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夏國那巍峨莊重的金鑾寶殿之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陽光透過琉璃窗欞,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束,將殿內照得亮堂堂的。皇帝劉堅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麵容威嚴而沉靜,深邃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文武百官整齊地分列兩廂,身著各異的朝服,神色恭敬。這時,身形略顯佝僂卻透著精明的大太監黃錦,邁著細碎的步伐向前,手中拂塵瀟灑地一甩,那尖細而又悠長的聲音瞬間在殿內迴蕩開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文官群臣中,一位身形清瘦、麵容略顯拘謹的官員快步走出,正是新任的禮部侍郎高國立。想起之前的禮部侍郎崔燦,因崔家通敵叛國的大罪,官職被罷免,如今正被關押在暗無天日的天牢之中,一同被押的還有朝中眾多崔姓族人及其家屬,隻等秋後便要問斬,高國立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複雜的情緒。


    高國立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躬身行禮,聲音洪亮而清晰:“啟稟陛下,如今高句國的國主高世君,一直居於會同館內,每日都急切地詢問陛下是否答應他的請求。之前微臣一直在委婉搪塞,然而如今已經過去了半月有餘,此事實在不能再拖延下去,還望陛下早做決斷!”


    劉堅微微頷首,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沉穩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有請諸位大臣一同來議議吧!”


    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一場激烈的爭論就此展開。


    正值朝堂之上群臣爭論不休之時,一位傳旨官匆匆步入大殿,身姿挺拔,聲音清朗而洪亮:“啟稟陛下,高句國國主高世君和安國公陸肖,此刻正在殿外求見!” 這一聲通報,如同一記重錘,瞬間打破了朝堂的喧鬧。原本爭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像是被施了定身咒,刹那間安靜下來,紛紛整理朝服,迅速迴歸本位。畢竟這是莊嚴的朝堂,有外國國君前來覲見,稍有差池便是殿前失儀,輕者罰俸數月,嚴重的甚至會被罷官免職,前程盡毀。


    龍椅之上,劉堅神色威嚴,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下群臣,隨後沉聲道:“宣!”


    片刻之後,殿外走進兩人。為首的是高句國國主高世君,他身形清瘦,一襲華服卻難掩身心的疲憊。二人來到禦前,整齊地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小國國主高世君參見陛下!”


    “臣安國公陸肖參見陛下!”


    劉堅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的微笑,和聲說道:“高賢弟免禮,此番前來,不知有何事要與朕說?”


    高世君恭敬地抬起頭,神色誠懇:“啟稟陛下,之前臣提出的諸多條件,事後思量,自覺過於苛刻。這幾日,臣反複斟酌,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率領高句國歸順夏國。往後,臣便想留在京城,安享餘年,還望陛下成全。”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與疑惑。這位高國主莫不是瘋了?竟要將整個高句國拱手相送。這意味著夏國開疆擴土了,雖然估計還要經過一場戰爭,但是畢竟名義上就是夏國的了。這可是近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大事。夏國多年來一直受外敵侵擾,國土甚至有所縮減,如今竟有這等好事,怎能不讓人激動。眾人心中都清楚,這等功績足以載入史冊,誰都不想錯過這青史留名的機會。


    劉堅依舊麵帶微笑,擺了擺手:“哎,賢弟這是說的哪裏話。朕不過是幫你奪迴本就屬於你的土地,怎會覬覦你的國家。若此事傳出去,不明真相之人,還以為朕趁人之危,強取豪奪呢。”


    高世君連忙向前一步,急切說道:“陛下此言差矣。陛下助我平亂複國,此恩如同再造。如今我國元氣大傷,民生凋敝,唯有並入夏國,才能保百姓安寧。況且陛下聖明,定能讓兩地子民共享繁榮。臣自愧難當治國大任,甘願在夏國做一普通百姓。”


    劉堅微微皺眉,麵露猶豫之色,將目光投向殿下群臣,似在尋求他們的意見。這時,一直站在一旁的老王爺劉廣,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他輕撫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此乃天賜良機。高句國雖地域狹小,但其地勢險要,山川縱橫,若能納入我朝版圖,對於邊防防禦而言,猶如增添一道堅固的屏障。且高國主誠心歸附,這是順應民心之舉,望陛下莫要錯失。”


    眾臣紛紛點頭,隨聲附和:“王爺所言極是!”“此乃國之幸事!”


    劉堅沉思良久,緩緩開口:“既如此,朕也不願辜負高賢弟的一番美意。但朕需昭告天下,高句國歸入夏國之後,原高句百姓皆為朕之子民,朕定會一視同仁,絕不允許有欺淩之事發生。” 高世君聽後,大喜過望,再次跪地拜謝,隨後退下。


    高世君剛走出大殿沒多遠,原本安靜的皇宮大殿瞬間炸開了鍋。大臣們三五成群,交頭接耳,興奮地討論著剛剛發生的一切。


    劉堅端坐在龍椅之上,龍顏大悅。腦海中不由自主地迴想起昨日與安國公陸肖的密談,陸肖提出了兩條計策:一是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高句國國主高世君主動獻出高句國;二是若勸說成功,便由他掛帥出征,武力奪迴高句國。那時,劉堅雖對陸肖的能力頗為認可,但心中仍存疑慮。可如今,高世君竟真的在陸肖的勸說下,前來獻國,這實在是意外之喜。劉堅心想,這陸肖果然不負所望。


    就在眾人對高句國歸降之事議論紛紛,朝堂之上一片嘈雜之時,太子劉景和二皇子劉軒突然同時上前,整齊地向劉堅行了一個大禮,而後異口同聲地說道:“請父皇恩準兒臣率軍出征!”


    劉堅原本還掛著微笑的麵容瞬間僵住,他的目光在眼前這兩個兒子身上來迴掃視,眉頭不自覺地緊緊皺了起來,眼中滿是疑惑與擔憂:“你們想出兵收複高句國?”


    太子和二皇子對視一眼,再次齊聲說道:“兒臣願意為父皇分憂。”


    劉堅神色一凜,語氣變得格外沉重,質問道:“你們帶過兵打過仗嗎?你們可知道戰爭的危險和殘酷?那可不是兒戲,稍有不慎,便是生靈塗炭,國之危亡!”


    看著二人一臉迷茫,眼神中透露出對戰爭的懵懂與無知,劉堅心中湧起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情緒,語氣也變得嚴厲起來:“你們什麽都不懂,就不要去添亂!蘇文豈是那麽好戰勝的?他在高句國經營多年,根基深厚,軍事謀略也不容小覷。你們以為出征是去遊山玩水嗎?還不快退下!哼!”


    太子和二皇子見父皇動了真怒,心中惶恐,連忙躬身退下,不敢再多言一句。


    劉堅看著二人退下的背影,微微歎了口氣,而後挺直了身子,高聲宣布:“朕任命,由安國公陸肖帶兵去收複高句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一片嘩然,眾人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那些世家大族,心中對陸肖的恨意來自崔家。崔家滅族之事,讓他們與陸肖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盡管世家之間平日裏也明爭暗鬥,但在他們看來,當初崔家與他們總歸是同一陣營之人。如今,陸肖若再立下收複高句國的大功,權勢必將更盛,他們又怎能咽下這口氣?


    勳貴們同樣不願意看到陸肖領兵出征。陸肖在龍城時,殺了不少勳貴家的親人,這梁子早已結下。如今陸肖在甘州已是一方封疆大吏,行事作風強硬,對他們這些勳貴從未有過好臉色,他們在甘州毫無插足的餘地。若再讓陸肖拿下高句國,他們更是撈不到絲毫好處,心中自然是百般抵觸。


    就在眾人心中不滿,戶部侍郎周謙率先站了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如今國庫空虛,實在難以維持大軍出征的巨額消耗。而且,所存糧草也不多,恐怕難以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工部尚書徐世鵬緊接著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啟稟陛下,眼下兵器鎧甲等物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之中,但短時間內確實難以完成。沒有足夠精良的裝備,大軍出征,如何能確保勝利?”


    兵部尚書公孫舉也連忙出列:“啟稟陛下,現在京城除了肩負保衛皇城重任的禦林軍之外,其他軍隊已經無兵可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力,這出征又從何談起?”


    緊接著,吏部官員訴苦說沒有成熟的地方官員可以派去管理高句國;刑部官員表示找不到合適的人去監督出征軍隊;甚至連向來遠離軍事的翰林院都有人站出來說,沒有人員參與曆史記錄工作,好像這大軍出征,沒有翰林院的記錄,就無法進行一樣。


    這一連串的反對聲,讓陸肖和劉堅都哭笑不得。沒想到竟遭到所有人的極力反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涼和憤怒。


    陸肖緩緩轉過身,目光如刀,冷冷地掃過那些反對的官員,眼神中閃過一陣寒光,一字一頓地說道:“你們說的這些問題,我都能解決,不需要你們幫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異界之我來自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就當減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就當減肥並收藏穿梭異界之我來自現代最新章節