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據點。爐壁子上放幾層樺樹皮,樹皮上堆放幹柴,木炭,木炭上均勻堆放煤塊煤塊上鋪兩層砸成小塊的銅石。


    把木碳棒立在牆壁四周,放層煤塊放兩層銅礦石。如此交替著把爐膛裝滿。爐頂用木柴封好,把陶煙囪安放好,用拌草的泥糊在木柴頂上,頂厚十公分保溫。


    從爐口點燃樹皮,隨著火焰跳動,木柴也開始燃燒,持續高溫下,木炭和煤也劇烈燃燒起來。爐腔溫度快速升高。臨時找來四名男人用鼓風機向爐膛內鼓風。此時煙囪也起到抽吸作用,讓燃燒更加充分。隨著燃燒的持續,煙氣中傳來淡淡的刺鼻味道。


    爐膛火焰越來越明亮,刺鼻的味道也越來越重。強忍著不適,終於鍋底開始有金黃色的銅汁出現,銅汁越聚越多,最後沿導流槽流出爐外,流入到早已經放在架子上的小碗中。


    隨著銅汁越來越多,架子上已經裝滿五個小碗。當不再有銅汁流出時,兩個墊著沙模的盆已經快裝滿了。


    此時爐中的火還旺旺的。趕快用泥封住爐口,鼓風口,隔絕空氣,好讓爐膛內的煤和木炭快速熄滅。


    懷著激動的心情,用特製的長把小勺在碗中盛滿銅汁,慢慢均勻地倒在一個尖尖薄薄的刀式模具中。


    然後和涕淚交加的鬆逃離這裏。煉銅的尾氣太tm嗆人了。好在今天還有點風,否則任誰也堅持不了這麽久。


    頭疼,古人煉銅怎麽解決尾氣中的硫的?作為穿越過來的現代人都一籌莫展。難道要等刮風天才能燒窖,實在沒辦法也隻能如此了。


    先不想令人灰心喪氣的事了,和鬆一起去住房看看。西間火炕已經搭好,在烘幹。東間正在上房頂,工地上是熱火朝天。


    等到煙氣消散,迴到燒窖處,銅汁都已經冷卻為粗銅。把薄薄的銅片一端卷起,扔進煤火裏煆燒。當銅條燒紅後,用兩根陶片夾出來,放在冷卻的粗銅塊上,用石錘煆打使銅刀更像刀的樣子。


    把黏土泥捏成四十厘長寬十厘米的長條,用冷卻好的銅塊光滑的一麵輕輕壓泥條,使泥條變得薄厚均勻。先用銅刀把陶泥兩端中間挖空,再用刀把兩端修理圓潤,使兩端成為可握的把手形狀。用銅刀將泥的一端切割平整。再用銅刀一點點把這一麵修成上下交錯的鋸齒狀。慢工出細活,時間有的是,不差這一哆嗦。借著激動勁,又做出一把陶斧,一把陶槍頭。然後把這幾樣模具放窖中燒製。


    一天就這麽過去了。


    早起查看模具,都還說的過去。


    再用模具倒模。


    把粗銅放進爐中重新煆燒,煤和木炭加上鼓風機的不斷供氧,銅塊重新化為銅汁流出。


    用長勺把銅汁澆鑄在沙模中,為了減少氣泡的產生,隻能依靠自然冷卻。在澆鑄兩把鋸子,一把斧子後,剩下的銅汁已經不夠澆鑄槍頭。


    兩個多小時後,銅鋸冷卻完畢。秦衛國興奮地檢查一下質量,很一般,在石頭上磨掉毛刺,又用石塊把鋸把手打磨光滑。鋸齒有的粘連在一起,暫時也隻能將就用。


    “走,讓你見識一下神器”


    帶著一臉好奇的鬆直奔樹林而去。找到一棵碗口粗的鬆樹。


    “你拉著鋸的一頭把手,我拉著另一頭,咱倆一起使勁。”告訴完鬆,開始鋸樹。一拉,沒拉動,鬆不會使鋸,與我同時後拉,抵消了力量。


    “聽我口令,我喊拉你就用力,喊鬆你就卸力,聽明白沒有?”


    “好,你喊吧”


    “拉,鬆,拉,鬆”


    於是當喊拉的時候就順著鬆的力量,在鋸子快到頭時喊鬆告訴他卸力,自己再把鋸子拉過來,卸力後喊拉鬆再拉過去。


    來迴拉動幾次,鋸子就進入樹幹一半的位置。鬆眼睛都直了,興奮的,這也太快了。


    很快鬆就掌握技巧,不用號子了。倆人配合的越來越好,很快這棵樹被鋸斷,鬆摸著平整的斷麵,直唿太神奇了。連續又鋸了幾棵樹,鬆才過足了癮,扛著鬆木杆迴去。


    迴去斧頭也冷卻好了,就是斧刃不鋒利。又在石頭上磨了一會,找個合適的柞木把粗的一頭砍個長方形形狀,鑲嵌在斧頭孔中,砍了兩個木楔子釘入斧頭把的缺口中固定好。


    把斧子遞給鬆,讓他試試砍木頭。鬆操起斧子,掄圓胳膊,砍向扛迴來的一根鬆木杆,一下子砍了進去一大塊。鬆晃了幾下斧子才拔了出來。


    還真是原始人啊。又給鬆做示範,“用銅斧砍樹要斜著向一個方向砍,砍到一定程度換個方向砍。”


    鋸站著的樹也是,一個方向鋸會夾鋸。幹活的人還不能站在鋸口的方向,否則容易被倒下的大樹砸到。


    鬆拿著斧子愛不釋手。


    鬆要求繼續煉銅,我則繼續做鋸的沙模。


    一天的時間,隻做出來五把鋸子,一把斧子,一個槍頭就沒有銅了。


    鬆說他會在有風的天氣抓緊把銅礦石煉出銅來。


    這個窖在居住地附近,自己又解決不了尾氣中的硫汙染,為了安全,還是在遠離這裏的通風處另建一個煉爐吧。秦衛國有點鬱悶。


    和鬆談了我的想法,他也很無奈,那氣味實在太刺激了。


    再次選定的位置是通向石部落方向高崗處。


    然後就是動員這裏的力量往那邊運黏土和煤。建築隊的人從山上選取合適的石頭,一據點的男人負責伐木取材,女弓隊負責打獵外,分出人用罐子運水。


    建築隊負責把石頭牆建到窗戶高,之後用圓木抹上泥當牆。這樣就省了脫坯的時間。因為鋸子的使用,伐木變得簡單快捷,這就大大加快建房的速度。


    這次因為是木牆,屋頂就采用中間高兩頭低的人字型。


    人多力量大,四天的時間,一座能住三十多人的石頭底木頂小屋就宣告完工。這次安裝一個活動的木頭門。時間緊,暫時沒有搭火炕。


    木屋裏安裝兩口水缸。把四個特製的陶罐裝在兩個筐中,用一根扁擔就能挑水了。


    他們建房的同時,秦衛國則在一邊建冶煉爐。還把冶煉爐做了一些改進,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兩個進料口,一個出渣口。低位的進料口倒煤和炭,高位進料口倒碎礦石。這樣就不用燒一次銅礦石就停一次爐。煙囪也被加高不少。


    冶煉爐已經空燒了一天。如果天公作美,明天就可以煉銅了。


    鬆帶人找來幾塊平整的石頭當操作台。


    最後開始教鬆倒模。因為是手工製作,無法形成標準件,導致每個模具各不相,澆鑄出來的產品也大同小異。


    成語:一模一樣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始社會之大秦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暇之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暇之魚並收藏原始社會之大秦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