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風起雲湧,而周清茹卻久違地躺在三層閣溫馨的床上睡到了自然醒。
原本大年初一的時候就想飛去廣州匯合,卻被楊守安在電話裏“斷然拒絕”。
他一來是心疼自己女朋友連續多日熬夜趕工設計稿;二來也是希望周清茹能趁著春節的時候多陪一陪她的叔叔和嬸嬸。
而且雖然非洲的生意箭在弦上,但安茹原本的互聯網銷售渠道也不容有失,畢竟那是基本盤,是安全墊,是逃生口,公司上上下下所有的開銷都靠著那塊收入。
所以哪怕上海的運營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有一個能“拍板”的人。
“今天太陽可真好啊,被窩真暖和啊,要不就再睡一會吧。”
周清茹的視線投向老虎窗外蔚藍的天空,那雪白的雲朵看著就像一樣,讓她恨不得伸出手去抓一片下來枕在腦袋下。
小石子撞擊瓦片的清脆聲響打斷了思路,這已經許久沒出現過的“信號”讓周清茹一陣恍惚,但反應過來後則是一秒都沒有停留,“嗖”地一下跑到窗前,拉開l型的插銷,把木框玻璃推到兩邊,朝著對麵的人影喊道。
“你幹嘛呀,用這麽複古的辦法喊我,不能打手機發短信啊?”
對麵屋頂的萍萍吹了個很洋氣的新發型,她自從到雜誌社工作後,就開始朝著“時尚女麗人”的路線發展,各種風格的穿搭那是層出不窮。
“哎喲,珍惜珍惜好伐?手機麽以後天天有機會打的呀,這老虎窗等新康裏拆遷了就再也找不到了,而且他們在下麵打麻將嘎訕胡,吵得要死,所以我才躲在房間裏的。”
萍萍整個人倚在窗沿,展示了一下今天精心搭配的上衣和圍巾,期間還特地側了側身,好讓周清茹看清自己這兩年發育起來的傲人身材。
“怎麽一身紅啊,搞得跟個紅孩兒似的,不像你的風格啊,哦哦,知道了,是要去相親對伐?不過你也應該到發情的年紀了,是要找個男人了。”
閨蜜之間的“玩笑”向來都是沒有底線的,萍萍被激得哇哇叫,兩人就這樣隔著弄堂的天空你一言我一語,像極了多年前那青澀懵懂的模樣。
“不過我媽說了,她這人一輩子運氣都好,當了老師,嫁給了我爸,所以就算拆遷了分房子要搖號,也肯定能抽到好的。”
在知道了阿茹的故事後,萍萍就很少在周清茹麵前說起“媽媽”二字,但今天或是太興奮了,一時間竟是忘了這個“禁忌”。
“我倒是更喜歡弄堂裏的煙火氣,聽說分配的動遷房都在郊區,不是南匯就是鬆江,環境的確比現在好很多,但每天來市區上班可就頭疼了。”
周清茹的情緒毫無波瀾,繼續聊著天南與海北,就好像早就忘卻了雲陽村的那個雨天,還有踩著高跟鞋決絕離開的女人背影。
夕陽西下,晚霞把石庫門的木質樓梯染成了橙紅色,已經賴在房間裏一整天的周清茹饑腸轆轆,跑到灶披間裏左顧右盼,總算發現了周學根特意給她留著的春卷和八寶飯。
“119號,對額,茹茹,有儂的掛號信,來簽個字。”
門外傳來洪亮的喊聲,周清茹一聽就知道是郵局的老胡,他除了每天到朱紅娟的書報亭送貨外,還要負責給平涼路幾個弄堂送信和報紙。
一年四季總是那副裝扮,踩著綠色的鳳凰牌自行車在狹窄的小巷子裏飛速穿梭,哪戶門洞住著誰,訂的什麽報紙那是一清二楚。
“來了,胡伯伯,這哪裏寄來的掛號信啊?”
周清茹唰唰簽下自己的大名後便接過老胡遞來的棕色牛皮信封,入手便感覺有些重量,於是有些好奇的問道。
“我看看,哎喲,是你老家,咯,上麵寫著重慶市巫山縣。”
“不過你這信上的郵票是舊的,還敲著轉運戳,說明在郵局已經躺了有些年頭了,是最近才被寄到上海來的。”
老胡騎著車匆匆離去,他手裏還有好幾份新民晚報要送,那東西對弄堂裏的上海人來說是有時效限製的,超過五點收不到就要“罵三門”了。
周清茹拿著信封滿臉疑惑,實在想不出來老家還有誰會給她寄信,雲陽村早就不複存在,連巫山老縣城也都沉到水底下去了,與故鄉的紐帶似乎也隻剩下了記憶裏的蟬鳴。
迴到三層閣,周清茹特地找了一把美工刀來裁開牛皮信封,幾張照片率先掉落了出來,隨後便是一張紙。
那紙一看就知道是從某個本子撕下來的,邊緣歪七扭八,和上麵寫的字說的話一樣雜亂無章。
信的主人上來就自報家門,說她叫小米,是個做皮肉生意無可救藥的“爛女人”。
她有個叫阿茹的“朋友”,得了治不好的惡毛病,臨死前托她往雲陽村寄個信,要給自己的女兒丫頭報個平安。
阿茹千叮萬囑小米,說信裏一定要寫她找了好男人去了台灣,這輩子都不會迴雲陽村了。
但顯然小米沒聽阿茹的話,她多少帶著點賭氣的情緒,不但把這段“謊言”寫進了信裏,還試圖用並不熟練的文筆來講述阿茹真實的經曆。
原來阿茹到了上海投奔大哥後,並沒有過上所謂“富家太太”的日子。
那大哥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好幾個月,就連阿茹自己帶來的那點積蓄都沒放過,瞎編了個什麽公司有新項目需要先墊款的蹩腳理由,把錢卷走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阿茹拿著那張名片去找,才發現壓根就沒有那家公司,大哥的名字、電話,還有承諾裏的美好未來,所有的這一切統統都是假的。
她站在上海的街頭舉目無親,最後隻能輾轉去到廣東繼續當起了洗頭妹,但卻一改常態,再也不挑活了,客人任何要求也都會滿足,眼裏變得隻有錢。
小米勸過她千萬不要相信那些男客人的鬼話,無論如何都要戴好套,但阿茹就是不聽,隻要加錢什麽都能幹。
後來沒過多久阿茹就得了病,她在電話裏大罵那些騙她說自己單純幹淨的男人,但扭過頭去還是來者不拒。
直到有一次昏倒在賓館裏,同一個場所的姐妹翻遍了她的手機才撥通小米的電話,小米也是仗義,隔天就從宜昌趕去了東莞,最後在醫院裏見到了已經病入膏肓的阿茹。
信到這裏就斷了,最後那幾行字潦草的甚至很難看清,周清茹猜可能是小米懶得再去撕一張紙。
信封裏那幾張照片是在醫院裏偷偷拍的,裏麵的女人麵如枯槁,毫無生氣,鼻子上還插著氧氣管子,一雙眼睛腫得根本睜不開。
周清茹完全不敢相信這竟然是自己的媽媽,那個曾經雲陽村的第一美人王鶯花。
還有一張紙條被粘黏在了照片背麵,那是醫院接受遺體的手抄單,寥寥數字,就結束了這個苦命女人的一生。
淚水毫無征兆地落在信紙上,周清茹發了瘋一樣打開電腦,飛速查找著巫山縣郵局的聯係號碼。
電話很快就接通了,工作人員非常負責,花了不少時間查閱留檔信息,最後總算是找到了這份信的來龍去脈。
信是2003年寄來的,但當時老縣城已經拆了,新縣城還在造,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備,加上小米寫收信人的時候就留了個“雲陽村丫頭”的名字,郵局查了半天也不知道丫頭到底是誰,於是隻能無奈把信暫時存放了起來。
直到今年縣裏啟動了積壓郵件的梳理工作,這封信才重見天日,郵局的人照著當初留下的聯絡表給雲陽村遷移到其他省份的村民挨個打去了電話,最後才從一位老嬢嬢嘴裏得知了原來“丫頭”指的就是周金根家的那個女兒。
大年初五的上海弄堂,已經有人放起了迎財神的鞭炮,老虎窗外的人聲震耳欲聾,遮住了屋子裏女孩的泣不成聲。
原本大年初一的時候就想飛去廣州匯合,卻被楊守安在電話裏“斷然拒絕”。
他一來是心疼自己女朋友連續多日熬夜趕工設計稿;二來也是希望周清茹能趁著春節的時候多陪一陪她的叔叔和嬸嬸。
而且雖然非洲的生意箭在弦上,但安茹原本的互聯網銷售渠道也不容有失,畢竟那是基本盤,是安全墊,是逃生口,公司上上下下所有的開銷都靠著那塊收入。
所以哪怕上海的運營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有一個能“拍板”的人。
“今天太陽可真好啊,被窩真暖和啊,要不就再睡一會吧。”
周清茹的視線投向老虎窗外蔚藍的天空,那雪白的雲朵看著就像一樣,讓她恨不得伸出手去抓一片下來枕在腦袋下。
小石子撞擊瓦片的清脆聲響打斷了思路,這已經許久沒出現過的“信號”讓周清茹一陣恍惚,但反應過來後則是一秒都沒有停留,“嗖”地一下跑到窗前,拉開l型的插銷,把木框玻璃推到兩邊,朝著對麵的人影喊道。
“你幹嘛呀,用這麽複古的辦法喊我,不能打手機發短信啊?”
對麵屋頂的萍萍吹了個很洋氣的新發型,她自從到雜誌社工作後,就開始朝著“時尚女麗人”的路線發展,各種風格的穿搭那是層出不窮。
“哎喲,珍惜珍惜好伐?手機麽以後天天有機會打的呀,這老虎窗等新康裏拆遷了就再也找不到了,而且他們在下麵打麻將嘎訕胡,吵得要死,所以我才躲在房間裏的。”
萍萍整個人倚在窗沿,展示了一下今天精心搭配的上衣和圍巾,期間還特地側了側身,好讓周清茹看清自己這兩年發育起來的傲人身材。
“怎麽一身紅啊,搞得跟個紅孩兒似的,不像你的風格啊,哦哦,知道了,是要去相親對伐?不過你也應該到發情的年紀了,是要找個男人了。”
閨蜜之間的“玩笑”向來都是沒有底線的,萍萍被激得哇哇叫,兩人就這樣隔著弄堂的天空你一言我一語,像極了多年前那青澀懵懂的模樣。
“不過我媽說了,她這人一輩子運氣都好,當了老師,嫁給了我爸,所以就算拆遷了分房子要搖號,也肯定能抽到好的。”
在知道了阿茹的故事後,萍萍就很少在周清茹麵前說起“媽媽”二字,但今天或是太興奮了,一時間竟是忘了這個“禁忌”。
“我倒是更喜歡弄堂裏的煙火氣,聽說分配的動遷房都在郊區,不是南匯就是鬆江,環境的確比現在好很多,但每天來市區上班可就頭疼了。”
周清茹的情緒毫無波瀾,繼續聊著天南與海北,就好像早就忘卻了雲陽村的那個雨天,還有踩著高跟鞋決絕離開的女人背影。
夕陽西下,晚霞把石庫門的木質樓梯染成了橙紅色,已經賴在房間裏一整天的周清茹饑腸轆轆,跑到灶披間裏左顧右盼,總算發現了周學根特意給她留著的春卷和八寶飯。
“119號,對額,茹茹,有儂的掛號信,來簽個字。”
門外傳來洪亮的喊聲,周清茹一聽就知道是郵局的老胡,他除了每天到朱紅娟的書報亭送貨外,還要負責給平涼路幾個弄堂送信和報紙。
一年四季總是那副裝扮,踩著綠色的鳳凰牌自行車在狹窄的小巷子裏飛速穿梭,哪戶門洞住著誰,訂的什麽報紙那是一清二楚。
“來了,胡伯伯,這哪裏寄來的掛號信啊?”
周清茹唰唰簽下自己的大名後便接過老胡遞來的棕色牛皮信封,入手便感覺有些重量,於是有些好奇的問道。
“我看看,哎喲,是你老家,咯,上麵寫著重慶市巫山縣。”
“不過你這信上的郵票是舊的,還敲著轉運戳,說明在郵局已經躺了有些年頭了,是最近才被寄到上海來的。”
老胡騎著車匆匆離去,他手裏還有好幾份新民晚報要送,那東西對弄堂裏的上海人來說是有時效限製的,超過五點收不到就要“罵三門”了。
周清茹拿著信封滿臉疑惑,實在想不出來老家還有誰會給她寄信,雲陽村早就不複存在,連巫山老縣城也都沉到水底下去了,與故鄉的紐帶似乎也隻剩下了記憶裏的蟬鳴。
迴到三層閣,周清茹特地找了一把美工刀來裁開牛皮信封,幾張照片率先掉落了出來,隨後便是一張紙。
那紙一看就知道是從某個本子撕下來的,邊緣歪七扭八,和上麵寫的字說的話一樣雜亂無章。
信的主人上來就自報家門,說她叫小米,是個做皮肉生意無可救藥的“爛女人”。
她有個叫阿茹的“朋友”,得了治不好的惡毛病,臨死前托她往雲陽村寄個信,要給自己的女兒丫頭報個平安。
阿茹千叮萬囑小米,說信裏一定要寫她找了好男人去了台灣,這輩子都不會迴雲陽村了。
但顯然小米沒聽阿茹的話,她多少帶著點賭氣的情緒,不但把這段“謊言”寫進了信裏,還試圖用並不熟練的文筆來講述阿茹真實的經曆。
原來阿茹到了上海投奔大哥後,並沒有過上所謂“富家太太”的日子。
那大哥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好幾個月,就連阿茹自己帶來的那點積蓄都沒放過,瞎編了個什麽公司有新項目需要先墊款的蹩腳理由,把錢卷走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阿茹拿著那張名片去找,才發現壓根就沒有那家公司,大哥的名字、電話,還有承諾裏的美好未來,所有的這一切統統都是假的。
她站在上海的街頭舉目無親,最後隻能輾轉去到廣東繼續當起了洗頭妹,但卻一改常態,再也不挑活了,客人任何要求也都會滿足,眼裏變得隻有錢。
小米勸過她千萬不要相信那些男客人的鬼話,無論如何都要戴好套,但阿茹就是不聽,隻要加錢什麽都能幹。
後來沒過多久阿茹就得了病,她在電話裏大罵那些騙她說自己單純幹淨的男人,但扭過頭去還是來者不拒。
直到有一次昏倒在賓館裏,同一個場所的姐妹翻遍了她的手機才撥通小米的電話,小米也是仗義,隔天就從宜昌趕去了東莞,最後在醫院裏見到了已經病入膏肓的阿茹。
信到這裏就斷了,最後那幾行字潦草的甚至很難看清,周清茹猜可能是小米懶得再去撕一張紙。
信封裏那幾張照片是在醫院裏偷偷拍的,裏麵的女人麵如枯槁,毫無生氣,鼻子上還插著氧氣管子,一雙眼睛腫得根本睜不開。
周清茹完全不敢相信這竟然是自己的媽媽,那個曾經雲陽村的第一美人王鶯花。
還有一張紙條被粘黏在了照片背麵,那是醫院接受遺體的手抄單,寥寥數字,就結束了這個苦命女人的一生。
淚水毫無征兆地落在信紙上,周清茹發了瘋一樣打開電腦,飛速查找著巫山縣郵局的聯係號碼。
電話很快就接通了,工作人員非常負責,花了不少時間查閱留檔信息,最後總算是找到了這份信的來龍去脈。
信是2003年寄來的,但當時老縣城已經拆了,新縣城還在造,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備,加上小米寫收信人的時候就留了個“雲陽村丫頭”的名字,郵局查了半天也不知道丫頭到底是誰,於是隻能無奈把信暫時存放了起來。
直到今年縣裏啟動了積壓郵件的梳理工作,這封信才重見天日,郵局的人照著當初留下的聯絡表給雲陽村遷移到其他省份的村民挨個打去了電話,最後才從一位老嬢嬢嘴裏得知了原來“丫頭”指的就是周金根家的那個女兒。
大年初五的上海弄堂,已經有人放起了迎財神的鞭炮,老虎窗外的人聲震耳欲聾,遮住了屋子裏女孩的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