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皇帝怕什麽,”趙高嗤的一聲樂了,“李斯他們在東巡中日日都見皇帝,又如何了?”
趙高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麽:“這老貨都帶什麽人來的鹹陽?身邊有沒有跟著什麽小童之類的人?”
閻樂舒出一口氣:“婿也問過隸役,姬夷仁隻是一輛軺車,一個禦手和一個家仆,沒帶其他人。”
“大驚小怪。”趙高放下手中奏簡,伸了伸腰:“且不說他身邊沒什麽童子,就算有,也不可能是皇帝。這麽長時間了,沒有一點異動,不要太敏感。”
“嗨。”閻樂答應了一聲。
“甘泉宮那邊,除了(趙)成每日一往,常駐的人就是你的族弟了吧。”
“是,(閻)央為車郎將,常守於宮門側,如有人出入宮門,他,或者外舅安插到車郎中的以前那些中車府衛,都會馬上注意到。”
“這樣就夠了。”趙高思忖了一下,“如果你不放心的話,可以找你收納的那些市井遊俠跟著姬夷仁,看其在何處落腳,拜訪何人。不過某還是認為,無需如此小題大做。不若讓央盯緊甘泉宮門,有任何想要入宮之人統統攔下。這樣吧,你去找成,讓他設法在十日內,把央調任戶郎將,這樣就更萬不失一了。”
_
姬夷仁入城後快速接到胡亥,立即驅車前往公子嬰府。
胡亥上車後讓姬夷仁放下車旁黑紗車幕,自己臥於車內。這樣從車外透過紗幕隻能看到姬夷仁端坐車內的身影,而不會注意到在他身旁還躺著一個童子。
公子嬰府前,姬夷仁下了車,胡亥仍然在車上“端臥不動”。門上通稟之後,公子嬰親自迎出府門,延請老頭進去,表示對這個禮儀大家的尊重,車子則一同趕入了府內。
進入正堂落座後,公子嬰恭敬地問道:“博士昔年因身體有恙而辭朝堂,今迴鹹陽,可複康健否?”
姬夷仁迴答道:“謝過公子垂問,老朽迴雒陽數載,身子倒是日益向好了。”
“那此番博士來鹹陽,是否是蒙召複為博士?”
姬夷仁笑了:“非也,此番老朽來鹹陽,是攜有公子故人,特造府拜望。”
公子嬰四下望望:“嬰隻見博士兩仆,故人何在?又是何故人?”
此言剛出,堂門外一個公子嬰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童聲傳了進來:“五載前,與兄之仲子隱攀樹摔破頭、在此間居十三日躲避皇父責的頑劣小童,算不算兄之故人呢?”隨著話音,一個白衣童子微笑著緩步走進了堂中。
_
胡亥坐在主位上,下手兩側分別是姬夷仁和公子嬰。
公子嬰,贏姓趙氏,其父公子成蟜為秦王政(即始皇帝)同父異母之弟,封長安君,食邑一萬戶。秦王政八年,成蟜與樊於期率軍攻趙,在屯留被樊於期脅迫降趙,後秦軍攻破屯留而死。
算起來,秦王政八年始皇帝隻有二十歲左右,成蟜作為王弟不過十七、八歲,主動造反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是當時秦國王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所以始皇帝深恨樊於期(也直接促成了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時,用樊於期的頭顱當禮物來麻痹秦王),卻並沒有為難成蟜的家人。
其子公子嬰雖沒有聽說繼承了公子成蟜的長安君爵位,但仍然保留有部分食邑。在始皇帝後麵幾次東巡時,公子嬰多次作為衛尉臨時的後營主將隨扈,與經常跟隨始皇帝東巡遊玩的胡亥和趙高關係都很好。這也是他上書二世勸諫不要濫殺,胡亥(或趙高)卻沒有對他有任何處置的原因。
公子嬰看上去身材顯得很單薄,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表情也經常顯得謹小慎微的樣子。可能因為其父叛亂的影子一直追隨他的一生,所以特別低調。不過在史書中,胡亥登基後大開殺戒時他既然敢於上書勸諫,說明膽子也未必像所表現出的那麽小。
公子嬰此刻正處於震驚之餘並頗感慶幸的情緒中。姬夷仁代胡亥把皇帝被調包、以及以後皇帝的經曆說了一遍,公子嬰對皇帝東巡以來朝堂上發生的所有亂政,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本來在胡亥登基時,公子嬰雖覺得總角童子為皇帝會在治政時稚嫩一些,但自從二世皇帝登基,總體上都還是仍在正軌中。可自皇帝東巡,突然就風格大變,殺兄姊、征徭役、築宮修陵、修馳道……要說殺兄姊是皇室內部之事(那幫東西也確實不成器,敢質疑始皇帝遺詔本身按秦律就是大罪),其他事情完全不像皇帝登基先期的風格了。東巡迴來後沒多久就躲到甘泉宮去玩樂,這就連一點贏姓王族認真理政的傳承都消失殆盡。
現在,一切都順理成章有了合理解釋。
公子嬰很確認這個小童就是皇帝,因為他在進門時所說的事情,隻有他、他的二兒子隱和當時來府中接胡亥迴宮的郎中軍郎將趙賁知曉。
始皇帝最寵愛的小公子在自己家中爬樹摔傷,對公子嬰而言是個不大不小的過失,不會有什麽大麻煩,但被始皇帝一通斥責是不可免的。同樣,對胡亥來說,如此頑劣也少不了被皇父臭罵,鬧不好還會打幾板子。所以兩人串通,懇請趙賁迴報宮裏就說胡亥要在公子嬰府上居住幾日。
胡亥與公子嬰一向關係很好,和他的兩個兒子也玩得很投緣,留宿公子嬰府是經常的事情,所以始皇帝也不會覺得有什麽特別之處。胡亥摔得並不重,出了一陣血就止住了,所以趙賁也不會沒來由做什麽惡人。
能說出這件事來,此人必為真皇帝無疑。
何況,他還拿出了皇帝私璽。
“陛下,”公子嬰整理了一下頭緒,“現今之計,陛下有何預想的對策?”
胡亥又想懶散一下了,這幾個月書童當的,談不上多累,可不能隨意懶散,心累。問題是,禮儀老師在座,還是不能懶散。
他略覺懊惱的用手扶著頭,邊思索邊說:“想法是有,但需要得力的人手配合。皇兄認為在郎中軍裏麵,有沒有皇兄可信賴又完全信賴皇兄的人?衛尉當中,是否可以指望趙賁?”
公子嬰點點頭:“趙賁自趙成人五官中郎將後就調任衛尉軍侯,軍侯賁(秦漢史料中,通常采用這種稱謂方式,即以官名加人名,如丞相李斯,史料中常被簡稱為“丞相斯”)對皇室最為忠誠,也是知道陛下進門時所言之事者,完全可以倚靠。郎中軍內,除陛下登基後郎中令從中車府調入的十數個車郎,其他人按理都可倚靠,但是否能相信陛下為真則臣不敢妄斷。不過戶郎將上官甲向與臣善,臣所言其應可信。”
他停頓了一下:“不若這樣,將軍侯賁與戶郎將甲一並請來,且尚有博士夷仁,”公子嬰對姬夷仁拱了拱手,“臣等三人共同認定,戶郎將當無疑慮。”
“善,就由皇兄著手進行。”胡亥頜首,“如有衛尉和戶郎可倚重,奪迴大位並不難。使衛尉隔絕甘泉宮內外聯係,由戶郎將掌控宮內,即便車郎中有人異動,不過十數人耳。”
“陛下透徹。”公子嬰更加相信這個胡亥是真的,很具贏姓王族的洞察和決斷力。
秦二世元年六月十五日,戌正(晚20點)。
胡亥並沒有在到達公子嬰府後就立即行動,而是耐心等了幾天,由公子嬰派出人手監視趙高、趙成的行動規律。
按照胡亥想好的方法,就算有此二人在甘泉宮,也不妨礙將兩人一舉拿下。問題是,皇帝居然被調包這種政治醜聞,一定要嚴格限製在最親信的人當中知曉,限製在最少的人當中。所以,如果能打趙高一個措手不及則最佳,這樣就需要摸清兩人的行動規律。
曆史上的甘泉宮在哪兒有不同的說法,秦甘泉宮和漢甘泉宮應不是一個地方,漢甘泉宮是在秦林光宮的位置,而有一種說法說,秦甘泉宮是在漢桂宮的位置,這裏取這個說法。按此,甘泉宮在鹹陽宮南三十裏左右的地方,馬車單程用不了一個時辰。
觀察了三天,趙高對傀儡皇帝基本是渾不在意的態度,三天中很規律的每隔兩日來甘泉宮一次。趙成作為郎中軍的五官中郎將,最大的職責就是衛護皇帝的安全。不過既然他也知道皇帝為傀儡假貨,自然也不會很盡心,每日倒是都在甘泉宮,可在的時候不過是巳正到申正(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昨日趙高已經來過甘泉宮,今日大概率的情況是不會來,此時趙成也離開了甘泉宮迴家抱美姬去了,這一點有公子嬰的家仆監視著。
就是今日吧。
一輛軺車向著甘泉宮門馳來,車上除禦手外,隻有一人一童。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昏暗,軺車前緣左右各有一盞提燈,車轅前端也掛有提燈。
行至距宮門三百步左右,一隊衛尉截住了軺車,輕車上的帶隊將領與車上之人交談了幾句就揮手放行了。
車到宮門前,宮門側的兩名戶郎舉起大戟攔擋:“什麽人夜至宮門?”
車上的人朗聲說道:“贏嬰,請見皇帝陛下。”
“這麽晚了,有何等事要見陛下?政事請明日朝堂報與郎中令,再轉告陛下。”戶郎似乎沒有通融的意思。
“非是政事。嬰向陛下奏稟皇室內事,與郎中令無涉。”
另一個戶郎瞪著公子嬰看了一會兒:“宮內不得行車馬,請公子下車少待,需稟郎將方可開宮門。”
公子嬰偕童子下車,那個戶郎高聲喊喝:“門內聽著,有公子嬰欲入宮見駕,請速稟郎將。”
宮門內立即就有迴應:“公子嬰入宮見駕。”接著幾十步外又有一個聲音接力一般的喊了起來。
然後就是稍遠處傳來輕車向宮門馳來的隆隆聲。
輕車駛到宮門附近停下,一個沉重的跳下車的聲音,顯示出此人的壯碩,隔著宮門都能聽出行步間劍靴相碰的聲音。接著,一扇宮門被打開了三分之一,一名將領大步而出。
“戶郎將上官甲,見過公子。”來人哢的行了個軍禮,“公子既欲見駕,請隨本將入宮。”
公子嬰迴禮:“如此煩勞郎將。”帶著小童進入了宮牆內,宮門立即又關閉了。
幾人走到門內輕車前,上官甲伸手示意:“請公子登車,本將可載公子一程。”
公子嬰笑笑:“謝過郎將。”接著就抬腿準備上車。
就在此時,忽然間聽到不遠處有人高聲喊喝:“且慢,何人擅入宮中?”接著昏暗中有幾輛輕車快速的圍攏了過來。
公子嬰看了一眼上官甲,上官甲頜首一笑,抬手將腰間佩劍抽出了三分之一,然後一聲鏗鏘,又插了迴去。身邊的小童則快步後退,站到了宮門洞內的一名戶郎身邊。
幾輛輕車衝到近前,幾柄長戈刷的指向兩人。打頭的車上站著閻央,看了看公子嬰,一臉鄙夷的笑著下了車,踱到兩人麵前:“某以為是誰呢,原來是公子。公子夜深入宮,不知有何要事?”
也難怪閻央對公子嬰很蔑視,全都是因為公子嬰一向低調,沒啥存在感,而閻央現在是趙高手下紅人,自然不會把沒存在感的這麽一個皇族放在眼裏。
“閻將軍,某來見駕是要談皇族內部的一些事情,閻將軍應該沒有操心這方麵的權力吧。”公子嬰一反平時緘口不言的態度,硬梆梆的頂了迴去。
“呦嗬,”閻央給氣樂了:“本將軍是無權過問皇族內部之事,但皇族的事務應由宗正府解決,即使宗正卿不能做主,似乎也不是公子應該以此見駕的理由吧。”
閻央一點不客氣的揮了揮手:“本將軍身負護駕之責,不是隨便什麽人想見駕都可以的,公子還是請迴吧。”
公子嬰好像被閻央的話說得無言以對了,臉上露出既尷尬又惱怒的神色。閻央在火光中看到了,心中更為鄙夷,迴過身擺著手就往自己輕車方向走,邊走還邊哈哈笑著。
公子嬰和上官甲對視一眼點了點頭,公子嬰突然向後急退,而上官甲則迅疾抽出佩劍伸到了閻央的脖頸上。
閻央尚未及反應就突覺頸側一涼,上官甲趁勢跟進,在閻央錯愕之間揪住他的束甲絛順勢一轉,擋開了伸過來的長戈。
“棄兵!”他命令著輕車上的車郎。
這些車郎都是閻央從中車府帶進來的趙高親信,反應也非常快。一看閻央受製立即齊刷刷的跳下車向上官甲四麵合圍過來:“放開郎將,汝欲反乎?”
隻是他們的聲音還沒落地,身後腳步聲起,三、四十個戶郎湧出,讓閻央帶來的每個車郎都有幸分配到了五柄以上的尖利長矛。
上官甲再次低喝一聲:“棄兵!”
車郎們無奈的把手中長戈丟到了地上,而上官甲也將閻央的佩劍抽出丟到身後,然後撤劍後退。
戶郎們一擁而上,將那七、八個車郎捆了起來,倒是沒人去捆閻央,隻是有十把強弩對準了他。
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切都不過發生在十數息的時間內。
閻央倒也不害怕,也不看上官甲,兩眼直勾勾的盯著十步外的公子嬰:“公子勾連戶郎將,欲謀刺皇帝乎?”
公子嬰沒說話,隻是橫跨了一步,身後現出了胡亥:“朕在此,大秦還有其他的皇帝嗎?車郎將不妨請出來讓朕見見。”
閻央借著宮門道路邊的火炬一看,傻眼了。
諸位看客,話說公子嬰陪同皇帝來找替身傀儡算賬,又早已勾結了戶郎將上官甲和衛尉軍侯趙賁,進入甘泉宮易如反掌,完全可以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之所以在宮門前如此惺惺作態,目的就是把閻央引過來,同時誰跟著閻央一起來,那就鐵定是趙高一黨。
可憐有點兒缺心眼的武夫閻央,還想借著趙高和趙成的勢力作威作福一把呢,結果自投羅網。
胡亥看著閻央的眼珠在一陣震驚之後就嘰裏咕嚕的亂轉,似乎想找個逃走的機會:“車郎將就不要多費心思了,甘泉宮外,三千衛尉已經圍得水泄不通。朕就是現在放你出宮,你要麽還是會乖乖的迴來,要麽就變成長刺的野彘。放心吧,朕不會誅殺你,郎中令一族,包含汝等閻氏一族,朕都不會殺。朕的一言九鼎,想必車郎將還是相信的吧。”
閻央被胡亥的王霸之勢完全鎮住,徹底泄了氣。
胡亥冷哼一聲:“上官甲,給車郎將尋個地方,讓他和這些車郎好好歇息。召趙賁,帶五百衛尉,把其他車郎去甲兵,也都先羈押起來。”
上官甲行了個軍禮,衝戶郎們擺手把閻央等人押走,自己則向宮門外走去傳詔。
胡亥衝公子嬰一笑:“皇兄,待戶郎將和軍侯到來,咱們就可以一起去一睹那位尊貴的皇帝陛下風采了。”
那個當了幾個月皇帝的小傀儡,此刻正歪坐在甘泉宮正殿的丹陛上,一手執酒爵,一手摟著個宮人,瞪著兩眼在看角抵(摔跤、相撲、徒手搏鬥等)。
趙高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麽:“這老貨都帶什麽人來的鹹陽?身邊有沒有跟著什麽小童之類的人?”
閻樂舒出一口氣:“婿也問過隸役,姬夷仁隻是一輛軺車,一個禦手和一個家仆,沒帶其他人。”
“大驚小怪。”趙高放下手中奏簡,伸了伸腰:“且不說他身邊沒什麽童子,就算有,也不可能是皇帝。這麽長時間了,沒有一點異動,不要太敏感。”
“嗨。”閻樂答應了一聲。
“甘泉宮那邊,除了(趙)成每日一往,常駐的人就是你的族弟了吧。”
“是,(閻)央為車郎將,常守於宮門側,如有人出入宮門,他,或者外舅安插到車郎中的以前那些中車府衛,都會馬上注意到。”
“這樣就夠了。”趙高思忖了一下,“如果你不放心的話,可以找你收納的那些市井遊俠跟著姬夷仁,看其在何處落腳,拜訪何人。不過某還是認為,無需如此小題大做。不若讓央盯緊甘泉宮門,有任何想要入宮之人統統攔下。這樣吧,你去找成,讓他設法在十日內,把央調任戶郎將,這樣就更萬不失一了。”
_
姬夷仁入城後快速接到胡亥,立即驅車前往公子嬰府。
胡亥上車後讓姬夷仁放下車旁黑紗車幕,自己臥於車內。這樣從車外透過紗幕隻能看到姬夷仁端坐車內的身影,而不會注意到在他身旁還躺著一個童子。
公子嬰府前,姬夷仁下了車,胡亥仍然在車上“端臥不動”。門上通稟之後,公子嬰親自迎出府門,延請老頭進去,表示對這個禮儀大家的尊重,車子則一同趕入了府內。
進入正堂落座後,公子嬰恭敬地問道:“博士昔年因身體有恙而辭朝堂,今迴鹹陽,可複康健否?”
姬夷仁迴答道:“謝過公子垂問,老朽迴雒陽數載,身子倒是日益向好了。”
“那此番博士來鹹陽,是否是蒙召複為博士?”
姬夷仁笑了:“非也,此番老朽來鹹陽,是攜有公子故人,特造府拜望。”
公子嬰四下望望:“嬰隻見博士兩仆,故人何在?又是何故人?”
此言剛出,堂門外一個公子嬰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童聲傳了進來:“五載前,與兄之仲子隱攀樹摔破頭、在此間居十三日躲避皇父責的頑劣小童,算不算兄之故人呢?”隨著話音,一個白衣童子微笑著緩步走進了堂中。
_
胡亥坐在主位上,下手兩側分別是姬夷仁和公子嬰。
公子嬰,贏姓趙氏,其父公子成蟜為秦王政(即始皇帝)同父異母之弟,封長安君,食邑一萬戶。秦王政八年,成蟜與樊於期率軍攻趙,在屯留被樊於期脅迫降趙,後秦軍攻破屯留而死。
算起來,秦王政八年始皇帝隻有二十歲左右,成蟜作為王弟不過十七、八歲,主動造反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是當時秦國王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所以始皇帝深恨樊於期(也直接促成了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時,用樊於期的頭顱當禮物來麻痹秦王),卻並沒有為難成蟜的家人。
其子公子嬰雖沒有聽說繼承了公子成蟜的長安君爵位,但仍然保留有部分食邑。在始皇帝後麵幾次東巡時,公子嬰多次作為衛尉臨時的後營主將隨扈,與經常跟隨始皇帝東巡遊玩的胡亥和趙高關係都很好。這也是他上書二世勸諫不要濫殺,胡亥(或趙高)卻沒有對他有任何處置的原因。
公子嬰看上去身材顯得很單薄,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表情也經常顯得謹小慎微的樣子。可能因為其父叛亂的影子一直追隨他的一生,所以特別低調。不過在史書中,胡亥登基後大開殺戒時他既然敢於上書勸諫,說明膽子也未必像所表現出的那麽小。
公子嬰此刻正處於震驚之餘並頗感慶幸的情緒中。姬夷仁代胡亥把皇帝被調包、以及以後皇帝的經曆說了一遍,公子嬰對皇帝東巡以來朝堂上發生的所有亂政,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本來在胡亥登基時,公子嬰雖覺得總角童子為皇帝會在治政時稚嫩一些,但自從二世皇帝登基,總體上都還是仍在正軌中。可自皇帝東巡,突然就風格大變,殺兄姊、征徭役、築宮修陵、修馳道……要說殺兄姊是皇室內部之事(那幫東西也確實不成器,敢質疑始皇帝遺詔本身按秦律就是大罪),其他事情完全不像皇帝登基先期的風格了。東巡迴來後沒多久就躲到甘泉宮去玩樂,這就連一點贏姓王族認真理政的傳承都消失殆盡。
現在,一切都順理成章有了合理解釋。
公子嬰很確認這個小童就是皇帝,因為他在進門時所說的事情,隻有他、他的二兒子隱和當時來府中接胡亥迴宮的郎中軍郎將趙賁知曉。
始皇帝最寵愛的小公子在自己家中爬樹摔傷,對公子嬰而言是個不大不小的過失,不會有什麽大麻煩,但被始皇帝一通斥責是不可免的。同樣,對胡亥來說,如此頑劣也少不了被皇父臭罵,鬧不好還會打幾板子。所以兩人串通,懇請趙賁迴報宮裏就說胡亥要在公子嬰府上居住幾日。
胡亥與公子嬰一向關係很好,和他的兩個兒子也玩得很投緣,留宿公子嬰府是經常的事情,所以始皇帝也不會覺得有什麽特別之處。胡亥摔得並不重,出了一陣血就止住了,所以趙賁也不會沒來由做什麽惡人。
能說出這件事來,此人必為真皇帝無疑。
何況,他還拿出了皇帝私璽。
“陛下,”公子嬰整理了一下頭緒,“現今之計,陛下有何預想的對策?”
胡亥又想懶散一下了,這幾個月書童當的,談不上多累,可不能隨意懶散,心累。問題是,禮儀老師在座,還是不能懶散。
他略覺懊惱的用手扶著頭,邊思索邊說:“想法是有,但需要得力的人手配合。皇兄認為在郎中軍裏麵,有沒有皇兄可信賴又完全信賴皇兄的人?衛尉當中,是否可以指望趙賁?”
公子嬰點點頭:“趙賁自趙成人五官中郎將後就調任衛尉軍侯,軍侯賁(秦漢史料中,通常采用這種稱謂方式,即以官名加人名,如丞相李斯,史料中常被簡稱為“丞相斯”)對皇室最為忠誠,也是知道陛下進門時所言之事者,完全可以倚靠。郎中軍內,除陛下登基後郎中令從中車府調入的十數個車郎,其他人按理都可倚靠,但是否能相信陛下為真則臣不敢妄斷。不過戶郎將上官甲向與臣善,臣所言其應可信。”
他停頓了一下:“不若這樣,將軍侯賁與戶郎將甲一並請來,且尚有博士夷仁,”公子嬰對姬夷仁拱了拱手,“臣等三人共同認定,戶郎將當無疑慮。”
“善,就由皇兄著手進行。”胡亥頜首,“如有衛尉和戶郎可倚重,奪迴大位並不難。使衛尉隔絕甘泉宮內外聯係,由戶郎將掌控宮內,即便車郎中有人異動,不過十數人耳。”
“陛下透徹。”公子嬰更加相信這個胡亥是真的,很具贏姓王族的洞察和決斷力。
秦二世元年六月十五日,戌正(晚20點)。
胡亥並沒有在到達公子嬰府後就立即行動,而是耐心等了幾天,由公子嬰派出人手監視趙高、趙成的行動規律。
按照胡亥想好的方法,就算有此二人在甘泉宮,也不妨礙將兩人一舉拿下。問題是,皇帝居然被調包這種政治醜聞,一定要嚴格限製在最親信的人當中知曉,限製在最少的人當中。所以,如果能打趙高一個措手不及則最佳,這樣就需要摸清兩人的行動規律。
曆史上的甘泉宮在哪兒有不同的說法,秦甘泉宮和漢甘泉宮應不是一個地方,漢甘泉宮是在秦林光宮的位置,而有一種說法說,秦甘泉宮是在漢桂宮的位置,這裏取這個說法。按此,甘泉宮在鹹陽宮南三十裏左右的地方,馬車單程用不了一個時辰。
觀察了三天,趙高對傀儡皇帝基本是渾不在意的態度,三天中很規律的每隔兩日來甘泉宮一次。趙成作為郎中軍的五官中郎將,最大的職責就是衛護皇帝的安全。不過既然他也知道皇帝為傀儡假貨,自然也不會很盡心,每日倒是都在甘泉宮,可在的時候不過是巳正到申正(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昨日趙高已經來過甘泉宮,今日大概率的情況是不會來,此時趙成也離開了甘泉宮迴家抱美姬去了,這一點有公子嬰的家仆監視著。
就是今日吧。
一輛軺車向著甘泉宮門馳來,車上除禦手外,隻有一人一童。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昏暗,軺車前緣左右各有一盞提燈,車轅前端也掛有提燈。
行至距宮門三百步左右,一隊衛尉截住了軺車,輕車上的帶隊將領與車上之人交談了幾句就揮手放行了。
車到宮門前,宮門側的兩名戶郎舉起大戟攔擋:“什麽人夜至宮門?”
車上的人朗聲說道:“贏嬰,請見皇帝陛下。”
“這麽晚了,有何等事要見陛下?政事請明日朝堂報與郎中令,再轉告陛下。”戶郎似乎沒有通融的意思。
“非是政事。嬰向陛下奏稟皇室內事,與郎中令無涉。”
另一個戶郎瞪著公子嬰看了一會兒:“宮內不得行車馬,請公子下車少待,需稟郎將方可開宮門。”
公子嬰偕童子下車,那個戶郎高聲喊喝:“門內聽著,有公子嬰欲入宮見駕,請速稟郎將。”
宮門內立即就有迴應:“公子嬰入宮見駕。”接著幾十步外又有一個聲音接力一般的喊了起來。
然後就是稍遠處傳來輕車向宮門馳來的隆隆聲。
輕車駛到宮門附近停下,一個沉重的跳下車的聲音,顯示出此人的壯碩,隔著宮門都能聽出行步間劍靴相碰的聲音。接著,一扇宮門被打開了三分之一,一名將領大步而出。
“戶郎將上官甲,見過公子。”來人哢的行了個軍禮,“公子既欲見駕,請隨本將入宮。”
公子嬰迴禮:“如此煩勞郎將。”帶著小童進入了宮牆內,宮門立即又關閉了。
幾人走到門內輕車前,上官甲伸手示意:“請公子登車,本將可載公子一程。”
公子嬰笑笑:“謝過郎將。”接著就抬腿準備上車。
就在此時,忽然間聽到不遠處有人高聲喊喝:“且慢,何人擅入宮中?”接著昏暗中有幾輛輕車快速的圍攏了過來。
公子嬰看了一眼上官甲,上官甲頜首一笑,抬手將腰間佩劍抽出了三分之一,然後一聲鏗鏘,又插了迴去。身邊的小童則快步後退,站到了宮門洞內的一名戶郎身邊。
幾輛輕車衝到近前,幾柄長戈刷的指向兩人。打頭的車上站著閻央,看了看公子嬰,一臉鄙夷的笑著下了車,踱到兩人麵前:“某以為是誰呢,原來是公子。公子夜深入宮,不知有何要事?”
也難怪閻央對公子嬰很蔑視,全都是因為公子嬰一向低調,沒啥存在感,而閻央現在是趙高手下紅人,自然不會把沒存在感的這麽一個皇族放在眼裏。
“閻將軍,某來見駕是要談皇族內部的一些事情,閻將軍應該沒有操心這方麵的權力吧。”公子嬰一反平時緘口不言的態度,硬梆梆的頂了迴去。
“呦嗬,”閻央給氣樂了:“本將軍是無權過問皇族內部之事,但皇族的事務應由宗正府解決,即使宗正卿不能做主,似乎也不是公子應該以此見駕的理由吧。”
閻央一點不客氣的揮了揮手:“本將軍身負護駕之責,不是隨便什麽人想見駕都可以的,公子還是請迴吧。”
公子嬰好像被閻央的話說得無言以對了,臉上露出既尷尬又惱怒的神色。閻央在火光中看到了,心中更為鄙夷,迴過身擺著手就往自己輕車方向走,邊走還邊哈哈笑著。
公子嬰和上官甲對視一眼點了點頭,公子嬰突然向後急退,而上官甲則迅疾抽出佩劍伸到了閻央的脖頸上。
閻央尚未及反應就突覺頸側一涼,上官甲趁勢跟進,在閻央錯愕之間揪住他的束甲絛順勢一轉,擋開了伸過來的長戈。
“棄兵!”他命令著輕車上的車郎。
這些車郎都是閻央從中車府帶進來的趙高親信,反應也非常快。一看閻央受製立即齊刷刷的跳下車向上官甲四麵合圍過來:“放開郎將,汝欲反乎?”
隻是他們的聲音還沒落地,身後腳步聲起,三、四十個戶郎湧出,讓閻央帶來的每個車郎都有幸分配到了五柄以上的尖利長矛。
上官甲再次低喝一聲:“棄兵!”
車郎們無奈的把手中長戈丟到了地上,而上官甲也將閻央的佩劍抽出丟到身後,然後撤劍後退。
戶郎們一擁而上,將那七、八個車郎捆了起來,倒是沒人去捆閻央,隻是有十把強弩對準了他。
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切都不過發生在十數息的時間內。
閻央倒也不害怕,也不看上官甲,兩眼直勾勾的盯著十步外的公子嬰:“公子勾連戶郎將,欲謀刺皇帝乎?”
公子嬰沒說話,隻是橫跨了一步,身後現出了胡亥:“朕在此,大秦還有其他的皇帝嗎?車郎將不妨請出來讓朕見見。”
閻央借著宮門道路邊的火炬一看,傻眼了。
諸位看客,話說公子嬰陪同皇帝來找替身傀儡算賬,又早已勾結了戶郎將上官甲和衛尉軍侯趙賁,進入甘泉宮易如反掌,完全可以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之所以在宮門前如此惺惺作態,目的就是把閻央引過來,同時誰跟著閻央一起來,那就鐵定是趙高一黨。
可憐有點兒缺心眼的武夫閻央,還想借著趙高和趙成的勢力作威作福一把呢,結果自投羅網。
胡亥看著閻央的眼珠在一陣震驚之後就嘰裏咕嚕的亂轉,似乎想找個逃走的機會:“車郎將就不要多費心思了,甘泉宮外,三千衛尉已經圍得水泄不通。朕就是現在放你出宮,你要麽還是會乖乖的迴來,要麽就變成長刺的野彘。放心吧,朕不會誅殺你,郎中令一族,包含汝等閻氏一族,朕都不會殺。朕的一言九鼎,想必車郎將還是相信的吧。”
閻央被胡亥的王霸之勢完全鎮住,徹底泄了氣。
胡亥冷哼一聲:“上官甲,給車郎將尋個地方,讓他和這些車郎好好歇息。召趙賁,帶五百衛尉,把其他車郎去甲兵,也都先羈押起來。”
上官甲行了個軍禮,衝戶郎們擺手把閻央等人押走,自己則向宮門外走去傳詔。
胡亥衝公子嬰一笑:“皇兄,待戶郎將和軍侯到來,咱們就可以一起去一睹那位尊貴的皇帝陛下風采了。”
那個當了幾個月皇帝的小傀儡,此刻正歪坐在甘泉宮正殿的丹陛上,一手執酒爵,一手摟著個宮人,瞪著兩眼在看角抵(摔跤、相撲、徒手搏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