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昌的主鐵官地位在丞相府和少府之下,又偏於匠作,因此對於關注軍械、農器生產的始皇帝他還算有所接觸,而這個二世皇帝胡亥登基半年多他卻沒什麽直接接觸。之前,朝會時的二世皇帝不過是個丹陛上的人偶,自然不會主動關注鐵器匠作之事。之後,皇帝去了甘泉宮,連三公都見不到,就更輪不到他。可以說,這次皇帝來匠師台是他真正的第一次直接與皇帝交談。
皇帝建立匠師台是司馬昌非常樂見的事情。大秦工匠水平不低但待遇不高,工作艱辛而地位低下,所以司馬昌經常擔心一些技藝會隨著工匠的逝去被埋入土中,湮滅在曆史的長河裏。
二世皇帝建立匠師台是一項大大提高工匠地位的舉措,為匠師發俸則又可大大改善匠師的生活質量,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工匠這種生計的誘惑力,而工匠的數量和製作能力的提高也就同時增加了大秦的無形實力。
但並不是皇帝建了匠師台讓司馬昌高興,而是背後體現出皇帝對匠作的重視,讓司馬昌覺得遇到了好君主。
昨夜皇帝到達望夷宮已經是亥時,到後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把司馬昌召了過去。先告訴他章邯已經改為領軍大將軍,不再任少府卿,所以由他這個主鐵的少府丞暫代少府一職,並主管匠師台。
然後,皇帝開始詳細的問了他很多礦藏方麵的事情,什麽鐵礦、銅礦、石灰礦、石涅(煤,古又稱石炭)礦,甚至還有石墨(又稱炭精、黑鉛)、石棉、綠礬……雜七雜八的,也虧了他行過萬裏路,對皇帝的問題基本都還能做出迴答。
由於皇帝最關注這些礦產在關中的儲藏和開采,在司馬昌介紹了關中所有皇帝提到的礦藏分布位置和開采難易度後,皇帝顯然比較滿意,然後皇帝就談到了冶鐵。
秦時冶鐵是采用木炭,用皮排橐鼓風,也就是通過擠壓成排的皮風袋鼓風。皇帝說,木炭需要砍伐大量山林,影響山川綠化,增加水土流失,不是“可持續化發展”的方式。現在整個大秦的鐵產量不高時的山林破壞還不是很明顯,如果鐵出產增加十倍、百倍,大秦的山林夠不夠砍的?
所以,皇帝提供了一個方法,用石涅代替木炭。用石涅中那種燃燒時會冒煙的,修窯把這種石涅密閉起來幹燒。窯頂留孔冒氣,就和燒製木炭差不多。石涅最好懸空放著,下麵留出一些空間盛接幹燒時產生的焦油,最後剩下的就是焦炭,用來代替木炭煉鐵。
皇帝說小孔冒的氣是可燃的叫“煤氣”,可用來加熱鼓進煉鐵爐的冷風,這樣還會減少炭的用量。產生的焦油氣味會很難聞,但收集起來可以作為軍隊城防和關防的火油使用。
皇帝還說可以用木製的往複式雙排氣風箱代替皮製的排橐鼓風,並在黑板上大致畫了一個樣子。
當然了,用焦炭煉鐵,原來的煉鐵方法必然需要改進,木炭很純粹,焦炭則會增加鐵當中硫磺的含量,導致鐵過脆。灰岩石可以去除硫,但用量多少也需要摸索。另外用石涅幹燒製焦炭需要很高的溫度,基本與燒製陶器的溫度差不多,可以用不冒煙的石涅品種來燒……
司馬昌認為皇帝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多少有一點兒不以為然。自古冶鐵都是木炭,現在要改用石涅燒出焦炭來冶鐵,這法子皇帝是哪根筋想出來的?
風箱的想法倒是非常好,代替皮排橐鼓風會大大提高鼓風的效率。不過焦炭冶鐵既然是皇帝說的,也不能直接駁皇帝的迴啊,所以司馬昌決定組織一些冶鐵工匠,新起一座鐵爐專門實驗焦炭冶鐵。
今天皇帝又在匠師們麵前弄出養蜂、四輪馬車和彈簧減震,然後從這些東西一下就擴展出很大的一個範圍,司馬昌心裏開始忐忑起來。
皇帝要是好大喜功起來,超出國力和工匠能力的折騰,對大秦的匠作業可並見得是好事。可是要是皇帝的想法真的能夠實現,尤其剛剛皇帝一說馬車、彈簧所擴展出的那種大範圍的變革和改進,司馬昌的心裏又有點發熱。
司馬昌是一個方正的人,考慮事情有自己的一個範圍界限,超越這個界限他就比較難於認同了。但同時,按現今的話來說,司馬昌又是一個技術人才,這從他沒有如祖輩一樣投身行伍、而是成了主鐵的官員上就可見一斑。
技術人才對於任何技術上的新思路、新方法都像蜜蜂逐花一樣有一種天然的嗅覺。如果說他對皇帝把現有技術範圍無限擴大有所擔憂的話,其實他對這種技術範圍的擴大本身最終能起到的效果反而還有些期待。
_
“諸位匠師,”皇帝似乎在收尾了,“我今天看到你們非常高興,你們是大秦的重要支柱之一,我立匠師台,也是對你們作用的肯定。我還在想,僅僅是給你們匠師的稱謂和年俸是不夠的,如果你們的所為,為大秦的強盛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比如某種兵械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戰力,某種器物的使用大大增強了輜重轉運的效能,朕都將給做出最大貢獻的匠師,比照軍功授爵。”
匠師們聽到皇帝再次提到匠師授爵,又一次瞪大了眼睛:士卒打仗授爵,那是拿腦袋掖在褲腰帶上玩命得來的。匠師雖然辛苦但基本沒有性命危險,真能授爵啊?
胡亥沒有去理匠師們的反應:“已經快到朝食的時辰了,我已命人給諸位準備了粟飯、肉醬和酒漿,你們可在現位上稍稍等待。我時間有限,還有很多事情要與相關的匠師商討,所以如果叫到哪方麵的大匠,可帶著飯食入殿與朕同食。”
匠師們聽到“肉醬”兩個字眼睛都亮了,肉食可是官員、富豪、貴族們才能享用的食物。《曹劌論戰》中說“肉食者鄙”,就是在說“吃肉的是廢物”。現在皇帝竟然給他們準備了肉醬和酒,還可以與皇帝共坐同食,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皇帝的恩德比天高比地厚啊。
“庶民謝陛下。”“陛下萬歲。”“感謝陛下的天恩。”……匠師們七嘴八舌的喊著,全都向著皇帝跪拜起來。
胡亥有點哭笑不得,我說授爵你們大眼瞪小眼,我說吃飯你們就跪拜,這些人是匠師還是吃貨啊。
以他的現代思維是沒想到過,授爵是工匠們不敢想的,而肉醬是現實存在能馬上吃到口的,很多匠師這輩子可能就沒有吃過幾次肉醬。
他抬抬手,“諸位都起來吧。”
向匠師們微笑著點點頭,轉身向大殿走去,馮劫和司馬昌趕緊跟了上去,韓談則指揮兩個內侍把黑板搬進殿中。
很快,一些內侍拉著幾輛裝著酒壇和冒著熱氣的大木桶的車,魚貫的走進了廣場,在每人麵前放下一個木盤,擺上一大碗粟飯,一個比飯碗略小的碗中盛著滿碗的肉醬,還有一個酒碗,並在每一席放下一壇酒。
一個內侍大聲對全場人說:“陛下詔喻,所有食物管夠,如若不足,每席可著一人到後麵來添補。”
工匠們在粟飯上澆上厚厚的一層肉醬,端起飯碗剛要開吃,司馬昌從大殿中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之上喊道:“木作匠師、鑄造匠師請進殿內。”
木作與鑄造匠師有二十多人,排著隊端著自己的飯食走到殿中,看到皇帝並沒有坐在丹陛之上,而是在丹陛下擺了張幾案,皇帝的朝食也沒有特殊,和他們手中端著的完全一樣,這讓他們不由得再次睜大了眼睛。
這一會兒的功夫不停的睜大眼睛,眼角都開始疲勞了。
不過皇帝可沒理會他們的表情,而是和藹請他們落座,然後開言說道:“請諸位來,先商討一下軍用投石機的製作。”
他站起來走到旁邊的黑板前,畫了一個他在藍田大營看到的投石機形狀。
“現在的這種投石機,需要幾隊軍卒牽拉,一同使力,將巨石投出。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軍卒們力量不一、跑動速度不同而使投石距離不定且太近,使用的軍卒也太多,還有就是如果戰場上臨時伐木製作,不能保證製作質量,很容易損壞。”
他又在圖上畫了幾筆,“我想了想可以改變一下,在投石稍的短臂一端加上配重,掛上裝滿石頭或者沙土的麻袋或木箱。投石稍拉下來用繩子或者機括卡住,裝好石彈後斷繩或放開機括,讓配重把石彈甩出。”
他丟下石筆拍拍手:“要僅僅是這樣的改動,本不需要勞煩諸位大匠了。隻是這樣雖然可以通過調整配重的重量、稍杆的長短比及石彈的重量使投石機可以比現在大大增加投擲距離,但多台投石機的距離一致性仍然不能保證,臨時製作的使用中易損問題依舊存在。”
他又拿起石筆,在投石機的樞軸、木架的各個銜接處都塗畫了一番:“剛才車習所說的大車軸承可以在投石稍的樞軸之處使用,當然要根據投石機的承載放大。如果把投石機的規製固定,然後統一製作軸承,就可以保證多台之間的投擲距離大體一致,諸位大匠以為然否?”
他看到匠師都停箸不吃,專注的看著他,又接著說:“投石機的損壞,除了樞軸磨損外,大多都是這些銜接之處爆裂。我想如果鑄造符合銜接形狀的厚板包鐵或銅,強化銜接處的強度,加上樞軸的改進,投石機的使用效能必將大大增加。如果用同樣的想法延伸一下,軍中床弩是否也可以用這種各承力點包鐵的方法在現場快速製作呢?相信在場的木作匠師應該有製作床弩的大匠。”
他走到幾案前坐下,端起自己的飯碗,又加了一句:“製作床弩的匠師還可以想一想,如果床弩大弓適當縮小,采用多弓,比如三弓組合而成床弩,行軍時隻帶製作床弩的銅鐵所製連接構件,到達戰場後現地按規程伐木做弩,就可以減少很多輜重的數量。”
他笑了一下,“諸位可以在殿中任意走動,相互商討一下我的這種想法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幾名看上去年齡較大、資曆較深的匠師站起來向皇帝一躬,就走到一起急速的商討了幾句,一個匠師迴身問皇帝是否可以把黑板讓他們一用,得到首肯後,幾人把黑板搬到靠窗口比較亮的地方,所有匠師都把注意力轉向黑板的方向,一個人有想法就上前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說自己的思路,其他人則邊吃飯邊聽著,然後又有人上前寫畫講說。
胡亥也一邊吃飯一邊聽著他們討論,帶著笑意,偶爾聽到一些問題也皺一下眉頭,完全不在意這些人把他撇到一邊的“大不敬”行為。
一刻鍾的時間,匠師們還在爭論著,胡亥的飯都吃完了,在內侍端來的水盆裏洗了洗手,站起來拍了拍巴掌,匠師們立即停止了討論。
胡亥笑著說:“諸位大匠,這個問題我不要你們立即給出答案,作為一個方向吧,希望你們進行研討,還可試驗製作出來進行驗證。有個優先次序,雖然我剛才說明想法時是先說的投石機,但我更希望現場組合製作的床弩,能夠優先考慮。我給你們一個月,到時給我一個答複,成或者不成都是答複,所以不必因為至期給了我一個否定的答複擔心朕動怒。現在,諸位趕緊好好吃飯,我再說第二個想法。”
內侍們想把黑板搬迴禦案的位置,胡亥擺了擺手,徑自走到黑板前拿起石筆:“我剛才在外麵談到的非人力的外部動力。有了外部的動力,就可以解放人力,還可以製作一些輔助的床架,以此提高製作效率和製作精度。那麽什麽是人力之外的動力呢?你們能想到些什麽?”
“牛。”一個匠師喊了一聲。
“說得對。”胡亥點頭,“牛是一種很好的外部動力,力氣大,容易駕馭。不過用牛也有一些麻煩。農耕要用牛,商賈貨物運輸要用牛,軍用輜重運輸也要用牛,大秦的現有的牛不夠用啊。另外,牛要養,要飼喂草穀,這些都要花銷。”
胡亥一指殿外:“其實外麵還有更有力量而且日常花銷更小的強大動力。”
匠師們看皇帝往殿外指,殿外還有一百多匠師呢,皇帝這不是還要用人力吧?有點麵麵相覷。
胡亥看出了匠師們的意思,“諸位不是以為我要用隸奴吧,我都說了,外部動力是指非人力的動力。我所指的是外麵的涇水。”
望夷宮,在涇陽縣界,長陵西北長平觀道東故亭處是也。坐涇水南岸,以望北夷。
黃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水,而涇水又是渭水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寧夏,在現今西安的北麵涇渭堡注入渭水。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因此存在水土流失的問題。成語“涇渭分明”就是指涇水濁而渭水清,在涇渭堡河口處形成明顯的分界線。秦漢時涇水的流量還很大,秦國的鄭國渠和漢時的白渠,都是引涇水灌溉,成就了關中的沃野千裏。
胡亥看著大家,包括司馬昌在內的所有人都露出疑惑的眼神,胡亥有點得意於自己領先這個時代的後世知識,抬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水車。
看到匠師們瞪圓的眼睛,胡亥的小得意到了頂點:“這是一個水車。在涇水水流比較急的地方,用石頭隔出一條水道,讓急流衝擊水車的下部,帶動擋水板,水車就轉起來了。把樞軸延長,再在樞軸上連接一個皮帶,拉到到工場帶動一個大軸,這外部動力不就有了嗎?”
“如果怕涇水發洪水衝壞水車,可以關閉水道。水道前設一個閘門,就可以調節水車的動力輸出。是不是很完美?當然了,水車的樞軸也需要使用金鐵的軸承,以保證使用壽命。水車的動力傳輸長皮帶也需要多個帶軸承的輥柱托起。動力傳到工場內後,還可以通過齒輪、皮帶,再分成幾股動力,分別帶動不同的床架做事。”
胡亥拍了拍手上的石筆灰:“我說的簡單,但製作起來可能未必很簡單。不過,一旦製成,通過動力磨架磨製出更好的軸承,又能減少水車樞軸和長軸的損耗,進一步提高水車的效能。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匠師們開始活絡大腦思考起來,有些相鄰的人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胡亥又拍了拍手,等大家安靜下來後他對司馬昌說:“這個水車是匠師台的第一要務,必須首先建起來。另外,剛才匠師所說的牛,也需要考慮建一個牛拉的動力房,在冬季水量不足而恰好牛都閑置的情況下,租用百姓的牛來提供動力。”
他又對匠師們說:“木作的匠師們,今天我給你們出的題,就是投石機、床弩和水車,水車第一位,床弩次之,投石機再次之。各位謹記,要和和鑄造匠師以及機巧匠師通力合作。你們可以先出去了。”
皇帝建立匠師台是司馬昌非常樂見的事情。大秦工匠水平不低但待遇不高,工作艱辛而地位低下,所以司馬昌經常擔心一些技藝會隨著工匠的逝去被埋入土中,湮滅在曆史的長河裏。
二世皇帝建立匠師台是一項大大提高工匠地位的舉措,為匠師發俸則又可大大改善匠師的生活質量,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工匠這種生計的誘惑力,而工匠的數量和製作能力的提高也就同時增加了大秦的無形實力。
但並不是皇帝建了匠師台讓司馬昌高興,而是背後體現出皇帝對匠作的重視,讓司馬昌覺得遇到了好君主。
昨夜皇帝到達望夷宮已經是亥時,到後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把司馬昌召了過去。先告訴他章邯已經改為領軍大將軍,不再任少府卿,所以由他這個主鐵的少府丞暫代少府一職,並主管匠師台。
然後,皇帝開始詳細的問了他很多礦藏方麵的事情,什麽鐵礦、銅礦、石灰礦、石涅(煤,古又稱石炭)礦,甚至還有石墨(又稱炭精、黑鉛)、石棉、綠礬……雜七雜八的,也虧了他行過萬裏路,對皇帝的問題基本都還能做出迴答。
由於皇帝最關注這些礦產在關中的儲藏和開采,在司馬昌介紹了關中所有皇帝提到的礦藏分布位置和開采難易度後,皇帝顯然比較滿意,然後皇帝就談到了冶鐵。
秦時冶鐵是采用木炭,用皮排橐鼓風,也就是通過擠壓成排的皮風袋鼓風。皇帝說,木炭需要砍伐大量山林,影響山川綠化,增加水土流失,不是“可持續化發展”的方式。現在整個大秦的鐵產量不高時的山林破壞還不是很明顯,如果鐵出產增加十倍、百倍,大秦的山林夠不夠砍的?
所以,皇帝提供了一個方法,用石涅代替木炭。用石涅中那種燃燒時會冒煙的,修窯把這種石涅密閉起來幹燒。窯頂留孔冒氣,就和燒製木炭差不多。石涅最好懸空放著,下麵留出一些空間盛接幹燒時產生的焦油,最後剩下的就是焦炭,用來代替木炭煉鐵。
皇帝說小孔冒的氣是可燃的叫“煤氣”,可用來加熱鼓進煉鐵爐的冷風,這樣還會減少炭的用量。產生的焦油氣味會很難聞,但收集起來可以作為軍隊城防和關防的火油使用。
皇帝還說可以用木製的往複式雙排氣風箱代替皮製的排橐鼓風,並在黑板上大致畫了一個樣子。
當然了,用焦炭煉鐵,原來的煉鐵方法必然需要改進,木炭很純粹,焦炭則會增加鐵當中硫磺的含量,導致鐵過脆。灰岩石可以去除硫,但用量多少也需要摸索。另外用石涅幹燒製焦炭需要很高的溫度,基本與燒製陶器的溫度差不多,可以用不冒煙的石涅品種來燒……
司馬昌認為皇帝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多少有一點兒不以為然。自古冶鐵都是木炭,現在要改用石涅燒出焦炭來冶鐵,這法子皇帝是哪根筋想出來的?
風箱的想法倒是非常好,代替皮排橐鼓風會大大提高鼓風的效率。不過焦炭冶鐵既然是皇帝說的,也不能直接駁皇帝的迴啊,所以司馬昌決定組織一些冶鐵工匠,新起一座鐵爐專門實驗焦炭冶鐵。
今天皇帝又在匠師們麵前弄出養蜂、四輪馬車和彈簧減震,然後從這些東西一下就擴展出很大的一個範圍,司馬昌心裏開始忐忑起來。
皇帝要是好大喜功起來,超出國力和工匠能力的折騰,對大秦的匠作業可並見得是好事。可是要是皇帝的想法真的能夠實現,尤其剛剛皇帝一說馬車、彈簧所擴展出的那種大範圍的變革和改進,司馬昌的心裏又有點發熱。
司馬昌是一個方正的人,考慮事情有自己的一個範圍界限,超越這個界限他就比較難於認同了。但同時,按現今的話來說,司馬昌又是一個技術人才,這從他沒有如祖輩一樣投身行伍、而是成了主鐵的官員上就可見一斑。
技術人才對於任何技術上的新思路、新方法都像蜜蜂逐花一樣有一種天然的嗅覺。如果說他對皇帝把現有技術範圍無限擴大有所擔憂的話,其實他對這種技術範圍的擴大本身最終能起到的效果反而還有些期待。
_
“諸位匠師,”皇帝似乎在收尾了,“我今天看到你們非常高興,你們是大秦的重要支柱之一,我立匠師台,也是對你們作用的肯定。我還在想,僅僅是給你們匠師的稱謂和年俸是不夠的,如果你們的所為,為大秦的強盛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比如某種兵械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戰力,某種器物的使用大大增強了輜重轉運的效能,朕都將給做出最大貢獻的匠師,比照軍功授爵。”
匠師們聽到皇帝再次提到匠師授爵,又一次瞪大了眼睛:士卒打仗授爵,那是拿腦袋掖在褲腰帶上玩命得來的。匠師雖然辛苦但基本沒有性命危險,真能授爵啊?
胡亥沒有去理匠師們的反應:“已經快到朝食的時辰了,我已命人給諸位準備了粟飯、肉醬和酒漿,你們可在現位上稍稍等待。我時間有限,還有很多事情要與相關的匠師商討,所以如果叫到哪方麵的大匠,可帶著飯食入殿與朕同食。”
匠師們聽到“肉醬”兩個字眼睛都亮了,肉食可是官員、富豪、貴族們才能享用的食物。《曹劌論戰》中說“肉食者鄙”,就是在說“吃肉的是廢物”。現在皇帝竟然給他們準備了肉醬和酒,還可以與皇帝共坐同食,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皇帝的恩德比天高比地厚啊。
“庶民謝陛下。”“陛下萬歲。”“感謝陛下的天恩。”……匠師們七嘴八舌的喊著,全都向著皇帝跪拜起來。
胡亥有點哭笑不得,我說授爵你們大眼瞪小眼,我說吃飯你們就跪拜,這些人是匠師還是吃貨啊。
以他的現代思維是沒想到過,授爵是工匠們不敢想的,而肉醬是現實存在能馬上吃到口的,很多匠師這輩子可能就沒有吃過幾次肉醬。
他抬抬手,“諸位都起來吧。”
向匠師們微笑著點點頭,轉身向大殿走去,馮劫和司馬昌趕緊跟了上去,韓談則指揮兩個內侍把黑板搬進殿中。
很快,一些內侍拉著幾輛裝著酒壇和冒著熱氣的大木桶的車,魚貫的走進了廣場,在每人麵前放下一個木盤,擺上一大碗粟飯,一個比飯碗略小的碗中盛著滿碗的肉醬,還有一個酒碗,並在每一席放下一壇酒。
一個內侍大聲對全場人說:“陛下詔喻,所有食物管夠,如若不足,每席可著一人到後麵來添補。”
工匠們在粟飯上澆上厚厚的一層肉醬,端起飯碗剛要開吃,司馬昌從大殿中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之上喊道:“木作匠師、鑄造匠師請進殿內。”
木作與鑄造匠師有二十多人,排著隊端著自己的飯食走到殿中,看到皇帝並沒有坐在丹陛之上,而是在丹陛下擺了張幾案,皇帝的朝食也沒有特殊,和他們手中端著的完全一樣,這讓他們不由得再次睜大了眼睛。
這一會兒的功夫不停的睜大眼睛,眼角都開始疲勞了。
不過皇帝可沒理會他們的表情,而是和藹請他們落座,然後開言說道:“請諸位來,先商討一下軍用投石機的製作。”
他站起來走到旁邊的黑板前,畫了一個他在藍田大營看到的投石機形狀。
“現在的這種投石機,需要幾隊軍卒牽拉,一同使力,將巨石投出。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軍卒們力量不一、跑動速度不同而使投石距離不定且太近,使用的軍卒也太多,還有就是如果戰場上臨時伐木製作,不能保證製作質量,很容易損壞。”
他又在圖上畫了幾筆,“我想了想可以改變一下,在投石稍的短臂一端加上配重,掛上裝滿石頭或者沙土的麻袋或木箱。投石稍拉下來用繩子或者機括卡住,裝好石彈後斷繩或放開機括,讓配重把石彈甩出。”
他丟下石筆拍拍手:“要僅僅是這樣的改動,本不需要勞煩諸位大匠了。隻是這樣雖然可以通過調整配重的重量、稍杆的長短比及石彈的重量使投石機可以比現在大大增加投擲距離,但多台投石機的距離一致性仍然不能保證,臨時製作的使用中易損問題依舊存在。”
他又拿起石筆,在投石機的樞軸、木架的各個銜接處都塗畫了一番:“剛才車習所說的大車軸承可以在投石稍的樞軸之處使用,當然要根據投石機的承載放大。如果把投石機的規製固定,然後統一製作軸承,就可以保證多台之間的投擲距離大體一致,諸位大匠以為然否?”
他看到匠師都停箸不吃,專注的看著他,又接著說:“投石機的損壞,除了樞軸磨損外,大多都是這些銜接之處爆裂。我想如果鑄造符合銜接形狀的厚板包鐵或銅,強化銜接處的強度,加上樞軸的改進,投石機的使用效能必將大大增加。如果用同樣的想法延伸一下,軍中床弩是否也可以用這種各承力點包鐵的方法在現場快速製作呢?相信在場的木作匠師應該有製作床弩的大匠。”
他走到幾案前坐下,端起自己的飯碗,又加了一句:“製作床弩的匠師還可以想一想,如果床弩大弓適當縮小,采用多弓,比如三弓組合而成床弩,行軍時隻帶製作床弩的銅鐵所製連接構件,到達戰場後現地按規程伐木做弩,就可以減少很多輜重的數量。”
他笑了一下,“諸位可以在殿中任意走動,相互商討一下我的這種想法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幾名看上去年齡較大、資曆較深的匠師站起來向皇帝一躬,就走到一起急速的商討了幾句,一個匠師迴身問皇帝是否可以把黑板讓他們一用,得到首肯後,幾人把黑板搬到靠窗口比較亮的地方,所有匠師都把注意力轉向黑板的方向,一個人有想法就上前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說自己的思路,其他人則邊吃飯邊聽著,然後又有人上前寫畫講說。
胡亥也一邊吃飯一邊聽著他們討論,帶著笑意,偶爾聽到一些問題也皺一下眉頭,完全不在意這些人把他撇到一邊的“大不敬”行為。
一刻鍾的時間,匠師們還在爭論著,胡亥的飯都吃完了,在內侍端來的水盆裏洗了洗手,站起來拍了拍巴掌,匠師們立即停止了討論。
胡亥笑著說:“諸位大匠,這個問題我不要你們立即給出答案,作為一個方向吧,希望你們進行研討,還可試驗製作出來進行驗證。有個優先次序,雖然我剛才說明想法時是先說的投石機,但我更希望現場組合製作的床弩,能夠優先考慮。我給你們一個月,到時給我一個答複,成或者不成都是答複,所以不必因為至期給了我一個否定的答複擔心朕動怒。現在,諸位趕緊好好吃飯,我再說第二個想法。”
內侍們想把黑板搬迴禦案的位置,胡亥擺了擺手,徑自走到黑板前拿起石筆:“我剛才在外麵談到的非人力的外部動力。有了外部的動力,就可以解放人力,還可以製作一些輔助的床架,以此提高製作效率和製作精度。那麽什麽是人力之外的動力呢?你們能想到些什麽?”
“牛。”一個匠師喊了一聲。
“說得對。”胡亥點頭,“牛是一種很好的外部動力,力氣大,容易駕馭。不過用牛也有一些麻煩。農耕要用牛,商賈貨物運輸要用牛,軍用輜重運輸也要用牛,大秦的現有的牛不夠用啊。另外,牛要養,要飼喂草穀,這些都要花銷。”
胡亥一指殿外:“其實外麵還有更有力量而且日常花銷更小的強大動力。”
匠師們看皇帝往殿外指,殿外還有一百多匠師呢,皇帝這不是還要用人力吧?有點麵麵相覷。
胡亥看出了匠師們的意思,“諸位不是以為我要用隸奴吧,我都說了,外部動力是指非人力的動力。我所指的是外麵的涇水。”
望夷宮,在涇陽縣界,長陵西北長平觀道東故亭處是也。坐涇水南岸,以望北夷。
黃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水,而涇水又是渭水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寧夏,在現今西安的北麵涇渭堡注入渭水。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因此存在水土流失的問題。成語“涇渭分明”就是指涇水濁而渭水清,在涇渭堡河口處形成明顯的分界線。秦漢時涇水的流量還很大,秦國的鄭國渠和漢時的白渠,都是引涇水灌溉,成就了關中的沃野千裏。
胡亥看著大家,包括司馬昌在內的所有人都露出疑惑的眼神,胡亥有點得意於自己領先這個時代的後世知識,抬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水車。
看到匠師們瞪圓的眼睛,胡亥的小得意到了頂點:“這是一個水車。在涇水水流比較急的地方,用石頭隔出一條水道,讓急流衝擊水車的下部,帶動擋水板,水車就轉起來了。把樞軸延長,再在樞軸上連接一個皮帶,拉到到工場帶動一個大軸,這外部動力不就有了嗎?”
“如果怕涇水發洪水衝壞水車,可以關閉水道。水道前設一個閘門,就可以調節水車的動力輸出。是不是很完美?當然了,水車的樞軸也需要使用金鐵的軸承,以保證使用壽命。水車的動力傳輸長皮帶也需要多個帶軸承的輥柱托起。動力傳到工場內後,還可以通過齒輪、皮帶,再分成幾股動力,分別帶動不同的床架做事。”
胡亥拍了拍手上的石筆灰:“我說的簡單,但製作起來可能未必很簡單。不過,一旦製成,通過動力磨架磨製出更好的軸承,又能減少水車樞軸和長軸的損耗,進一步提高水車的效能。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匠師們開始活絡大腦思考起來,有些相鄰的人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胡亥又拍了拍手,等大家安靜下來後他對司馬昌說:“這個水車是匠師台的第一要務,必須首先建起來。另外,剛才匠師所說的牛,也需要考慮建一個牛拉的動力房,在冬季水量不足而恰好牛都閑置的情況下,租用百姓的牛來提供動力。”
他又對匠師們說:“木作的匠師們,今天我給你們出的題,就是投石機、床弩和水車,水車第一位,床弩次之,投石機再次之。各位謹記,要和和鑄造匠師以及機巧匠師通力合作。你們可以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