目送著王離等人離去,直到殿門關閉,才收迴目光,對馮去疾說:“丞相剛剛大朝會上所說租賦一事朕大略聽清了,卿可否將現行租賦中的一些問題與我簡要說說?”
馮去疾迴奏道:“田租稿稅尚未出現大的問題,近幾年未有大的天災,所以糧秣還算充足。同樣口賦也因田土收成尚好也未受太多影響。隻是雜賦……自先皇帝起,馳道、六國戍邊長城接續一體、鹹陽宮室和各地離宮和行宮築建、先皇帝陵寢築建等,及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兵戍與徭役征發甚多,百姓壓力劇增。以三賦比較,雜賦勝於口賦,口賦則勝於田租。”
“那麽,”胡亥問道,“雜賦所占民力,又有幾何?”
“大致算來,每夫年服役兩月。”
“各郡均是如此嗎?”胡亥又問。
頓弱拱手說道:“關中黔首多有授田,田租口賦尚不至難,雜賦也多征於山東,關中壓力也不算大。山東則反之,田地多有富戶兼並,貧者少田或無田,或因力役無法耕作而棄田。所以,山東地確實有亂的可能。現陛下停宮建可減雜賦。但田畝兼並致使貧者無田,田租口賦並不稍減,所以山東仍危。”
“我知道了。”胡亥心情有點沉重,這是從秦始皇窮兵黷武和驕奢淫逸就坐下的病,越病越重,積重難返。現在開始治病,已然來不及了。所以,著急也沒用。一方麵慢慢想辦法,另一方麵,山東反叛,互爭,最後鎮壓,也可以達到“不破不立”。
胡亥站在丹陛上半晌沒有作聲,公卿們也都看著小皇帝不說話。
思考良久,胡亥基本拿定了主意。現在就改革賦稅,先不說自己沒那兩把刷子,變亂在即,也不是時機。等曹參等人到鹹陽,讓他們去和這幫大佬打擂台吧,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處理,自己隻要拿一個方向就行了。當下……先做個試點。
“從稅賦上看,應有一番變革。”胡亥開口了:“隻是剛才相去疾也說了,從先皇帝起就已有竭民所有的征兆,當然朕前半載所為更加重了這種危局。”
反正前半年是真身胡亥+趙高傀儡幹的壞事兒,雖然算到自己頭上但也沒有什麽良心負擔,自責一下也沒啥大不了。
“朕有一議,諸卿可予考慮。此議就是先在九原郡發展商賈貿易,並恢複按田畝計收田租。按田畝收租,鼓勵商賈,會帶來的弊病是黎民脫田而熱衷商事,這也無妨。有田百畝以上者按田畝計收田租和口賦,一夫之田不足百畝者,一方麵按百畝收田租加口賦,再以其幫傭商賈的收入加收所得稅。”
所得稅?公卿都有些發愣,這又是什麽賦稅?
胡亥接著解釋道:“農耕者,收入皆由田得,除口賦外,田租即其所得應繳賦稅。非農者,所得來自幫傭商賈及匠人的傭金,或者自己手工匠作的產品出售。所得稅,就是其棄田幫傭或為手工所得的稅賦。田租為十稅一,所得稅可高於一成,以示農耕仍為國之重。但亦不可過高,畢竟商事於國的好處,其實不下於農耕。”
他重新坐下:“我以為,所得取賦不宜多於一成半。另外,為防止查賦得難度大,以及取賦造成幫傭者收入下降,所得稅由商賈代繳,其所雇幫傭的傭金中扣除。手工者自銷可由市租取賦,銷與商賈時由商賈代繳。市租,我不知道是定額收取還是按銷量收取,我的意思完全按銷量收取,也規定一個比例,比如半成,購銷二十錢稅一錢。至於口賦……暫且不變。此項先在九原郡施行,看看效果。”
公卿們雖然對這個所得稅不甚了了,也擔心真的會使人放棄農耕,不過九原郡現隻有民三萬戶,皇帝既然說隻在九原郡試行,那就試行吧。
“至於九原商稅,我認為也要鼓勵商賈。商賈前往采購六畜,不收市租,六畜從九原入關中不收關津稅。但如果商賈所購六畜要出關中,則關津稅要加重。如有商賈願意在九原郡銷糧,且糧購自山東,則市租、關津全免,入關中的各關關津稅均免,此法可大減徭役輸糧的開銷。”
“為防商賈以銷往九原為由入關,又銷往關中他郡,可在九原銷糧後再返還關津稅。”胡亥笑笑,“商賈的力量,諸卿莫要小覷。商稅的收取,不但是國之收入,還是調節關中所需物資的方式。商賈逐利,稅重則利薄,所以以稅調節,就是控製商賈的良法。善用商賈之力,百姓徭役重的難題,也可解決至少一半。”
公卿們有點意動,下麵開始出現竊竊私語的聲音。
“我今日召集諸卿,就是想談這些事情。”胡亥開始總結發言了:“在九原郡,鼓勵商賈,以商稅調節貨物進出;農耕者按畝計租,非農者征收所得稅。我的大致意思就是如此。具體方法,諸卿與九原郡守商討一個細法,然後試行。”
“召平,”胡亥看到召平正在進殿,就叫了一聲:“你與李季商談的如何?”
召平連忙快步走到丹陛前施禮:“臣與李季相談甚歡,臣以為李季可任郡丞一職,專事商賈管理。”
“如此甚好。”胡亥點點頭,“我剛剛提出了一些在九原郡試行的賦稅方略,你和李季一同與公卿下去商議吧。看來你不能與大將軍一起北返了,不妨多待幾日,確定九原試行新租賦法後再迴。”
公卿們一起起身,還未及施禮,胡亥又說:“卿等議出的結果,盡快書簡奏報我知。我還是那句話,山東變亂在即,時間不等人。既然試行,不怕出紕漏,朕也不會因此責怪諸卿。另外,大朝會上朕允了租賦統一,但不許減宮中用度,隻是遮人耳目。宮中用度,可比照現下兩者合一後宮用所占比例,減一成撥付尚宮府。朕既然裁減宮室用度,此部分所減費用也要讓一些出來嘛。”
公卿們一聽皇帝終於把所裁減的宮中支費調整到國庫,連忙全體行大禮,歌功頌德一番。
胡亥笑眯眯的聽了一番馬p,揮揮手讓他們退下了。
召平及三公九卿,除了郎中令外,都出殿而去。其中廷尉李由,看胡亥的目光中帶有強烈的感激。家中三兄弟,自己主文、仲弟主武,隻有這個最小的叔弟,因為熱衷商賈而不得入仕。現在皇帝顯然是有興商賈的意願,九原不過是個開始,而小叔弟在年過四十以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仕途春天。老父如果知道這個消息,一定會很高興吧。
姚賈和頓弱是知道皇帝還要在宮室供奉中拿出支撐三閣的費用,而且三閣這類情報類機構,費用開支實際上是很龐大的,所以兩人對自己所負責的情報方麵事項就更加用心,並會努力減少費用支出,姚賈還想著需要盡快把這個事情告知一下王敖。
三公九卿中,對皇帝賦稅思路也有有所警惕的人,這個人就是宗正贏騰。
宗正,不僅僅是掌皇族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處置皇族宗室犯罪,宗正也是皇族宗室的代表,基本可算贏姓宗族的族長。
秦自商鞅時代起,采用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庶民也能獲爵,相反王室宗族如果沒有取得戰功獲爵或者其他貢獻,則不能隻因是王族便可在朝堂任職,也沒有因為是王族即可得到爵位的可能。
不過雖然在做官方麵沒有了特權,但王族還是擁有很多田地的,秦國君主不會徹底到連王族家產都剝奪的份上,否則這位君主直接就會被王族做掉了。
到嬴政稱皇帝,王族變成了皇族宗室,政治地位依然如舊不見起色,多靠承繼的田畝生活。
由於始皇帝三十一年開始不按實際擁有田畝繳納田賦,宗室一些人已經開始暗地裏做一些手腳,吸納一些擁有土地的農人自願賣田並同時成為佃農。宗室佃農不繳田賦戶賦,征發兵役也排在較後的梯次,因此生活相對穩定。
從前麵的官府的田租口賦算,一戶如果按五口兩夫(兩個勞動力),年收成三百石,繳田租三十石,戶賦六百六十錢折粟二十二石,等於每戶每年不算徭役的賦稅為五十二石,剩餘二百五十石糧,按每夫日口糧五斤、其他人口糧三斤計算,每年口糧不到六十石,吃飽無憂,剩下一百九十石糧可換五千七百半兩錢,合現今元,生活本還是可以不錯的。但這是豐年的光景,且是田中勞力不缺的情況。
如果年景一般百畝產糧隻有一百石,田租同步減少,但戶賦是不變的,於是家中餘錢就隻有三千錢。加上征發兵役、徭役平均占去兩個月,並不分農閑農忙,田地勞力就會出現嚴重不足,於是實際田產還會下降。
史書中的秦二世時趙高當政,政務更為混亂,始皇陵、阿房宮建設征發勞役數量巨大,這就是使農戶的生活變得朝不保夕。
但如果田地賣給宗室貴戚,自身成為宗室貴戚的佃農,宗室貴戚收取三成田租,即使按百畝百石的收成,有兩夫的佃農家庭可餘一百四十石餘糧,除去口糧還有八十石,雖然餘糧可換錢數不如自耕農,但因宗室貴戚的保護傘,多數情況下沒有徭役的壓力,那日子要好過多了。過去的大地主並不都是我們曾經聽到過的那類欺男霸女不給活路,那類可算惡霸。為了吸引更多人“自願”獻地,為了宗族的長久之計,都會善待家中的佃農。
這樣一來,土地就開始有向宗室貴戚流動的情況,秦朝以後的各朝各代則是土地流向不斷強大的世族門閥,從而形成土地兼並。秦宗室是因為宗室身份不需納賦以及非特別情況無需徭役,其他朝代的世族門閥則是因為族人為官形成文官集團,都會保護這種兼並。“人頭稅”的實施,是為了鼓勵農耕,副作用就是兼並,兼並到一定程度後,國家賦稅就會不斷減少。
胡亥想要在九原郡重新按田畝計賦,就是想起清朝時以雍正皇帝的強勢,實行攤丁入畝都阻力重重,所以想現在就先遏製這種傾向。
這個時代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是商賈沒有地位,不得穿綢帛衣物,不得入仕為官,但在稅賦上對商賈偏又很寬鬆。胡亥要興商賈,提高他們的地位,但也要加強商稅,增強國庫收入。
一手田畝計賦,一手商稅收入,這位胡亥同學做的是在關中既不增加徭役、還能增加賦稅收入的美夢。
而從宗室角度上,始皇帝三十一年開始實施人頭稅,在始皇帝的強勢統治下,宗室兼並土地量很少,且關中授田已有多少代,庶民土地意識還是很強的,關中徭役征發也不嚴重,所以兼並並不明顯,始皇帝對宗室的這種作為也視若未見。
到了秦二世登基,這種兼並勢頭才開始慢慢有加強之勢,原因就是二世皇帝不懂政務,趙高也不懂政務,懂政務的李斯又是人頭稅的支持者。
現在在本故事中,二世皇帝要在九原郡試行重新按田畝征賦,這必定會對一些皇族宗室成員造成壓力,做為宗正,贏騰不能不警惕皇帝的下一步動作。
_
公卿朝議結束,公子嬰留下,是為了告訴胡亥一個他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出宮的暗道,建好了。
胡亥建這條暗道,官麵上的目的是可以讓一些招攬來而又不便入宮的“賢士”,比如彭越這樣的盜匪、比如一些可能不直接放在朝堂上使用的策士,在公子嬰的燕宮府邸秘密私會皇帝。私下的目的,則是胡亥可以用這個暗道出宮逛街,“體察民情”。
更隱秘的目的,“出宮泡秦朝的妞”,這可是完全不能說出來的了。
眼下,這個暗道建成,胡亥可以通過暗道去見李左車,而不用浩浩蕩蕩的帶近衛走宮門,減少了許多被人看見、大臣勸諫的麻煩,也不致暴露胡亥想要收服李左車的意圖。
聽到公子嬰說暗道已成,胡亥立即叫菡萏更衣,換了一身尋常的士子裝,去冠包幘,細麻深衣足履。帶上二十甲衛,乘上坐輦,就跟著公子嬰走向暗道方向。
公子嬰所建的暗道也是動了心思的。宮中一側的開口,在靠近鹹陽宮牆附近的一個小殿院落內。隻是這一院落平時並不常用,尤其在胡亥封閉不用宮室的情況下,更少有人來。
不過這一來,一幫甲衛簇擁著胡亥向這個方向走來,也就顯得有些突兀。雖然沒人敢問什麽,可途中偶爾也會遠遠地看到一些宮人,用詫異的目光瞄向這個方向。
胡亥看到這種情況不由得也皺了下眉頭:“公孫桑,你迴來後跟曹穿說一聲,你們宿衛的宮內臨時歇息場所,以後改到這裏。另外從這裏到主殿之間,讓吳子水的銳衛作為練兵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