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聽聽,言者無罪。”胡亥不喜不怒。
“事涉先皇帝,庶民也可盡言否?”王敖又將胡亥一軍。
胡亥看了韓談一眼,韓談立即就帶領殿內的所有宮人退出殿外。
“現在,你可以想說什麽說什麽。”胡亥心的話,那個先皇帝跟我沒一毛錢關係,你願意罵就隨便罵。
王敖臉上飛快的掠過一絲驚異,但馬上就從容了:“請陛下恕庶民妄言了。”
他又看了一眼公子嬰和姚賈,然後說道:“先師於仕秦前曾言,先皇帝剛烈如虎狼,以天下為己物,困時待人謙卑,誌得則不宜共處。以庶民觀之,先皇帝主政時,修長城、築馳道、開溝渠,雖疲累民力,但於國亦有益。可修宮室、築陵寢,則皆為己私。”
王敖停了一下,看了看胡亥的臉色,居然毫無慍怒之色?“雖然天下君王建宮修陵本屬正當,然先皇帝的陵寢之宏大,是曆代之最,先皇帝的宮室則既宏大且遍及天下,耗用民力過於巨大。北拒匈奴、南征百越,開疆拓土無可非議,但糧賦輜重役夫多取自山東,山東百姓怨聲載道。”
接著王敖把矛頭又指向了胡亥:“陛下登基後,續修先皇帝陵是應當,但宮室修造,尤其是阿房之地的宮室修造更勝過先皇帝,還要維護馳道又耗民力。如此一來,山東民力已到崩潰邊緣。江山如此已如累卵,陛下知否?”
胡亥依舊是一幅麵無表情的樣子:“我自然知道,否則為什麽需要你來幫我呢?”
王敖還是那副要把皇帝惹惱到殺掉自己的神態:“陛下既然知道,不知陛下有何應對?庶民已聞聽陛下詔令停建宮室、解散徭役、解禁六國書之事,但據庶民於山東所見,現在此等作為,或可見效,或已不及耳。”
胡亥看了看姚賈:“卿沒跟王敖說過些什麽嗎?”
姚賈拱手迴應:“臣隻言及陛下欲用人才而相召,問王敖可願一往。陛下未予臣全權,臣不敢妄言其他。”
胡亥搖搖頭,又把這個話題放下而向王敖拋出一個新問題:“王敖,自古以來,民亂可有顛覆君權之先例?”
王敖給噎了一下,但依舊淡然:“陛下,如果民亂再加上有心人挑動呢?”
胡亥不動聲色:“什麽樣的有心人?”
王敖似乎又給噎著了,好半晌沒有說話。
忽然他的臉上浮起一片笑容,極其正規的向胡亥行拜禮:“庶民願為陛下驅策。”
胡亥哈哈的笑了起來:“卿何前倨而後恭?”
王敖拜畢而起:“陛下聰慧而有容人之量、現實而不圖虛名,已有聖天子之像,庶民敬服。”
胡亥又笑了:“你這是要捧殺我嗎?我倒是蠻喜歡聽你這樣吹捧於我的。”
王敖也笑了:“陛下所言捧殺,捧而忘形,終而自亡,很新奇而又準確的說法。庶民非是要捧殺陛下,隻是庶民觀陛下對庶民大逆之言並不暴怒,對庶民隱晦之言並不追底,可知陛下胸中自有成略。所以,庶民願為聖天子分憂。”
“嗯,”胡亥點頭,“山東之事,已有叔孫通、李由等向我陳述過情況,我知你剛才所言的有心人是指誰,我無驚異也正是因此。至於你指先皇帝之誤和朕之錯,實情如此,又無旁者在場聞而傷損皇室顏麵,我有何暴怒的理由呢?我可以先簡略的把我的想法告訴你,你且聽聽是否有不當之處。”
胡亥把嚴守關中、刑徒建軍、坐等“有心人”們徹底顯露等事簡要的敘述了一下,然後說:“詳細事項,可隨後由典客向你說明。情況就是如此,既然卿願為我分憂,我可拜你為客卿,針對山東狀況,提供大方略的謀劃。卿為尉繚之門生,想必全局謀算和軍政策劃應可勝任。”
“陛下,昔年鬼穀子授徒,因材施教,吾師亦然。”王敖正色說道:“臣非全局之才,更宜在大政確立之下為陛下行具體而細微之事。如臣當年遊說、離間乃至刺殺等,臣可為陛下做細謀並親為之。但於全局大政,還請陛下原諒,臣非此才。”
他停頓了一下笑了笑:“臣為陰謀之才,非經國之才。”
胡亥本來就想讓王敖執掌西歸閣,但又擔心因此而失去一個大局人才,畢竟王敖頭上懸著尉繚的大旗,聽王敖這麽一說,心中暗喜。
“如此我這裏也有卿發揮才幹之處。”胡亥瞟了一眼姚賈,“為防範關中被‘有心人’的細作滲透,我已建捕影閣。同樣,為探聽關東‘有心人’的動向以及在可期的民亂中為大秦搜集軍政消息,我也建了聽風閣,聽風閣就是由典客負責的。就在這幾日,聽風閣已經為我破獲了一起刺駕之謀。”
“我還擬建立一支力量,”胡亥盯著王敖說:“就是負責行動、用間和刺殺等事情的具體行動,我稱之為西歸閣。既然卿願做具體的和有陰謀特點的事情,我就把西歸閣交給你。”
“捕影閣對關內,聽風閣對關東,兩閣都是做消息打探,並不開展行動。關內的行動中有一部分可以使用各郡縣差役、廷尉或者軍隊,山東的行動則完全由西歸閣進行,也負責部分不適合官衙出麵的事情。不過行此類事,你就要處於暗處,這明麵上……就任卿為典客長史吧,屈於典客之下,卿以為如何?”胡亥陰險一笑。
王敖怔了一下,輕輕的說:“陛下,三閣均為陛下的暗中力量,而行動盡歸西歸閣。陛下今日剛剛見到臣,隻憑臣剛才的幾句奏對就將如此重要的力量交給臣,陛下不怕臣反叛嗎?”
胡亥看了一眼姚賈,姚賈一副平靜無波的神態,於是笑了笑:“姚賈出使四國,後兩載滅韓。卿於韓滅後一載往趙,賄郭開而斷趙之棟梁李牧。我其時尚未生,你二人均已成大秦重要的臂助。此番卿見我,亦是姚賈薦舉,我有什麽不能放心於卿的呢?”
王敖肅容拱手:“如此,臣謝陛下信任,臣願領此任。至於名分,非臣所關注,隨陛下聖裁。”
“卿所任為暗部力量,所以名分確實不宜張揚。不過卿雖屈典客下,但俸祿與典客等若,年俸兩千石。”胡亥笑容可掬的說:“典客和郎中令都知道,聽風、捕影、西歸三閣的支費,均從內庫出,不入朝堂概算。所以,名不給你,俸不會少你。”
“另外,”他對公子嬰說:“於鹹陽賜宅王敖,你們再商議一下西歸閣所需的訓練和隱匿場所。若依我的想法,現有離宮大多封閉停用,閑著也是閑著。既然望夷宮可改匠師台,那也可以再拿一個作為西歸閣之用,比如梁山宮或林光宮。”
公子嬰拱手應命。
胡亥從案上抽出頓弱和姚賈聯合提供的殺手名單帛絹,站起來慢慢踱下丹陛,走到王敖案前,王敖趕緊站了起來,姚賈也隨之站起來。
他把帛絹遞給王敖,“這裏是典客和禦史府所提供以前先皇帝平滅六國時的一些劍客遊俠,交給你們去聯係吧,我就不參與具體事務了。卿與典客,攜手麵向山東。典客獲取消息,行動由你進行,所以你二人需要緊密合作。當然,任何行動均需我允可,我已命少府打造相應的憑信,專用於西歸閣。”
王敖看了姚賈一眼,雙手接過帛絹。
“我近日重組郎中軍,由鹹陽各軍選薦了一批衛卒。你們進來前,我已留下一些可做銳士的人。”胡亥指了指旁邊,“他們就在側殿候駕呢。皇兄再去看一下外麵盾衛的較技情況,剛剛盾衛也有部分人說隻善殺人不善較技,你去把前三十位中那些善於殺人的,也帶到側殿去。”
他對王敖和姚賈說:“咱們就先在這兒等一等,等郎中令把人聚齊,我去和他們說幾句話,然後就都交給你們了。”
姚賈一拱手:“陛下,西歸閣之事既交與長史,臣就不參與具體事務了,臣先告退。”
“唔,也好,那你就退下吧。”胡亥頜首。
姚賈一禮,退出大殿。
半個時辰後,公子嬰引著衛寒銅、申幽影等人入殿行禮。比試之後,申幽影那二十幾個殺人狂入圍前三十的有十八個,衛寒銅原來就是七個人,另外還有奇能之士前十人,一共三十五個人。
胡亥端坐丹陛之上,公子嬰和王敖在丹陛下侍立兩旁。胡亥輕嗽一聲:“你等雖作為近衛選薦到我身邊,但我覺得,你等有的善於各種手法殺人,有的熟悉市井街巷各色人等並具奇能異才,因此我覺得把你們拘禁在我身邊屈才了。我現在需要一支刺殺銳士的武力,我的軍旅是我的鐵拳,而我的刺客就是我的短劍。那麽,你們哪些人願意做朕的利劍呢?”
公子嬰緊跟了一句:“願為者留下,不願者退出殿外,歸迴本隊。記住,什麽都不要亂說,不然立斬!”
衛寒銅和申幽影的人一動不動,臉上大多現出興奮的神情。其他的有三、四個人有些猶猶豫豫的挪動了一下,又有點兒不敢立即出殿。
胡亥看出了這些人的擔心:“不願做刺客,仍然是朕的近衛,無需疑慮,此全憑自願,朕不會因此看輕任何人。”
那幾個猶豫的人躬身施禮,後退了幾步,然後轉身出殿,其中就有利牙和邪指,不過牆鼠、野皮都留在了殿中。
胡亥看著留下的三十一人:“爾等既願為我的利劍,我也不會虧待爾等。從今日起,每人年俸四百石。無論最後誰安然的歸家歸田,或在任務中死與殘傷,年俸都會繼續發放十年,當然也可換做黃金一次性領取。”
留下的所有人一聽,大為意外且興奮。
當卒戰死,基本沒有撫恤,除非你殺了足夠的人獲爵而讓家人繼承爵位。當皇帝的殺手所得年俸,四百石基本相當於三等爵簪嫋的年俸和賜田的合計收入了。
一般人一年的口糧也就十石上下,壯勞力也不過十五石,四百石足夠二十口人的大家庭吃飽有餘,一般人家不過五七口人,可以過上非常好的日子。
如此豐厚的待遇,衛寒銅和申幽影帶領所有人同時施禮:“臣等願為陛下效死!”
“死啊活的,”胡亥一笑,“你們的忠心朕能理解,但我要的是你們去殺別人,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送掉。不要去想荊軻、聶政、要離、專諸、豫讓這些人的先例,你們中有些人剛剛應該聽到了我對公孫桑等人說的話。”
他把臉一肅:“你們為朕組成銳士閣,我要你們做刺客,什麽人是一流刺客呢?在我看來是能完成刺殺、還能活著迴來的!除非極端重要,否則我不會讓你們送死。真要送你們去死,我也要在剛剛所說的年俸之外,另外準備一份撫恤,以讓你們的家人平安一生。”
衛寒銅、申幽影等人全都跪下大拜:“陛下體恤臣等,臣等不死不休。”
胡亥一捂嘴:“呃,我咋這麽一說你們還都這麽想死啊?都起來!”
等銳士們都站起來後,胡亥板著臉:“朕不喜歡給人撫恤,那要花朕很多很多金。我留著那些金子吃好吃的食物、看好看的樂舞不好嗎?幹嘛要給你們當撫恤?”
胡亥壞笑了一下,“所以,如果我需要你們殺人,你們要既殺掉目標,還能全身而退。第一流的刺客應該都是無名的,那些有名的刺客以命博取名聲,是我很鄙夷的。”
胡亥停頓了一下讓這些話能被人聽進去,然後接著說:“除了年俸,每次參與完成行動的人都會有獎勵,每人不會少於一鎰金。如果誰因為年齡或各種因素不適合再為銳士,或者朕覺得銳士閣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除了剛說的十年俸粟,我還會賞二十鎰金安家。不過誰要因為計劃不周、行事不慎而死於行動中,嘿嘿,撫恤隻有十五鎰金。”
胡亥一臉的幸災樂禍:“所以,你們想死盡管死啊,我可就省錢了。活著比死了拿錢多,所以你們要是聰明,就要好好想想怎麽殺了人自己還能活著。”
一幫糙老爺們嗬嗬的樂了起來。
胡亥站起來走下丹陛:“這些事情以後我還會說,現在你等就是我的銳士閣第一批銳士,朕的銳士閣命名為西歸閣。”
“你們的閣主,”他一指王敖,“就是王敖。不知你們誰還記得當年為先皇帝所極為器重的國尉繚,王敖先生就是尉繚的門生。”
刺客們一起向王敖行禮:“參見閣主。”
王敖也拱手迴禮。
胡亥走到王敖麵前:“王敖,這批人中已經有一些是你剛才拿到帛絹名單中人,其他人你與姚賈和頓弱協商聯絡。需要建閣、武備、訓練安排等各項開銷,找郎中令內庫撥付,郎中令自會稟報於我。梁山宮和林光宮,從中選一個容易封閉禁絕閑雜人等的,你與郎中令馬上定下,然後就把這批人帶過去吧。西歸閣朕就交給卿了,望卿不負朕望。”
王敖躬身施禮:“陛下隻今日與臣相見一麵就如此信任臣,臣敢不竭心盡力?臣請陛下盡管放心。”
胡亥又叮囑王敖道:“適才我所說的盡量避免行動中我方死傷之事非是玩笑,卿既然善於謀劃細事,必須以使西歸閣劍士零傷亡為要,另外還要使一些行動最終看上去不是我大秦所為,一些行動要讓目標看上去是自然死亡,如此種種。所以,卿要在銳士的訓練中,發揮每人所長。我為卿準備的人員中,包含善攀援、善潛隱等奇能異士,因此所有人都需進行多麵訓練,最大限度適合各類行動。”
“臣記下了,臣向郎中令確定閣址後立即開始個人能力甄選、計劃訓練事宜。”王敖鄭重的承諾。
西歸閣銳士先退出大殿,各自去收拾私人物品準備遷移。王敖則與公子嬰一起去找宮室地理地圖,確定西歸閣的地址,韓談和宮人們又迴到殿內按位而站。
胡亥看到韓談,就懶洋洋的說:“外麵近衛的比試既然結束了,把曹穿和吳子水叫進來吧。”
兩人進來後,胡亥問:“剛剛我抽調了一些人手另作他用,現在甲衛和盾衛還有多少人?”
曹穿迴稟:“甲衛原有五十五人,現剩四十二人。”
吳子水迴稟:“盾衛現餘一百九十二人,銳衛仍為二百七十三人。”
胡亥想了想:“甲衛就這樣了,曹穿,你根據比試結果,把甲衛分為兩種部署形式。一種是行走街市的衛護部署,用最熟悉市井肆閭六人,最善近身搏殺八人,隨扈身側,其他甲衛散落周邊觀察動向。一種則是宮內及正常出行的部署,以善博殺者隨扈於旁。另外,你這四十二人平日訓練,除了我剛說的要思考如何以護衛本皇帝為第一要務之事之外,你等還要相互間傳授搏殺技、劍技、騎術等,以及奇能之事,務使甲衛的水準盡力達到同等程度。”
曹穿拱手應命。
“事涉先皇帝,庶民也可盡言否?”王敖又將胡亥一軍。
胡亥看了韓談一眼,韓談立即就帶領殿內的所有宮人退出殿外。
“現在,你可以想說什麽說什麽。”胡亥心的話,那個先皇帝跟我沒一毛錢關係,你願意罵就隨便罵。
王敖臉上飛快的掠過一絲驚異,但馬上就從容了:“請陛下恕庶民妄言了。”
他又看了一眼公子嬰和姚賈,然後說道:“先師於仕秦前曾言,先皇帝剛烈如虎狼,以天下為己物,困時待人謙卑,誌得則不宜共處。以庶民觀之,先皇帝主政時,修長城、築馳道、開溝渠,雖疲累民力,但於國亦有益。可修宮室、築陵寢,則皆為己私。”
王敖停了一下,看了看胡亥的臉色,居然毫無慍怒之色?“雖然天下君王建宮修陵本屬正當,然先皇帝的陵寢之宏大,是曆代之最,先皇帝的宮室則既宏大且遍及天下,耗用民力過於巨大。北拒匈奴、南征百越,開疆拓土無可非議,但糧賦輜重役夫多取自山東,山東百姓怨聲載道。”
接著王敖把矛頭又指向了胡亥:“陛下登基後,續修先皇帝陵是應當,但宮室修造,尤其是阿房之地的宮室修造更勝過先皇帝,還要維護馳道又耗民力。如此一來,山東民力已到崩潰邊緣。江山如此已如累卵,陛下知否?”
胡亥依舊是一幅麵無表情的樣子:“我自然知道,否則為什麽需要你來幫我呢?”
王敖還是那副要把皇帝惹惱到殺掉自己的神態:“陛下既然知道,不知陛下有何應對?庶民已聞聽陛下詔令停建宮室、解散徭役、解禁六國書之事,但據庶民於山東所見,現在此等作為,或可見效,或已不及耳。”
胡亥看了看姚賈:“卿沒跟王敖說過些什麽嗎?”
姚賈拱手迴應:“臣隻言及陛下欲用人才而相召,問王敖可願一往。陛下未予臣全權,臣不敢妄言其他。”
胡亥搖搖頭,又把這個話題放下而向王敖拋出一個新問題:“王敖,自古以來,民亂可有顛覆君權之先例?”
王敖給噎了一下,但依舊淡然:“陛下,如果民亂再加上有心人挑動呢?”
胡亥不動聲色:“什麽樣的有心人?”
王敖似乎又給噎著了,好半晌沒有說話。
忽然他的臉上浮起一片笑容,極其正規的向胡亥行拜禮:“庶民願為陛下驅策。”
胡亥哈哈的笑了起來:“卿何前倨而後恭?”
王敖拜畢而起:“陛下聰慧而有容人之量、現實而不圖虛名,已有聖天子之像,庶民敬服。”
胡亥又笑了:“你這是要捧殺我嗎?我倒是蠻喜歡聽你這樣吹捧於我的。”
王敖也笑了:“陛下所言捧殺,捧而忘形,終而自亡,很新奇而又準確的說法。庶民非是要捧殺陛下,隻是庶民觀陛下對庶民大逆之言並不暴怒,對庶民隱晦之言並不追底,可知陛下胸中自有成略。所以,庶民願為聖天子分憂。”
“嗯,”胡亥點頭,“山東之事,已有叔孫通、李由等向我陳述過情況,我知你剛才所言的有心人是指誰,我無驚異也正是因此。至於你指先皇帝之誤和朕之錯,實情如此,又無旁者在場聞而傷損皇室顏麵,我有何暴怒的理由呢?我可以先簡略的把我的想法告訴你,你且聽聽是否有不當之處。”
胡亥把嚴守關中、刑徒建軍、坐等“有心人”們徹底顯露等事簡要的敘述了一下,然後說:“詳細事項,可隨後由典客向你說明。情況就是如此,既然卿願為我分憂,我可拜你為客卿,針對山東狀況,提供大方略的謀劃。卿為尉繚之門生,想必全局謀算和軍政策劃應可勝任。”
“陛下,昔年鬼穀子授徒,因材施教,吾師亦然。”王敖正色說道:“臣非全局之才,更宜在大政確立之下為陛下行具體而細微之事。如臣當年遊說、離間乃至刺殺等,臣可為陛下做細謀並親為之。但於全局大政,還請陛下原諒,臣非此才。”
他停頓了一下笑了笑:“臣為陰謀之才,非經國之才。”
胡亥本來就想讓王敖執掌西歸閣,但又擔心因此而失去一個大局人才,畢竟王敖頭上懸著尉繚的大旗,聽王敖這麽一說,心中暗喜。
“如此我這裏也有卿發揮才幹之處。”胡亥瞟了一眼姚賈,“為防範關中被‘有心人’的細作滲透,我已建捕影閣。同樣,為探聽關東‘有心人’的動向以及在可期的民亂中為大秦搜集軍政消息,我也建了聽風閣,聽風閣就是由典客負責的。就在這幾日,聽風閣已經為我破獲了一起刺駕之謀。”
“我還擬建立一支力量,”胡亥盯著王敖說:“就是負責行動、用間和刺殺等事情的具體行動,我稱之為西歸閣。既然卿願做具體的和有陰謀特點的事情,我就把西歸閣交給你。”
“捕影閣對關內,聽風閣對關東,兩閣都是做消息打探,並不開展行動。關內的行動中有一部分可以使用各郡縣差役、廷尉或者軍隊,山東的行動則完全由西歸閣進行,也負責部分不適合官衙出麵的事情。不過行此類事,你就要處於暗處,這明麵上……就任卿為典客長史吧,屈於典客之下,卿以為如何?”胡亥陰險一笑。
王敖怔了一下,輕輕的說:“陛下,三閣均為陛下的暗中力量,而行動盡歸西歸閣。陛下今日剛剛見到臣,隻憑臣剛才的幾句奏對就將如此重要的力量交給臣,陛下不怕臣反叛嗎?”
胡亥看了一眼姚賈,姚賈一副平靜無波的神態,於是笑了笑:“姚賈出使四國,後兩載滅韓。卿於韓滅後一載往趙,賄郭開而斷趙之棟梁李牧。我其時尚未生,你二人均已成大秦重要的臂助。此番卿見我,亦是姚賈薦舉,我有什麽不能放心於卿的呢?”
王敖肅容拱手:“如此,臣謝陛下信任,臣願領此任。至於名分,非臣所關注,隨陛下聖裁。”
“卿所任為暗部力量,所以名分確實不宜張揚。不過卿雖屈典客下,但俸祿與典客等若,年俸兩千石。”胡亥笑容可掬的說:“典客和郎中令都知道,聽風、捕影、西歸三閣的支費,均從內庫出,不入朝堂概算。所以,名不給你,俸不會少你。”
“另外,”他對公子嬰說:“於鹹陽賜宅王敖,你們再商議一下西歸閣所需的訓練和隱匿場所。若依我的想法,現有離宮大多封閉停用,閑著也是閑著。既然望夷宮可改匠師台,那也可以再拿一個作為西歸閣之用,比如梁山宮或林光宮。”
公子嬰拱手應命。
胡亥從案上抽出頓弱和姚賈聯合提供的殺手名單帛絹,站起來慢慢踱下丹陛,走到王敖案前,王敖趕緊站了起來,姚賈也隨之站起來。
他把帛絹遞給王敖,“這裏是典客和禦史府所提供以前先皇帝平滅六國時的一些劍客遊俠,交給你們去聯係吧,我就不參與具體事務了。卿與典客,攜手麵向山東。典客獲取消息,行動由你進行,所以你二人需要緊密合作。當然,任何行動均需我允可,我已命少府打造相應的憑信,專用於西歸閣。”
王敖看了姚賈一眼,雙手接過帛絹。
“我近日重組郎中軍,由鹹陽各軍選薦了一批衛卒。你們進來前,我已留下一些可做銳士的人。”胡亥指了指旁邊,“他們就在側殿候駕呢。皇兄再去看一下外麵盾衛的較技情況,剛剛盾衛也有部分人說隻善殺人不善較技,你去把前三十位中那些善於殺人的,也帶到側殿去。”
他對王敖和姚賈說:“咱們就先在這兒等一等,等郎中令把人聚齊,我去和他們說幾句話,然後就都交給你們了。”
姚賈一拱手:“陛下,西歸閣之事既交與長史,臣就不參與具體事務了,臣先告退。”
“唔,也好,那你就退下吧。”胡亥頜首。
姚賈一禮,退出大殿。
半個時辰後,公子嬰引著衛寒銅、申幽影等人入殿行禮。比試之後,申幽影那二十幾個殺人狂入圍前三十的有十八個,衛寒銅原來就是七個人,另外還有奇能之士前十人,一共三十五個人。
胡亥端坐丹陛之上,公子嬰和王敖在丹陛下侍立兩旁。胡亥輕嗽一聲:“你等雖作為近衛選薦到我身邊,但我覺得,你等有的善於各種手法殺人,有的熟悉市井街巷各色人等並具奇能異才,因此我覺得把你們拘禁在我身邊屈才了。我現在需要一支刺殺銳士的武力,我的軍旅是我的鐵拳,而我的刺客就是我的短劍。那麽,你們哪些人願意做朕的利劍呢?”
公子嬰緊跟了一句:“願為者留下,不願者退出殿外,歸迴本隊。記住,什麽都不要亂說,不然立斬!”
衛寒銅和申幽影的人一動不動,臉上大多現出興奮的神情。其他的有三、四個人有些猶猶豫豫的挪動了一下,又有點兒不敢立即出殿。
胡亥看出了這些人的擔心:“不願做刺客,仍然是朕的近衛,無需疑慮,此全憑自願,朕不會因此看輕任何人。”
那幾個猶豫的人躬身施禮,後退了幾步,然後轉身出殿,其中就有利牙和邪指,不過牆鼠、野皮都留在了殿中。
胡亥看著留下的三十一人:“爾等既願為我的利劍,我也不會虧待爾等。從今日起,每人年俸四百石。無論最後誰安然的歸家歸田,或在任務中死與殘傷,年俸都會繼續發放十年,當然也可換做黃金一次性領取。”
留下的所有人一聽,大為意外且興奮。
當卒戰死,基本沒有撫恤,除非你殺了足夠的人獲爵而讓家人繼承爵位。當皇帝的殺手所得年俸,四百石基本相當於三等爵簪嫋的年俸和賜田的合計收入了。
一般人一年的口糧也就十石上下,壯勞力也不過十五石,四百石足夠二十口人的大家庭吃飽有餘,一般人家不過五七口人,可以過上非常好的日子。
如此豐厚的待遇,衛寒銅和申幽影帶領所有人同時施禮:“臣等願為陛下效死!”
“死啊活的,”胡亥一笑,“你們的忠心朕能理解,但我要的是你們去殺別人,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送掉。不要去想荊軻、聶政、要離、專諸、豫讓這些人的先例,你們中有些人剛剛應該聽到了我對公孫桑等人說的話。”
他把臉一肅:“你們為朕組成銳士閣,我要你們做刺客,什麽人是一流刺客呢?在我看來是能完成刺殺、還能活著迴來的!除非極端重要,否則我不會讓你們送死。真要送你們去死,我也要在剛剛所說的年俸之外,另外準備一份撫恤,以讓你們的家人平安一生。”
衛寒銅、申幽影等人全都跪下大拜:“陛下體恤臣等,臣等不死不休。”
胡亥一捂嘴:“呃,我咋這麽一說你們還都這麽想死啊?都起來!”
等銳士們都站起來後,胡亥板著臉:“朕不喜歡給人撫恤,那要花朕很多很多金。我留著那些金子吃好吃的食物、看好看的樂舞不好嗎?幹嘛要給你們當撫恤?”
胡亥壞笑了一下,“所以,如果我需要你們殺人,你們要既殺掉目標,還能全身而退。第一流的刺客應該都是無名的,那些有名的刺客以命博取名聲,是我很鄙夷的。”
胡亥停頓了一下讓這些話能被人聽進去,然後接著說:“除了年俸,每次參與完成行動的人都會有獎勵,每人不會少於一鎰金。如果誰因為年齡或各種因素不適合再為銳士,或者朕覺得銳士閣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除了剛說的十年俸粟,我還會賞二十鎰金安家。不過誰要因為計劃不周、行事不慎而死於行動中,嘿嘿,撫恤隻有十五鎰金。”
胡亥一臉的幸災樂禍:“所以,你們想死盡管死啊,我可就省錢了。活著比死了拿錢多,所以你們要是聰明,就要好好想想怎麽殺了人自己還能活著。”
一幫糙老爺們嗬嗬的樂了起來。
胡亥站起來走下丹陛:“這些事情以後我還會說,現在你等就是我的銳士閣第一批銳士,朕的銳士閣命名為西歸閣。”
“你們的閣主,”他一指王敖,“就是王敖。不知你們誰還記得當年為先皇帝所極為器重的國尉繚,王敖先生就是尉繚的門生。”
刺客們一起向王敖行禮:“參見閣主。”
王敖也拱手迴禮。
胡亥走到王敖麵前:“王敖,這批人中已經有一些是你剛才拿到帛絹名單中人,其他人你與姚賈和頓弱協商聯絡。需要建閣、武備、訓練安排等各項開銷,找郎中令內庫撥付,郎中令自會稟報於我。梁山宮和林光宮,從中選一個容易封閉禁絕閑雜人等的,你與郎中令馬上定下,然後就把這批人帶過去吧。西歸閣朕就交給卿了,望卿不負朕望。”
王敖躬身施禮:“陛下隻今日與臣相見一麵就如此信任臣,臣敢不竭心盡力?臣請陛下盡管放心。”
胡亥又叮囑王敖道:“適才我所說的盡量避免行動中我方死傷之事非是玩笑,卿既然善於謀劃細事,必須以使西歸閣劍士零傷亡為要,另外還要使一些行動最終看上去不是我大秦所為,一些行動要讓目標看上去是自然死亡,如此種種。所以,卿要在銳士的訓練中,發揮每人所長。我為卿準備的人員中,包含善攀援、善潛隱等奇能異士,因此所有人都需進行多麵訓練,最大限度適合各類行動。”
“臣記下了,臣向郎中令確定閣址後立即開始個人能力甄選、計劃訓練事宜。”王敖鄭重的承諾。
西歸閣銳士先退出大殿,各自去收拾私人物品準備遷移。王敖則與公子嬰一起去找宮室地理地圖,確定西歸閣的地址,韓談和宮人們又迴到殿內按位而站。
胡亥看到韓談,就懶洋洋的說:“外麵近衛的比試既然結束了,把曹穿和吳子水叫進來吧。”
兩人進來後,胡亥問:“剛剛我抽調了一些人手另作他用,現在甲衛和盾衛還有多少人?”
曹穿迴稟:“甲衛原有五十五人,現剩四十二人。”
吳子水迴稟:“盾衛現餘一百九十二人,銳衛仍為二百七十三人。”
胡亥想了想:“甲衛就這樣了,曹穿,你根據比試結果,把甲衛分為兩種部署形式。一種是行走街市的衛護部署,用最熟悉市井肆閭六人,最善近身搏殺八人,隨扈身側,其他甲衛散落周邊觀察動向。一種則是宮內及正常出行的部署,以善博殺者隨扈於旁。另外,你這四十二人平日訓練,除了我剛說的要思考如何以護衛本皇帝為第一要務之事之外,你等還要相互間傳授搏殺技、劍技、騎術等,以及奇能之事,務使甲衛的水準盡力達到同等程度。”
曹穿拱手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